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赵云在哪集(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
老版三国演义赵云在哪集(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甚至连赵云这样人气极高、戏份极重的角色,居然也可以换前后三个演员。但其余人物因为换角过于频繁,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有很大欠缺了。94版《三国演义》剧,同样因为当时拍摄条件有限,资源调度力不足,因此为了赶进度,分成几个剧组同时开工,导致了除却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孙权、张飞这六个在片头「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长江水面上浮现的主演外,其他绝大部分重要配角,都远不止是不止一个人演。所以,这几位主要人物,塑造固然极出色,经典而近乎无可超越。特别是“曹操”(鲍国安)、“诸葛亮”(唐国强)、“关羽”(陆树铭)这三绝,实在无可挑剔,几乎就和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一样。
央视版《四大名著剧》系列,从86版《西游记》与87版《红楼梦》开启时,内地的影视行业,还处于商业化极原始的“前商业时代”。
如杨洁导演凭一腔热情,拉起一个班子,天南海北到处跑外景,拍摄《西游记》,区区25集的电视剧,前后耗时整整6年,所以“唐僧”都换了3个人,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原因,只因当时剧组太穷。
对6年才拍完一部25集电视剧,当然也有很多非议,认为《西游》剧组是到处“游山玩水”,不如同期《红楼梦》剧组,好歹留下一座“大观园”,可以做后续旅游开发。
等到8年后,央视再拍《三国演义》与此后的《水浒传》,营建配套的影视城,也成为剧组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94版《三国演义》剧,同样因为当时拍摄条件有限,资源调度力不足,因此为了赶进度,分成几个剧组同时开工,
导致了除却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孙权、张飞这六个在片头「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长江水面上浮现的主演外,其他绝大部分重要配角,都远不止是不止一个人演。
所以,这几位主要人物,塑造固然极出色,经典而近乎无可超越。特别是“曹操”(鲍国安)、“诸葛亮”(唐国强)、“关羽”(陆树铭)这三绝,实在无可挑剔,几乎就和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一样。
但其余人物因为换角过于频繁,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有很大欠缺了。
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甚至连赵云这样人气极高、戏份极重的角色,居然也可以换前后三个演员。
如果说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年过七十的老年版赵云,换一位老演员,还算合情合理。
那么年轻赵云初登场的“营救公孙瓒”,中年赵云从“三气周瑜”到“截江救阿斗”,战汉中“一身是胆”,都是杨凡演的,
偏偏中间最高光的血战长坂坡,换成了张山来演。
至于为何要这么处理,直到多年以后,导演说出真相:
94版《三国演义》是分组拍摄的,而最精彩的“赤壁鏖战”一篇放在了最后拍摄。原本赵云的演员,除老年版的侯永生外,只定了杨凡一个人,身高1米85,出生于通辽的燕地好汉,几乎完美契合“燕赵男儿”赵云。
谁知拍到长坂坡之战时,当时大量眼花缭乱的马背打戏和马术动作,都需要演员自己完成,不像现在拍影视剧一样有大量替身,还可以通过剪辑镜头技术合成。
就这样,就让本职工作是马术教练的张山,直接顶了上去。谁知张山一妆扮上,就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这位身高1米78的山东好汉,身形到扮相,同样十二分地契合,而且,更能手持银枪骑着白马,在整个剧组来回奔波,穿梭自如。
于是不止是长坂坡,整个“赤壁鏖战篇”的赵云演员,就确定都是张山了。但这样一来,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我们观众,观看的时间线完全不对。
看完赤壁大篇、浓墨重彩的张山版赵云后,“三气周瑜”“截江救阿斗”“战汉中一身是胆”……又换回了先前的杨凡版赵云。
而且,这两位“赵云”从长相到表演风格,根本都完全不一样,杨凡版儒雅白袍将,张山版铁血真硬汉,哪怕再“眼瞎”的观众也能一目了然地区分,因此当时的收视观感,就十分违和。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因为94版《三国》分组不同时间拍摄,这种特殊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最初选角时,马术功底过硬、扮相演技不差的张山,会无悬念胜出。
94版《三国》,连赵云这样戏份和人气前几名的角色,都是如此处理,更不用说其他人物了。
比如“周瑜”这样的重要角色,“赤壁鏖战篇”的实际头号主角,虽然从始至终只有洪宇宙这一个演员。然而,因为“董卓之乱篇”是另外一组在不同时间段拍摄的。
结果,就让候选“周瑜”的洪宇宙,直接顶上去,多演了6集“袁绍”。然而后面的“官渡交兵篇”,又是另一个组拍摄的,因此“袁绍”再换了一个演员。
洪宇宙这两个角色,单看都演得很出彩,“反董版袁绍”从扮相到演技评价,都强于后面的“官渡版袁绍”。只不过反董袁盟主,摇身一变,就成了赤壁周郎,虽然演技风格截然不同,毕竟长得一模一样,真当当时的观众们脸盲,真看不出来么?
剩下的二线角色么……比如鲁肃、张辽前后换了三个人演、魏延换了四个人演,姜维、刘禅、庞统、吕蒙、黄忠这些重要角色,都不止一个人出演。
而再次一级那些角色,如于禁、李典、马岱、曹仁、曹洪之流更不用提,基本是每一个时期、甚至每一集就换一张脸孔。甚至他们的剧中功能,大约就是陪主角们说话和配戏的NPC。编导也根本不在乎观众是否会在意他们,才会频繁换角得如此随意,处理得随意敷衍。
从86版《西游》的3个“唐僧”,到94版《三国》的3个“赵云”,如果不是众口一致夸赞的“童年经典电视剧”,而换现在随便哪家影视公司,拍一部如《武神赵子龙》这样的戏说剧,若是照此处理这样重要的角色,也肯定被举国观众一致骂做胡搞,直接大批特批了吧?
所以,再经典的精品大作,再美好的“童年回忆”,也远不是真正完美无缺。
我们固然可以解释为:当时拍摄条件何等困难,制作经费和技术手段何等匮乏,实在情有可原。
但是,作为已经载入了中国影视史册和艺术殿堂的公认经典作品,它们势必要接受一代代新出生、新长大的新观众的审视,评判的就是最终的成品效果。
这世上本没有真正无可挑剔、不可超越的“经典”。
关键还在于,后人能不能凭更优越的拍摄条件,制作经费和技术手段做出更好的作品,去努力超越前人。显然,在这方面,我国的影视工作者们,也只能说是“任重而道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