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本期专题 记者将带大家围观暑期档这几部话题电影作品 同时听听业内专业人士对“粉丝电影”的剖析:为什么它打了胜仗也得不到韩少和郭小四等人的承认 它的出现是否拉低了华语电影的水准 是华语市场的“害群之马” 而动辄几亿的票房和令人咋舌的热度又能支撑它走多远……“荷包”渐瘦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不求回报 只能说 粉丝的爱 那都是“真爱”。无奈的是 这个世道 付出了真爱 却没有收获到回报的事情比比皆是。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票房近日破6亿了 最后一刻打败了郭敬明的《小时代3》。但其实 最终的数字已没多少人在意了。大家看到的是 在这个夏天 韩少和小四之间无尽无休的PK战。不管最终谁“高”了那么一点 其实他们都赢了。这场轰动 同时也印证了“粉丝电影”在这个夏天的胜利。有意思的是 “粉丝电影”不仅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 所有在这个暑期档靠它名利双收的导演们 都不承认自己和它沾上了边。郭敬明说 “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

■《后会无期》至今不承认自己是粉丝电影。韩寒、王珞丹的粉丝难道只配默默付出 连个“名份”都没有?龚吉林/摄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2)

谢世明

粉丝成就了他们 他们却不断与粉丝切割

■ 徐绍娜

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票房近日破6亿了 最后一刻打败了郭敬明的《小时代3》。但其实 最终的数字已没多少人在意了。大家看到的是 在这个夏天 韩少和小四之间无尽无休的PK战。不管最终谁“高”了那么一点 其实他们都赢了。这场轰动 同时也印证了“粉丝电影”在这个夏天的胜利。

有意思的是 “粉丝电影”不仅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 所有在这个暑期档靠它名利双收的导演们 都不承认自己和它沾上了边。郭敬明说 “自己不会把获取电影票房的希望寄托在粉丝身上” 因为“这样的话这部片子的票房是不会好的”。为了证明自己不靠粉丝 郭敬明甚至拿出证据 称他曾找人做过一个统计 通过自己微博的转发量来推算铁杆粉丝的数量 他的铁杆粉丝最多有一两百万。而韩寒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一贯的“高冷” 他承认每一个好的作者或者好的导演身后都会有很多粉丝 但仅靠粉丝的支撑是走不远的。“只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甚至背弃所谓的那些粉丝 才能走得更远。”而《我就是我》的导演范立欣 甚至只愿意将该片描述为“一个商业和艺术结合的一个作品” 而坚决不愿说 “它是个粉丝电影”。

真是想想都替粉丝们觉得委屈。郭敬明不靠粉丝?是谁在整个电影营销过程 不遗余力在微博推广、发布电影物料 挣得成千上万的转发量;韩寒不靠粉丝?是谁让韩小野招来了“全国女婿”;《我就是我》也不要粉丝?是谁一开始就借粉丝的热情开创了“众筹”模式拍电影 20天内从粉丝那儿筹集到了500万的投资。直至两部影片上映 粉丝主动包场、监票 为了各自的偶像在线上线下摇旗呐喊、掐架斗殴 互不相让。

“荷包”渐瘦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不求回报 只能说 粉丝的爱 那都是“真爱”。无奈的是 这个世道 付出了真爱 却没有收获到回报的事情比比皆是。

本期专题 记者将带大家围观暑期档这几部话题电影作品 同时听听业内专业人士对“粉丝电影”的剖析:为什么它打了胜仗也得不到韩少和郭小四等人的承认 它的出现是否拉低了华语电影的水准 是华语市场的“害群之马” 而动辄几亿的票房和令人咋舌的热度又能支撑它走多远……

【业内人说】

粉丝电影的特征是票房跳水式下降

谢世明(广州院线经理):《后会无期》跟《小时代3》票房都是跳水式下降的 这是粉丝电影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吧 粉丝抢先看了 后期就只剩跳水了。

王恺同学(记者):无论韩寒还是郭敬明 说白了就是资本游戏 最多也就是粉丝经济。在线上线下榨取粉丝的剩余价值 偏偏有很多人去谈什么情怀。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3)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4)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5)

一边是傲娇的票房 一边是纷飞的“口水”

粉丝电影 很奇葩 也很火!

