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搭错车》是1983年香港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台湾歌舞电影,由虞戡平执导,孙越、刘瑞琪、李立群等主演。当时新艺城影业为了打开台湾电影市场,而特地创作的文艺题材影片。二、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 电影红遍两岸三地阿美高中毕业后,在某餐厅当歌手。后得到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提高了演唱的艺术水平,受到听众的称赞。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为了利用阿美赚钱,引诱她签订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阿美与哑叔商量,哑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儿有一番作为,又怕女儿孤身在外遇到风险。最后,为了挣钱帮助父亲摆脱贫困,使其晚年得到一些幸福,阿美答应了签约。不想一纸合同,却断送了自己的自由。演出归来,阿美已成为红歌星,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同年迈的父亲见面。哑叔因思念爱女,卧病在床。风雨交加之夜,阿美饱含不能奉养老父的辛酸,在台上唱出了怀念的心声。气息奄奄的哑叔,从收音机里听着女儿熟悉的歌声,怀着思念、悲愤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会是什么……酒干倘卖无”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深深的吸引。沿着《酒干倘卖无》这首歌我找到了《搭错车》这部电影。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1)

一、一位退伍老兵与养女阿美的故事

一个退役的台湾老兵是个哑巴,人称哑叔,以收购空酒瓶和捡破烂为生。1958年的一个冬日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的巷道里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取名阿美。

为此,妻子与他发生冲突,并离家而去。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艰辛贫困的日子中挣扎。为使阿美有更多的人生乐趣,哑叔在劳累之余,还为她吹奏美妙的乐曲。

阿美高中毕业后,在某餐厅当歌手。后得到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提高了演唱的艺术水平,受到听众的称赞。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为了利用阿美赚钱,引诱她签订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

阿美与哑叔商量,哑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儿有一番作为,又怕女儿孤身在外遇到风险。最后,为了挣钱帮助父亲摆脱贫困,使其晚年得到一些幸福,阿美答应了签约。不想一纸合同,却断送了自己的自由。

演出归来,阿美已成为红歌星,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同年迈的父亲见面。哑叔因思念爱女,卧病在床。风雨交加之夜,阿美饱含不能奉养老父的辛酸,在台上唱出了怀念的心声。气息奄奄的哑叔,从收音机里听着女儿熟悉的歌声,怀着思念、悲愤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2)

二、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 电影红遍两岸三地

《搭错车》是1983年香港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台湾歌舞电影,由虞戡平执导,孙越、刘瑞琪、李立群等主演。当时新艺城影业为了打开台湾电影市场,而特地创作的文艺题材影片。

剧本的创作者就是后来通过《开心鬼》系列电影被一些人熟悉的香港电影人黄百鸣。据黄百鸣本人确认,他只花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剧本,在台湾花一个晚上与原定导演讨论确定前半部,回香港后再用一个晚上完成后半部。

电影《搭错车》被誉为“哭戏”经典之作。《搭错车》1983年12月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在台湾于5个月内8度重映。1984年,《搭错车》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3个多月。影片以台北市信义路眷村为背景,讲述了台湾退伍老兵哑叔养育养女阿美的感人故事。

该片获得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11项提名,最终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等4项大奖。电影原创歌曲《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是否》《请跟我来》等广泛流行。《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被视为校园民歌时代和现代流行歌曲时代的分水岭。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3)

三、一曲《酒干倘卖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酒干倘卖无》是1983年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1958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取名阿美。此后,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艰辛贫困的日子中挣扎,凭借着微薄的收入将阿美抚养成人。

在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下,阿美成了一名红歌星。不料阿美成名之后,竟然遗忘了哑叔对她的恩情。

在一次演唱会上,时君迈在阿美家附近的时候想去看看阿美的父亲,走到阿美父亲的窗前,邻居给时君迈讲述了阿美父亲从小用《酒干倘卖无》的小号声来逗阿美欢乐,时君迈得到了灵感,没有见阿美的父亲,而是立马回到家里,为了唤醒阿美,为她写了一首歌,就是这首《酒干倘卖无》。

时君迈在演唱会前几天把歌寄到了她手里。阿美看了歌词,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学唱那首歌,父亲辛苦抚养她长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阿美没有遵从经纪人的安排,演唱了这首《酒干倘卖无》,虽然触怒了经纪公司,却坚定地表明了她对自己过去人生的歉疚和忏悔,痛悔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搭错了车。

酒干倘卖无是一句闽南语,大概意思是说“有酒瓶子要卖吗”。闽南、台湾一带收购废弃的空酒瓶子,再卖到废品回收站里赚点小钱的人,都是一边走街串巷,一边高喊“酒干倘卖无”。若有谁家里有空酒瓶子要卖,就会叫住这收购废品的人。

闽南语中保留很多古汉语的成分,有很多字如果不懂古汉语,根本写不出来,比如歌名中的“干”和“倘”,就是错别字。“‘干’正确的应该是‘瓨’(音同祥),这个字出现在2000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是酒瓶子的意思;‘倘’应为‘当’,《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这样的用法”,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所以便音译成“干”和“倘”。

