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大婚用的团扇(拿放大镜看知否)
知否大婚用的团扇(拿放大镜看知否)后面嫁给顾廷烨有保护她万全的老公,所以前期明兰在盛家时,有关心疼爱她的祖母,那非明兰大婚时,手拿团扇的名场面莫属了。她的团扇是剧中几个女人里,最简洁大气的,这也暗示了她的一生会平安顺遂。
编辑丨明天就去化缘
排版丨吃瓜少女孙答应
拿放大镜看《知否》,剧中每个女人的团扇,竟然早已暗示了她们的结局
要说《知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那非明兰大婚时,手拿团扇的名场面莫属了。
她的团扇是剧中几个女人里,最简洁大气的,
这也暗示了她的一生会平安顺遂。
所以前期明兰在盛家时,有关心疼爱她的祖母,
后面嫁给顾廷烨有保护她万全的老公,
单就这两个人来说,顶得上一百个盛紘。
再看看明兰团扇上的兰花,高洁典雅,
同时它也代表着明兰和顾廷烨美满幸福的婚姻。
同样出嫁时手持团扇的还有墨兰,
但她的和明兰的一点都不一样,
墨兰拿的是梨形团扇,上面虽然有成对的小鸟在嬉戏,
但也透露着凄凉之意。
一只鸟儿在上,一只鸟在下,
明显就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墨兰可是常常把自己比作谢道韫,
所以这个团扇上的内在含义,她比谁都要清楚。
而王若弗从手上退下来给她陪嫁的镯子,
其实更像是主人家对下人的赏赐,这么一看,
她的那把团扇就像是特地为她准备的。
这比她在盛家做姑娘时所拥有的团扇,
更有讽刺的意味,至少没出嫁前,
她的团扇上是一片美好的景象,自由飞翔的鸟儿,
以及繁盛的墨兰花。
那时她也不会预想到日后,
自己竟然会犯下滔天大错,
被姐妹厌恶,被娘家鄙视,被丈夫嫌弃。
而未出嫁的三兰中,生活的随心自在,又无欲无求的就是如兰了,
且不说她的团扇是中规中矩的圆形,
就连上面的图案都是干净利落的单支外加一朵小黄花,
和如兰软软糯糯,甜美可爱的模样最搭了。
但是同样拥有圆形团扇的荣飞燕,她的结局却是反差最大的,
首先团扇上的牡丹花,是花中之王,
也代表了荣飞燕的身份尊贵。
然而她凄惨的结局,竟是因为喜欢上了齐衡。
和荣飞燕有相似经历,以及相似结局的还有嘉成县主,
她的团扇上是若有似无的竹叶,以及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惨淡的一生在这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嘉成县主的家世和荣飞燕不相上下,
然而这俩人为了齐衡争得死去活来,最后双双毙命。
但剧中没拍出来的嘉成县主的结局,
在原著小说中,却实打实的交代了。
《知否》中藏在团扇里的秘密,就是每个女人一生的经历,
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太细节了。
每次刷到明兰大婚出嫁名场面,我就走不动路了,原来她用扇子挡住脸竟有这层含义
不知道大家好奇不,为啥《知否》中的所有女人出嫁时,
都用一把扇子挡住脸呢?
