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祖设计的海景(吴彦祖甘心为她搬砖)
吴彦祖设计的海景(吴彦祖甘心为她搬砖)四岁的时候家里装修,期间她画了一个很复杂的占据一面墙的组合柜,结果爸妈就真的叫木工师傅按她的画做了实物。这套柜子一直用了二十多年,是家人一直以来的骄傲。很小时候,魏娜就已经展现出对空间顺序极强的记忆力,连记电话号码这种微小的事情,她都是通过记拨号时手指的移动位置和顺序。在魏娜五年级的周记里,就已经为自己规划了未来的学业轨迹:先上清华、复旦,再上耶鲁、哈佛。但对于高中时候的她,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稍有些“困难”,但正是因为知道目标难以实现,魏娜的高中三年都在往死里学,拼命程度直到今天想起还是会做噩梦。高考的时候,魏娜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命运注定了她与建筑学的缘分。《漂亮的房子》魏娜与吴彦祖讨论图纸
耶鲁,建筑师,高颜值,性别女。
这是身边的人给魏娜的四个标签,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每次嘉宾介绍的开头:耶鲁毕业的美女建筑师。
魏娜 图片来源《时尚北京》
魏娜的人生里面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在魏娜五年级的周记里,就已经为自己规划了未来的学业轨迹:先上清华、复旦,再上耶鲁、哈佛。但对于高中时候的她,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稍有些“困难”,但正是因为知道目标难以实现,魏娜的高中三年都在往死里学,拼命程度直到今天想起还是会做噩梦。
高考的时候,魏娜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命运注定了她与建筑学的缘分。
《漂亮的房子》魏娜与吴彦祖讨论图纸
很小时候,魏娜就已经展现出对空间顺序极强的记忆力,连记电话号码这种微小的事情,她都是通过记拨号时手指的移动位置和顺序。
四岁的时候家里装修,期间她画了一个很复杂的占据一面墙的组合柜,结果爸妈就真的叫木工师傅按她的画做了实物。这套柜子一直用了二十多年,是家人一直以来的骄傲。
但爸妈的支持仅是激发了魏娜对空间建筑的兴趣,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学习建筑学的,是在十年之后的豫园之行。小小的豫园蕴含着的精妙变化,一下子就折服了她。后来魏娜的很多设计中,都可以看到江南园林的影子。
上海 豫园 豫园虽仅占地三十亩,但在园里逛两个小时都不会觉得厌倦。
清华大学毕业后,魏娜进入耶鲁大学继续深造。她在耶鲁大学的老师,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的第一位女性获得者——扎哈·哈迪德,在她之前,扎哈还有一个中国学生,叫马岩松。
在耶鲁的学习,给了魏娜无数次跟世界顶级建筑师们“吵架”的机会。作为一个资深“刺头儿”,魏娜每次的公开评图都会引来各年级学生的围观,抱着看打架的心情来看魏娜和大咖们的争论。
耶鲁求学时的魏娜
吵的最激烈的一次,在场的每个人都非常的激动,这个时候院长站出来大喊一句“你们先停停,让这个小姑娘先说”,结果老师扎哈也大喊一句“不!先让我说!”
