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在家和两周岁的小外甥女一起玩,说是玩其实大部分时间是陪她看《米奇妙妙屋》,这是她的“最爱”,之前只是给她买了全套玩偶,还没有看过一集《米奇妙妙屋》,我先是明白了小外甥女最近礼貌用语从哪来的:“你好,幸苦啦,谢谢不客气”。看了几集后作为一从业者,越看越觉得里面有“门道”。(也不算门道了。。算做发现的一些点,你没有注意到的话可以“旁侧敲击”讲给小孩听)第一件:作为第七艺术,很多的影评还是对电影的本体分析,而不是“解构”里面的艺术构成。像《超能陆战队》大白的眼睛为什么取自日本寺庙风铃这种设计,像《2001太空漫游》开篇为什么用瓦格纳的交响曲。等等吧。。。不过感觉北京电影学院的 电影教育 专业有这个倾向噢。好吧,说回来是哪两件事情。(还得罗嗦很久)

很早之前听过两句话,成了我立志从事电影的动力。也一直在想电影的意义里面哪个是最为重要的。(真不装。。只是认为想清楚了这些,才明白自己要做哪类的电影。)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

一是列宁说的:电影是最好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

二是大家都称电影为“第七艺术”,它涵盖了之前诞生的 绘画 文学 建筑 舞蹈 音乐等艺术。

作为意识形态,大都局限在政宣“主旋律”这类题材中,一直想能不能把电影作为“教育” “分享”的蓝本?像一个不自立的小女孩看完《魔女宅急便》是否会有影响? 生了二胎的大人通过《巴黎淘气帮》是否能“教育”第一个小孩与二胎孩子的相处?

作为第七艺术,很多的影评还是对电影的本体分析,而不是“解构”里面的艺术构成。像《超能陆战队》大白的眼睛为什么取自日本寺庙风铃这种设计,像《2001太空漫游》开篇为什么用瓦格纳的交响曲。等等吧。。。

不过感觉北京电影学院的 电影教育 专业有这个倾向噢。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2)

好吧,说回来是哪两件事情。(还得罗嗦很久)

第一件:

在家和两周岁的小外甥女一起玩,说是玩其实大部分时间是陪她看《米奇妙妙屋》,这是她的“最爱”,之前只是给她买了全套玩偶,还没有看过一集《米奇妙妙屋》,我先是明白了小外甥女最近礼貌用语从哪来的:“你好,幸苦啦,谢谢不客气”。看了几集后作为一从业者,越看越觉得里面有“门道”。(也不算门道了。。算做发现的一些点,你没有注意到的话可以“旁侧敲击”讲给小孩听)

(先分析下第一件 再说第二件昂 跳跃的思维 你就习惯吧。。。)

1、互动

随时打破第四面墙的运镜(如《黄金时代》《纸牌屋》表现剧中人知道镜头/观众存在以及透过镜头对观众进行动作)与小孩在互动、如其中的人物出场时,米奇会停顿一下对着镜头问小朋友问:它是? 然后我家晨晨就已经脱口而出了:布鲁托。

2、美的“熏陶”

剧情结尾,米奇会和朋友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小孩乐的也跟着手舞足蹈。

像《黛西的舞蹈》这集,在黛西练习以有节奏的口令、夸张的分解动作和不断重复的方式帮助电视机前的孩子学习并体验舞蹈的乐趣。

对物体形状的认识融入米奇和小伙伴们的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则

3、感知的养成

对物体的形状和数数,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得《米奇妙妙屋》里有一集,是布鲁托与硬汉狗两人比赛,五个项目,教小孩该把哪些星星放在哪里,最后二比二平时,还不忘互相“救助”,寓教于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小孩总是能在重复的动作中寻找到快乐,同时加强记忆,像每集结束前,米奇和朋友一边跳舞一边将整个故事情节再简要复述一遍。

小孩的注意状态还是停留在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上,像米奇屋里各种明亮的色彩,强烈的声音,用咒语把妙妙工具喊出来,各种大幅动作,这就很小孩,很奇幻。

