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今天,本文将主要从影片的故事层面入手,分析电影的剧情结构,来解剖主人公张牧之的心历变化,以及张牧之同黄四郎的斗争过程。另外,文章也会对影片的几大疑点进行详细分析。整部电影中,姜文把魔幻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特质都囊括在电影两大主角斗法的故事框架之下。另外,又注入了大量“周星驰式”的黑色幽默,同时兼顾文艺和商业的属性。所以,姜文的《让子弹飞》更像是一部负气之作。只是为了向观众和自己证明,他也可以拍出“这样”的商业电影。结果毫无疑问,他做到了:电影最后豪取6亿多的票房,刷新了多项记录;同时,豆瓣上吸引了101万人参与了评分,并最终获得8.8的高分。姜文凭借这部电影,扬眉吐气了一番。

在很多人心中,2010年上映的《让子弹飞》是姜文导演电影中最具影响力,也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作品。电影中丰富的细节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台词,让无数影迷产生了解谜的乐趣。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1)

姜文作为导演,其作品并不算多。1995年上映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在那之后,姜文先后执导了《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

这两部电影,一部在业界评价颇高,但却禁止在国内公映。另外一部因为姜文过于自我的表达,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严重失利。它们都不同程度上给姜文的导演生涯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一边是国内观众的否定和戏谑(认为他只是一个会赔投资人钱的艺术片导演),一边又是姜文对自身能力的怀疑,那时候的他,无疑是站在风口浪尖上。

所以,姜文的《让子弹飞》更像是一部负气之作。只是为了向观众和自己证明,他也可以拍出“这样”的商业电影。

结果毫无疑问,他做到了:电影最后豪取6亿多的票房,刷新了多项记录;同时,豆瓣上吸引了101万人参与了评分,并最终获得8.8的高分。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2)

姜文凭借这部电影,扬眉吐气了一番。

整部电影中,姜文把魔幻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特质都囊括在电影两大主角斗法的故事框架之下。另外,又注入了大量“周星驰式”的黑色幽默,同时兼顾文艺和商业的属性。

今天,本文将主要从影片的故事层面入手,分析电影的剧情结构,来解剖主人公张牧之的心历变化,以及张牧之同黄四郎的斗争过程。另外,文章也会对影片的几大疑点进行详细分析。

所以,文章有点长,但绝对十分有诚意。

影片的故事结构

关于电影的故事结构,姜文自己总结就是牧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人对物”“人对人”以及“人对心”。牧之的这三个阶段,也是电影故事的三部分。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3)

01.人对物阶段(张牧之的麻匪时期)

人对物阶段,也是牧之的麻匪阶段,张牧之想要的就是赖以生存的钱财。

在电影中,张麻子(牧之)伙同兄弟们在山间抢了一列火车,结果却什么也没捞到。通过被俘虏的汤师爷的话,知道当县长是一条赚钱的道,于是决定假扮县长进入鹅城。

到了鹅城才知道,这里最有权势的并不是县长,而是黄四郎。想要赚钱,不仅是要和黄四郎同流合污,欺压百姓。而且,还是“跪着”赚钱,因为大头仍是黄四郎的。

生性刚直的牧之既想要赚钱,又不想对黄四郎俯首称臣,欺压百姓。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想“站着把钱挣了”。

于是为了挣钱,牧之站到了黄四郎的对立面,电影也就此拉开了故事的核心,即二人斗法的序幕。

02.人对人阶段(牧之与黄四郎斗法)

牧之和黄四郎对抗,汤师爷在中间“斡旋”。他们三人,形成迷之“铁三角”。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4)

  • 第一回合:以卖凉粉的为噱头的较量

双方斗法的第一回合,是牧之借武举人殴打卖凉粉的为由,在县衙审问武举人并用枪逼迫他下跪。

牧之这一出戏,既在百姓面前树立了自己的官威,同时也占据了舆论优势。最重要的是,打了黄四郎门下的武举人,就是打了黄四郎的脸,这一招算是牧之回敬了黄四郎开始给的下马威。

