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法国最后一步电影赏析(品味法国电影的浅层剧作韵味)

法国最后一步电影赏析(品味法国电影的浅层剧作韵味)前6分钟的影片塑造的情节其实十分简单,交代的信息也很简单,并且没有明显的冲突性。信息交代主要采用画面的方式,配合音乐,一定程度上与MV很像。这才让这部影片整体看起来比较平淡。虽然如此,但影片的剧作元素其实并未丢弃,前6分钟需要交代的东西都交代了。时间到这里是影片的第6分钟,完成的是开场的作用。这一段落塑造了阿里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运动员,身材高大,不善言谈,十分窘迫,贫穷,带着一个儿子,现在,他是来投奔她的姐姐的。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的开场。电影的开场为整部影片起到风格塑造,人物介绍,情节钩子的作用。好莱坞大片最常用的前6分钟开场不是飞车戏就是战争戏,尽量给观众刺激,然而这部《锈与骨》却背道而驰。画面的开始,是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画面碎片与孩子睡着得到脸交叉叠化,最后画面渐渐隐黑,除了音乐勾勒出紧张感之外,破碎的画面让我们看不懂在讲什么。画面渐亮之后,我们看到一身运动装的男主阿里带着儿子,

好莱坞电影要求剧本具有明显的结构造型。无论是要求前六分钟的视觉炮弹吸引,还是影片三分之一处的灵魂黑暗时刻。不可否认,经典好莱坞剧作模型确实能带来刺激。但是往往,太过严格的结构要求一方面能够帮助剧作家完成剧本,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流于形式的窠臼,让影片流于表层刺激,缺少深层次内涵。

法国电影的发展脉络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因此,法国电影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剧作特征。不同于强刺激的好莱坞电影,法国电影更关注人物,注重人物内心的考察,在一定情况下,也不会放弃使用能够触动观众神经的强刺激事件。正因为如此,我称法国电影有一种“浅层剧作“的味道,即在观看中,似乎只是在看平淡的人物角色的生活,但其实画面之下,剧作搭建好的结构框架一直再推动故事进展,一步都没有落下。

《锈与骨》是2012年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执导的一部影片。改编自加拿大小说家克雷格·戴维森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拳手阿里手骨断裂之后,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自尊打黑拳,因为意外邂逅了海洋馆训鲸师斯蒂芬妮,两人暗生情愫的故事。

从故事的取材看来,拳击元素占有很大的比例。按理说应该是一部节奏很强,冲突很剧烈的影片,有些人会把它类比《百万美元宝贝》。但是,这部电影又是不同的,它是一部“恋人重塑人生”的影片,可以归为爱情片的行列。导演和编剧在电影拍进行创作的时候,给了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形式”的风格定位,因此整部影片的画面力量非常强烈。

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的开场。

电影的开场为整部影片起到风格塑造,人物介绍,情节钩子的作用。好莱坞大片最常用的前6分钟开场不是飞车戏就是战争戏,尽量给观众刺激,然而这部《锈与骨》却背道而驰。

画面的开始,是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画面碎片与孩子睡着得到脸交叉叠化,最后画面渐渐隐黑,除了音乐勾勒出紧张感之外,破碎的画面让我们看不懂在讲什么。画面渐亮之后,我们看到一身运动装的男主阿里带着儿子,在路边打车。画面跳跃到火车上,阿里看地图,显然是要到哪里去。空旷的车厢内仅有阿里和儿子两人,儿子喊饿,阿里偷偷拿火车上别人扔下的饮食,父子俩一起大快朵颐。看得出来,阿里非常窘迫。下了火车,阿里带孩子去海边,暗示孩子已经来到了目的地。又进电视机店偷东西,用偷来的钱带儿子在海边吃了一顿肯德基,带着儿子在阳光下看影子,最后才等到了来接他的人,是他姐姐安娜的男友,带他们去他姐姐的家里。

法国最后一步电影赏析(品味法国电影的浅层剧作韵味)(1)

时间到这里是影片的第6分钟,完成的是开场的作用。这一段落塑造了阿里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运动员,身材高大,不善言谈,十分窘迫,贫穷,带着一个儿子,现在,他是来投奔她的姐姐的。

前6分钟的影片塑造的情节其实十分简单,交代的信息也很简单,并且没有明显的冲突性。信息交代主要采用画面的方式,配合音乐,一定程度上与MV很像。这才让这部影片整体看起来比较平淡。虽然如此,但影片的剧作元素其实并未丢弃,前6分钟需要交代的东西都交代了。

二、 主副线结构故事

之前已经谈到,这部影片是一部“恋人重塑人生”的影片,也就是男女主两个人都处于人生的低谷阶段,通过互相取暖而找到人生的意义。拆分的话,影片的组成其实就是男主的故事线索,女主的故事线索,以及两个人相交的情感线索。主线是情感线索,辅线是两个主人公的故事,也叫个人成长线索。

我们来看主线——男女主情感线索。

首先我们来看男主与女主的相识。

影片一开始,向我们介绍了男主,他窘迫,贫穷并带着一个儿子,来到姐姐安娜这里寻求帮助。然而姐姐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为了生活和养活儿子,在姐姐的推荐下,男主找到了夜店保安的工作。一次工作中,男主遇到了在夜店跟男人打架的女主,因女主喝酒了,男主开车载女主回家。

