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电影手册电子书(青春主题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电影手册电子书(青春主题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或是《坏孩子的天空》再或者是《迷墙》《死亡诗社》也都不处不表现着一种叛逆和张扬。《青春残酷物语》也好,《发条橘子》也罢,暴力与情欲都仿佛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渲染。走过了,我们都希望记忆中的那一处是完美无缺的。可是在影片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导演将笔触点在了隐藏在美丽背后的那片灰色地带。于是,越来越多的青春残酷题材被摆在银幕之上。
关于青春这个主题的影片,一直不断涌现着。
它永远不会像美国大片一登场就声势浩大,也不会默默无闻鲜人问津,只是不愠不火地游动于可上可下的地位。
一如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不是最灿烂高峰的时刻,却总是惹得我们在不经意间去回味。
正值青春的观者可以在影片中寻找到共鸣,即使你已年华远逝,它仍旧可以唤醒一些最初的自己对于过往的怀念。
走过了,我们都希望记忆中的那一处是完美无缺的。
可是在影片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导演将笔触点在了隐藏在美丽背后的那片灰色地带。
于是,越来越多的青春残酷题材被摆在银幕之上。
《青春残酷物语》也好,《发条橘子》也罢,暴力与情欲都仿佛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渲染。
或是《坏孩子的天空》再或者是《迷墙》《死亡诗社》也都不处不表现着一种叛逆和张扬。
再看国内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的单车》《十三棵泡桐》,我们都在影片的结尾,字幕浮现的那一刻感觉到了心底里某一处的疼痛。
“残酷”是否已经成为了青春的代名词?这个问题或许仁者见仁,也或许在导演的创作中被不断讨论和思考。
一、关于青春的画面
岩井俊二的作品一直有着唯美的画面,而这些的缔造者都来自于与他合作多次的摄影师———筱田升。
除却《莉莉周》之外,《情书》《四月物语》《燕尾蝶》《花与爱丽丝》皆出自于他的手下。
另外,还有他与导演行定勋合作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与导演川上皓市合作的《三垒》《三里冢》等等。
导演行定勋曾说过:“筱田升就像是太阳 而那些导演就是围绕在身旁的行星 假如没有了太阳 行星们将失去方向。
”的确,有时我会想,他与岩井俊二是该有怎样的默契,才使得有了他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影片灵魂的表现。
而他们之所以合作这么多次,想来他们也是深知彼此的。
我们在这些影片的画面中都可以找到“美”的元素。
此处的“美”是一种非常规意义上的华丽,而是一种意境上的美。
无论是表现爱情美的《情书》中,还是在表现灰色青春的《莉莉周》中,都是如此。
对于很多看过《莉莉周》的人来说,这部影片留在我们脑中最直观的印象便是那片一望无际的绿的刺眼的稻田,那个穿着白衬衫低着头听音乐的少年。
这个画面和其他许多画面一样构成了筱田升摄影的经典。
而绿色,本就是青春的颜色。
起初,我并说不出来这些“美”具体是如何表现的,慢慢才知道,这些意境的营造主要来自于摄影师和导演对于光影的理解。
不可否认的,筱田升太善于用光,也太会用光。
逆光拍摄也是他惯用的手法。
久野弹钢琴的时候都是这样表现的,直顺的头发下,我们永远看不清她脸上是怎样的表情。
另外,手持镜头缓慢晃动,不用角架,也是他独特的拍摄方式。
影片中,少年们去冲绳旅游的一段几乎全部是用这种镜头完成的。
一种借助于DV的拍摄方式,增强了那一段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因为那一段是星野开始转变的直接推动力。
二、关于青春的音响
影片中,音响效果贯穿始终。
首先是影片的原声音乐。
《莉莉周》的原声音乐是另一个经典。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除却筱田升这个左膀之外,岩井俊二身边的右臂———小林武史,一个在日本乐坛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师。
他的音乐和影片相结合的天衣无缝,让叙事也如音乐一般流淌而出。
而岩井俊二对于音乐的使用也精准无误。
无论是莉莉周的歌声也好,德彪西的钢琴曲也好,还是星野转变时的那段日本古曲以及那段无伴奏合唱,很多时候都让我们忘记了是叙事看故事还是在欣赏音乐。
久野在仓库里被强暴时,莲见在外面大哭,此时响起的是久野一直在弹奏的德彪西,一段将他们带进美好的音乐,但加在一段丑恶的事件之上。
让我不禁想问,什么是美好?什么又是残酷?这段音乐也曾经在开始时用在莲见偷CD之后,他在训导室被妈妈打,而另一面是久野在弹奏。
一组交叉蒙太奇的画面剪接,加上此处音乐的声画分离。
美好和残酷之间到底是否有清楚的划分?
