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离世 让人直面生死(父母殉情心仪的人远走)
父母的离世 让人直面生死(父母殉情心仪的人远走)仿佛宿命一般,是祖父要避免的,但是终没能如愿,让人颇感唏嘘。翠翠的爱情故事,朦胧中夹杂了许多苦涩,甚至有一点悲剧色彩,也无不像父母的故事。主人公翠翠的父亲是军人,因唱歌和母亲相识,两人有了暧昧关系后,母亲怀了翠翠。父亲的行为有悖于军人规则,他想和母亲私奔实现爱情理想,可是母亲顾及祖父和腹中的翠翠,不能成行。于是父亲服毒殉情,母亲生下翠翠后不久,也随父亲而去。
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于1999年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边城》位列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开始,《边城》不断被翻译到欧美各国以及日韩等东方国家,可见其影响力。
作者出生并成长于湖南的凤凰县,小说中故事就发生在湘、川、黔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边城茶峒,茶峒就是书中的现实原型。
小说通过描写翠翠的爱情故事,表现出茶峒淳朴的人情人性和自然风光之美,给身处浮躁和喧嚣之中的我们一股清新之感。
主人公翠翠的父亲是军人,因唱歌和母亲相识,两人有了暧昧关系后,母亲怀了翠翠。
父亲的行为有悖于军人规则,他想和母亲私奔实现爱情理想,可是母亲顾及祖父和腹中的翠翠,不能成行。
于是父亲服毒殉情,母亲生下翠翠后不久,也随父亲而去。
翠翠的爱情故事,朦胧中夹杂了许多苦涩,甚至有一点悲剧色彩,也无不像父母的故事。
仿佛宿命一般,是祖父要避免的,但是终没能如愿,让人颇感唏嘘。
故事的结局往往在发生时就已经埋好了伏笔,只是人们并不知晓茶峒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祖父从二十岁开始在溪流上摆渡,已经五十年了。
祖父仁厚善良,因为有一点薪水能养活自己和翠翠,所以对过渡者分文不取。
常常有人因过意不去强行留下铜钱,祖父总会托人用这些钱从城里买来烟叶和茶叶,散发给过渡的客人,并烧茶水供客人解渴。
十三四岁的翠翠天真活泼,帮着祖父摆渡,还有一条大黄狗,是翠翠的玩伴。日子虽然清苦,可是在溪水上来来往往,或者在溪边崖坡上的白塔下乘凉,也自在快乐。
祖父自知年岁已高,最希望翠翠能够有个好的归宿。
翠翠在端午节去江边看龙舟比赛,落单的翠翠偶遇傩送,傩送差人送翠翠回家,他给翠翠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后来真正在渡船上再遇到时,两个人都对彼此倾心,可是却没有相互表达心意。
傩送是小城船总顺顺的二儿子,顺顺勤劳宽厚有作为,在小城口碑极好,两个儿子像父亲一样,都很出色。性格上,哥哥天保爽直,弟弟傩送委婉活泼。
与此同时,天保也中意于翠翠,觉得翠翠是作妻子合适的人选。
有时候,因为心动,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是人们毫无察觉。
兄弟两互相知道了彼此的心意,于是暗中决定通过为翠翠唱歌,听凭翠翠决定。
可是天保唱歌比不过弟弟傩送,他自动选择退出竞争。郁闷之下,天保驾船外出闯滩,谁知在水上发生意外死去。
很多时候命运就像一根绳索,牵一下就连接了很多的不可捉摸。谁能想到在河中如鱼得水的天保会遭此劫难,这就让和他相关的人也受到了影响。
天保当初倾心于翠翠时,顺顺曾托媒人向祖父提过亲,祖父深知顺顺的为人,也知道天保的出色,心里很是欢喜。
同时,傩送也试探过祖父。祖父夹在天保和傩送之间,本心是要把决定权交给翠翠。可是翠翠出于少女的羞涩,心里也暗含着对祖父的不舍,几次三番回避祖父的话题。
祖父始终没能给天保和傩送一个明确的答复,引起了傩送的误会,认为祖父不爽快,对祖父颇有微词。
而受到天保意外打击的顺顺一家人,结合了祖父含糊的态度,认为就是因为天保和翠翠的事情才导致天保发生意外的。
傩送虽然钟情于翠翠,但是也不能面对这件事,于是远走他乡。