■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实习生 郭蕴静

“粉丝电影”在今年暑期档的热度达到了“高烧” 《小时代3》、《后会无期》、《我就是我》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四部影片先后占据话题榜 最终境遇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其中郭敬明和韩寒的“相爱相杀”是绝对话题 从宣传到开画成绩到首周票房 无不被拿来一一对比。甚至 最后连“疑似偷票房”都造成了双方粉丝间的唇枪舌剑。当然 无论是真刀真枪的厮杀还是半推半就的“暧昧” “相杀”的最终结果却是双赢。目前 两部影片票房已双双过5亿。

而同是瞄准“粉丝”群体的《我就是我》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前者上映后口碑不俗 票房却惨淡收场;后者凭借神曲《小苹果》 热度甚至可与《变形金刚4》抗衡 最终以2.08亿票房收官 网络营销手法更被标志为“网生代”经典案例。

《小时代3》

豆瓣打分:4.4分 票房:5.1亿元(截至8月11日)

粉丝要什么给什么 不遗余力

《小时代3:刺金时代》于7月17日零点开画 零点首映场狂揽750万元票房 首映日更斩获票房1.1亿 创造最新国产2D电影首映日票房纪录。尽管影片因口碑奇差 票房火爆势头在开画几天后就出现了“跳水”现象 但郭敬明的努力和其一众粉丝的维护还是令外界吃惊。用小四粉丝的话说:5亿票房不是风刮来的。

《小时代》系列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专业人士的抨击 被抨击根本够不上电影的拍摄标准 充其量只是个宣扬拜金、奢靡生活的MV等。但郭敬明似乎从来就不忌惮这些“专业评论” 在此后的两部续作中 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原则和“水准”。那就是:粉丝要什么 我就给什么。有影评人说 外界对《小时代》系列最有争议的对奢侈品崇拜的价值观展现 恰恰构成了郭敬明的电影成功学 他牢牢抓住了年轻人一个阶段对自我塑造的虚荣心 赤裸裸展现对奢侈品的爱是他给予年轻人的一种“正能量”需求。“《小时代》就是拍给以小四粉丝为主的这一代年轻人看的 物质的、光鲜亮丽的、美好的、对未来的成功学想象。”而有了这些 就有了《小时代》电影的票房。

不得不提的是 在《小时代3》的宣传方面 郭敬明的“疯狂”跟粉丝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先是微博造势 内容在不同时期还有明确的侧重:比如宣传初期 以电影选角制造话题;开拍前 发布主要角色海报等物料;进入摄制期后 郭敬明开始用抒情的笔法、煽情的纪实以及和演员的互动等信息交替发布;在后期制作阶段 郭敬明选择了与少量的演员互动并以大量海报、花絮、预告、歌曲、MV等配合营销轰炸。而到电影上映期间 郭敬明更成了劳模 15天共配合了50个通告 还不包括导演路演通告等 被评“史上最丧心病狂的宣传”。小四的“勤奋劳作”换来了粉丝的血脉贲张 包场、监票等工作完全不用费心 连媒体都觉得:小四做得还是很感人的!

《后会无期》

豆瓣打分:7.4分 票房: 5.88亿元(截至8月11日)

我要给什么 你好奇就对了

《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一开始就是“拉锯战”的势头 无论是宣传、话题还是电影本身 郭敬明基本是“粉丝要什么我给什么” 而韩寒却摆出一贯的高冷:我要给什么 你好奇就对了。

《后会无期》第一位出场的女性是陈乔恩 虽然在片中只出现了短短的5分钟 但惊鸿一瞥的婀娜身姿 很快就将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公路片小清新指数直接拉高了3颗星;之后是冯绍峰和陈柏霖 两大帅哥型男生生被整成了邋遢流浪汉;接着还有王珞丹、贾樟柯 无不令人眼前一亮……尽管后来它被指贩卖文青情怀、无病呻吟 甚至是超长汽车广告 但不得不说 韩寒在片子里给的确实都是“意外”。因为好奇 因为似懂非懂 还因为《小时代3》的令人忍无可忍 再后来连普通观众都开始对《后会无期》不吝叫好之声。《后会无期》在揭开“神秘面纱”之后 竟是后劲十足 第三天8000多万的票房超越首映日 赶超《小时代3》。

