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体验穷人生活的纪录片(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富人体验穷人生活的纪录片(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当然如果往大了看,延伸到纪录片所表达的社会意义,这样的纪录片也能带领我们看到不同阶层的成长轨迹,也让很多人体会到贫富差距对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潜在影响。以上帝视角来阅读别人的人生会带给你一种特别的感悟,你丝毫不会去争辩他做错了什么,或者做对了什么,只是静看岁月流淌,时光徜徉。该系列纪录片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便对14个来自不同阶层孩子的成长历程进行了跟踪记录。在14个孩子7岁那年进行了第一次采访,之后每隔7年重新采访一次,倾听理想,畅谈生活。当2012年第八部《56UP》播出时,这些当年的孩子真真切切已经度过了56个年头。而陪伴这些孩子长达半个世纪的迈克尔•艾普特也从当年20出头的小助理,变到如今两鬓斑白。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喜欢就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吧!
英国BBC电视台出品的《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堪称伟大,在每一部播出后都引发巨大关注,影响深远。
该系列纪录片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便对14个来自不同阶层孩子的成长历程进行了跟踪记录。在14个孩子7岁那年进行了第一次采访,之后每隔7年重新采访一次,倾听理想,畅谈生活。
当2012年第八部《56UP》播出时,这些当年的孩子真真切切已经度过了56个年头。
而陪伴这些孩子长达半个世纪的迈克尔•艾普特也从当年20出头的小助理,变到如今两鬓斑白。
以上帝视角来阅读别人的人生会带给你一种特别的感悟,你丝毫不会去争辩他做错了什么,或者做对了什么,只是静看岁月流淌,时光徜徉。
当然如果往大了看,延伸到纪录片所表达的社会意义,这样的纪录片也能带领我们看到不同阶层的成长轨迹,也让很多人体会到贫富差距对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潜在影响。
在中国,女导演郑琼做了一件同样的事。
她自筹资金,花了六年时间,跟踪采访了三个生长环境不同的孩子,诠释了原生家庭、个人努力对一个人性格和命运的塑造作用。
《出·路》丨2017
A Way Out
导演:郑琼
类型:纪录片
时长:95分钟
豆瓣:8.8
▌甘肃女孩 马百娟
2009年,12岁的农村女孩马百娟刚上小学二年级。
这所学校名为野鹊沟小学,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学校里只有两个年级,一个老师,五名学生,课桌极其简陋,可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也认真。
课间时分,马百娟和其他小伙伴围着一个球转来转去,高出他们一头的马百娟,在学生中间尤其显眼。这样的尴尬,来自年龄差。
父亲是不愿意让她上学的,校长百般劝说,才同意女儿入学。
他觉得上不上学对马百娟来说区别不大,反正以后也是要嫁人的,嫁人之后主要任务是带孩子,连工作都可以不要。
这就是他眼中女儿的命运,也是他们那个地方很多女性一生的真实写照。
马百娟自己倒是很乐意上学,她喜欢书中描绘的那些风景,喜欢读课文,梦想着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她还期待着长大后去北京上学,找个好工作,每月挣1000块,改变家里的生活现状。
1000块,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很微薄。但在马百娟的家乡,那简直是天文数字,要知道,他们一家一年的花销也只有50块。
我们无法想象饭不够吃、水不够喝、每天用凉水就馍馍充饥的生活情形,可那就是马百娟的真实生活。
课余时间,她几乎都用来帮家里干活,挑水、犁地、扛重物,小小年纪,俨然成了重要劳力。
那个时候,她会挤时间写作业,会在山坡上骄傲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她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改变命运。
▌北京女孩 袁晗寒
2009年,17岁的城市女孩袁晗寒从央美附中休学了。
和马百娟不同,她家里物质条件优越,从小到大上的学校都是北京最好的。母亲为了培养她成才,给她报了各种兴趣班,最终她选择了美术。
父辈祖辈留下了可供她挥霍的基业,她的人生可选择余地很大。
她不会因为休学觉得丢脸,只会因为休学后的生活无聊而苦恼。于是,看电影、看书、画画、做衣服,这些文艺而小资的爱好填满了她的生活。
她甚至坦言没有想过成为哪个阶层的人,觉得不会饿死就行了。
在她眼中这个世上没有人会被饿死。或许,像马百娟那样祖祖辈辈活得像蝼蚁一样的人,在她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父母可以花两万作为她开店的启动资金,成不成都没关系,只要她喜欢,就算是打水漂也无所谓,就当“交学费”了。
就这样,敢想敢做的袁晗寒,因为有家里撑腰,快乐地打点好一切,在南锣鼓巷的一条胡同里开起了属于自己的酒吧。
▌小镇男孩 徐佳
2009年,19岁的小镇青年徐佳在第二次高考中再次失利。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高考分数,和上一次分毫不差,仍然是497。
命运就像和他开了个玩笑,他无论怎样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想起两年前意外丧生的父亲临终前的遗愿,想起母亲希望他找个好工作的嘱托,徐佳咬牙再一次选择了复读。
