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因为美国人想要与日本人合作,因此在关于钓鱼岛争端的问题上,他们有意偏袒日本人。在1971年6月17日,美国政府与日本正式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其中的内容包括美国将琉球群岛等岛屿的施政权归还日本,最让人生气的是还把钓鱼岛划到了“归还区域”内。日本的这种强盗行为,很快引发了海峡两岸的强烈不满,台湾当局和中国大陆分别于1971年6月11日和12月30日相继提出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要求,钓鱼岛的争端由此开始。1968年10月,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对东海海域进行了海底资源调查,指出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可能蕴藏着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而正是这一发现,激发了日本人的野心和贪婪,因此日本打算侵占钓鱼岛。因为之前美国的不解操作,为之后的钓鱼岛之争埋下了祸端。在日本政府的暗地支持下,琉球当地开始了一系列占据钓鱼岛的动作。1970年9月,琉球当局强行拆除了钓鱼岛上的“中华民国国旗”,并开始大肆驱赶台湾渔

近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来到大陆祭祖,并访问一些高校,与高校学生进行友好交流,还参观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念馆、博物馆,缅怀先烈。

一直以来,马英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带有君子之风,他的父亲更是对年轻时期的他耳提面命,“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英九在往后,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从政,都遵循着这句话。

当然,谁都有过年轻的时候,年轻的马英九完全称得上是个热血青年,他在读书期间多次参加“保钓”运动。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虽然台湾因为历史问题,在当时与大陆关系不好,但是身为中国人的青年马英九明白自己有责任要去保卫钓鱼岛。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1)

马英九参加“保钓”运动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利益的考虑,单方面将钓鱼岛划归为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并将其置于自己的“托管”之下。20世纪60年代以后,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决定加强与日本的联系与合作,想要让其成为自己在亚洲的代言人。为了促成此事,“重生返还”这一历史问题就被提到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来。

1968年10月,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对东海海域进行了海底资源调查,指出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可能蕴藏着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而正是这一发现,激发了日本人的野心和贪婪,因此日本打算侵占钓鱼岛。

因为之前美国的不解操作,为之后的钓鱼岛之争埋下了祸端。

在日本政府的暗地支持下,琉球当地开始了一系列占据钓鱼岛的动作。1970年9月,琉球当局强行拆除了钓鱼岛上的“中华民国国旗”,并开始大肆驱赶台湾渔民。

日本的这种强盗行为,很快引发了海峡两岸的强烈不满,台湾当局和中国大陆分别于1971年6月11日和12月30日相继提出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要求,钓鱼岛的争端由此开始。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2)

因为美国人想要与日本人合作,因此在关于钓鱼岛争端的问题上,他们有意偏袒日本人。在1971年6月17日,美国政府与日本正式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其中的内容包括美国将琉球群岛等岛屿的施政权归还日本,最让人生气的是还把钓鱼岛划到了“归还区域”内。

美日的这种勾结行径,激起了海外华人的强烈愤慨。尤其是那些当时在美国的留学生们,纷纷喊出了“保卫钓鱼岛”的口号,也揭开了接下来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的序幕。

马英九的“保钓”实践

1971年,马英九就读于台湾大学。1971年4月12日,台湾大学的校园中贴出了第一张“保钓”海报,校园内的“保钓”呼声此起彼伏。4月20日,台湾大学保卫钓鱼岛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在他们的组织下。台大学生在6月17日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保钓”大游行,将台湾地区的“保钓”运动推向了高潮。

当时的马英九并不是那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还仅仅是个小角色。虽然资历尚浅,但是也可以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马英九充满着“保钓”热情,他不仅积极参加台湾大学保钓会主办的各种演讲、座谈会和游行抗议等活动,还曾参与过一部分的组织工作。马英九曾彻夜画海报,做宣传,想到钓鱼岛的争端,他还一边哭一边工作。在那次声势浩大的“六一七”大游行中,马英九更是走在最前面。

时隔多年,后来的马英九曾回忆到当时的那个时候,表示还是刻骨铭心。马英九称自己是:“一个参加保钓运动,在校园呐喊、在报端撰文、在街头示威的愤怒青年。”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3)

马英九不仅仅是一个行动派,更是一个理论研究者。

1970年的一个晚上,国际法专家丘宏达教授,作了一场关于钓鱼岛的专题演讲,其中提到:

“爱国不能只喊口号,也要读书,研究问题,才能真正确保国家利益。”

这次的演讲对马英九有了一个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让马英九清楚地认识到了国际法的重要性。在后来赴美攻读法学博士的时候,马英九就将钓鱼岛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写成博士论文《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

从政以后的马英九仍旧没有冷下当年的“保钓”热情。1986年,马英九将其过去写论文的资料结合1982年联合国通过的《海洋法》,写成《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一书。

“保钓”运动对马英九的影响

“保钓”运动后,马英九一直致力于钓鱼岛问题,尤其是他的学术方向。在往后的求学和从政生涯中,最终写成了4本学术专著以及若干篇学术论文。

2003年,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就以国际法学会理事长身份出席了“第二届钓鱼岛列屿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一篇题为《钓鱼台问题简析》的论文。在演讲的时候,他更是声情并茂地表示:

“三十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期望有一天能到国际法院,代表中国参加这个诉讼,捍卫钓鱼台主权,这个梦想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也许以后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这个准备,法律的、历史的、地理的、地质的资料,通通要做好准备。”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4)

“保钓”运动为马英九日后我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础。年轻的马英九原本就早早地崭露头角,在“保钓”运动中,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还提升了个人能力。1974年,马英九同其他参与“保钓”运动的学生领袖一同获得了国民党中山奖学金,并赴美留学。在外求学的期间,同时在《波士顿通讯》任主编、主笔多年。

回到台湾后的马英九,很快得到了蒋经国的赏识,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并兼任蒋经国英文秘书。成为国民党新生代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从政以后,坚定“保钓”立场的马英九更是得到了台湾民众的普遍支持。担任台北市长期间,他多次参加民间“保钓”组织的活动,提议组建“保卫钓鱼岛”博物馆,更是公开批驳李登辉的“钓鱼台是日本领土”的卖国言论。

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年轻时期的马英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5)

结语

虽然后来就任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后,马英九当局在“保钓”问题上一度立场偏软,但也曾在行政、军方都对日展开了多方位的反击,取得不小的成果。

现在早已卸任的马英九来到大陆祭祖,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不知道他有没有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身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