对物体形状的认识融入米奇和小伙伴们的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3)

人物设置:

唐老鸭:

学前儿童好模仿,尤其喜爱过家家,唐老鸭的伴家家的角色,随时“伪装”成其他动物,然后一些现住的特征,如鸭嘴、尾巴、脚掌等露出来,小孩在熟识唐老鸭这个整体人物后,从局部就知道是它。然后唐老鸭的配音“支支吾吾”说不清的感觉,像小孩学说话。

布鲁托

宠物的角色,小狗模样各种憨态可掬,激发小孩与动物的相处。

黛西

穿着大号高跟鞋很时尚的赶脚,也许以后对于小孩的“穿衣”各种都有影响,怪不得陪她买衣服时她很自主。

牧羊女

这个更像是西方尤其是基督教的植入。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4)

第二件

刷屏的小孩版本《新白娘子传奇》,首先是感叹电视“湘军”的创新能力感觉秒《巴拉拉小魔仙》一大截,真是做到“全家欢”,满足了这么多“母性泛滥”的单身女青年们。。或是曾经的白娘子粉都有孩子了。

家里小孩可千万别把这些小演员作为偶像,得是时候扳正一把。。。

科学知识普及。

“角色扮演”能帮助孩子将创意发想融入角色当中,甚至比画画更能启发幼儿们的创造力。

庞斯教授将过家家别类为以下三种:(可以根据小孩的喜好 推荐响应的电影)

真实情境:像是装扮成老师,或是举办茶会等。(《月亮升起之王国》《小鬼当家》)

夸大情境:像是与狮子打架却毫发无伤,或是搭乘直升机上学等。(《坠入》)

虚构情境:像是前往魔法学校,或是与精灵一起玩等。(《哈利波特》 《纳尼亚传奇》 )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5)

《坠入》海报

推荐两部动画电影,分别来自日本《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美国《霍顿与无名氏》,同时分析下他们背后有啥“教育”意义。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6)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1、从日常场景来说,小孩儿把大人生活中缩小的物品当作玩具,像什么小挖掘机啦、钓鱼竿一类。这部电影能很好的“缩小视角”。

2、一定能够在小孩的自立和情感的懵懂方面有所启发。

3、至于适应年龄段的话,我也不知道了,试着给看看。

一、“睡前故事版梗概”

有一位小孩,她和你年龄差不多,但是只有3寸也就是10立面左右,不过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勇敢的小人族,他们族人世代生活在就像咱们家这种地板的下面, 向人类借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东西来(我们掉落的方糖啊、曲别针、夹子)生活,也是像我们一样爸爸在外面“工作”,妈妈来操持家务 。他们依附于我们人类,但有个规则是他们决不能被我们发现,因为被发现的后果就是被抓住或者被迫搬家。这一年的夏天,她们所在那个屋子里来了一位来疗养的12岁少年翔,偶然间看见草丛中的小人阿莉埃蒂。阿莉埃蒂因天生的好奇心再加上懵懂的感情格开始而慢慢地与翔接触。

好了 故事讲到这吧 你可以做梦的时候想想。。。另外明天你帮妈妈洗碗的话,下载给你看。。。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7)

1、想象力的培养 废弃物品的处理

第一次跟随父亲“借物”时的收获:大头针成为了她的防御剑,我们用过的邮票是他们的装饰画、四眼的纽扣、易拉罐的拉环等不起眼的小物件都使他们“蓬荜生辉" 司空见惯的双面胶、钩型的耳环.用茶叶盒做成了精致的收纳柜,普通的洗衣夹当作扎起长发的发夹, 墨水用尽的墨水瓶中插满鲜花,借来的钥匙被当作高雅的艺术品挂在墙壁上。可在厨房里,有两个看在厨房里,有两个看起来很巨大的花盆,它的功能在小人们的世界里变成了灶台:一上一下两个花盆,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灶台,上面插上一根塑料吸管就成了排风设备;易拉罐的拉环,把它固定在厨房的墙上,可以成为餐厅里挂勺子之类的收纳架;在螺母上插一截树枝,上面放一个小木片就成了小人们用来喝茶、吃饭用的餐桌;当我们喝过汽水后丢弃的汽水瓶盖,小人们把它借来成为他们的收纳箱,里面可以容纳小人们用过的许多杂物。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8)

