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第一个签约的陈月娣阿婆,也选择了全货币的补偿方案。陈阿婆说:“家里祖孙三代住在18平方米的老屋里,日子苦不堪言,单是今年我就从楼梯上摔下来3次。终于盼到了旧改这一天!这次可以拿到300多万元,我可以在有生之年住上新房了。”6月12日是17街坊启动签约的第一天,一早决定全货币签约的沈阿婆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早早来到旧改基地。“姆妈,拿了征收补偿款,阿拉去买电梯房。”母子俩相视而笑。告别蜗居,居民们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很多二级以下旧里一样,虹口区17街坊的居民们至今过着手拎马桶、合用灶披间的生活。记者走进弄堂,狭窄破败的一间间小楼里,挤挤挨挨地勉强住着人。94岁高龄的沈阿婆,住在狭小的三层阁楼上,她生育了5个孩子。在这15个平方里,最困难的时候曾共同住过7口人。因为没有煤卫,年轻时的沈阿婆经常是一手拎着马桶,一手抱着孩子,每天往返在这条狭小的弄堂里。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生煤炉,每到

今天,是虹口区17街坊征收选房首日,居民签约比例达到98.81%,正式生效。这创造了虹口区大型旧改地块签约率新高,也为“市区合作、政企合作”旧改新模式迎来开门红。

虹口区17街坊东至江西北路,南至海宁路,西至河南北路,北至武进路,占地面积约39630平方米,居民约3010户。它是虹口区近年来实施旧区改造体量最大的地块,也是今年第一个“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旧改项目二轮征询生效的地块。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1)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上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建造的旧式里弄,其中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5.6万平方米。由于房屋陈旧、环境差,当地居民多年来盼望旧改的呼声十分强烈。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虹口区17街坊成为全市第一个正式启动居民签约并达到生效比例的“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旧改地块。

曾经每天拎着马桶眺望东方明珠

和很多二级以下旧里一样,虹口区17街坊的居民们至今过着手拎马桶、合用灶披间的生活。

记者走进弄堂,狭窄破败的一间间小楼里,挤挤挨挨地勉强住着人。94岁高龄的沈阿婆,住在狭小的三层阁楼上,她生育了5个孩子。在这15个平方里,最困难的时候曾共同住过7口人。因为没有煤卫,年轻时的沈阿婆经常是一手拎着马桶,一手抱着孩子,每天往返在这条狭小的弄堂里。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生煤炉,每到傍晚,弄堂里便是烟雾缭绕的场景。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2)

几十年过去了,沈阿婆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搬离了旧居,只有61岁还未婚的小儿子陪伴身边。眼看周边的房屋相继拆迁,沈阿婆万般羡慕。在又窄又陡的楼梯爬上爬下,曾是她最熟练的事情,现在却成了每天最难的问题,经常不小心就摔下来。眼看周边高楼拔地而起,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隔江而落,挺拔耸立。沈阿婆无奈地说:“我们是每天拎着马桶眺望东方明珠啊!”

6月12日是17街坊启动签约的第一天,一早决定全货币签约的沈阿婆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早早来到旧改基地。“姆妈,拿了征收补偿款,阿拉去买电梯房。”母子俩相视而笑。告别蜗居,居民们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第一个签约的陈月娣阿婆,也选择了全货币的补偿方案。陈阿婆说:“家里祖孙三代住在18平方米的老屋里,日子苦不堪言,单是今年我就从楼梯上摔下来3次。终于盼到了旧改这一天!这次可以拿到300多万元,我可以在有生之年住上新房了。”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3)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4)

据介绍,17街坊的证均面积平均不到23平方米;证均人口较多,约3.8人。基地内80岁以上老人约613人,其中孤老62人。由于没有洗澡的地方,居民们就在过道间的水斗旁拉两块布,关照着邻居“不要下来”,简单擦洗几下了事,以至于老人一个月不洗澡也成了常事。在四川北路街道的帮助下,一些老人才有机会去养老院助浴。

在私家车、养老院里完成的签约

6月13日中午,在仁济医院外的一辆私家车上,虹口区17街坊征收地块的经办人和征收志愿者同黄秀萍阿姨完成了签约。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5)

原来,黄秀萍的房子是其丈夫购买的,丈夫去世以后经过经办人的调解,确定了黄秀萍为承租人,但是该房子内还有其丈夫亲戚的户口,亲戚们也打算在这次的征收补偿款中分一杯羹,加上黄秀萍对征收政策也存在疑问,所以迟迟不肯签约。

