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仔细一看,那女人竟是黑骨头的女人柳兰。柳兰曾为黑骨头生了三个女儿,但黑骨头嫌不是儿子,把两个女儿都扔进了沙井。几年过去,年轻的当归已步入壮年。一个大旱天里,他在沙坡地发现一个怀抱孩子、奋奋一息的妇人。为了给母女俩解渴,他拔刀刺向心爱的骡子,取血喂给她们喝。从张家坂到银川的路上,当归与红花互生爱慕之情,深深地喜欢上了对方。但后来他们才得知,红花被父母和舅舅卖给了下身有病的“废人”——铁匠营的掌柜柴胡。脚户头防风动了恻隐之心,领着牲灵队带红花设法出逃。但土匪头子黑骨头受柴胡之托,率喽啰抢回了红花。当归遭受毒打,他和红花的爱情也无果而终。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01黄河之上的爱情传说

迎着风沙,一支赶着路乾送货的脚户队伍在黄河故道缓缓前行。脚户当中,有一个名叫当归的年轻后生,不但嗓子特别好,而且唱歌非常有味儿。

在张家坂,他们接了一个漂亮的姑娘红花,受她父母之托,要把她送到银川舅舅家里去。

半路上,他们遇到从柳树涧过来的土匪。土匪头子黑骨头也有一副好嗓子,这一次,他因打牌而赢得了一个叫柳兰的媳妇。

由于高兴,他没有抢东西,只掠走了几张能给喜事添彩的年画

从张家坂到银川的路上,当归与红花互生爱慕之情,深深地喜欢上了对方。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1)

但后来他们才得知,红花被父母和舅舅卖给了下身有病的“废人”——铁匠营的掌柜柴胡。脚户头防风动了恻隐之心,领着牲灵队带红花设法出逃。

但土匪头子黑骨头受柴胡之托,率喽啰抢回了红花。当归遭受毒打,他和红花的爱情也无果而终。

几年过去,年轻的当归已步入壮年。一个大旱天里,他在沙坡地发现一个怀抱孩子、奋奋一息的妇人。为了给母女俩解渴,他拔刀刺向心爱的骡子,取血喂给她们喝。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2)

仔细一看,那女人竟是黑骨头的女人柳兰。柳兰曾为黑骨头生了三个女儿,但黑骨头嫌不是儿子,把两个女儿都扔进了沙井。

为了保住最后一个孩子,柳兰带小女儿樱子逃了出来。不久,当归和她们母女组成了新的家庭。但在新年要社火、赛秧歌时,黑骨头在人群里发现了柳兰,派人把她抓了回去。出于报复,他在当归的锁骨上钉了一个铁环,当归当场疼得昏死过去。

又是好多年过去,小女儿樱子已长大成人。这天,她的养父当归送她出嫁。在黄河渡口,他们又巧遇黑骨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时的黑骨头已成为八路军死囚。

两个昔日的冤家,如今都已须发花白,不禁感慨万千。当得知柳兰已不在人世,当归端起了一大碗酒为黑骨头“送行”,黑骨头一饮而尽。

樱子嫁过了黄河,去过好光景。历经沧桑的当归,又唱起流传了千百年的黄河谣继续赶着牲口,走在了黄河故道上......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3)

02导演滕文骥与他的音乐情节

乍一听,《黄河谣》有点像一首乐曲或歌曲的名称。而其实,本片的导演滕文骥,正是通过这个带有双关色彩的片名,来暗示他在艺术上别具匠心的选择,从而实现中国西部电影新的突破。

与其他影片里仅仅作为背景陪衬和情感调色板的歌曲或配乐不同,在《黄河谣》中,音乐占据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如同片名所体现的那样,它是贯穿、支撑影片不可或缺的灵魂因素

从艺术风格上看,《黄河谣》为中国国产电影一个新的类型样式——音乐故事片的探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6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滕文骥,原本的兴趣不在电影。最初,他最大的志向就是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但音乐学院当时不招生,他不得已才报考了电影学院。

一生难以割舍的“音乐情结”,使他的许多影片都显露出浓郁的音乐气息。其中有些典型的,被称为音乐故事片。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4)

在《黄河谣》之后,滕文骥还拍摄过两部以两位深受听众爱戴的民族音乐家为原型的音乐故事片:一部是表现“西部歌王”王洛宾青春爱情传奇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部是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创作、生活为素材而编创的《春天的狂想》。

滕文骥的音乐故事片,不是《刘三姐》《洪湖赤卫队》式的民族歌剧音乐风光片,也不是《西区故事》《雨中曲》式的西洋音乐歌舞片,而是把音乐的情绪、感觉、基调和结构融化在电影语言的构成和电影叙事的过程之中的音乐化故事片。

03以交响乐的形式来演奏电影

音乐在他的影片中,不呈现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样式,而主要体现于独特的音乐化情韵、意境。

在《黄河谣》中,滕文骥说,他用了类似交响乐的手法,分四个乐章来结构影片、叙述故事。

影片的整体叙事,按交响乐的乐章板块结构来分步递进展开。而具体的音乐处理,则采用十几首黄土高原风情浓郁的陕北民歌贯穿全片。与民歌相匹配的,是色彩鲜明的民乐独奏。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5)