人在遇到极端事件无法挽回时,很容易受到情绪控制,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甚至通过迁怒于别人才能宣泄心中的郁闷,往往身边人的一点无心之过就被看成了莫大的错误。祖父和翠翠此时就成了天保遇难的背锅者。
祖父后来才知道翠翠心仪的人是傩送,如今天保死去,又听闻传言说傩送被王团总看上了,现在最着急的就是祖父了。
祖父数次去顺顺家探听顺顺和傩送的心意。最后一次祖父去见顺顺,悲痛的顺顺也对祖父心生厌烦,故意说,傩送要做王团总的女婿。
此时傩送已经远走他乡,祖父因不明傩送心意,又担心翠翠,同时,善良的祖父又受到顺顺的慢待,遭遇打击。
当天夜里,在暴雨中,屋后的白塔倒塌,祖父也怀着失落的心情死去了。
命运看似捉摸不透,其实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培根说:命运往往也是由自己造成的,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
在小城,对于感情上的竞争是能通过比武解决的,可是关系亲密的兄弟俩决定通过唱歌和平竞争,自知唱功不行的天保主动选择退出。
愿赌服输,可是年轻的天保并没有那么洒脱,也没有承担后果的魄力;傩送同样对哥哥的死也没有客观的认识。
虽然天保和傩送都有意于翠翠,可是把天保发生意外的事推到翠翠和祖父身上,缺乏理性,有失公允。
选择了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有所担当。
可见天保和傩送虽然在做事上为人所称道,可是在面对感情时不能理性分析,顺顺的态度也同样有失偏颇。
而此时翠翠的感情完全处于被动中,翠翠的命运也仿佛掌握在别人手中。
翠翠虽然心仪傩送,可是她并没有告诉祖父,也没有对傩送表示过什么,让祖父一直猜测她的心意,没有给傩送一个准确的答复,才被傩送误解。
世界上好的事物不多,遇到了就要牢牢地抓住,可是很明显翠翠因为涉世未深,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勇敢地去追求,失去了机会,命运发生转折。
后来,安葬祖父时,翠翠受到乡邻的帮助,当然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顺顺。
顺顺让翠翠住到他家去,可是翠翠考虑到名不正言不顺,拒绝了邀请,依然在渡口摆渡,似乎在等待傩送的归来。
在结尾处,作者写道:傩送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面对选择,很多时候在于人的把握,但有时候选择对抗不了宿命翠翠的父亲和母亲因为对感情执着,才双双走上了不归路。
虽然两人选择了彼此,后来同是为情而死,其实是没有面对现实和世俗的勇气,才留下了孤女和老父相依为命。
翠翠因缺乏母亲的引导,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面对尚处朦胧之中的感情,不会把握。
就像一个连环套一样,翠翠虽然在几个月大时就失去了父母,可是这环环相扣的命运,谁说不是父母性格特征的延续和父母种下的因果?
翠翠虽然年纪小,而内心对感情也和母亲一样执着。即使天保提亲在前,翠翠也没有改变初衷,虽然和傩送的感情并不确定。
祖父担心翠翠也走上女儿的老路,于是急于要个结果,谁知欲速不达,被顺顺和傩送误会。
因为各种因素的叠加,加上天保的离世,造成了翠翠的结局。
命运在于选择和把握,但很多时候也是宿命,因为有前面的原因,就会形成后面的结果。
结语:命运的多变和求而不得,就是人生常态翠翠,傩送和天保之间的故事,充满了遗憾,其实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写照?
孜孜以求的没有得到,付出努力的没有回报,已经拥有的突然离你而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真正心想事成的事寥寥无几。
感情,婚姻,工作,事业,无不充满了不确定的变化,人就处于不确定中循环往复,得到了欢喜,失去了哭泣,这也成为了人生的常态。
我们要尽量拥有一颗平常心,努力争取,尽力而为,把结果交给时间才是面对变化应有的态度。失之不悲,得知不喜,要用宽阔的胸怀包容不如意,承担选择的后果,享受拥有的幸福和甜蜜。#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