建筑本身就是需要不断的争论和批判来推动演变的事物,但院长能够让大咖停下来先听魏娜的解释,是非常难得的。这种带着批判思维去接受新东西的方式,给了魏娜很大的成长。
魏娜在和评图老师争论 耶鲁大学
当然,在耶鲁的学习也非常的辛苦。老师扎哈虽然在私下里像个小公主,但在课上是绝对的严师。魏娜曾发微博回忆当年,老师扎哈曾在看完两个同学的设计成果后对他们说,“助教没有抽你们嘴巴,你们自己应该找个地方互相抽嘴巴。”
建筑学并不是一个省钱的学科,尤其是在顶级名校学建筑学。在耶鲁的两年,最高奖学金担负了每年三分之一的学费,剩下的钱全都是靠打工赚来的。最多的时候,魏娜说她能同时打四份工,图书馆管理员、打扫工房、看电脑机房、助教,这些她都做过。
尽管课业和生活负担都很重,但是因为目标明确,魏娜还是能够像当初高考时候一样,保持着满满的动力。
魏娜与老师扎哈和耶鲁的同学们 图片来源魏娜微博@魏娜_WEI建筑设计
从美国BBB事务所,再到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魏娜把自己喜欢的事务所都工作了一遍,“摸清了底”之后,2009年,她把在美国和朋友创立的ELEV事务所搬回了北京的胡同,正式成立北京办公室—WEI建筑设计。
“国外待得越久,就越想挣脱‘为做事情而做事情’的状态。去做个自己的事务所好了!”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胡同里形形色色的生活片段里充满着真实的市井生活,方家胡同的工作室总能给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魏娜,一种特别踏实和稳定的感觉。
位于北京方家胡同的WEI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Christopher在和胡同居民聊天
工作室内部 选择这里还因为这个房子没有做作的装饰,是完全真实的,可以去改造的一个空间。
事物所的“镇店”二神之一girl常常会吸引来青睐她的野猫
见面时与街坊邻居打声招呼,工作时耳边不时可以听到的邻居们或寒暄或争吵的声音,周围的野猫偶尔登门拜访,墙外的槐树和对面层层的灰瓦……让魏娜真真切切的体验着百态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漂亮的房子》里,吴彦祖会在魏娜的引导下情不自禁地落泪。
《漂亮的房子》里的小溪家并不是第一个让魏娜成名的设计,09年事物所刚成立的时候,她们的第一个项目就已经在但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个女装品牌 Songmax 的展厅,被外媒称赞为是“充满 未来感”的空间,但其实这个项目是魏娜对15岁豫园之行的学习成果展示。
魏娜设计的Songmax 展厅
当初让自己下定决心学建筑的豫园,其中的很多设计被她用在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里。
魏娜通过她独特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延长了顾客的停留时间,小小的展厅像豫园一样,待上个两小时都舍不得离开。
魏娜在自己设计的Songmax 展厅
也是从Songmax开始,魏娜开始了“情感设计”建筑理念的研究与实践。2017年在“小溪家”的设计方案里,魏娜完整地展示了自己研究了8年的情感设计方法论。
《漂亮的房子》里的小溪家,是魏娜抛弃节目组原定的基地,重新找到了位置更偏远的小溪村。
小溪家改造前
在这个被山谷保护的村子里,每个房子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带着自己历史。所有的植被和苔藓蓬勃发展,溪水在哗哗地流,旁边的羊圈里刚刚出生的小羊从洞里钻出来冲着人咩咩的叫。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好像回到了远古时期。
虽然自然环境绝佳,但是黑黑暗暗、潮湿腐朽的木结构房屋还是让明星团队犯了难,60万改造完成这样一个双层木屋,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小溪家改造前
开始改造前,魏娜特意带着吴彦祖一行去到有200年历史的萧家大厝,用自己的“情境设计”的方法论去引导,让明星筑梦队去感受建筑中蕴藏着的小惊喜,吴彦祖更是体验之后回忆起自己的留学生活感动落泪。
《漂亮的房子》吴彦祖感动落泪
第一次参加节目,
第一次见明星,
魏娜甚至把自己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写了下来。
魏娜为《漂亮的房子》做的准备
在后来的改造过程中,
魏娜也是坚持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小的改动。
原有的木头可以用的全部保留,
旧有对的新老砖混合的墙壁也要保留,
建造过程全部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
除特殊材料外,
其他全部用从周边老房子回收来的老木料。
《漂亮的房子》截图,小溪家独具特色的墙壁
坚持选用旧木料,是因为要最大程度的留住老房子的记忆,在魏娜的建筑理念里,每一块木头、每一块砖都带着过去的历史,加入到新房子之后可以延续它们的生命。
除了用当地回收来的木料,施工的工人也都是当地的师傅、村民,用当地的建造方式来改造房屋。
参与小溪家改造的工人们
房屋改造过程中,
魏漫没有设计严格固定的图纸,
完全凭直觉设计,
改造进行中也在不断地做些改动。
魏娜的草图手稿,建筑师的画图水平真的不输专业画家了。
和工人师傅沟通中的魏娜
