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电视剧全32集解说(多少人为这部剧的青春迷醉)
恰同学少年电视剧全32集解说(多少人为这部剧的青春迷醉)这部2007年播出的红色青春偶像剧,由黄晖编剧,龚若飞和嘉娜·沙哈提执导,谷智鑫、钱枫、徐亮、练束梅、钱芳、赵冉主演。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下为文稿: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电视剧60讲<<<
>>>第51集<<<
⬇️
https://v.qq.com/x/page/r08638wzl69.html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下为文稿: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这部2007年播出的红色青春偶像剧,由黄晖编剧,龚若飞和嘉娜·沙哈提执导,谷智鑫、钱枫、徐亮、练束梅、钱芳、赵冉主演。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为背景,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的学习与生活。
谷智鑫饰毛泽东
作为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作品,剧中人物的言行,在播出期间引发了热烈追捧,比如毛泽东美术课画的“半壁见海日”;比如杨昌济每早以冷水洗澡,然后晨诵;比如元宵和汤圆的叫法等等。观众把这部剧中人物当做偶像,争相模仿他们的日常生活。
《恰同学少年》为何让年轻观众如此着迷?
这部剧充满了青春朝气,蓬勃的意气将你感染,质朴的道理让你信服。你知道这群人是正确的,你仍然被这种正确所打动,并且发自内心地决定要过这样的生活。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本剧塑造的精彩人物。
陈锐饰杨昌济(左)、巩峥饰黎锦熙(右)
这部剧里有校园和友谊的净土,求学环境令人心向往之,你羡慕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令人敬仰的、开明的老师:杨昌济、孔昭绶、方维夏、徐特立、黎锦熙、袁吉六,民国文人的性情,基本都在这几位身上显露无遗。
每个人都性格鲜明,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同样优秀,却又各有不同:毛泽东目光坚毅,飞扬恣意;蔡和森外柔内刚,沉稳睿智;萧子升一袭长衫,温润儒雅;向警予泼辣果敢;陶斯咏大方端庄。他们青年时期的性格想法就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他们后来不同的人生道路。
这部剧的人物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这样的身份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学生怎么学习?老师怎么教育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所处的环境:民国乱世,人们生活穷困,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接受教育了,可这群穷学生把什么放在心上呢?读书、买书、看书。恰巧孔昭绶任校长的湖南第一师范(下称一师),不收学费,食宿免费,最重要的是,学校有一群优秀的老师。
本剧一上来先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较真,奠定了教育的重要性。一师招生考试,判卷老师对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有分歧,袁吉六将毛泽东定为第二名,原因是他的文章锋芒太盛,没有回味,杨昌济则看重毛的胸怀气势,定其为第一。在这场招生考试中,萧子升弄丢了文章,毛泽东讲义气便代考了,入学后二人承认错误,校长给萧子升机会重考入学。
一师的老师们对毛泽东,可以说呵护备至,尤其是杨昌济。本剧通过毛泽东的学习问题,展现了老师们的教育理念。
毛泽东这个人很犟,自己相信的就一条路走到黑。比如,他认为把自己评为第二的袁吉六,不过是一介封建老朽,袁吉六一次次降低他的分数,他非但不改,反而将文章缺点放得更大,气坏了老师。校长知道此事后,没有批评毛泽东,而是跟老师们商量对策,让杨昌济去劝人。杨昌济正话反说,让毛泽东知道了自己的自以为是,最终去赔礼道歉,得到了袁吉六的悉心指导,袁把父亲传下来的“韩文”借给了毛泽东,让他学习平实含蓄。
在剧中,青年毛泽东,有很多的缺点。他嗜书如命,读书一定做笔记,看书激动起来一顿乱写,即使这书是别人的;他读书,对时事、军事和社会学感兴趣,杨昌济告诫他修学储能,先博后渊,要博采众长,知识才能互相印证。
毛泽东国文第一,数学倒数第一,偏科严重,凡是跟文史有关的学科,分数都高,数学、英文、美术、音乐差得一塌糊涂。如何看待这样的学生,就是如何看待教育。学校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全才?还是培养成术业有专攻的偏才?校长跟老师们商量后,改革了成绩评价方法,最终决定:因材施教,不扼杀学生天性,以综合成绩评定学生优劣,而不一考定音。
一师的徐特立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俭朴教育。蔡和森为人俭朴,课余时间在大街上擦皮鞋赚钱,看着食堂里的刘俊卿浪费粮食,就去吃剩在餐桌上的窝头,被刘俊卿看到嘲笑,于是徐特立过来陪着吃,纪督学认为吃剩饭是叫花子的行为。在此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学校是培养上等人还是下等人?学生进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底层出身,还是为了什么?
这是人们在青春时期的困惑,尽管隔了将近百年,年轻的人们还是身处同一片困惑的天空,关于目标和意义的追问。不过在恰同学少年们毕业之际,他们会得到答案。
《恰同学少年》告诉了观众很多道理,比如:从书本中得学问,从交流中得真理。有字书要读,无字书更要读。毛泽东觉得跟人交流能互相启发,而一师圈子太小,便面向全长沙征友,成立读书会,长沙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了一块。
读书会践行日行一事,读书、学习、锻炼、交友,越刮风下雨、下霜下雪就越要锻炼。易永畦身体虚弱,但心地善良,私下帮毛泽东补鞋,二人关系很好。但因身体差,加上被警察打,他英年早逝。毛泽东有感于此,论证了体育与人精神的关系,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钱枫饰萧子升(左)
晚上点灯看书,白天闹中取静;在院中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在山野露宿读书,感受清凉夜色,体会天人合一;在大雨中登岳麓山,背诵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早春二月游湘江,在橘子洲头高呼: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才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和蔡和森提出,以读书会为基础,成立正式的青年团体。萧子升是“旧书常读出新意,俗见尽弃做雅人”,他认为要改良社会,自己先做到温良恭俭让,进而影响社会;毛泽东则不认同,他提出了“三不”原则,并且以改造全中国为目标。
毛泽东和萧子升一分钱不带出去游学,坐船、写对联卖字、解救佃户之女,磨练生存能力。回校后,读书会成员发展工人力量,开夜校招生,在街头以演刘海砍樵的形式,宣传夜学。
徐亮饰蔡和森
本剧清晰地展现了毛泽东的思想变化,从前期的教书育人,发展成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忧乐都关心”。后来又提倡建立学生志愿兵,相信暴力武装改造社会。
因为拒不承认袁世凯的二十一条,发动学生抗日,孔校长被通缉。校长的遭遇,让学生拿起武器,学会反抗。之后孔校长远渡日本,再次留学,毛泽东开始动摇,教育是否真的能救国,于是想法转向了革命。
在片尾,长沙有了危难,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毛泽东、蔡和森等人赤手空拳,率领二百学生军,跟三千北洋军谈判,上演“空城记”,成功缴获了对方的武器。他们在这次革命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顺利从一师毕业了。
至此,他们的青年时代将揭开新的旅程,让人不禁想起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主讲人 | 李星文
编导 | 吴勇
摄影 | 吴勇 宋新宁
撰稿 | 王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