这就是两人的第一次相识,起源于一次拉架。然而,男主后续的行为,为两人未来的发展种下了种子。男主送女主回家后,想去女主家中找冰块冰自己受伤的拳头,女主犹豫后同意了。男主进到女主的家中,发现女主跟男友生活在一起,女主还是一个鲨鱼训练师。

在男主离开之前,男主给女主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这是一个关键的情节,为后续女主斯蒂芬妮联系男主阿里埋下了引子。

男女主的第二次见面,发生在斯蒂芬妮发生截肢之后,突然的变故让斯蒂芬妮无法与身边的朋友交流,想到了阿里,斯蒂芬妮拨通了阿里的电话,阿里第二天就骑摩托车来到了斯蒂芬妮家。

化学反应的产生往往来自于两个人性格的碰撞。斯蒂芬妮是一个倔强、且强势的女性,而阿里是一个有点单纯,直男但却心地善良的男性。斯蒂芬妮不愿意接受朋友家人对自己的怜悯,而阿里恰恰缺少这根筋。但心地善良的阿里也不会对斯蒂芬妮不管不顾,他用自己的方式给斯蒂芬妮安慰,也就是当斯蒂芬妮为一个正常的女人,这恰恰是此刻的斯蒂芬妮最需要的。

阿里来到全新的城市,没有朋友,斯蒂芬妮也切断了和朋友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个人的交往,正是两颗孤独灵魂的交往。两个人一开始是一起在大海中游泳的。在阿里得到打黑拳的机会的时候,他的第一个交流对象也是斯蒂芬妮,阿里瞒着家人去打拳,斯蒂芬妮是陪在阿里身边的伙伴。但这时说两个人产生了某种感情,也不尽然。但两个人的生活却是越来越近了。

当两个人心靠近的时候,体现在外在的是身体上的靠近。斯蒂芬妮和阿里聊到性的事情,斯蒂芬妮说自己以前很爱那种受人瞩目的感觉,但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还能不能用。阿里提议两个人可以做一次。这时候的还只是友谊之爱。可他们之间的情感,却在从友谊的道路上向爱情慢慢靠拢。

情感也就是这样,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芽。然而对于情感,男人和女人觉察到到的时刻总是不一样的。当阿里在打黑拳的时候,被对手压制在地下,眼看就要失败,却见斯蒂芬妮的假肢从车里走出来的时候,他奋起反击,最终胜利。这时,阿里已然有了对斯蒂芬妮的情感,然而他却并不知道。在夜店,斯蒂芬妮看着阿里带走了别的女人,内心的天平自然失衡,而这时的斯蒂芬妮,已然知道自己喜欢上了阿里。

法国最后一步电影赏析(品味法国电影的浅层剧作韵味)(2)

情感线是整部影片的主线,但是其实纵观整部影片,直到结尾,情感都没有说是特别明确。影片更多地将这种情感淡化处理,非常浅浅地表现出来,甚至可以说给观众多种解读。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两个人已然爱上了对方,却浑然不觉的故事,如此一来,其情感更能印证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故事。

副线故事依托主线故事。

一个电影中,故事的发展不可能只靠一条主线,通常副线故事与主线故事交织,共同推动故事的进展。我们这里的副线,是男主阿里的故事线。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是从男主的视角进入了影片,在前6分钟的开场中,我们认识了男主,了解了男主现在的情况。然后跟着男主的行动,认识了女主。除了男主与女主在一起的时间,影片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男主在姐姐家这边的生活。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男主与姐姐也有一条线索,这条比较单薄的线索作用在男主个人的故事线索上,从而影响男主与女主的情感主线。影片初始,就已经介绍了男主的姐姐安娜在超市里做收银员,但她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富裕,还得靠着帮别人养狗来补贴家用。从这一个角度看,安娜的工作对其是非常重要的。男主在做夜间巡逻工作的时候,来超市中安装摄像头的人发现了男主喜欢打拳,故而邀请男主去打黑拳,正因为有这一层关系,男主信任安摄像头的人,有时还帮助其安装摄像头。这其中就包括安装了安娜所在的超市的摄像头。而事故就是在一次爆发了,安娜超市所在的摄像头被员工发现,阿里跟着安装摄像头的人去收摄像头,结果被拍了视频。

而摄像头的作用是什么呢?则是拍摄下员工违纪的视频,然后作为借口开除员工。于是,安娜因为被拍下了抽烟的视频,被超市开除了,而超市的同事又将阿里收摄像头的视频发给了安娜看。自然,安娜将被开除的过错全部都推到了阿里身上。而阿里也因此无法在姐姐家待下去,连夜离开了这座城市。

感情的事情就无疾而终了。因为阿里并未与斯蒂芬妮确定关系,因此他的离开也没有告诉斯蒂芬妮,当然,到这个时候的阿里,也并未知道自己已经对斯蒂芬妮产生了情感。

法国最后一步电影赏析(品味法国电影的浅层剧作韵味)(3)

这就是典型的小线索影响大线索,大线索影响主线的一个例子。正是因为这种线索间的层层推进,才让整部影片成为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因此,虽说《锈与骨》的整部影片风格非常写实,生活化,但该有的戏剧逻辑却是并不缺乏的,而这,也就是法国电影“浅层剧作“的魅力。

“浅层剧作“的分析更容易在影片的结构分析上体现出来。未来,我将以经典剧作结构为横向目标,来分析一下《锈与骨》的剧本写作结构。并且探析这种表现主义风格的电影是如何诞生的,敬请期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