而这时 大家也才发现 “国民岳父”此前的低调、不接受采访只是“饥饿”营销的一小环 整版的“全国女婿为小野筹嫁妆”的广告以及电影片尾感谢名单中的“韩小野”才是“岳父”的野心。当然 不能忽略的还有 韩寒和朴树联手演绎的主题曲《平凡之路》 这首引发80后“韩粉”集体青春回忆的歌曲发布当天就被转发了40余万次 成为当天讨论最多的网络事件。而好早之前 “岳父”在微博上与全国女婿的扯家常也绝不是闲来没事 一条微博转发量过10万不是闹着玩的 只是那时大家都还不习惯指“这是粉丝营销”。对于韩寒和郭敬明的个人营销 有业内人士点评道:“韩寒与郭敬明的电影成功不只是靠他个人的才华 而是把他们的影响力和微博这类社交网络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些电影票房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是如此。”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6)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7)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8)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9)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0)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1)

《我就是我》

豆瓣打分:5.6分 票房:670万元惨淡收官

一次只问过程不问结果的冒险

“快男”电影《我就是我》一开始就玩神秘 不确定上映档期 而是先搞了一个“试金”活动。片方预设500万票房 如果粉丝的预购票款达到这个数额 电影才开始公映。尽管在影片的宣传上 片方极力否认《我就是我》是一部粉丝电影 而更乐意把《我就是我》定义为青春片。但该片一开始就是由粉丝众筹而得以面世的影片 “试金”活动分明也是在调动粉丝的期盼 以期达到粉丝电影的效果。可是 这样一部粉丝标签明显的电影 最终的成绩却堪称惨淡 成为暑期档四部粉丝电影中的“最弱”。

有专业人士分析 作为粉丝电影 《我就是我》最大的问题在于 相比郭敬明和韩寒 快男的粉丝并不多 其中最火的华晨宇的微博粉丝量也不过416万。而且 2013年的快男热度已过 “掉粉”是无可避免的。连亚军欧豪都透露成功后有危机感 他在片中就说过:“现在工作要更努力 不努力的话 明年再办一个选秀 又有新的人会出来了 我们就变成老人了 就没有人气了。”影片在这时候推出 影院几乎都不看好。

此外 《我就是我》虽然审时度势更改过档期 但与其他同期的国产片比较起来 纪录片的类型多少还是显得比较“另类” 尽管导演是曾凭借《归途列车》斩获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导演的范立欣 但毕竟知者甚少。也许 该片从一开始 就是一个只问过程不问结果的冒险。该片营销方CEO张文伯对此也毫不避讳 称片子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纪录片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没有一部国产纪录片取得过令人印象深刻的票房。而天娱相关负责人赵晖则干脆说 “票房不是我们最在意的。《我就是我》是天娱的一次实验 有《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 也经得起失败 而在敢于冒险和创新方面 天娱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豆瓣打分:6.2分 票房:2.08亿元(截至8月11日)

一个互联网碰撞大电影的经典案例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以下简称《猛龙过江》)虽然一直打着励志电影旗号 但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粉丝电影。因为《老男孩》微电影就有8000万的忠实观众 喜欢《老男孩》这首歌以及喜欢神曲《小苹果》的更是不计其数。有人说:“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现象 大家看电影不是看电影本身 而是为了电影以外的理由走进电影院 这是今天中国电影最有意思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 《猛龙过江》的确很有意思。7月10日起 它在好莱坞顶级大片《变形金刚4》和《分手大师》的双重夹击下 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动人的情怀获得了全国老男孩们的热血力挺 上映当天就斩获2500万元票房 接下来随着口碑的发酵 影片在第四天破亿 被誉为国产电影诚意之作。更难得的是 影片不仅影响了“老男孩” 吸引了“小女孩” 甚至因为“梦想不老”的内核还打通了70后、80后、90后三代人 成为满足多年龄层观众需求的梦想喜剧 在暑期档国产影市掀起“老男孩热”。