当时节目录制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摄制组的人因为在前两站的房屋改造中被热到了,强烈要求第三站改造的房子必须装空调,直接派了安装空调的师傅来,魏娜不同意,就让安装师傅等着她去电话沟通。
挂掉电话的魏娜一转身,就看到空调师傅抱着一颗柱子站在那里,魏娜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很久没有在这样的房子里待过了,特别想抱着这个柱子待一会儿”。
这个房子就是有着这样的魅力,让每一个参与改造的人都觉得房子在和他们讲故事,每个人都在这个房子里或多或少地找到了些曾经的记忆。
安装空调的工作人员抱着柱子静静地待着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
改造完的小溪家真正地和大山融为了一体,
改造完成的小溪家,和山、和整个环境融在一起。建筑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和整个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的意义就在于能让整个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小溪家全景,吴彦祖坦言这个天人合一的房子给了他一种归隐的感觉。
小溪家极具特色的弧面屋檐,与连绵的远山相映成趣。
小溪家内部,厨房的设计保留了福建民居“以灶台作为核心”的传统做法,同时又因为是吴彦祖的家,而加入了西方厨房“开放中心“的概念,在老灶台旁边放了新式灶台。
“远山一起一伏应有势,曲檐或高或低为有情”。
魏娜最后改了一首古人的诗来表达对这个带着感动的情感完成的设计作品。做建筑师和做演员一样,都是从心在感受另外一种生活。
小溪家主人拉着她的手说“你看前面那几步台阶,是老祖宗建的,虽然没有太平整规矩,但是是一步一步搭下来的。”改造完成的房子里,魏娜为他保护好了那个台阶,保留下了回家的感觉。
所谓情感设计,就是要留住所有这样的感觉。
屋檐下的团队大合照
魏娜所践行的“情感设计”方法论,是相对于“封闭空间”的一种理念,魏娜把取名为“弥漫空间”。
“弥漫空间”不是理论、概念,也不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是一种状态环境。简单来说,让设计回归人的情感,就是“弥漫空间”。
魏娜在《弥漫空间的情感设计》讲座中阐释“弥漫空间”
每一个建筑学的学生可能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设计出的东西要好看,经过学习之后懂得设计不仅要好看,还要合理、舒服,等学的东西多了就想着要做复杂的设计。
但等真正工作之后发现,自己要做的就是甲方扔过来的一张照片,领导说的一句“就做方盒子”……渐渐地,房子成了流水线上的产物,成了开发商圈钱的工具,成了一个个空洞冷漠的混凝土盒子。
初入学时老师讲的“除了房子,我们设计的是一种情感”,渐渐地被大多数人遗忘、丢弃。
有新闻报道,碧桂园要求设计院的多有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在接到营销户配和设计要求后,当天就要出设计图。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魏娜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初衷,从情感出发,做打动人心的设计。
她设计的北京“WHY酒店”,让人如同进入了传统园林,身在其外不能看到全局,只有身在其中亲身体验,才会发现独有的惊喜和感动。
北京WHY酒店 图片来源WEI官网
北京WHY酒店草图 图片来源WEI官网
为日照设计的城市展览馆,
是关于光影互动的一场美妙经历。
日照城市展览馆设计图
她为单亲外国父亲改造的北京四合院,
让地下室都可以享受到阳光的照耀。
魏娜在她设计的北京四合院里
昨晚的央视《交换空间》节目中,魏娜更是把“弥漫空间”引入到“为儿童设计”中,让两个5岁的孩子参与家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更让家中的每一件装饰背后都多了一份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情感回忆。
央视《交换空间》
关于建筑空间与人的情感联系,在前不久的一刻演讲上她做了更深层的阐述:人和空间不是被动的关系,应该超越建筑的形式,模糊建筑的边界从而带来的人与空间互动。
就像中学时北京四中的六边形教学楼,独特的空间让同学们建立起超越班级和年级的情感。又或是北京胡同,它的美不是来自于外表,而是人们在胡同里的生活状态,这才是北京胡同最吸引人的地方。
从事建筑设计多年,魏娜一直在努力设计不冷漠的建筑,让每个人看到她的作品时都能够像吴彦祖见到萧家大厝时一样,因为想到自己的某个生活瞬间而感动落泪。
北京胡同里晒太阳的老人们
从回国创立WEI建筑设计事务所,到今年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魏娜已然从“耶鲁毕业的美女建筑师”,成了“获奖无数的顶级女性建筑师”。
用作品说话,是魏娜一直遵循且期待的。
从选择学习建筑学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或许一切就是命中注定。
《嘉人》拍摄的魏娜,图片来自微博@ELEV_WEI建筑设计
魏娜曾在微博上发过一张朋友拍的自己:蛇形画廊、网红、魏工。
评论里有人说:网红找到韵律,魏工发现细节。
这个优秀的背影背后,
不仅是职业习惯,
还有那句 :
Architecture is a way of thinking.
部分图片由魏娜及@WEI建筑设计提供,感谢作者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