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雨果结局(老马所回不去的曾经)
电影雨果结局(老马所回不去的曾经)
对于许多电影甚至是电影人而言,电影史成了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地,幸与不幸,各人有论。也正因为此,电影保护/修复/考证等工作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当那些散佚的影像、文字史料复活时,对于迷影而言不啻于一场盛大狂欢。同样作为一名电影保护者和收藏家,老马借《雨果》将小众化的迷影狂欢体验带给了大众。或许有人会拒绝电影史的厚重与说教,但任谁也无法拒绝热爱电影本身的情怀。
关于信念于执着的主题,对于梦想的追逐和坚信,这些都是≪雨果≫作为一部美国电影颇为主流的主题和价值观传递。然而马丁•斯科塞斯的主旨表达绝对不会如此浅尝辄止。他通过典型的空间和人物设置,丰富的意向把电影的内核延展的更加深邃﹣-它是对无声时期的电影史作了深情的致敬喝缅怀,对戏剧电影的开创者,以及多种电影特效的奠基人﹣-乔治•梅里埃的一种感伤的追寻。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魔术师和机械师的意向,便是电影人的早期化身﹣-他们是银幕手艺人,他们更是制造梦想和奇迹的人。繁复的钟表意向则是时间流逝的外化。电影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新技术的崛起,那些梅里埃早期的无声电影胶片也被当作化学废料廉价的处理。时间对老电影始终无情,因为观众的兴趣在变,技术在一代代前进,而胶片确实脆弱而容易损毁的。这无疑是马丁对于保护胶片,拯救老电影拷贝的一次大声疾呼,贾樟柯曾经在一段记述拜访马丁斯科塞斯的随笔中提起过马丁对于电影拷贝的珍视和执着。而≪雨果≫这部应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制作的投资高达一点七亿美元的片子,却在无时无刻的缅怀着濒临灭绝的胶片电影,这是一种何其宏大的追怀。齿轮,更是一个明显不过的工业时代之后的鲜明意向。滚滚驶过的火车,主宰时间的时钟,加速世界运转的机器,它们背后的真相﹣-齿轮,是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既定规训的象征,亦是人类发明机器之后在享受便利之时同时又恐惧异化的缩影。
影片借助小男孩对一个未完成的机器人的执着缅怀了电影大师梅里爱。学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是梅里爱让电影成为艺术的。在他之前,卢米埃兄弟的电影短片只是单纯的记录一件事,让电影真正拥有戏剧性的还是要属梅里爱。魔术的魅力在于意想不到,充满幻想,这便是梅里爱赋予电影的魔力。虽然这位老艺术家在晚年遭遇破产只能以经营玩具店为生,但我们的小主人公对于机器人的执着重新点燃了老人家心里的激情。对于很多人这就是一部简简单单的非常温情励志的片子,但是细心的人总会发现,上文片头说的开篇50秒的长镜头正是短片《火车进站》的时长;男孩和女孩在电影院中观看的《最后安全》是在致敬喜剧大师哈罗德·洛伊德(这部电影的海报:小男孩挂在时钟上,莫名感觉也是在模仿哈罗德);还有《月球旅行记》的手稿,《大都会》的布景,等等等等。如果说《港囧》是在缅怀港片,那么《雨果》则是对电影史的回顾与致敬。
只是说,同样是电影人讲述电影曾经的故事,同样是传递对一段旧时光的表达,在这一局的较量中,马丁败了。《艺术家》中的乔治(两部电影的巧合之处还在于主角都叫乔治)在人生的高潮低谷之后,最终顺应潮流,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发声了,兴高采烈地迈进了新时代。而在《雨果》中,当马丁以电影中的梅丽爱的形象穿越重重心理障碍之后,最后换来了一丝慰藉的时候,故事还是停留在了过去,成为已经老去的马丁所回不去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