《猛龙过江》的成功 音乐作为“筷子兄弟”最醒目的标签 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作为影片主题曲的年度神曲《小苹果》果然是个神奇的存在 一经发布立即秒杀老中青三代 在街头巷尾疯狂流传 翻唱、学跳视频更如雨后春笋 而带给影片的最直接影响 就是有人居然为了在电影中听到神曲而买票进影院。

同样令人大感新鲜的 还有影片的另一营销手法:出品及宣传方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创造用户体验的营销方式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探讨。《老男孩》坐拥8000万微电影粉丝 制作、宣传、投放、发行环节均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 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 给予专属和特权 最终把这种用户和注意力转化为票房、收益。在影片举办的30城大规模路演活动上 各地老男孩齐聚影院狂欢 又在主创离开后自发前往当地影院站台 成为影片宣传用户为王的最佳佐证。对此 业内有个说法 称电影《猛龙过江》打响了2014“网生代”元年的第一枪。(今年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进驻电影行业 涉及资金规模超200亿元人民币 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电影产业的认识。影评人王旭东认为 中国电影产业在经历了第五代、第六代之后 已经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即“网生代”。)

【对话】

谢世明:粉丝电影“热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粉丝电影在这个夏天的热度让人无法回避 一边是傲娇的票房 一边是纷飞的“口水” 到底它的出现给市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记者连线了广州金逸珠江院线营销经理谢世明 在入行多年的他看来 粉丝电影的出现就是迎合市场需要 赚快钱的目的比较明显。而且作为一个影市新类型 这种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新快报:暑期档几部粉丝电影 最后票房悬殊 你怎么看?

谢世明:这个很正常 粉丝电影就是有些好有些不好啊。像之前李宇春、韩庚主演的电影 粉丝真的是很恐怖的 很容易推高票房。而选秀节目衍生的很少有好票房 如“超女”、“快男”之前的《乐火男孩》 还有《好声音》大电影 观众群的契合度不高 就很难火爆起来。所以 对于粉丝电影 我们都是对具体个案具体分析的 比如《我就是我》影院的预期一开始就很低 我们认为它会有一千万左右的票房 结果只有几百万 而像《小时代》、《后会无期》都是以亿元起算的。

新快报:粉丝电影也有票房很高口碑很不好的 比如《小时代3》 院线排片会否被口碑左右?

谢世明:口碑我们不考虑的 从影院的角度看 都是以市场为第一标准的 一部片子口碑好坏我们不关心。因为口碑跟票房从来都不成正比。比如《富春山居图》 观众骂到体无完肤 但它也有3个亿 张艺谋辛辛苦苦拍个《归来》 也是3个亿啊 那你说《归来》跟《富春山居图》的质量能一样吗?所以 我们对这个不是很关注 也没有特别倾向性。当然我们也希望遇到那种叫好叫座皆大欢喜的。还有 影片口碑不好 影院也是把控不了的 不是说它口碑差我们就不排它 而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新快报:你认为粉丝电影之后会不会成为一个比较潮流的东西?

谢世明:近期粉丝电影的成功案例相对比较多 连歌手、作家转型做导演这种都有很大的粉丝量 所以“热潮”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再有 跨界导演、年轻导演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也相对比较新鲜 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

新快报:其实粉丝电影也遭到部分人反感 担心有一天它把华语电影都带着“跑偏”了。

谢世明:这个倒不会 目前大盘还是较弱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新类型的东西 有点“百花齐放”的现象 不像以前只有几个类型的电影牢牢控制市场 这种反而不好。比如早些年古装大片卖座 整个市场就都是古装大片。我还是看好这个市场有新生代导演或跨界导演 而且中坚力量也没有完全退出这个舞台 像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这些人也依然还在这里。“百花齐放”的市场就是包容性大一点。而粉丝电影最终能走多远还是市场、观众来决定的。如果有天它真的不行了 那自然就销声匿迹 像这两年的古装大片《杨门女将》、《忠烈杨家将》投资大阵容大 但都不卖座 很多人都惊讶得不行 投资商来不及刹车就吃大亏。

新快报:所以很难说粉丝电影能走多远?

