薛之谦综艺是哪些(哪里都有薛之谦)
薛之谦综艺是哪些(哪里都有薛之谦)十个网综八个像目前播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列表好像就在一夜之间,网络综艺井喷式地增长、繁殖、迅速扩散。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广电总局的一系列动作。(点击链接,阅读刺猬公社往期文章限童令”来了,幸好诺一和夏天已经参加过《爸爸3》了、爸爸去哪儿?抱歉,哪儿也不能去了 | 观察)那么,网综若想脱颖而出靠什么呢?创意、平台、资源、资金、明星、后期、尺度、话题……刺猬君发现,一个都不能少。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主要是指视频服务商、影视制作机构或个人制作并以网络平台为主要播出渠道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形式。基于播放渠道的独特性,在2015年网络综艺节目行业论坛上,时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首次提出了“纯网综艺”的概念。因此除了个别反向输出给电视的网络综艺节目,当前多数网综是“纯网综艺”。
网络综艺节目的酬劳是电视综艺的几倍到40倍不等。何炅、汪涵、马东、蔡康永、李咏……这些昔日电视屏幕上的名嘴,如今也放下身段,绞尽脑汁,制造笑点。有关机构调查显示,今年网络综艺节目的点击量将突破40亿次。钱,当然是最大的驱动力。
by 殷冠鹏、王海萍
今年是网络综艺节目的火喷年,爱奇艺、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乐视全面发力,《火星情报局》《明星大侦探》《奇葩说》《我们15个》《爱上超模》《大牌驾到》《颜值大战》《拜托了冰箱》等数十档网络综艺节目厮杀,争夺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当初《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之时,网络点击量也仅10亿次,而如今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今年网络综艺节目点击量将突破40亿次。
即便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这些网络综艺节目却具备诸多共同点。比如,汪涵、何炅等往日电视综艺名嘴被多方争抢,自称“过气歌手”的薛之谦当起了网综界“小公举”,节目中的不少话题让人直呼“够污够刺激”……
好像就在一夜之间,网络综艺井喷式地增长、繁殖、迅速扩散。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广电总局的一系列动作。(点击链接,阅读刺猬公社往期文章限童令”来了,幸好诺一和夏天已经参加过《爸爸3》了、爸爸去哪儿?抱歉,哪儿也不能去了 | 观察)
那么,网综若想脱颖而出靠什么呢?创意、平台、资源、资金、明星、后期、尺度、话题……刺猬君发现,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主要是指视频服务商、影视制作机构或个人制作并以网络平台为主要播出渠道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形式。基于播放渠道的独特性,在2015年网络综艺节目行业论坛上,时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首次提出了“纯网综艺”的概念。因此除了个别反向输出给电视的网络综艺节目,当前多数网综是“纯网综艺”。
目前播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列表
十个网综八个像
《火星情报局》就是低配版的《天天向上》?