冰冷的键盘声直到影片结尾仍响在我们的耳畔。
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就会感觉到有种不寒而栗的冰冷。
一种没有丝毫感情的声音。
最后是我们的重头戏,也是整部影片的音乐主题———莉莉周。
现实中,这是一个名为铃木圭子的歌手日本歌手。
被小林武史发掘出来,被岩井俊二在影片中赋予另外一个名字。
她的唱法将通俗与美声相结合,呈现出一种通灵透彻的美感。
作品中,这种声音被夸张地吹捧着,与另外一个词“苍穹”(小说中也说“以太”)相通。
更蒙以神奇的色彩。
我专门在网上下载了它的音乐来听,此时更是伴着我敲下这些文字。
歌声有一种灵动,网络上有人比做我们的王菲。
其实不过都是脱俗而已。
莉莉周是个符号,借以传达导演想要表达的与现实做直接的对比,可以让一群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自我的迷茫少年得以依托的虚幻。
我听过“莉莉周”心中在想,这终究不是一部表现音乐的电影,而音乐的魔力到底体现在哪里。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关于青春的音乐。
就像我们年少时也曾听的王菲、孟庭苇一样。
长大后的我们每次听到曾经的音乐,脑海中都会相应的浮现出那时的自己那时的过往。
所谓音乐,所谓莉莉周,都不过是青春的记号而已。
三、关于青春的主题表现
星野转变的原因是复杂的。
对现实的失望———父亲工厂的倒闭,父母的离异;对于欺骗的憎恶———自己明明成绩第七却被说成第八,而懊恼的是自己也竟然在这欺骗之中无能为力;在班级总被一群不良少年欺负等等这些都是他转变的潜在原因,而最直接的便是他在旅行途中遇到的种种。
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却仍旧逃不出血淋淋的死亡现场。
前一秒钟还和自己谈话的游人下一秒钟便横尸在街道之上。
这些直接刺激使他转变。
开学后在教室里的第一次反抗是他转变的开始。
网络,以太,莉莉周的音乐与现实相比都是虚幻的,而一群青春期的少年却宁愿将自己深埋于此。
或许是一种逃避,可是也许当他们清醒地睁开眼,青春也许并非那么残酷。
虽然名字叫做《青春残酷物语》,然而在影片之中,导演却运用了很多象征美好的东西。
绿悠悠的稻田,动听的钢琴曲,女中学生身上漂亮的制服,白色的袜子,女孩手机上的挂饰,风筝等等。
也许这些事物更是从反面刺激着观众的接受心理,与现实更是形成鲜明的反差。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不难否认,这些不也正是青春的一个个符号吗?那么说到底,青春还是残酷的吗?
青春其实并不残酷,它只是一条波动不断的河流,我们之所以觉得它残酷是因为我们年纪尚小,无法掌握它的波动,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只能无奈地随波荡漾着。
而在我们长大之后,在我们有能力掌握一些的时候,我们发现事物的发展再没有了那时的不确定和无能为力。
然而不同的人面对这种波动有着不同的方式。
莲见选择沉默,星野选择了征服与反抗,久野选择了坚持,这也是另一种反抗。
而津田则选择了死亡,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抗拒,抗拒了青春的残酷,同时也抗拒了青春的美好。
很多人都说津田自杀的时候是最美的,镜头从高空俯拍,我们看不到她那时脸上的表情。
但我们希望是依旧笑着的。
我独爱她自杀前放风筝的那一段,她笑的那么纯净,笑的那么灿烂,她说:“好像坐在风筝上,好像飞。
”如果死亡可以让她解脱,那我们就不要惋惜。
我们应该领会得到此时导演的用意,死亡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只是此刻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解脱。
换句话说,若脱离影视作品之外,不见得真的有这种可能发生,经历过那么多,“星野”也不见得一定要转变成那个模样,只是面对青春的动荡,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解脱的方式,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注定了我们今后要走的路。
纵使有那么多的无奈,它仍然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也并不是一部完全表现残酷的电影。
同样是画面唯美的电影。
如果说《情书》想告诉我们关于青春的遗憾,我觉得《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是要展示给我们关于青春不确定的美,而非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