滕文骥认为,中国民乐合奏配器的表现力不强,分不清主次。所以,他选择了独奏。

这样一方面可使音乐显得明快、直率,一方面也突出了民乐的歌唱性与旋律性,从而与片中的民歌演唱构成更直接、更生动的呼应。

由于对音乐的表现力寄予厚望,因而在设计上,导演也颇费匠心。但遗憾的是,在最终发行的国内的拷贝中,其中一条线索——主人公当归和第一个恋人乌梅的戏完全被删掉了。

结果,当归赶牲灵、走黄河故道、当脚户以前的历史被略去,使得人物性格塑造的铺垫和展开都显得不够。

更为重要的是,导演最初设计的四个乐章,成了个不完美的“三缺一”。对于一部音乐故事片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重要的缺失和遗憾。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6)

04独特的题材视角

《黄河瑶》通过一个男人与四个女人之间的爱 (其中三个为情爱,一个为父爱),以及与另一个男人 (黑骨头)的仇,讲述了西北高原黄河故道里一位穿梭流浪的脚户传奇的人生故事。

为了体现传奇色彩,本片的很多角色都以中草药材来作为名字,如当归、红花、防风、柴胡等。

如此的命名,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影片的传奇性具有了一定的寓言性质。

由此可见,《黄河谣》所追求的,不是现实主义地描写某一时一地的某几个具体人物,而是通过一帮具有类型代表的符号化人物,来完成创作者对历史人生、民族精神等抽象内容的整体感悟式表述。

在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作为后起之秀的第五代导演对第四代导演的影响。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7)

就风格而言,第四代导演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强调艺术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人物刻画的典型性。在思想主题上,他们大多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立场上,关注现实中许多常为人所忽略的问题,并作出个性化的思考。

而第五代的新锐们在艺术表现上,则流露出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痕迹。他们打破艺术镜子一样反映生活的“墓仿反映论”观念,强化影像、环境、人物、台词的象征表意性,强调仓醉主体对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05超越自我的艺术挑战

滕文骥导演期待通过这次“不平常”的创作,来挑战自我、证明自我,也期望通过这部作品,给观众和电影界同行、专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并以此确立自己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8)

为了在创作中超越自我,他和主创人员在影片开拍前,专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沿着黄河故道走访了许多地方,一边采风、搜集民歌,一边寻觅故事灵感。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推出了一部兼具交响音画艺术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故事片。

展现了在中国西北沿母亲河两岸世代生息的普通人艰辛的生存图景和动人的爱情传奇,抒写了浑厚苍凉的历史记忆里一个古老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他们为了追求而坚忍不拔、顽强乐观的精神品格。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9)

可以说,直到《黄河谣》,滕文骥才又一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素材载体和表达方式。使饱满的艺术激情和充沛的创作才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自《黄河谣》之后,一提起中国的音乐故事片,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导演肯定是滕文骥。

在这部奠定他在影坛地位的标志性作品中,滕文就像是一位潇洒的交响乐指挥,指挥剧组人员演秦了一曲美妙和谐的中国民族风情影坛“交响曲”。

06葛优等演员的优秀演绎

影片的表演,如同音乐的整体风格一样,不求真实细腻,而力求彰显一种挥洒的士气、野气,生动的情趣、风趣。主人公当归的扮演者煜林,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本名王巍,后又改艺名为“巍子”。

《黄河谣》虽是他涉足影坛的第一部作品,但导演却对他充满信心。滕文骥很欣赏爆林的外形、气质和表演潜力。他认为,煌林是国内唯一一位可与姜文一比高低的男演员。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10)

滕文骥之所以大胆启用一个无名的新手来担纲出演一个时间跨度四十多年的音乐故事片的主角,还有一个的特殊原因,那就是,他认为用太知名的演员,往往会让观众记住演员而忘掉了角色。对艺术而言,这样得不偿失。

影片中另一位光彩照人的角色,当属葛优扮演的黑骨头。虽然戏份不是很重,但葛优的天才表演真可谓令人过目难忘。

无论是在造型、台词、神气、动作,都能见出葛优很工巧、贴切的设计。应该说,这个心狠手辣、滑稽乖张却能唱一嗓子好歌的士匪头子,是中国银暮上不多见的“这一个”一个带点另类色彩的“新士匪”的典型。

和黄河谣相关的电影(国内最好的音乐剧电影)(11)

结语

影片的缺憾和美中不足在于,导演过于强烈的音乐情思弱化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的性格刻画。

撇开音乐元素单看叙事,本片的手法明显有些老套,而且与第五代一些国际获奖的片子有明显雷同的痕迹。

另外,由于过于注重音乐、秧歌等外在的活泼热闹形式,影片的人物刻画,在性格深度和思想力度方面都显得有些渣弱。

但或许,这是一般音乐故事片在所难免的一个通病吧。从滕文骥自身的创作个性气质和艺术素养优势来看,为了音乐的完美而在人物刻画和思想表达上作出一定的“牺牲”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挟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