谢世明:能走多远 还是看跟风的量 量多了总会有审美疲劳的。在营销、宣传各方面都到位的情况下 质量也很重要 有诚意做出的精品当然可以走得远 如果完全跟风的就不一定能成功。我之前比较过《后会无期》跟《小时代3》 《小时代3》都是票房一天掉两三千万 跳水很快 虽然如今也过了5亿 但票房真的是跳水式下降的 这也是粉丝电影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吧 粉丝抢先看了 后期就只剩跳水了。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2)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3)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4)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内地值得借鉴的粉丝电影。

“爸爸”电影挣7亿 “好声音”电影收300万

哎呀 朝天空拜一拜别想不开 老天自有安排

暑期档粉丝电影的“境遇悬殊” 其实早有前车之鉴。在去年的贺岁档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和《好声音》大电影就直观生动地诠释了粉丝电影的两极。当时 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已围绕粉丝电影做了各种分析 粉丝电影是否“害群之马”、粉丝电影还能走多远等话题备受关注 而“最右”君们的神回复往往都一针见血:想“火” 天时地利人和都重要。

目前 多数粉丝电影的粉丝团主力还是“学生军” 于是抢占暑期档和贺岁档无疑就是抢占天时先机。然后是地利 粉丝包场、粉丝营销热度都能左右影院排片 排片场次足够多 就等于向高票房迈进一步 离“火”也就近了一步。最后是人和 无论是导演还是主演 其粉丝力量都不可小觑 往往都能“一拖十” 一个人能负责十张电影票。再者就是粉丝与电影受众的契合度 由电视节目衍生的粉丝电影 往往会遭遇电视粉丝和电影观众不重合的尴尬 如若找准定位令二者实现最佳重合 那么 即使仅花了5天拍摄的电影照样能收7个亿。

牛市典范

《爸爸去哪儿》拍5天挣7亿 天时地利人和都重要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是从同名电视真人秀衍生而来 尽管业界多数专业人士都认为它并不算真正的电影。但就是这部“综艺电视范儿”的影片 却创造了令电影圈震惊的票房。该片上映后 一路挑战并刷新电影行业的各项纪录:上映前一天 售票网站预售电影票超过4万张;上映首日 “爸爸”大电影就捷报频传 各地院线“一票难求” 最终电影以9167万的成绩打破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潮水一般的观众和观影热情让“爸爸”第二天的排片成功“逆袭” 此后连续创下了2D电影首周末票房、首周末观影人次、最快突破5亿、单日最高回报率等多达十余项的新纪录。最终 这部拍摄时间仅5天的片中 以7亿票房收官 “投资回报率”高到“吓着了电影圈”。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被认为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典范。首先该片选择在电视节目收官后热度依旧的半年内推出 而且得到了“过年合家欢”档期 之后再靠真人秀节目积攒的“史上最恐怖收视率”赢得了影院经理的重视 最后厉害的要数“人和”。片中主演是当时全国人气最火爆的十人组合 而他们的粉丝被笑指加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多圈”:林志颖四千多万粉丝 还不算kimi的 王导父女、天亮父女各有近一千万粉丝 加上郭涛父子的五百多万以及张亮天天的后援团 总共八千多万的粉丝 每人一块钱的电影票钱都要过亿了!

“爸爸”的成功 营销也功不可没。影片上映前在预告片播放量、观众期待指数、微博热议指数、微博互动量、百度搜索指数等数据上都有不俗表现 有专业人士就指出其定位精准甚至精细:“各种宣传物料和一连串的活动 在细节和执行上并不输于其他中等成本的制作 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电影感。”同时 影片还有个优势是俘获了无敌的女性观众 有影评人曾分析说:“女性观众天生喜欢萌孩和好男人 所以《爸爸去哪儿》再对味不过 而不管在电视面前 还是在电影院 一般拍板决定看什么的都是女人 抓住了话事人 还怕抓不住票房?”