那么黄四郎又是怎么反击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地点,牧之是在县衙审案,而黄四郎却选择了县衙之外的讲茶大堂。毫无疑问,这是挑战了县长的权威,也是在向民众宣示,在鹅城他黄四郎地位还是要高于县长。

再来看人物,牧之审武举人,借的是武举人殴打卖凉粉的。而黄四郎反击,用的也是卖凉粉的。

前者通过卖凉粉的,立官威,得民心。

后者企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卖凉粉的制造舆论,污蔑小六子吃了两碗粉,却给了一碗的钱。实际目的就是为了引诱小六子自杀,激怒牧之,从而破了牧之刚立起来的“好县长”形象。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5)

所以,小六子死后,牧之欲杀死胡万,才会被师爷以“杀人诛心”拦住。

这一来回,双方都使用了暴力。黄四郎的暴力,是显而易见,让人敢怒不敢言。而牧之这方的暴力,一开始用枪逼迫武举人下跪,是“正义”,从而赢得了民心;而后面,小六子用枪逼迫卖凉粉的说实话,虽然其目的也是正义,但所得到的结果却不是正义,反而让自己处于舆论下锋。

第一回合,牧之这方,以小六子的惨死得到了舆论优势(因为凉粉掏出来还是凉粉,小六子吃的是一碗粉)。也让两人的对抗,转入了正面。

这时候对牧之来说,赚钱已经不重要了,铲除黄四郎更重要。

  • 第二回合:鸿门宴

牧之假意赴宴,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刺杀黄四郎。整个宴会,在时而平静,时而紧张的氛围中进行。看似乱的毫无章法,实则一切都有条不紊。

这一场宴会戏,分别以黄四郎三个手下的死(胡万、卖凉粉的、武举人)为情节发展的节点。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6)

第一个节点:牧之告诉黄四郎,他不想赚穷人的钱,只想赚富人的。而在鹅城,最富的人是黄四郎。

但是对张牧之的出招,黄四郎回应他有很多钱都被张麻子抢走了,将枪头转移到了张麻子那里。

这时候,卖凉粉的死了。

第二个节点:换黄四郎反击。他对牧之说,想要钱,可以去剿麻匪,并质疑牧之的能力与胆量。

这时候牧之吹暗号,得到了兄弟们回应。暗示黄四郎,这固若金汤的碉楼,张麻子进不来,可是他却进得来。

此时第二人死去(实际是假死)。

第三个阶段:牧之答应剿匪,双方约定好,剿来的钱,对半分。黄四郎奉上两颗钻石,作为预祝合作成功的见面礼。

最后一个人死去(同样是假死)。

在这场鸿门宴上,牧之放弃了刺杀黄四郎。这是理智的回笼,因为他知道,只要刺杀了,兄弟们的命就保不住了。

另外,这里实际也埋了一条暗线,为什么开始说两大家族的钱三七分时,黄四郎是“怒目而视”。但谈到剿匪的钱,黄四郎却主动说对半分?

这无疑是用巨大利益去诱惑牧之答应剿匪。后面我们也知道了,黄四郎以剿匪名义,让假张麻子前后杀了五位好县长。而牧之,就是黄四郎下一个要杀的对象。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7)

  • 第三个回合:双方以“麻匪”身份的较量(杀鸡取卵、葬礼绑人)

黄四郎在送出钻石后,立即召集手下,让他们冒充麻匪,闯入县衙,欲除牧之为后快。

但牧之因为和汤师爷睡,逃过一劫,反倒是县长夫人死在了睡梦中。

借着小六子和夫人的死,牧之举行了葬礼,要求全城人参加。在葬礼上,他让兄弟们以麻匪身份绑走两大家族族长与黄四郎(替身),限三天内交巨额赎金。

拿到一桌子赎金的牧之并没有选择收手,就此走人。而是让兄弟们以麻匪身份,给穷人发钱。牧之这个行为,除了有点“劫富济贫”的内涵在,实际最重要的还是给麻匪“洗白”,粉碎之前抢钱的谣言,是一种反向卧底行为,让黄四郎处于舆论弱势。

