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离奇失踪地点(少年离奇失踪成悬案)
青少年离奇失踪地点(少年离奇失踪成悬案)从此这个孩子便了无音讯,警方调查了很久也一无所获。打完篮球的他打电话让家人去接他,接电话的大哥杰森没有叫醒正在睡觉的母亲,叫他自己回来。叔今天想说的这部纪录片,就是关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一起儿童失踪案。《冒充者》1994年,13岁的尼古拉斯·巴克莱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失踪。
前几天,叔看到了很心痛的一则新闻。
安徽蚌埠的4岁女童走失,经过了几十个小时的搜查,却发现她因施工意外而被埋在了刚铺好的路面之下。
幼小的遗体被找到,只愿逝者安息。
但外面仍有更多的儿童失踪案悬而未决,最后不了了之。
叔今天想说的这部纪录片,就是关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一起儿童失踪案。
《冒充者》
1994年,13岁的尼古拉斯·巴克莱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失踪。
打完篮球的他打电话让家人去接他,接电话的大哥杰森没有叫醒正在睡觉的母亲,叫他自己回来。
从此这个孩子便了无音讯,警方调查了很久也一无所获。
到了1997年,西班牙利纳雷斯的一个电话厅内,出现了一个十四五岁的无助少年。
不用观众自己猜测,导演直接就把真相的交代在前,这个人就是那个假扮尼古拉斯的冒充者。
他是弗雷德里克•布尔丹,至今为止可能伪造过500个身份,也被外界称之为“变色龙”。
他是一个法国女人和阿尔及利亚移民的孩子,从降生起就不被祝福,父母早年就基本抛弃了他。
5岁时,他就已经开始行骗,一点点从中积累技巧。
既然事实都摆在了眼前,那还能悬疑在哪?
重点就在于,冒充者亲口所诉的这些犯案细节。
显露出被性侵过的他,如愿地被警察带到儿童之家。
但没有身份证明就无法安稳度日,他先是谎称自己是美国人,以有时差为由争取到时间给美国警方打电话调查情况,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身份。
最终,失踪三年的尼古拉斯成了他最佳的人选。
可是看到清晰的彩色照片时,他傻眼了。
这个男孩是金发碧眼,而自己是黑发棕眼,长相上毫无相似之处。
尽管事情的发展已经不在他的控制之内,但他还是趁尼古拉斯的姐姐坐飞机赶来之前,根据已知的信息染了金发,纹了一致的纹身。
他甚至自己觉得“认亲”会让一切败露,但姐姐看到他之后没有一刻犹豫就接纳了他。
她态度坚定到令冒充者费解。
因为相关人员在通知时提到尼古拉斯现已失忆,姐姐带来了许多照片帮他辨认。
随后冒充者通过了当地法官的隔离测试,确定无误后被允许跟姐姐回家。
这个美国人的身份被他成功占为己有,23岁的冒充者装成16岁的样子,被家庭温暖所包围,重返高中校园宛如梦想成真。
但“尼古拉斯”的回归,势必引起诸多的关注,尤其是FBI。
美国失踪儿童在欧洲国家被找到,这是极为少见的个例。
冒充者对探员坦白,自己和其他孩子被带到一个组织,被欧洲高级政治和军事官员性侵和虐待。
而且曾经流浪时留下的伤疤,也为他的谎言提供了真实依据。
他强调自己的眼睛在注射了试剂之后由蓝变棕,并且被禁止讲英语,这样自己与尼古拉斯最不相符的两处得到了解释。
由于他描述得场景十分逼真,探员也几乎相信了。
有利的是怀疑减少,然而媒体对他的事迹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
受雇于美国电视新闻秀的侦探查理·帕克,跟踪此案至今有十余年。
他熟悉苏格兰场破获的一个案子,得知耳朵不会随着成长而改变。
比对过后,发现真相的他毛骨悚然,搞不清冒充者盗用身份的目的何在。
儿童医学博士也指出了这个人的口音问题。
很明显的真相摆在眼前,尼古拉斯的家人却极力否认这些质疑的声音。
姐姐对探员的警告视而不见,妈妈也拒绝让冒充者提供血样进行DNA检测。
这一家人的反常表现,让事情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他们要么是不想再承受一次失去的创伤,要么是在隐藏一个更大的秘密。
其实尼古拉斯一直很让家里人头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
他的大哥杰森是唯一一个不认为冒充者是自己弟弟的人。
杰森和尼古拉斯的关系非常紧张,几次两人都闹得很难看。
所以有可能杰森和家人杀害了尼古拉斯,或者杰森除掉了尼古拉斯而其他人都知情不报。
何况杰森还在尼古拉斯失踪三个月后,报警说弟弟曾想闯入自己家。
这是一种罪犯惯用的伎俩,造成受害人还活着的假象。
不过杰森已经因吸毒过量而去世,死无对证。
回想起姐姐教他辨认照片,冒充者也是细思恐极。这家人试图在把他当成小儿子的替代品。
于是冒充者一口咬定,尼古拉斯是被自己家人害死的。
后来母亲被要求进行测谎,她前几次都滴水不漏地通过了,最后一次却一道题都没答对。
两方各执一词,这其中一定有人在撒谎。
坚持调查的侦探掘地三尺,还是没有找到尼古拉斯的下落。
被国际刑警通缉的冒充者弗雷判刑六年,被遣返法国。
出狱后他屡教不改地重操旧业,直到后来结婚生子才终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如此一个伪装大师,始终渴望扮作青少年弥补他自童年起就缺失的亲情与关爱。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
2005年,31岁的弗雷都已谢顶还在冒充15岁走进别人的家庭,可见他对归属感的追求迫切到绝望。
即便如此,也不能开脱他趁虚而入和利用他人同情等罪行。
电影中,其他人的眼睛都是看向画面之外的采访者,唯独主角弗雷不是。
他直视着镜头,时而像在和你谈心,时而又如同猎人炫耀自己的战利品。
从头至尾,他面无悔意。
也许他自以为遭受的苦难和坎坷,使这些过往都理所应当。
他把人的心理研究个彻底,连他多年的老朋友都说:“布尔丹天生就是一个演员。”
影片中穿插了大量富有美感的空镜头,无人的街头与阴云密布的景象,仿佛德州小城因这起案件而显得压抑和失落。
《冒充者》也凭借较高的完成度,获得了英国独立电影奖的6项提名,并入围了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电影的结局和《换子疑云》一样,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黑暗,却没有明确答案。
证据不足的尼古拉斯失踪案,发展至今仍是一个谜。
对他的家人不论是恻隐还是声讨,都像黑夜中微弱的呜咽。
只留下少年冰冷的尸体,正在某处无声地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