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河山软磨硬泡(你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一腔孤勇)
电视剧河山软磨硬泡(你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一腔孤勇)卫大河的上司已经明确表示按兵不动。可如果不去抵抗,西安事变就会失败,杨虎城想要统一全国抗日的谈判就会成为泡影。这天,西安事变突发,中央军听说蒋介石被控制,便要举兵来救,眼看着就要过潼关。所有人都在站队,这时候派兵去潼关抵抗中央军,无疑是表明自己和红军一个战线。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正是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
在关中,有一个叫卫大河的汉子,他是陕军某部队的团长。
这天,西安事变突发,中央军听说蒋介石被控制,便要举兵来救,眼看着就要过潼关。
所有人都在站队,这时候派兵去潼关抵抗中央军,无疑是表明自己和红军一个战线。
可如果不去抵抗,西安事变就会失败,杨虎城想要统一全国抗日的谈判就会成为泡影。
卫大河的上司已经明确表示按兵不动。
可卫大河一听中央军要来逼杨虎城妥协,连夜就带着自己的军队赶往潼关。
他并不是想和红军站在一起,而是他认为,是时候共同抗日了。
卫大河成功抵抗住了中央军,促成了杨虎城谈判的成功,蒋介石同意联合八路军共同抗日。
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卫大河却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上司因为他违抗了命令决定抛弃卫大河领导的整支部队。
之后,上级决定成立游击纵队,由陕军、川军、晋军、中央军、八路军共同组成。
卫大河被派去山西,成了游击纵队的一员。
在这里,他不得不和以前看不惯的八路军高晓山共同工作。
他看不惯八路军打游击战,看不惯八路军发动群众,看不惯八路军整天做思想工作。
可在和大家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中央军内部永远把注意力都放在抓八路军身上。
每次有了敌情,中央军都是首先想着自保,八路军却第一时间疏散群众。
每次遇到战斗,需要支援时,中央军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迟迟不发兵,只有装备最差的八路军拼死支援。
卫大河逐渐看清楚,中央军的格局太小,只有八路军才是真正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的军队。
他所看不惯的游击战法,却是最适合中国战场的打法。
他看不惯八路军和群众关系密切,可最后群众组成的民兵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他决定加入共产党,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
当年这段历史,因为复杂,所以就算是在历史书中都很少提及。
这部电视剧细腻地表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虽然不能当做历史来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时一些史诗。
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种人性。
与卫大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央军派来的特务代表叶贤之。
这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只能说是一个聪明人。
在当时国民党为正统党派的大环境下,他为国民党办事,当然是属于当时社会上最正规的那一类精英了。
他在游击纵队每个人都努力建设根据地的时候,一心一意尽忠职守地抓共产党。
可你以为他很忠心耿耿的时候,他不小心落入日军手中。
日军的长官一言不发只是盯着他他便妥协投降,毫不犹豫同意做了汉奸。
有大格局的卫大河看到中国要抗战胜利,就必须联合八路军一起发动群众。
可叶贤之只算计今天卫大河怎么死,明天游击纵队何时解散,后天他如何回到军统早日升官发财。
去做一件所有人都认为对的事情,很容易。
去做一件能让自己升官发财的事情,也很容易。
公然违抗社会的规则、去做自己内心认为对的事,才算不容易。
无论别人如何误解、如何打击,依然坚持本心一腔热血,才是不容易。
在电视剧中,有个卫大河更悲壮的人物,叫做姜怀柱。
他是东北军的司令,原本在东北,但是由于不抵抗政策,他被迫来到了关中。
东北军原本战斗力不弱,可是在中央军各种勾心斗角、斤斤计较的盘算之下,仗没打几次,反而被弄得四分五裂。
姜怀柱所领导的军队慢慢成了一支孤军。
在一次原本早就该被支援的战斗中,姜怀柱迟迟等不到援军,心灰意冷。
他自认为国军尽忠尽责多年,如今却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为了部下的生命,他选择了投降。
那之后,他表面上假装和日军合作,共同打击共产党,实际上却一直坚持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原则,冒着生命危险为卫大河提供帮助。
这样的人,到最后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人认为他是汉奸,日本人对他小心提防。
可他却对女儿说,只要是为了中国人,怎样都没关系。
最后还有一位最值得敬佩的人,叫做高晓山。
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卫大河很看不惯的八路军。
他作为八路军代表,一直在游击纵队帮助各军发展敌后根据地。
陕军、川军、中央军、晋军一开始没有一个人看得惯他。
毕竟当时正规的军队是中央军,而八路军在别人眼里就像是不入流的小党小派。
他带来的许多做法令大家无法接受。
最典型的就是日军曾经封锁了他们的根据地,令游击纵队断了粮。
高晓山提出自己开垦荒地种粮食,遭到了中央军的极力反对。
他们认为军队吃粮,天经地义,从来没有官兵还要种粮食的道理。
其他人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不是心甘情愿。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各种事情上一直明里暗里排挤着高晓山。
对于这一切,高晓山只能是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事不对人。
就算是被其他团的士兵群殴了,他也只是养好伤,该干嘛干嘛。
就是这样一个饱受排挤的人,吃得最差、穿得最差。
可他和群众的关系却最好,打起仗来也是最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每一次,只要听到卫大河有危险,他都是第一个冲出去支援的人。
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卫大河撤离,带着自己的兵冲向了敌人的炮火。
那也就是那一刻,卫大河才彻底醒悟。
到底谁是真正为国家、真正办实事的人。
也就是那一刻,卫大河决定带着高晓山未完成的心愿,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游击纵队,和日军血战到底。
其实生活中,我们都和卫大河一样,会遇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叶贤之,也会遇见看似上不了台面实际上却格局远大的高晓山。
我们也免不了站队、表立场的时刻。
选择了利己,是聪明,是自保,是情理之中。
但选择真心、选择真理,宁可牺牲也要坚持下去,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也初心不改的,才会成为传奇。
无论是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还是看不见硝烟的都市森林。
人性的复杂从未改变过,这世界太大,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有。
很多时候你坚持本心,会遭遇外界很大的阻拦。
这时候你还敢继续坚持下去吗?
小到一个自以为正确的观点,大到一条自己选定的人生道路,当遭遇各种不同的打击、否定时,你是否还会如卫大河、高晓山一样坚定不移呢?
我希望你会。
玄奘当年,为了求取西经,放弃了当时已经在长安相当显赫的地位,偷渡出国,差一点被人杀死。
路过沙漠丢了水袋,茫茫黄沙中找不到出路,他却坚持“宁可向西而死,却不东归而生。”
路过高昌国时,高昌国王执意要留下玄奘,许诺他一生荣华。
他绝食抗议,直到昏死过去,高昌国王无奈只能妥协,送他西去。
假若你前行路上,遇到和玄奘一样的事情,是否会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
还是在极端不可测的沙漠面前临阵退缩,或者在荣华富贵的诱惑下安逸。
许多人都曾有过梦想,但能实现梦想的机会并不多。
还有些人,曾经有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摆在面前,却因为种种事情而放弃。
谁也不能说怎么活就是不好的。
我只想说无论你选择怎么活,都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一腔孤勇。
纵然是付出了许多却毫无回报,纵然是前路漫漫起起落落。
又或者是鲜花美酒、稳定安逸的生活向你招手。
请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如此方可一生无憾矣。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无可奈何、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假如能选,就一定要选自己最想要的。
既然选了,就别哭了。
以后不管多少狼狈辛苦,也都要像高晓山那样,满脸是血却依然笑得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