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light聚光杂志怎么样(SPOTLIGHT带来的最长生存结局)
spotlight聚光杂志怎么样(SPOTLIGHT带来的最长生存结局)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至18.23个月(vs 15.54个月),降低25%死亡风险。将对照组横向对比Checkmate-649、Keynote-859或者Toga研究的对照组,15.54是化疗历史最长生存了(一般不超过12个月),进一步说明这部人人群本身就活得久;从几个研究的HR也能看出来,大家水平不相上下,都在0.7-0.8之间,也就是add on后的获益增势是差不多的。下面重点关注两个结果:短期疗效指标ORR和长期疗效金标准OS。直到去年,安斯泰来公布全球首个靶向CLDN18.2产品zolbetuximab在晚期胃癌一线III注册III期(SPOTLIGHT)成功,再次看到希望:首先,CLDN18.2的表达可能独立于PD-L1和HER-2(有且仅有的两个靶点);其次,在SPOTLIGHT研究中,也就是CLDN18.2高表达人群中,CPS≥5的人占比不足15%。这两点说明z
CLDN18.2胃癌验证成功
全球胃癌每年新发108.9万,死亡76.8万,分居第五位和第四位;亚洲胃癌每年新发82.0万,死亡57.5万;中国胃癌每年新发47.8万,死亡37.4万。胃癌看亚洲,亚洲看中国。同期相较日韩,国内不仅病患多,而且初诊分期偏晚,面临更大的疾病负担。
归功于靶向药的开发,肺癌可以自豪的分为十几二十几种疾病来治疗。相比之下,胃癌就没那么幸运了,除去her-2靶点,但凡能想到的、尝试过的靶点都失败了。Checkmate-649的成功让HER-2阴性人群总生存突破一年,后续探索性分析显示获益可能受CPS≥5人群驱动,进而ASCO指南推荐HER-2阴性CPS≥5人群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化疗“,CPS =0人群建议单独使用化疗,至于两者之间CPS 1-4 可具体分析。
文献显示,晚期胃癌HER-2阳性人群占15%-20%,在中国比例更低,近12%;CPS≥5占比50%左右。换句话说,剩下100-12-50=38%人群没太好的治疗方案,仍以化疗为主,中位总生存依旧不足1年。
直到去年,安斯泰来公布全球首个靶向CLDN18.2产品zolbetuximab在晚期胃癌一线III注册III期(SPOTLIGHT)成功,再次看到希望:首先,CLDN18.2的表达可能独立于PD-L1和HER-2(有且仅有的两个靶点);其次,在SPOTLIGHT研究中,也就是CLDN18.2高表达人群中,CPS≥5的人占比不足15%。这两点说明zolbetuximab很可能解决了还可能是化疗治疗38%的原始人问题,至少商业化后可以快速抢占这部分化疗市场,又为将来交叉人群(HER-2阳且CLDN18.2阳、CPS≥5且CLDN18.2阳、或者三阳)联用埋下伏笔。总之,胃癌里每一种疗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更欣慰的是,有更多的患者可以受益于此。
今年ASCO GI释放了SPOTLIGHT详细数据,以此做个简单分析。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化疗方案使用的是mFOLFOX6 值得一提的是纳入人群CLDN18.2高表达定义的cut-off值为75%,和它II期40%不同,本来推测是不是又富集下更高表达的人疗效更好,但是近期听到官方解释是由于换试剂盒了,反正是检测的原因,总之这里的75%相当于II期的40%。直呼CLDN18.2的检测得跟上,需要标准化,否则以后商业化产品多了,每个产品都对应不同的试剂盒,厂家头痛、医生也头疼,更怕有损患者生存。
下面重点关注两个结果:短期疗效指标ORR和长期疗效金标准OS。
- 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ORR都在60%左右,试验组的ORR数值上甚至还低于对照化疗组(60.7% vs 62.1%) 化疗基础上add on zolbetuximab在缩瘤方面没能体现出优势。
- 将对照组横向对比Checkmate-649、Keynote-859或者Toga研究的对照组,ORR都不超过50%,(vs 62.1%,这个数据都赶上或超过这三个研究试验组ORR了)说明CLDN18.2高表达的人群可能对化疗比较敏感,也就是说,相比其他人群,化疗其实对CLDN18.2高表达人群是很有效的。
- 看下CR完全缓解人群比例,可能实现真正治愈的人群。SPOTLIGHT试验组在5%左右,对比之下,Checkmate-649和Keynote-859都是在10%左右。
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至18.23个月(vs 15.54个月),降低25%死亡风险。将对照组横向对比Checkmate-649、Keynote-859或者Toga研究的对照组,15.54是化疗历史最长生存了(一般不超过12个月),进一步说明这部人人群本身就活得久;从几个研究的HR也能看出来,大家水平不相上下,都在0.7-0.8之间,也就是add on后的获益增势是差不多的。
还有试验组中位总生存18.23个月,这个数据值得推敲,No.at risk能看到真正活过这个时间点的人群在75-83之间,不足30%(83/283),离实际的中位总生存(一半人活过的时间点)还差得远,自然联想到数据的成熟度。但进一步又见,公布这个数据时,中位随访时间已经达到了22.14个月>超越曲线画出来的这个中位总生存18.23个月,也就是说,届时已经有超过50%人要么发生事件,要么在18.23之后删失,但是曲线中的删失竟然集中在18.23之前,耐人寻味,由此推测本研究失访率高于同类型研究。失访高的话可能被怀疑研究质量,同时失访高一般来说获益偏向于试验组。
进一步展示中位随访12个月左右Checkmate-649的OS曲线(圈圈代表删失)和Keynote-859的曲线(竖杠代表删失),这些删失都集中在曲线后面,随着事件发生还会改变曲线形状,对比之下,SPOTLIGHT曲线删失集中在前面,而且是在随访近2年时间后的情况,这就很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