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敦是什么人物(历史上有窦尔敦这个人吗)
窦尔敦是什么人物(历史上有窦尔敦这个人吗)窦尔敦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早亡,和兄长相依为命苦度日子。《献县志》说窦尔敦是河北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还说他有一兄长窦大敦,他行二,人唤窦二敦。窦尔敦又唤窦二敦,据说他上面有一兄长,他行二故有二敦之称。需要说明的是,清代正史中的两大基本史料《清史稿》和《清实录》没有这个人的记载。窦尔敦之所以能扬名天下,主要得益于《彭公案》这本书和京剧的功劳。虽然正史中没有窦尔敦的记载,但地方志,比如《献县志》有窦尔敦这个人的记载。
对于窦尔敦这个人物大家不陌生吧?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都看过京剧“盗御马”这出戏,里面的窦尔敦是“兰花三块瓦”脸谱。
他是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里面的一位侠盗。施公案书中的施公说的是清朝江南第一清官施世伦,施世伦是康熙朝率军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之子。施公一生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享有施青天之美誉。
窦尔敦是与施仕伦为仇作对的侠盗,“盗御马”是窦尔敦能吹一辈子的事……
本文咱就聊聊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窦尔敦这个人,他的结局如何?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评论加关注,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
窦尔敦又唤窦二敦,据说他上面有一兄长,他行二故有二敦之称。需要说明的是,清代正史中的两大基本史料《清史稿》和《清实录》没有这个人的记载。
窦尔敦之所以能扬名天下,主要得益于《彭公案》这本书和京剧的功劳。
虽然正史中没有窦尔敦的记载,但地方志,比如《献县志》有窦尔敦这个人的记载。
《献县志》说窦尔敦是河北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还说他有一兄长窦大敦,他行二,人唤窦二敦。
窦尔敦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早亡,和兄长相依为命苦度日子。
艰难生活并没有磨灭窦尔敦的正义感,他从小为人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5岁时他在街头,看到一个盲老头带着女儿沿街卖唱遭地痞流氓的欺负,窦尔墩火撞顶梁门,挥拳就去揍六七个地痞流氓。
哪知对方人多势众,窦尔敦仅凭一身正气和人打架自然不占上风。尽管被对方打的鼻青脸肿,窦尔敦却毫不退却,在气势上完胜对方。
就在危机关头,突然一鹤发童颜的老者现身,施展少林拳打跑了地痞流氓。
这老者扶起倒在地上的窦尔敦,眼中满是慈祥不住点头称道:“这孩子将来定有一番作为。”
窦尔敦见老者出手不凡,想想自己仅凭一腔热血能打抱不平吗?答案是否定的。想到此他扑通一声跪下要拜老者为师。
原来这老者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手下的将领,自从李自成失败以后,老者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净慈大法师。
窦尔墩当街拜师,净慈法师有意栽培这个年轻人,当仁不让就做了窦尔敦的师傅。
之后窦尔敦尽得师傅真传,学得轻功和护手双钩、少林绝技等武功。
五年转眼过去了,窦尔敦的功夫日臻完美,天长日久受寺院和师傅的熏陶,窦尔敦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之后行走江湖人称“铁罗汉”。
在他22岁时回到了家乡献县。当时献县十年九涝,各级贪官污吏克扣朝廷拨下来的治河经费,河道每逢雨季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
窦尔敦振臂高呼:“贪官污吏不让我们活,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好过,大家反了吧!”窦尔敦在家乡扯起了反清旗号。
我们都知道,康熙朝的铁骑军很厉害。清朝之所以能入主中原靠的就是八旗铁骑兵。
八旗铁骑兵在平原上如入无人之境,横扫千里,窦尔墩功夫再高,一个好汉也难敌四手,况且打仗也不是仅凭武功就能取胜的。
不用我多说,窦尔敦吃了败仗。
万般无奈之下,窦尔敦进山求计于师傅净慈法师。还没等他开口,师傅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此来的目的。”
说话间师傅铺开一张地图,指着献县这个地方说:“徒儿,你看献县这一片是平原,无屏障可阻挡八旗军,铁骑如泄洪一般冲击你的大营,徒儿,你再往北看。”
窦尔敦随着师傅向北指的手指一看,北面山峦起伏,师傅把手指了指燕山,窦尔墩恍然大悟。
“燕山就在河北平原的北边,坝上高原的南边。”窦尔顿欣喜说道。
“师傅是不是让我占据燕山为根据地和清军周旋?”净慈法师点了点头。
事不宜迟,窦尔敦率军北进,占据燕山山脉和清军展开了游击战。
还别说这招果然高明,窦尔敦和清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铁骑兵有劲儿使不上。
从这个山上能隐隐约约看到窦尔敦,但近前却不见了他的影子,打又打不着,捉又捉不住,这让康熙皇帝十分恼火。
转眼到了康熙四十四年,窦尔敦在燕山山脉一个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扎寨。
这个地方离承德避暑山庄不远,这年夏天康熙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窦尔敦得到消息后,只身潜入避暑山庄盗了康熙的御马,假如窦尔敦当时要下毒手,康熙凶多吉少,不过窦尔敦最不耻使阴招。
另有说法说是清太尉梁九公,乘康熙御赐的骏马到木兰围场行猎,被窦尔敦盯上盗去了御马。
最初窦尔敦的记载很零散,其形象很单薄,其最终归宿说法不一。
比较通俗的说法是窦尔敦为了救母自缚投案。说清廷捉不住窦尔敦,使阴招把窦尔敦的母亲捉了起来。
窦尔敦想把母亲交换出来。“母亲责怪他糊涂 ,清廷不讲信义,捉起来岂有释放之理?”母亲悲愤撞柱而死。
三日后,窦尔敦被兵部尚书隆科多斩首,一代大侠魂飞天外。
这一说显然不成立,前面咱说了,窦尔敦从小父母早亡,到后来怎么又出现母亲了,显然前后矛盾,救母之说乃春秋笔法。
第2种说法,窦尔敦被俘后,步兵统领隆科多凌迟了窦尔敦。
第3种说法是窦尔敦戴罪立功参加了中俄雅克萨战争,最终清朝战胜了沙俄,窦尔敦由死刑变成了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据说当地有窦尔敦庙。
据地方志记载:窦尔敦在雅克萨战争中负了伤,于1687年逝于爱辉镇附近的火石山(今窦集屯)。后人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 在窦集屯为他建了祠堂,后人称为“窦尔敦庙”。
至于哪种说法是真的,到现在无证可考。
值得一提的是,窦尔敦在施公案中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的,黄天霸才是《施公案》里的主角之一,他是黄三太之子。黄三太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总镖头,在绿林很有名,曾经救过康熙皇帝,被赐黄马褂。
黄天霸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本是汉人却效忠清廷,屡立功勋官居正二品,被康熙恩赐旗人。雍正即位后,调任清东陵为马兰裕官总兵,后代成为护陵旗人,子孙众多,多在遵化。窦尔敦和黄天霸同为汉人却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个反清,一个拥清,二人结局也截然相反。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