1. 内容更广泛,定位“90后”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综艺节目就已经进入“大片”模式,动辄上亿的制作费、千万的明星出场费、顶级的制作设备让当时本就艰难前行的视频网站望而却步。2014年,爱奇艺的《奇葩说》第一季横空出世,拿下5000万冠名费,创下了2.6亿的网络点击量,迅速成为现象级节目,视频网站一夜翻身。这说明垂直细分的内容不怕小众化,只怕不够互联网化。
所以,在网络综艺的时代,题材边界是无限的。优酷《火星情报局》实质虽为常见的脱口秀,但将“欧洲议事院”的形式和明星“插科打诨”结合起来,笑点密集,寓教于乐,符合“90后”口味,也是一次创新。
不过有网友说《火星情报局》是低配版的《天天向上》,也说明脱口秀节目当前存在的语言创新瓶颈尚未打破。
《明星大侦探》则看准了破案题材的大市场,摆脱故作悬疑的现有电视制作思路,用网剧思路打造网生节目,在芒果TV已有3亿多的点击量。
2. 尺度更开放,自带吸睛点
传统电视的大众化传播对话语的底线要求很高,到了互联网,底线大开。何炅以温和机智的形象成为常青树,却在《拜托了冰箱》和《你正常吗》中大换文风,尤其在《拜托了冰箱》中,更是获封“何首污”称号,言辞荤素不忌,不仅爆料郑恺与女友同居、和昆凌聊哺乳,更犀利发问男嘉宾是否被潜规则才可以参加节目。这些出格举动把粉丝们惊呆了:“网综果然能帮主持人解放天性。”
这会让人感觉网综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开放尺度,要“污”。名嘴在条条框框中呆久了,在互联网上的开放,释放真性情本身就带来极大的反差感,这种反差感本能地圈住年轻人。而名嘴们也更加希望以新的方式去接触年轻人,维持自己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3.明星素人齐上场打造新生代网红
网络综艺的盛行,一方面让公众认识了一些普通人,造就了马薇薇、范湉湉、肖骁等新一代网红;另一方面,一些具备段子手气质的明星成为了争夺对象,比如薛之谦。
今年3月27日,薛之谦就同时出现在三个卫视的节目里——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安徽卫视《超级大首映》、江苏卫视《看见你的声音》。除此之外,湖南卫视的《全员加速中2》、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2》,薛之谦也基本确定要加盟。前不久,他还作为嘉宾和小岳岳、宋小宝一起参加了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那段时间打开电视机的观众,内心OS一定是,我的天哪,怎么每个台都有薛之谦。
就是这个自称“二线顶端、一线末端的不红歌手”,一下子变成了各大综艺节目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究其原因,薛之谦原本就有一定的人气,之前也有为人熟知的歌曲,而他经常在微博晒段子,称自己一直不火,还不断发长微博广告的自黑行为,又为他增加了一些喜感。
另外,他去年接受CCTV采访的一段视频再次被翻出来,他在不知道是直播的情况下,说了一大堆敏感话语。其中,有吐槽前东家的,有公开喊话粉丝别买自己专辑的,最后察觉说错话,居然还自己喊123重录……待记者告知是直播时,瞬间傻眼。这段不经意流传的搞笑视频,成了薛之谦的吸粉利器,也是他多次被调侃的梗。
最重要的是,薛之谦很有综艺感,他知道节目组要什么,方便预埋话题;口直心快,知道哪些元素能活跃气氛,明白哪些操作能引发后续网友讨论。
正因如此,薛之谦又继续参加了一系列网综节目,除了目前播出的《火星情报局》、《颜值大战》,他还将加盟今年8月份上线的《学长不二盟》。
不知道这么忙的薛之谦,还有没有空继续写歌。真应了汪涵那句话:“以前是歌红人不红,现在是人红歌不红。”
4. 新玩法高盈利,新内容新营销
2015年互联网广告全面赶超电视广告,成为广告主最青睐的投放媒介。在传统电视时代,只要广告主砸下重金布局央视和省级卫视,品牌知名度很快便能打开。但随着消费主体的变更和人们信息接受渠道的转移,以往简单粗放的电视广告呈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因此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设计就和传统广告大相径庭。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奇葩说》中的马东,相比于以往电视节目只是从主持人口播和现场展示中宣传广告品牌,马东大大方方、毫不掩饰的“花式打广告”也引发众多网综效仿。《火星情报局》中,对于某洗发水品牌也可谓是用尽心机,专门为洗发水设置剧情、强行插入的手法更是在尽量贴近《奇葩说》。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奇葩说》第一季奇葩的植入方式助力节目中多个品牌建立起强势关联,有效提升了品牌回想度,看过节目的人对于品牌的记忆容量显著高于平均值,且高于其他同期热播节目。(《奇葩说》的品牌回想数为3.41个,远高于行业平均值2.1,更是帮助某手机赞助商提升了354%的认知度。)
5. “保底分成”机制吸引电视名嘴加盟
何炅、汪涵、马东、蔡康永、李咏……这些昔日电视屏幕上的名嘴,如今也放下身段,绞尽脑汁,制造笑点。钱,当然是最大的驱动力。网络综艺节目的酬劳是电视综艺的几倍到40倍不等。但“保底分成”成为大腕加盟网络综艺的重要原因。