压力、耻辱是复读生的常见心态,除此之外,徐佳还感到恐惧、心慌,很多时候,他都心慌得冒虚汗,手抖得拿不住笔。严重时,他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好在,他通过努力和自我调节,都挺过去了。
那一年的6月,他和其他孩子一起走进考场,踏上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之旅。
时光转到2012年,在那一年,马百娟辍学了。
她只能躲在角落里偷看别的孩子上学,她也曾试图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然而,小学还没毕业的她,不会电脑,没有知识,想要轻而易举地找个工资高的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
失望的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路边发呆。
又过了2年,转眼便是2014年,16岁的马百娟已经成了表哥的妻子,她大着肚子跟其他村妇聊家长里短,已然看不出当年的清纯少女模样。
可以想见,她的后半生除了生娃带娃,似乎很难再有别的出路。
她将重复父辈的命运,而年少时那个飞出山沟沟、考上大学、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梦,不仅恍如隔世、遥不可及,甚至还会感觉有一些荒诞。
但她脸上洋溢的笑容,也许是真的代表着开心。
2012年,袁晗寒的酒吧倒闭了,父母送她去德国就读艺术硕士。
她坐拥很多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优质资源,却丝毫不在意。
在她眼里,课堂远不如外面的世界有趣。和三年前一样,她依然要设法摆脱无聊。
于是,抽烟、闲逛、旅行、发呆,成了她打发无聊时光的重要消遣。
2015年,袁晗寒回国。
她去上海实习,回北京注册艺术品投资公司,每一步都像游戏般随心所欲。
因为有家里兜底,她的试错成本很低,就算暂时一无所有,还是会有人从旁助她一臂之力。
袁晗寒的出路在于,即使迷茫,依旧可以果敢坚毅地走下去。
2012年,徐佳开始为找工作奔忙。
当年的他,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期间,同学们荒废玩乐,徐佳却丝毫不敢怠慢,为的是毕了业找个好工作,从此改变命运。
他知道小城镇出来的人要想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本身就只能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中一次次尝试,简直举步维艰。
在保险公司的实习并不顺利,因为普通话不标准,他常常要面对电话被挂断的尴尬。
几经辗转,他终于被一家电力公司录用。虽然暂时松了口气,可他依然感觉不踏实。
2018年,已经结婚的徐佳,有房有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成了新晋的中产阶级。
然而,他很清楚,今后的路依旧漫长,他肩上的压力一点都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沉重。
未来,除了更加努力,他别无出路。
而当导演吴琼把袁晗寒的生活状态展现给徐佳看时,徐佳也坦言这个社会本来就会有不公平,但他选择接受这种不公平,他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身现状。
三个孩子,三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人生路也都不一样。可能有人会说,他们的命运早就在他们的基因里注定了,“阶级固化”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然而,导演郑琼无意表现这种不同,她没有抬高或贬低片子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没有试图呈现这个社会潜藏的问题,她甚至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像徐佳那样努力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毕竟她自己当年也多次经历高考失利。
实际上,她是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看见别人的生活状态,寻找不同出路的可能性。
这世界上或许没有最好的出路,但应该有相对适合自己的一种出路。
当你找到那条出路的时候,你的潜能会让整个人变得不一样,它会让你在人群中发光,即使微弱,也依旧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所以,郑琼会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袁枚的那首《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每个人都有权利绽放出自己的不一样。
一个导演,一部纪录片,即使像《人生七年》那样,花上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呈现现实的全貌。
现实永远比电影中更多样,那些如马百娟一样的女孩很有可能会做《玩偶之家》中出走的娜拉,袁晗寒们也有可能既有好的家世又比一般人努力,至于和徐佳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能死磕到底。
不同的现状,会对未来造成影响,但一个人的态度,却往往决定了其未来呈现的可能性。
不管怎样,愿你我都能无限接近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驿路奇奇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