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简简单单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短短不超过十句话,却在乐句的平缓起伏间,道尽人间寂静冷落。一曲《送别》,淡淡的离愁,沉沉的相思,尽在不言中。夕阳山外山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林海音《城南旧事》中写道:

我唱了五年的骊歌

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简简单单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短短不超过十句话,却在乐句的平缓起伏间,道尽人间寂静冷落。一曲《送别》,淡淡的离愁,沉沉的相思,尽在不言中。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1)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留日期间,听闻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オードウェイ》(《旅愁》)的歌,而后在1915年作出了这首经典的《送别》 。

《送别》 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充溢着不朽的真情。

《送别》同样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早春二月》、《让子弹飞》、《厨子戏子痞子》等影片中,但最令人动容的却依然是《城南旧事》中的那首骊歌。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2)


静谧的四合院,胡同中悠扬的叫卖声,西交民巷大街的驴打滚儿,天桥的喧嚣热闹,还有保姆口中低徊婉转的童谣……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老北京风情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3)

英子,是一个会模仿骆驼咀嚼草料的小女孩,她会亲近惠安馆的疯子,也不害怕躲在“鬼屋”里小偷。英子的眼光是纯真的美好的,她看到的是人心的善良和美好,世人眼中的疯子、小偷是她的朋友,她的善良和真诚使得她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入疯子、小偷的心灵世界,看到疯子对爱情的执着,看到小偷对供养弟弟、母亲的责任及对他自己的道德谴责。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4)

她不懂的是这个世界,为何把她的友情一一剥夺

英子用无暇迷惘的眼神表现了纯真的无污染的心灵对社会和人生的拷问,她不明白成人朋友们的命运为何这样艰难。电影就这样借助孩子的视角,将成人世界丑恶的一面暴露出来,发掘出来。成人心中的忧愁和世事的艰难,孩子未必明了,但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些忧愁和艰难,却另有一番特别的意味。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5)

随着小英子那纯真目光的追溯,“一切都离我而去”的伤怀情绪显得尤为真切,同时也显得更加凄婉和痛楚。秀贞和妞儿死了,“厚嘴唇的人”也被抓走了。 小英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开始成长起来。秋天到了,她唱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落下了泪珠,她在长高。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6)

与善良的小英子内心逐渐浸染着人生的苦楚和忧伤的同时,她的家庭也遭到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先是小英子的爸爸平静地离去,化作台湾墓地里的一方石碑。接着宋妈告别了小英子一家,骑上丈夫牵来的小毛驴儿回家乡去了,这位善良女人有的只是失去儿女的落寞与孤独

这时的小英子趴在马车后座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童年时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巢穴。小英子在不断的离别中长大了。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7)

童年是短暂的,每个人都要长大,就像英子一样,从懵懵懂懂到慢慢有了愁思。故事的结尾,所有的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有多少无可奈何,而英子唯一能做的,是默默地目送着,远去,直到不见。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8)

人生,是一首循环播放的骊歌,我们终要送走些什么,失去些什么,才能在失去中成长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

送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既然是不可避免的要去面对,那我们应该选择充满勇气地去面对。面对送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以歌曲送别为背景的电影(一个电影一首歌)(9)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花儿谢了,可以再开;一曲终了,可以重来。但有些人、有些事不一样,便也一去不还了。

文案|不背郭(20200321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捕风捉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私信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