黄四郎为了破牧之的局,先是同样假扮麻匪,把之前他们发给穷人的钱又重新抢回来,不光如此,还欺凌妇女。这无疑使得“麻匪”再一次恶名远扬,舆论重新偏向他这边。

后来又企图制造“麻匪”火拼现场,让县长惨死。但被牧之用胡万的尸体,狠狠地掰回一局,并逼迫黄四郎出资180万剿匪。

牧之出城剿匪,而黄四郎让假张麻子带着炸弹伏击,双方的抗争到了白热化阶段。

最后老二、汤师爷均惨死,真张麻子牧之杀了假张麻子。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8)

03.人对心阶段

牧之从第一阶段,想要抢钱。到后来,只想抢黄四郎的钱。最后以惨重的代价,抢到了黄四郎180万,本可以就此回归山野,继续做他的张麻子。

但是牧之却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又回到了鹅城。这其中原因,也有为了手刃黄四郎,替小六子、夫人、老二、汤师爷报仇的因素在里面。

但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心中的正义。就像牧之后来对黄四郎说的,钱不重要,黄四郎本身也不重要,但没有黄四郎却很重要。

这一阶段,牧之和黄四郎的斗法,本质上就是在争夺人心。谁得到了人心,谁就赢了。

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对抗,张牧之不仅要把黄四郎的肉身除掉,还要将他的“心”给毁了。

  • 第一回合

牧之将180万银子悉数都散给百姓,鹅城的百姓在晚上把银子都拿走了。但到了第二天,黄四郎的马车一来,那些钱又都被丢出来了。

百姓想要钱,但黄四郎权势滔天,民众已屈服于淫威之下。此时的黄四郎,在鹅城百姓心中,分量是极重的。

  • 第二回合

张牧之这次选择发了枪,百姓同样在晚上都拿走了。这就像黄四郎说的,拿钱是贪,拿枪,是反。

第二天黄四郎的马车照样拉出来收枪,但因为马儿被牧之打死。百姓内心的那点愤怒,还有反抗,就被他点燃了一些。

在喊了七遍“枪在手,跟我走”时,人们都出来回应。就在牧之以为他得到了人心时,等冲到黄四郎碉楼前才发现,跟上来的只有五十只鹅。

这时候牧之终于意识到,百姓是不会跟着冒险的,只有谁赢了,他们才会跟谁。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9)

  • 第三回合

牧之在百姓面前砍死了黄四郎替身杨万楼,真的黄四郎反倒沦为了替身。让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场战斗里,是县长赢了。

之前的敢怒不敢言的百姓,瞬间就爆发了,纷纷冲在攻占黄四郎碉楼的最前面。

可以说,牧之和黄四郎这一场较量,从本质上来说,他是输了的。作为正义一方,却只能用谎言去赢得表面的胜利。

这和《黑暗骑士》中,蝙蝠侠为了维持正义胜利,挽救哥谭市灵魂,而背负哈维的罪名沦为黑暗骑士一样。

汤师爷口中欺骗牧之的两件事是什么?
  • 第一件事

这第一件事情,应该是汤师爷暗中和黄四郎有勾结。老二的死,与牧之的张麻子身份会暴露,都是因为他传递了消息给黄四郎。

理由分别是以下三点:

首先就是影片里,牧之给老二安排出城任务时,镜头还特意给了汤师爷一个偷听的镜头。

其次是在未剿匪之前,黄四郎只是怀疑牧之的身份,认为他至少不姓马。但当牧之剿匪归来,黄四郎就直接称呼其为“张麻子”。

最后就是汤师爷口袋中的委任状,在之前,黄四郎承诺的是三张。可在他临死时,汤师爷却说有五张。这多出来的两张委任状,怎么来的不言而喻。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10)

  • 第二件事

汤师爷是在说道“那谁”时,才死的。他口中的那谁,到底是谁?