熊市案例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 品质档期皆存硬伤致惨败

同样脱胎于电视真人秀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大电影却遭遇滑铁卢。当时电影开机时 总导演金磊曾表示:“收看‘好声音’节目的观众有7000万 加上网络和海外观众共有2亿人 如果看节目的观众都来看电影 我们的票房将超越《泰囧》!” 但事实却远不及预期 该片不仅口碑奇差 票房也相当惨淡。据统计 该电影首日票房仅80万元 首周末票房只有近200万。因为上座率不佳 加上同档期《私人订制》和《警察故事2013》的挤占 部分影院很快就将该片从排片表中撤了下来。上映十天后 影片只收获了300万票房。

“好声音”电影版的惨败 被认为主要与其硬闯贺岁档有关 先坏了天时 之后因品质有硬伤而破了地利 再者受众定位的不准确再失了人和 几宗“罪”加一起很快就酿造了“悲剧”。

和“爸爸”一样 “好声音”的拍摄周期也非常短 但不同的是 主演中众多好声音学员均是首次触电 且主创中的导演与编剧也都是电影圈新人 连总策划金磊都在电影业内并无经验 这个“全新”组合拍出的电影 质量很快被鉴定为“不如微电影”。另外 “好声音”出大电影之时 离第一季好声音收官已过去一年多 而其削尖了脑袋硬闯贺岁档 注定淹没在《风暴》、《私人订制》这些话题大片之中。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的定位十分模糊 作为粉丝电影它没有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 而作为一部真正的剧情电影它也同样缺乏电影属性 无论是剧情还是场面都很难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无人捧场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上 类似“好声音”的粉丝电影如《乐火男孩》、《歌舞青春》 也是邀请“超女快男”来主演 结果均遭票房大败。

众说“粉丝电影”

●韩寒:是否是“粉丝电影”真的不重要 只要是好电影就行了 我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奋斗。但如果仅靠粉丝的支持 你会越来越式微。只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甚至背弃所谓的那些粉丝 才能走得更远。

●鸿水(导演、影评人):如果非要说有了一两部人气偶像出演的电影票房不错 就宣告“粉丝电影”来临的话 未免过于草率。只要是有明星出演的电影一定存在粉丝效应 只不过是这个效应被放大多少的问题。国外的“粉丝电影”更懂得市场 更知道观众需要什么。

●张文伯(电影营销):我觉得 你把一个影像放在电影院里 只要观众为它埋单 它就存在合理性 如果它能复制 就能形成一种类型。这种“类型”不是按照传统的好莱坞对于商业电影的类型划分的 它有新的定义方式 比如说郭敬明电影 就可以称之为一种新的类型。凡是由他的文学作品衍生出来的 或是他的出版王国衍生出来的电影就可以称之为郭敬明电影;比如芒果系电影 所有从湖南卫视电视荧屏上运营的IP 在电视上获得高关注度 于是把它放到电影院 那只要有人看 它就是一种电影的形态。

●王恺同学(记者):无论韩寒还是郭敬明 说白了就是资本游戏 非要互联网思维 最多也就是粉丝经济。在线上线下榨取粉丝的剩余价值 偏偏有很多人去搞文艺评论 谈其电影的文艺腔小清新和个人情怀 谈什么情怀 消费主义而已。

●yintianchou(网友):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电影整体质量令人心寒的大环境下 一大批勤劳勇敢的中国电影人 正努力地在钱包上下工夫 同时也仿佛不在乎和注重电影的艺术创作 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低水平粉丝电影成为了这场圈钱运动的主力军。

●云飞扬(影评人):粉丝电影既然是狂热消费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 不可避免的会有非理性成分 但是不是肤浅和脑残 有待不同观察者在不同的参照体系中评论。目前看来 粉丝电影一定要走热度营销 接下来一定会更有市场 同时也会出现精品和烂片同在的局面 大可不必痛心疾首或者欢欣鼓舞 整体而言 粉丝电影基本上都是快速消费品。粉丝电影最大的好处 就是自己人在哪里比较明确 很多文艺片和商业片其实都不知道潜在观众在哪里。