剧中情景与主题曲的歌词很对称,整篇歌词其实就是该剧故事的缩写。“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教导人要爱惜自己父母!全曲贯穿的主旋律歌词“酒干倘卖无”则是告诉人们父亲的伟大之处,体现了故事与音乐互动的完美结合。

歌曲中“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溶入了子女对父亲的爱,体现了故事与音乐互动的完美结合。

本片捧红了为影片唱主题歌及插曲的苏芮。《洒干倘卖无》及《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等歌一时间风靡台湾全岛,并进而风靡了中国大陆、香港地区,街头巷尾到处都回旋着苏芮摄人心魄的歌声。

苏芮的歌声极具韧性,加之宽广音域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并用最简单最质朴最催人泪下的音乐语言实现了热切情感在刹那间的爆发。

人们很快发现,苏芮近乎呐喊的演唱是华语歌坛未曾有过的一种声音,一种“力量”。而这力量不只是声音的威力,而是歌者本人不屈的生命力。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4)

四、商品大潮淹没了人心最纯真的东西

《搭错车》在大陆内地的流行,更多是对应了内地八十年代初期年轻人的迷茫心理,以及遭遇生活挫折后返璞归真的情怀,有忤于现代理念的一番感悟、一段追溯和一股按耐不住的冲动。

这样一部30多年前的电影到现在看来其意义仍显得那么刺眼,“阿美”式的悲剧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于是我们不禁会问:无数的“阿美”究竟错在了哪里?

毫无疑问,无论是屏幕里的阿美还是屏幕外的阿美都不是坏人,他们善良、执著、有理想、敢于追求,对朋友和亲人都很真诚,从个人事业角度讲他们有房有车有地位,被人追捧,被无数的光环萦绕。

可是他们却无一例外的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朋友一个一个离他们而去,甚至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父母含恨而终,“子欲养而亲不待”该是怎样的痛苦?

在他们看似光鲜无比的背后他们又要忍受怎样的寂寞和心灵上的折磨?为了这份荣耀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这也正是《搭错车》的价值所在:电影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和一个大时代的悲剧。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悲剧仍在重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渐渐远离了内心的那份宁静而变得浮躁,一切都要向钱看,金钱成为了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真情?

似乎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当原本温厚、善良的内心被一点一点吞噬后,剩下的就是内心的阴暗和对生活的麻木,人性和良心便随之一点一滴消逝,直到融入无尽的黑暗……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5)

五、线性戏剧结构与个体成长的现实冲突

从结构上看,《搭错车》属于戏剧性结构,或者说是属于线性结构。它有明确的开端、进展、高潮和结局。电影前五分钟就交待了哑叔生活的环境和整个故事的源头,即是哑叔将阿美捡回家,不仅巧妙地设计了人物(哑叔、阿美、芝兰和邻居们)的出场,交待了戏剧和时间、地点,也为整个叙事设置了一个总的悬念。

发展阶段在整个电影中占了很大段落,从整个叙事来看,从开端之后到1小时18分左右的阿美的演唱会之前,都属于故事的发展阶段。其中又包括了许多的小段落,讲述了阿美整个的成长历程,从幼年到成年,从小女孩成长为大明星。

高潮是阿美的演唱会的举行和过程中哑叔突然的死亡,这里,所有的冲突都就此化解,是动作和情感最强烈的阶段。而结局,便是在高潮部分之后的一段小小的情绪上的延伸,也就是阿美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即整部影片的主题歌《酒干倘卖无》。

影片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在阿美的成长过程中,也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和冲突如:哑叔与芝兰发生矛盾后芝兰出走、收养“来福”(狗)、阿满和阿坤的死亡、长大后的阿美遇到作曲人时君迈以及后来被经纪人于广泰包装成明星后改名孙瑞琪、阿美成名后与父亲和原邻居们的种种冲突等等,全部都在发展阶段得以展开。

所以,在该影片的发展阶段包含的每个小故事中,又都有着各自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拿比较感人的阿坤葬身火海的故事来讲,开始是阿坤买给阿美一个洋娃娃,阿满去赌钱,回来给大家都买了礼物,却因醉酒跌入河中淹死。

发展部分是家中正在做饭的满嫂收到消息,放下手中的活跑去河边,不料家中却着起火来,阿坤想为阿美“救”回洋娃娃跑进大火之中。该段落便结束在大家的哭嚎之中。在发展阶段中,情节都得到了展开,对抗不断上升,哑叔、阿美、满嫂、阿明等人的性格也随着进展部分情节的展开和冲突的一次次爆发而展示的淋漓尽致。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6)

六、扁平人物易被辨识与记忆

片中的主要人物——哑叔和阿美,都是类型人物,即扁平人物,也是有叙事功能的人物。这种类型的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平面化,这便使其更容易被观众所辩认和记忆,其善良的性格指向更容易被观众们所认同。

虽为类型人物,哑叔与阿美身上也展现出了丰富而多面的性格。用阿美这个人物来说,幼儿时期对哑叔作为其父亲的依恋到稍稍懂事后对哑叔工作的卑微而产生的不满心理、长大后被人包装成明星的阿美仅管那么爱哑叔和男朋友时君迈,却在新闻发布会上不敢认他们等等,她时而单纯善良、时而软弱无奈,使其性格并不单一,而是圆润起来。