我们先联系一下汤师爷为什么会被炸弹炸死;他是因为听到之前那对山西的母子,被假张麻子残忍杀害后,情绪癫狂驾着马车奔走才误死。

他为什么在听到那对母子惨死后,会情绪失控?再联系一下那对母子出场时,他们自称是汤师爷的妻儿,那时候汤师爷是矢口否认的。我们不难推断出,汤师爷撒谎了。那对母子真的是他的妻儿,所以在得知他们死讯,他才会情绪失控(网上很多评论都说那对母子是汤师爷雇来的骗子,这说法是错误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牧之将宝石送给了那对母子,但汤师爷暗地里却没有要回来的原因(如果他们真是汤师爷雇来的骗子,肯定宝石最终会落到汤师爷手里)。

所以,汤师爷口中的“那谁”,就是指那对母子。

从电影后半部分,我们知道汤师爷之前要上任的地方是康城,并非是鹅城。但那对母子要找汤师爷,却没去康城,而是来了鹅城,这就说明他们是汤师爷故意找来的。

目的就是为了骗牧之手中的两颗宝石。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11)

花姐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疑问,网上很多评论都倾向于是黄四郎开始赠给牧之的两颗宝石。在对这观点下结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影片中宝石的“踪迹”。

它最初是被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赠给了牧之,接着在牧之醉酒掉落后,被汤师爷捡到。后面牧之又从他手里拿回来了。拿回来后不久,自称是汤师爷妻儿的母子找上门要钱,宝石就让牧之送给了他们。

宝石在电影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牧之抓住了假张麻子后从他手里拿到的。并且,他自称是从一对母子那里抢来的。如果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候装宝石的盒子,和之前牧之送出去的盒子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宝石就从来没有到过花姐手上。也就不可能再被她送给黄四郎。那么她盒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分析之前,我们要明白,这盒子是给黄四郎的。所以,这给之前,和给之后,他态度发生的变化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在青楼戏的前一场戏是黄四郎和手下在讨论给穷人发银子的麻匪身份,到底是真的麻匪干的,还是县长他们假扮的?对此,黄四郎都表示质疑。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12)

再看黄四郎的后一场戏,这时候场景已经变了。他收到手下的情报,说确信发钱的麻匪中,戴九筒面具的是县长。这其中,还省去了一个环节,那就是黄四郎派手下去监视县长他们的行动。

为什么黄四郎会下达这样的命令?这肯定和盒子里的东西有关。再联想一下黄四郎接收情报时,头上戴的三筒面具(他不参加行动,戴面具做什么),答案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黄四郎到底有没有死?

很多人在看到黄四郎自己炸死在碉楼上时穿的衣服,和他之前同牧之谈话时穿的衣服不一样。

又结合影片最后,穿着汤师爷衣服的黄四郎出现在火车最后一节车厢,不由猜测,黄四郎没有死,死的是他另外一个替身。

真的是这样吗?很显然,并不是。

理由有两点。首先在黄四郎和牧之谈话结束时,牧之特意给了一把手枪给他,说他是个体面人。其中暗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他死的很狼狈。

后面,牧之见到武教头又特意提醒了。要让黄四郎体面,如果他不能自己体面,就帮他体面。

反反复复都在强调,黄四郎是一个要体面的人。他在和牧之谈话之前,是被百姓当做黄四郎替身从碉楼里抓出来的,这期间还受了不少私刑。这时候的黄四郎,可以说是非常狼狈,非常不体面。

姜文让子弹飞道出了真相(姜文让子弹飞大解析)(13)

所以,他最后会换衣服再赴死就很符合影片的设定。

另外一个就是姜文,众所周知,这是一位集魔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身的导演。影片中,牧之看到的黄四郎,火车,以及心爱的女人,曾经的兄弟,都会是真的吗?

影片结尾和开头,有着高度相似。但是跟开头相比,它显得更虚幻,更缥缈。这时候牧之看到的黄四郎,只是一个幻象。他消灭掉了一个黄四郎,但实际还有千千万万个“黄四郎”。

这部电影,乍一看是部喜剧,实际从最后结尾,所有人都远去,仅剩下牧之一人走在这路上可以看出,它实际是一部悲剧。

姜文用喜剧方式,给我们说了一部关于英雄的悲剧。

本文来自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