●徐绍娜(本文作者):中国本土的粉丝电影刚刚起步 还处于为迎合某些粉丝而拍片的阶段 这样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 只是处于电影制作的初级阶段。若想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转型之路必不可少。毕竟 粉丝的热情很容易被操控 一味的“迎合”迟早会过度消费宝贵的粉丝资源。相比之下 不少台湾本土影片如《艋舺》、以及《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 也都采用“偶像 电影”这一新人模式 却能够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被认为粉丝电影中的典范。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5)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6)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7)

脑残粉电影(一言难尽的粉丝电影)(18)

无怨无悔 为爱粉一次

那些年 那些熟悉的人和戏

粉丝电影 至今没有完整的定义 但在业内的共识里 它是一种主打粉丝群体的新类型片 主演多为偶像人气明星 一般制作成本较低 票房收入高。简言之 就是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 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2011年 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以400多万元的投资坐收9000万元票房 粉丝团贡献巨大 该片被称为粉丝电影的“代表作” 当年则被认为是粉丝电影“元年”。不过 对于粉丝电影的前世今生 业内人士却不认同“孤岛”这个起源 因为在他们眼里 粉丝电影并不是新名词。影评人云飞扬说 仅以中国电影为例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火烧红莲寺》 而之后的几十年里 唐国强、成龙、周星驰、陈佩斯、许冠文、李小龙等明星所带来的电影狂热消费 都应该属于粉丝电影。

据了解 于1928年面世的电影《火烧红莲寺》 造就了最早一批电影“粉丝”。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主题的该片在当时武侠神怪影片泛滥的中国影坛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面市就红透半个中国。有一个故事是许多老电影人难以忘记的:《火烧红莲寺》因使用了许多特技而受到追捧 其中一个是女侠撑着伞从高处飞身而下。福州有个影迷也跟着效仿 撑着一把雨伞从于山上往下跳 结果摔断了腿。而福州当时已有“追星族” 电影院老板在影片上演时 总会在门口用大字写上主演明星的名字以吸引观众。

上世纪70年代 李小龙的功夫片风靡全球 众多的影迷为其疯狂 李小龙主演电影曾创下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连流行天王MJ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有报道曾指 有次MJ和小伙伴们看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时 激动到起身模仿起李小龙的武打动作。说起李小龙的电影 他甚至能点评特定镜头的技术细节 “二刷”什么的早就不是事。

而如今 粉丝电影的火爆甚至“崛起” 只不过是粉丝追逐偶像为偶像埋单的行动更加集中且疯狂而已。一起来看看杨幂、五月天、李宇春、韩庚等当下偶像明星的号召力以及其粉丝团的无敌力量吧。

“蜜蜂”制造

自发“后援” 一天刷六遍 刷进9000万

《孤岛惊魂》是2011年暑期档电影最大的黑马 以不到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回收超过9000万元的票房 创造了国产惊悚片的最高票房纪录。而无论是剧组还是投资方 都承认最大的功劳应该给杨幂 “蜜蜂”(杨幂粉丝)作为强大后援团 从拍摄开始就已经为影片票房做准备了 随时等着为她的影片埋单。

“蜜蜂”们密切关注影片动态 有时间还开会讨论怎样配合影片的宣传。除了邀请朋友参加首映式外 各个城市的“蜜蜂”还组织集体观影 做抽奖活动 发动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进影院。首映当日 该片预售票在一小时内便宣告售罄 上映一周多就收获5000万元票房。之后 他们继续在网络上做宣传 有点忙着发帖刷人气 而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的粉丝纷纷在《孤岛惊魂》上映之后自发组团包场观观看 有粉丝在网上晒称自己三天一共看了六遍的“成绩单” 称不睡也要支持杨幂。而这类勤奋的小“蜜蜂”并不在少数 央视名嘴韩乔生都自爆儿子一早带同学刷过片。到最后影片下画时 有“蜜蜂”称自己把《孤岛惊魂》足足看了十多遍。粉丝的强大给了杨幂超强信心 在《孤岛惊魂》大获成功后 杨幂一口气接了六部电影。

