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如何选择原生家庭(但它却揭示了原生家庭的三个残酷真相)
都挺好如何选择原生家庭(但它却揭示了原生家庭的三个残酷真相)对这个大团圆结局的失望我能理解,但是,我要很残忍的告诉大家,这就是现实!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看到大结局时的痛苦和无奈:“那些理解、感动团圆结局的人肯定没有真正经历过很糟糕的家庭,他们根本不明白我们看到苏明玉回归时有多绝望。”尤其很多人觉得自己无法接受明玉居然为了照顾他舍弃工作,舍弃小家,这简直太让人无奈了。一直以来,苏明玉的果断决绝、独立强大是很多女性内心期望的样子,尤其那些在家庭中受到过严重伤害,被父母虐待歧视过的女性,都很喜欢苏明玉,他们更希望苏明玉能延续这种独立,能够用一个决裂式的结局来为不公正的现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最后编剧居然没有这么做,居然回到大团圆的俗套上,还安排他老年痴呆,两个儿子留在国外,从来最不被他重视的女儿回到他身边照顾他,这太让人生气了。
最近哪部连续剧最火?
自然是《都挺好》,半个朋友圈都在讨论这部剧,有朋友说自从有了这部剧,她和婆婆小姑总算找到了共同话题,闺蜜聊天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这部剧,我也不能免俗追着看了一下。
具体的故事梗概就不重复了,好不容易盼来了大结局,有点意外,前面吵得那么凶,到最后居然是个大团圆结局。
很多人觉得这个大团圆结局让人难以接受,认为苏大强懦弱自私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终于有存在感了,他作天作地好像才更符合人性,最后几集突然变得有主见、有魄力,对孩子有爱护之心,实在不太符合人性。
尤其很多人觉得自己无法接受明玉居然为了照顾他舍弃工作,舍弃小家,这简直太让人无奈了。
一直以来,苏明玉的果断决绝、独立强大是很多女性内心期望的样子,尤其那些在家庭中受到过严重伤害,被父母虐待歧视过的女性,都很喜欢苏明玉,他们更希望苏明玉能延续这种独立,能够用一个决裂式的结局来为不公正的现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是最后编剧居然没有这么做,居然回到大团圆的俗套上,还安排他老年痴呆,两个儿子留在国外,从来最不被他重视的女儿回到他身边照顾他,这太让人生气了。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看到大结局时的痛苦和无奈:“那些理解、感动团圆结局的人肯定没有真正经历过很糟糕的家庭,他们根本不明白我们看到苏明玉回归时有多绝望。”
对这个大团圆结局的失望我能理解,但是,我要很残忍的告诉大家,这就是现实!
现实中,大多数人更会像明玉一样,不管父母曾经多糟糕地对待自己,不管自己曾经多么生气,多么痛恨这种不公,到最后,当父母出问题时,他们都能不顾一切尽快回到父母身边,选择原谅。很多人即使遭受了各种不好、不公平的对待,到最后,都无法真正与原生家庭决裂。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原生家庭里的一些真相吧!
真相一:多子女家庭中,最不受重视的那个女儿,往往最有出息
在《都挺好》前几集,大家会看到明玉不管学习成绩多么优异,在家都不被母亲的待见。
妈妈对待她和两个哥哥的态度截然不同,吃的不一样,家务活干得多少也不一样,她吃的永远没有两个哥哥好,她放学回来要打扫家务、要帮哥哥们洗衣服。
但不管她多努力,家里有需要的时候,她都是牺牲品,大哥要留学,母亲就卖了她的房间给大哥凑学费;二哥要旅游,母亲二话不说掏出两千块;而她想上补习班,母亲一分钱都不肯出。
原因是:“你是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你将来是要嫁人的,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人,我们只有义务养你到十八岁,同样的,将来你也没有义务为我们养老送终。”
极度重男轻女的妈妈把最好的物质条件给了大儿子,又把最好的精神关爱给了二儿子,对最小的女儿却视若无睹。
最后最有出息的却是这个被忽视的女儿。从剧集里大家知道苏明玉有多成功,也知道她那两个被妈妈万分重视的哥哥有多失败。一个成为愚孝男,一个成为妈宝男。
很多人会觉得不解,为什么越被忽视反而越成功呢?大家觉得是因为苏明玉内心足够强大,所以有力量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事实上,恰恰是因为父母对她的忽视。这份忽视让苏明玉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去尝试人生的各种经验,她要磨炼自己的意志,要不断训练自己的能力,去适应这个社会。
因为所有的摸爬滚打、生活经验都要她自己去选择,所以从小苏明玉都要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照顾自己,虽然她被父母忽视了,但她内在的自我却长大了,这份自我经历了各种状况,有能力去面对生活的各种风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靠自己的能力爬起来。
而且因为都是她自己做出的决定和选择,她的内心很坚定,这份自己成功不断获得的能力和经验帮助她越来越成功。
但她的两个哥哥被妈妈太重视,很多决定都是妈妈帮他做,当妈妈帮孩子做这些事的时候,孩子潜意识收获的是:我是不行的,我的能力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反而能力不足,在事业上没有那么坚定和执着,因为本质上他们是不自信的,他们不觉得自己离开了父母的照顾能够生活幸福,这份不自信让他们没有力量走向成功。
如果大家做过调查就会发现,在多子女家庭中,越是不被重视的女儿,事业上可能越成功,而那个被父母宠上天的儿子,更多的却是事业上一塌糊涂。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指向分离的,父母越放手,孩子越成功,父母越是精心照顾,孩子就像被剪掉羽翼的小鸟,再也不能展翅高飞。
真相二:越是恨父母,越是会变成她的样子
在电视中,苏大强虽然怕明玉,但是他有一个打击她最有力的工具:你真像你妈。
每次甩出这句话,苏明玉的强大防线就会瞬间土崩瓦解。她最恨她妈,但却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曾经自己最像的样子。
曾经在我们小时候,当我们被父母凶狠对待的时候,当我们被父母打或骂,痛苦难受的时候,当我们对父母提出要求却被他们否定或漠视的时候,我们都曾下过决心:长大后自己一定不会像父母那样!