经办人在得知情况之后,多次上门做黄阿姨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详细为她解读征收政策,并积极联系其丈夫的亲戚,协调关于征收补偿款分配的问题。没想到,就在征收签约的紧要关头,黄阿姨被查出患有血液病,必须入院治疗。经办人和志愿者又第一时间上医院探望,并带着她的病历和她丈夫的亲戚们继续协调此事。最终,黄阿姨认可了本次征收政策,她丈夫的亲戚们也自愿放弃征收补偿款,同意所有货币归黄秀萍所有。

考虑到黄阿姨在住院治疗,过来签约很不便,经办人和志愿者就开着私家车来到同济医院,但是医院内无法停车。当经办人致电黄秀萍表示“将车子停好后就到病房找她签约”的时候,黄阿姨被感动了,说:“那么闷热的天气,你们为了我做了那么多工作,帮忙解读政策,协调家庭矛盾,我很感动!你们还带着签约书到医院,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于是,就出现了黄阿姨亲自走出病房,来到了车上同经办人完成了签约的一幕。

孤老吴阿婆住在养老院,由于对政策不了解,一度不愿意签约。在街道、居委干部和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多次登门拜访,并找到吴阿婆的弟弟、妹妹一起劝说后,阿婆终于放下顾虑,愿意接受全货币的补偿方式。根据计划,这笔补偿款将由其家人帮助监管,用于改善阿婆在养老院的生活。

最让阿婆放下顾虑的,是河南北党总支书记陈涛。原来,当初阿婆在家突发脑梗,出院后又无法自理。陈涛多方奔走、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帮忙让阿婆入住养老院。此后,还隔三差五来养老院看望阿婆。时间久了,阿婆更把书记的好挂在了嘴边。长期积累的信任,最终促成了阿婆的顺利签约。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6)

陈涛告诉记者:“17街坊在2016年已经通过了第一轮征询,然而由于资金压力大,街坊又被评为上海第二批风貌保护街坊,旧改工作一度停滞。多年来,居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尽快旧改,街道和居委已经和居民们进行了多次沟通,在签约成功后将工作重心放在帮助临时租房以及人性化的搬迁工作上。”

百岁老人喜笑颜开

江西北路385号,住着一位百岁老人冯金花,今年已经103岁高龄。

对于旧改,老人既是喜又是愁,喜的是终于可以通过旧改改善居住环境,愁的是自己如何搬家和过渡居住。江西北居民区张明龙书记听说后,多次上门、仔细询问老人的需求。他也知道,对于这样一位百岁老人想要在外面租房子过渡,一般是没有人肯将房子租给她的。

张明龙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联系了周边的多家租房中介,但高龄老人单独租房确实存在困难。在权衡老人的具体情况后,张明龙与弘德养老院院长取得了联系,还带老人去医院做身体检查,开具相关证明,并联系了搬家公司把老人的日常用品一起搬到养老院,将老人安置在养老院养老。他的行动让老人消除了后顾之忧,终于喜笑颜开地完成签约。

虹口旧改最新消息(98.81上海)(7)

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也将党组织建立在基地,建立与征收事务所“融合式”共推工作模式,与征收项目部“捆绑式”结对工作形式,与各档经办人“搭档式”协同工作方式。针对地块人户分离严重,承租人变更和家庭矛盾突出的特点,街道要求在基地组织设置了三个人民调解室,还组织虹口区人大代表参与家庭矛盾的化解。从签约第一天6月10日至6月17日,共调解188场,成功128场,成功率近70%。

虹口旧改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杨叶盛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17街坊旧改,多次到现场调研。为破解各区旧改资金难题,上海专门制定了“市区联手、政企合作”的政策。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与虹口、黄浦、静安、杨浦等区合作,创新企业参与旧区改造、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相结合的新模式。

此次“市区联手、政企合作”的旧改模式打破了原有融资难等问题,由上海虹房(集团)有限公司和市地产集团,按照40%和60%比例分别出资,成立虹口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改造实施方案(包括房屋征收、规划设计、资金平衡、建设开发等),筹措改造资金和安置房源,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开发建设和招商,以及承担项目指挥部日常管理工作等。

通过改造,将加快改善和提高该区域居民的居住水平,实现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打造企业参与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新模式,也力求为全市同类旧改项目提供样板。对于17街坊的居民来说,他们的新生活,也终将开始。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图片由周楠摄、川北街道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