“五迷”杰作

54座城市激情包场 天天都是五月天

由“华语天团”五月天演唱会拍摄而成的电影《五月天追梦3DNA》在内地上映后 仅仅三天内地票房就突破2000万元 刷新了华语3D电影的新纪录 而且赢过了《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的首周票房。虽然影片在首周之后票房开始缩水 但五月天粉丝的疯狂还是成为一时话题。

影片上映前 乐团的五位成员为了票房开始以演员身份在全国巡回宣传 而这部为粉丝量身定制的电影 也迅速在各地引起包场风潮 仅内地便有54座城市粉丝自发包场。当时 有楼主发帖称:听说有50万“五迷”去看五月天电影。但很快该帖就被指正:“lz真逗 内地五迷有好几百万 50万只是某个城市去看的人数吧。”另外 影片在台湾做宣传时 5万张预售票很快就全部售罄。为了回馈热情的歌迷 五月天成员也向唱片公司争取了电影票折抵演唱会票价的活动 并承诺将选出内地票房最高的3座城市举行首唱。

影片在粉丝的疯狂支持中 首周成绩不俗 无奈影片口碑很一般 首周过后票房开始缩水 粉丝的热情依然没能支持它走得更远。好在 “追梦”凭借五月天的吸引力 未上映前仅靠商业赞助就收回80%的投资 基本是稳赚不赔。

“庚饭”集结号

网络造势、写影评、灌水 举报盗版

由韩庚、吴尊撑场的影片《大武生》 宣传期间粉丝页创下诸多奇观 两派粉丝不仅相互比拼着为偶像包场助阵 自发到影院发宣传礼品造势 还组成了票房监督组防止出现偷票房状况。虽然影片最后还是曝出“被偷票房”的传闻 但粉丝的努力让这部电影成为当年一时话题。

查看百度庚粉贴吧 就可以看到 《大武生》当时是以分会形式进行 遍布全国各地 从海南到北京到新加坡共21个分会 每个分会以平均5场计算 直接就可贡献票房便上百万。“庚饭”成都分会负责人曾告诉媒体 这是韩庚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庚饭们必将全力支持 包场观影将成为他们的聚会活动。另外 为了保卫偶像电影的票房 “庚饭”们还自发在网上发起了晒票根活动 要求遇到手写票、打孔票等偷票房行为的粉丝 将票根照下来发在微博上转发给相关负责人看。不仅如此 粉丝在内部也达成一致 凡看到《大武生》盗版碟立马向有关部门举报。

除了票房 为电影的宣传 粉丝们也操碎了心。据知 网络造势、写影评、灌水等各种宣传手段他们统统都会 而且所写评论也十分专业:比如不会为影片打满分 不用明显标丝身份的账号去评论 碰到不好的评论不要回应等等 心思相当缜密。

“玉米”包场

李宇春粉丝被看好“拿下一亿”

《十月围城》是李宇春首次触电拍摄的电影 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 最终拿下近3亿元。而当时的热点话题之一 就是“玉米承包了一亿票房”。

李宇春粉丝(玉米)早在电影开拍前已经蠢蠢欲动 明确表态要支持偶像的银幕处女作。影片上映后 李宇春的贴吧就“火”了起来。一位名为“小鱼春”的玉米在贴吧上发帖号召全国玉米包场看《十月围城》:“李宇春的歌迷是270万 即使一半人来看估计她的票房就要超过一个亿!我们不说超一个亿 哪怕有5000万 我想这也是电影界为看某个明星前无古人的事情吧?”这名粉丝的雄心壮志立即得到大家响应 帖子在贴吧引起轰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超过30个城市玉米纷纷回应 短短一天 全国就有18个城市的玉米去影院包场 还有很多城市考虑到上学、上班的不方便之处 打算周末再去影院包场的。当时 《十月围城》主题曲MV导演张一白也表示 李宇春的人气比他预计的还要火爆。各地“玉米”纷纷包场 以至于部分影院不得不专门开通“玉米绿色通道”。不少“玉米”表示至少会看两遍以上 更有忠实粉丝一次性买10张票来表示对李宇春的支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