明兰大婚时也不例外,
剧中要说十里红妆体现最为明显的还得是明兰的婚礼。
整个过程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仪式,其中却扇礼贯穿婚礼流程。
明兰出阁时手持圆形兰花团扇,
在遮面下完成整个婚礼,
即使是在拜堂时也是低垂扇子,弯腰作揖。
一直到整个婚礼完成,众亲友退出新房,
新娘才敢放下扇子,整个流程被称作是却扇礼。
而它的功能是,有遮羞和辟邪的作用。
要知道,团扇在古时候有合欢扇之称,
女子出嫁时选择用它,来求一个团团圆圆的婚姻生活。
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古老的神话中就有传说,
在唐人李冗的《独异志》中有提到过。
伏羲和女娲为了使人类生命得以延续,决定成亲,
可二人是亲兄妹,女娲有些害羞了,
于是伏羲就用草做了一把扇子给女娲用来遮羞。
这就是却扇最初的起源,主要为了给新娘掩面遮羞。
但是宋朝的婚礼可不止却扇礼这一个环节,
其中我们最常提到的就是三书六礼了。
三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而六礼就是由议婚到完婚这六种礼节组成,
包含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而纳采就是第一礼,男女双方结合的最初,
宋朝不像我们现在的相亲,它是男女双方没见面的情况下,
先有媒婆代表男方去女方家送礼求婚。
剧中顾二向嫣然下聘时,
虽然一场马球会让他们相遇了,
但正常情况下来说,应该是顾二没见过嫣然时提亲要做的第一步。
其次就是问名,假如嫣然同意了顾二的求亲,
那就会有媒人来问女方的出生年月日,用来占卜,以决定是否结婚。
第三礼就是纳吉。
通过占卜得到的吉兆,
顾二会用聘雁给嫣然下礼,当做订婚的礼仪。
接下来就是纳征了,简单来说就是送聘礼,
假如没有曼娘捣乱,
他和嫣然的婚事应该会如期而至,其中这聘礼就不是问题了。
后来为了让嫣红容得下曼娘,
顾二竟然可以送出三家盐庄作为补偿,
得亏嫣红母亲是个疼女儿的,不然这嫣红嫁进来且有的受呢。
后来明兰和顾二结婚的时候就选了个吉日,
这个就是请期。选定好良辰吉日,以迎娶新娘进门。
最后就是亲迎,又称迎亲,在成婚之日,
男方亲自去女方家迎娶,这个剧中只有明兰有这个待遇,
华兰是由哥哥嫂子来迎接,而墨兰更惨,梁家根本没有来接。
盛家四兰的及笄礼,场面有多壮观?深扒原著发现答案
及笄礼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人礼,
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年满18周岁,在宋朝可是15岁就算成年了。
甚至过完及笄礼,还会被家长安排相亲对象,商议婚事等等。
剧中对于盛家四兰的及笄礼没有丝毫体现,
但是在原著中,这些可都给我们细细描述了。
首先是华兰的,她作为家中的大姐姐,
自然是第一个要行笄礼的。当天真的是非常气派,
王若弗把登州有些脸面的太太夫人都请来了,
门口光是轿子就排了两排。
为了怕外客热,她还一口气买了几十车冰块镇着,
流水价的往里送冰碗子,就连盛紘也特意回府观礼。
这还不算啥,最重要的是王若弗特意从翠宝斋定制了一套头面首饰,
说是京城第一珠翠楼,不知花了多少银子,
还有华兰身上那条襦裙,上面的刺绣是流觞绣,
走动起来上面每一条纹路都会动似的,那是王老太太送来的。
这阵仗不是一般孩子可以比的,
这回明兰刚穿越来,虽然没有亲眼见到,
单是听到的这些就足以让人流口水了。
其次是如兰的及笄礼,
她作为王若弗的亲闺女,更是不会差到哪里去。
虽然原著中没有详细的描述,
但事后盛维大伯伯给她补了一支錾梅花嵌红宝纹金簪,也是相当价值不菲的。
接下来就是墨兰的了,当时她的及笄正赶上先皇去世。
秋末冬初,北风乍起,因国丧期间,墨兰的及笄礼也是十分简单的,
王若弗只请了几位素来交好的官家夫人,
做了一身新衣袄,再摆了两三桌意思一下。
为此,林噙霜凄凄切切的在盛紘面前哭了半夜,
一边表示理解一边表示委屈,盛紘一心软,
便提了三百两银子给墨兰置办了一副赤金头面,
从盛紘出手的大方程度来看,当晚林姨娘的服务项目应该不只是哭。
最后是明兰的了,这是由祖母给她操办的,
虽是庶出但这壮观程度丝毫不比墨兰的差。
当天贺老夫人打了一支上好的赤金嵌翠宝的珠簪,亲自替明兰上了髻。
大姐华兰送来了一对贵重的白玉金凤翘头衔珠钗,
四姐墨兰送来了一副书画,
就是不经常来往的平宁郡主也送来了好些锦缎南珠庆祝。
五姐姐如兰特别客气,掏出压箱底的金子,
特意去翠宝斋打了一副极足分量的金丝螭头项圈,
看的王若弗眼睛都绿了。
最后是盛维大伯家给明兰的是一对累丝嵌宝镶玉八卦金杯。
就这些,对比墨兰的,就是压倒性优势。
果然古代人家孩子的成人礼,父母也是非常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