哑叔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他的存在对阿美的整个成长历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主题歌中所唱的那样:“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哑叔的性格完全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

影片一开始时芝兰和哑叔的爱情表现哑叔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所拥有的情感和欲望,抱被遗弃的二个月大的小阿美回家是他的善良,时常吹吹喇叭是哑叔的语言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的表达,吃蛇后假装中毒在反映对小阿美的爱的同时也显示出哑叔可爱的一面。

相比较之下,中青年的哑叔比老年的哑叔性格更多样一点,但是阿美与哑叔的情感冲突大部分都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在哑叔老年时期展开的,虽然他的性格相对单一一些,活泼少些沉静多些,但是感情却更加深刻,使影片更加感人。

阿美成名之后出于宣传考虑,公司不让她认哑叔这个父亲、不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对于这些,哑叔都默默地承受着,也默默地支持着、爱着他的女儿阿美,阿美的每一次演出他都会心地笑着看,充满了幸福,但是让别人看起来却是那样心酸。他就是通过这样深沉的父爱感动着阿美,也感动着每一位观众。

黄百鸣搭错车主题曲(黄百鸣两天创作完剧本)(7)

七、情节紧凑戏剧冲突激烈

《搭错车》这部影片情节非常紧凑,一件接着一件,使人心潮起伏,完全沉浸在影片之中。每个情节点逐步推进,而每一个情节点又都分别是一个戏剧冲突,其合力使冲突越来越激烈,情感浓度越来越深。

在这里,我们把影片中的比较重要的情节点细数一下其中递进的过程就会非常清楚了。

1、2:39-3:41处,哑叔在街上收空酒瓶,却捡到两个月大的阿美,阿美这个新的人物的界入,使人物关系和原有事件发生了变化,使哑叔和芝兰分手。

2、17:59-20:32处,阿美让哑叔收养了本来要送入大家口中的狗“来福”,狗也体现为一个新“人物”的界入,使后来阿美遇到蛇的危险时救了阿美,并让大家吃到了美味的蛇肉,如同过年一样,大家都开心的笑着,气氛融洽,当然,也孕育着下一个冲突——洋娃娃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阿满和阿坤的死亡。

3、32:29-34:18处,在阿美的话外音中,阿美长成了一个大姑娘,成年的阿明为第一天上班的阿美准备晚餐,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阿美已经在歌厅中唱歌了。然后影片将镜头直接切到了阿美工作的歌厅,第一天工作的阿美便认识了搞作曲的时君迈,时作为一个新的阿美生活中的“闯入者”,作为阿美日后的男朋友,他使阿明对阿美的一点儿小爱慕得以展现,同时也为后来故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时君迈作为一个作曲者的加入,使最后的结局部分出现了点睛之笔。

4、38:09-40:05处,哑叔的邻居们正在为拆房的事与公务人员产生了冲突,这件小事看起来并不重要,但是却为后来阿美的公司出20万为哑叔买房子、哑叔和邻居们搬家后阿美和芝兰找不到他们、以及后来的重头戏——阿明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5、41:09-44:12处,在歌厅中与时君迈一起唱歌的阿美被经纪人于广泰赏识,于旁边还有个过季的歌星沈妮。从人物来讲,沈妮这个人物的设置不具备叙事功能,但是却不能缺少,因为她虽没有直接参与叙事,但也推动了冲突的发展,比如后来她在阿美的记者招待会上失落之余却遇见了哑叔和阿明,使将其引入会场,向记者们介绍,导致了阿美不能与他们相认,阿明生气,哑叔伤心,阿美无奈和后悔,从而推动了冲突的发生发展。

6、1:13:44-1:14:23处,在满嫂小吃店内,时君迈来吃饭,两人都通过电视得知阿美已回台北,并了解到两人都是阿美的亲人和朋友。时君迈从满嫂的口中得知阿美和哑叔之间的故事,在哑叔的门外听到了哑叔吹的《酒干倘卖无》的曲子,便有回家后有感而发,为这首曲子填词,产生了影片结局段的主题曲。

影片冲突几乎充满全篇,而它的冲突大都是由动作发生的环境如发布会上父女不能相认、人物关系如时君迈的出现、事件的情势如阿美演唱会的同时哑叔病危、阿美从演出现场赶到医院时哑叔已经去逝等所引发。

设置悬念是影片引人入胜的方式之一。悬念使观众因不安、同情、感动而对叙事产生种种期待心理。小阿美被哑叔捡回引起了家庭战争,哑叔会如何选择,阿美今后的命运会如何?

在这个总悬念之下,又在剧情发展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分别设置了一些分悬念,并使其在一定时期得到解决,这些分悬念紧紧依附总悬念,在解决每一个分悬念的同时总悬念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1983年台湾的一部颇有影响力的影片,《搭错车》的剧作是相当成功的,乃至后来被拍成电视剧后依然影响很大。它的情节、人物、悬念等的设置都对我们今天的剧作有很多启示,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