但是,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当我们有孩子后,当孩子出状况时,我们却会无意中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曾经最恨的那个人的样子。
这是正常的,因为当我们被父母糟糕对待时,虽然我们很生气,但是那却是我们之前人生中唯一学到的对待孩子问题的处理模式
在我们小时候,在我们被父母糟糕对待的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就是我们学到的处理模式,这是我们最习惯的方法。而我们的大脑很奇怪,遇到同样的事,它会直接提供它最熟悉的处理模式。
而孩子出生后,孩子的各种状况最容易把我们带回到曾经最习惯的那些场景,大脑遇到熟悉的问题,就会自动提供熟悉的解决方案。
所以很多时候,不管自己多么抗拒,但却会不知不觉变成曾经最恨的那个人。
如果遇到这种状况,都需要进行自我成长,一方面与内在的父母和解,另一方面要让潜意识意识化,去看到自己习惯的模式,意识到才有可能改变,如果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习惯,那么就会越来越沉迷于同样的模式。
真相三:父母出问题时,会回来照顾他们的,恰恰是那个最嫌弃的孩子
这部片子最让人痛苦的是结局,大家会发现,最后辞掉工作,放下小家,去照顾老年痴呆父亲的,居然是那个好不容易独立出去的苏明玉。
尤其当她知道父亲攒钱是因为记忆回到几十年前明玉中考时,他想买本习题册送给小明玉。
明玉哭得稀里哗啦,最后她更是想到妈妈曾经给过自己的温暖,想到妈妈为被欺负的自己伸张正义
很多人觉得编剧这是强行团圆,是强行为结局而结局。
但是,在我学了这么多年心理学之后,我想说,这,恰恰是现实中家庭最沉重的样子。那个最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恰恰对家庭最忠诚。那个曾经被父母各种忽视、冷漠对待的孩子,往往对父母的爱最深。
因为得不到的,才是内心最渴望的。身为孩子,对父母潜意识就是忠诚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看到,都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不知道父母忽视、冷漠对待他们,是父母出了问题,他们只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不够懂事、不够听话,才被父母这样对待。
所以他们会拼命努力,会用各种方法争取父母的关注。父母越冷漠对待,他们虽然害怕、紧张,但也会强压住自己内心的慌乱,努力把自己变成父母欣赏的那个样子,努力希望父母能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个肯定。
当得不到时,不管内心多痛,他都只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不喜欢自己。
所以当父母一天天年迈,当父母出问题时,这个被忽视的孩子会最忠诚地陪伴在父母身边,竭尽所能,给他们最好的照顾,原因仅仅只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父母看到。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即使父母生病了,他们心里会惦记的,都只有那个他们最爱的孩子,那个就在他们面前,竭尽全力给他们照顾的孩子,他们依然视而不见。
对于这个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来说,他就像苏明玉一样,父母对她一点点的照顾,一点点的惦记就能成为她内心最温暖的回忆,就能让她放下一切的仇和恨回到父母身边。
真相是不是很残忍?但这就是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忠诚。
原生家庭的真相就是这么残酷!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能够放下原生家庭的纠缠,在新的地方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这里我想说的是,当内心想着要摆脱父母纠缠的时候,实际上这是与父母在做对抗,这时,内心会感受到更多的无力感,因为孩子骨子里就是对父母天生忠诚的,家庭系统的法则让孩子会不自觉地忠诚于父母。
所以不管内心再怎么痛苦,不管多么恨父母曾经没好好对待自己,最后父母出问题的时候,还是会给他们照顾。如果意识上一直想要摆脱这个束缚,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就会用力把自己拉回来,让自己对原生家庭充满负罪感与内疚感。
真正要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就是接纳!接纳自己有糟糕的父母,接纳自己的状况,看到自己内心对父母的渴望,看到自己曾经的痛苦与难受。
当去接纳这些状况时,内心两股力量的纠缠就停止了,我们会变得平静,会慢慢找回自己内在的力量。这时,不管父母做什么,都有能力不与他们纠缠,都能够控制自己不再陷入原生家庭的纠缠中,不恨他们,但也不强求自己必须对他们好!当面对父母能够越来越平静时,才越有力量做自己!
这,才是与原生家庭和解最有效的方法!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