所谓“保底分成”,就是制片方和发行方在节目播出前打一个赌,发行方猜一个收入数字,制片方觉得划算就签订协议,然后发行方马上把这笔钱支付给制片方。播出后如果没达到这个数额,那就算保底方亏损倒霉;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额,发行方就有权利按照协议规定的比例,比平时多拿一些分成。谢娜加盟优酷土豆的网络综艺节目《暴走法条君》,是按照主持酬劳计算的。但汪涵的节目是带团队去合作,通常都会有广告分成。
早在2014年,蔡康永转战大陆,成为爱奇艺《奇葩说》的导师,时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当时就表示,蔡康永第一季酬劳高达8位数。《康熙来了》另一位王牌主持小S也有望来爱奇艺开辟新节目。据台湾地区媒体爆料,小S的出场费约为每集100万,是《康熙来了》的40倍之多。而《康熙来了》蔡康永、小S一集的酬劳是2.4万。
6. 强IP售卖,反向输送电视台
众所周知,《偶滴歌神啊》第二季反向输送给深圳卫视播出。其实早在之前,优酷制作的户外真人秀《侣行》就反向输送给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成为第一例由互联网自制,传统电视台播出的网络节目。这也是制播分离的一种模式,以往电视台将节目外包给社会公司制作,最后共同承担风险,而现在,网络节目在互联网上已经经过验证,再在电视上播出,风险更低。不过,互联网和电视的受众不同,反输价值有待观察。
不可否认的是,类似于《奇葩说》《偶滴歌神啊》这类强IP,已经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招商金额高达上亿。不仅如此,如果把在优酷播出的《罗辑思维》也算作网络自制,这就能看出一个强IP有多少商业变现的可能性。有机构预计,罗振宇通过电商卖书、进行跨年演讲、收取会员费等途径,年收入可达到13亿元。
传言《爸爸4》也将于网络平台播放
网综为什么这么火?
1. 电视综艺节目趋于饱和
近年来,国内综艺市场高速扩张,综艺节目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爆发期,根据《腾讯2015年娱乐白皮书》,该年就有215档综艺节目面世,相当于受众每天至少看7集,才能看完所有的综艺节目。可谓迎来了真正的“全民娱乐时代”。
然而随着央视也开始引进韩国综艺,国内各大电视台对于国外综艺节目的借鉴已经趋于饱和,亟待开辟新的天地。同时,受“限娱令”等政策的影响,2015年周末综艺节目相比上一年总数减少近8%。
2015年卫视综艺节目总数少于上一年
前不久,受“限童令”影响,湖南卫视打造的亲子类节目《妈妈是超人》只能转战芒果tv。近期还有爆料称,《爸爸去哪儿4》将移驾至线上媒体播出,一切已经在计划中,不过由于消息尚未得到证实,许多网友大多抱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看待传闻。
湖南卫视《妈妈是超人》在“限童令”政策下转战至芒果tv播出
另一方面,目前综艺节目虽多,却没有产生新的“现象级”节目,霸占荧屏的仍然是人们熟悉的《跑男》《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综N代”。
在这样的情形下,网综逐渐兴起,2015也成为纯网综的元年。相较上一年,2015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增加了104%,类型也更加多元化。
2015年网综数量上涨,类型多元化
2. 视频网站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视频网站的盈利来源于广告收入、会员收入、版权分销、游戏、电商等增值服务。其中,广告收入仍占最大比重。为了赢得广告主,各家网站一直在烧钱竞争版权,加之宽带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网站的成本不断上涨。2015年,爱奇艺的成本与费用就达到了76.7亿元,较2014年的39.83亿元增长92.8%。
其实各家网站都明白,这样的经营方式并非长久之计,因此纷纷在开辟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网剧、网络大电影、自制综艺逐渐成为视频网站的“三把斧”。随着网络自制剧、卫视高收视综艺节目的播出,视频网站也积累了一些资本,足够进行内容的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加之“限娱令”之后,大量综艺节目制作人才流向视频网站,网络综艺节目又具有门槛低、个性化、草根化、监管松、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发展自制综艺节目成为视频网站的一个重要阵地。
3. “90后”受众的需求大
从下图可以看出,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集中在“90后”。
各大热门综艺节目用户分布
同时,“90后”恰恰又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作为原生网民,他们期待创新性、互动性更强的综艺节目。
米未传媒创始人兼CEO马东就曾表示,“我觉得现在是纯网综艺的黄金时代,之所以现在节目量疯狂增长,一方面是平台成熟,另一方面是‘90后’的创作富有新意,能吸引到同龄观众。”
因此目前的大多数网综主要面向的群体也是“90后”。《奇葩说》第一季就表示“40岁以上人群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前不久上线的《火星情报局》也将受众瞄准“90后”。
有业内人士表示,视频网站可以利用网络的“粉丝基础”自己造星,再利用适合“90后”的原创思维和营销模式,定制“爆款”节目模式,弥补传统电视台制作的缺口。
火力全开的网综还能红多久?
目前来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正处在极速扩张阶段,各大视频网站持续发力抢占市场。未来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垂直类综艺节目慢慢占据主流
所谓垂直类节目是指更具有专业性和指导性,拥有固定受众群体的节目。网络综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需要有独特的定位和话题,才能引起关注。不同于电视综艺节目必须顾及所有的群体,网综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利用长尾效应发展潜在市场,同时还能避免节目的同质化。
高晓松认为:“目前中国荧屏上个人化的东西太少,毕竟电视是一个大众媒体,但是现在网络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契机,让非常多元化的观点都有表达的可能性,这也是传统媒体不太具备的优势。”
很多人喜欢看《奇葩说》等节目,恰恰就在于此,节目中呈现的价值观和引人思考的角度,正是它最珍贵的地方。
从接下来各大平台打造的节目来看,马东新节目《拜拜了肉肉》聚焦说话类“健康”综艺,何炅新节目《高校不二盟》聚焦高校竞技、李咏的网综首秀《偶像就该酱婶》主打明星体验,都逐渐走向内容多元,垂直细分。
2. 传统电视人不断涌入
从体制里跳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加入网综的电视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有马东的《奇葩说》,还有谢涤葵的《约吧!大明星》,何炅、谢娜、汪涵纷纷加盟网综,甚至李咏也将携首个网络综艺加入优酷战队主持《偶像就该酱婶》,据悉哈文也将参与其中。
对于网络平台,需要一批有经验的媒体人为其打造优质的内容;而对于这些媒体人来说,也要适应整体环境,通过不同的媒体为所有的受众服务。
汪涵就表示:“《火星情报局》是第一个找我做网络节目的,一拍即合。不管是传统媒体也好,还是在新媒体也好,观众其实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最希望获得的就是快乐新知。所谓网综节目2016年大爆发是基于所有受众对于内容的渴望。”
3. 相关部门对于网综的监管逐步严格
目前,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监管尚存空白,与传统电视媒体不同,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基本都是由内部审核,而向电视台反向输出的节目则要兼顾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
此前,广电总局加强了网剧和网络自制节目的管理,很多网剧未播完就遭下架,“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能播”,无疑让原本以门槛低、限制小为优势的网络综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网络综艺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多,总局对这方面的监管势必趋于严格。
《奇葩说》已有两期节目下架
事实上,全面回顾网络自制综艺的发展之路,会发现它在很多地方与电视综艺十分相似——从圈占市场时期的遍地是黄金,到现在花大价钱请明星、拼制作;从全面启用素人到对嘉宾选择的谨慎,以及从节目的引进到逐步创新。
这些都说明,从电影、电视,再到互联网视听,人类的视听感官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在综艺的录、制、编、播上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运营机制,随着平台的变化,这部分资源也在跟着转移。
在未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独特优势把网综做得更加有趣,而不是简单复制电视综艺的模式,这是摆在所有视频网站面前的问题。
完
刺猬公社
原创出品 欢迎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商务合作:1309471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