2、视角的切换

这部作品采用了双向视角, 即人类的视角和借东西一族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当以人类视角来展开情节时,借东西一族显得极其微小。可以试着让小孩以父母的视角描述看到的自己(如解释自己蹲下来和小孩说话,是为了“平等”),然后让小孩以蚂蚁的视角来试着描述它看到的。同理心的切换,一定会让小孩更加懂事。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9)

作文时间

(伴随着背景乐边看着画面让孩子朗读下面的文字,提升描述画面的能力)

来到乡间疗养的翔轻轻下了车,镜头随之切换到爬满常青藤的乡间旧宅。阳光透过高大的乔木倾泻而下,小鸟欢唱于梦幻般的光影里。树林中溪水潺潺,极具日本气息的小桥、灯龛和树林的绿色风格交相辉映。一条隐约可见的石板路通往旧宅。斑驳的墙壁上爬满爬山虎。精致的庭院绽放着星星点点的花。虞美人、孔雀菊随风招摇,紫苏和月桂溢满清香。一个像精灵的身影飞快地在叶子花丛中穿梭而过 这是翔初次见到阿莉埃蒂的情景。 这种非常写实的风格已经使宫崎骏的动画超越了动画本身,尤其对于生活在钢铁城市的人们而言,这些干净纯粹的景色本身就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最柔软的情感,足以让人感动不已。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0)

大孩子时间(论文即视感)

一、整个电影的美学是大和民族从古至今对“小”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

日语中的“美”一词原意就是(小巧、可爱)。之前有过一个调查,让小朋友说出自己最为喜欢的 5 个民间故事, 结果前 5 位是:《桃太郎》、《浦岛太郎》、《竹取物语》、《金太郎》、《一寸法师》。 其中桃太郎、 赫映姬、金太郎、一寸法师生来都是个头非常矮小可爱的类型。漫画中的机器猫、叮当猫也都是同类型,他们或用力气或用智慧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二、偷和借。

小孩常会有一些无意识的“偷”行为,如自己拿了小伙伴的东西,或说小伙伴“偷东西”等。我妈都从小告诫:“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阿莉埃蒂称呼自己为“借东西一族”,女管家阿春称她们为“偷东西的小贼”。

借与偷的区别显而易见。有借必有还,借而不还就与偷无异。小翔不愿意称呼小人族为 “偷东西的小人儿”,显然他不认为小人族

有偷窃一类的行为。但借物族拿了人类的物品后,并没有还回去的举动,那么他们坚守的“借”字又

怎样解释呢? 他们 “还”了人类何种东西呢?

人类给借物族一切物质上的保障,而借物族则还人类一个梦幻的精神世界。对于小翔来讲,他几次三番要求阿莉埃蒂露出庐山真容,最后终于见到那袖珍小人儿美丽的容颜时,露出满足而惊叹的表情,无疑也是根源于深植心中的这个童真梦想。强与弱的辩证和调和,在这个层面上,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的互换与统一中。正是在这种统一中,人类社会和借物族相安无事地渡过了很多岁月。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1)

《霍顿与无名氏》

一、睡前版故事梗概

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叫霍顿的大象、它非常有想象力,忠诚但又有点胆怯。一次它居然听到了一粒在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上传来了微弱的求救声,他认定这粒灰尘上也存在着生命体(就像宝贝你常常和玩具聊天一样),灰尘上果然躲藏着一个名叫“无名镇”的城市,就像我们的城市。它答应发出声音的那个生命体保护他们,尽管身边的邻居都在嘲笑它,阻拦它,认为它已经失去了理智,不过霍顿还是决定解救这些像斑点一样大小的生命。

它开始踏上了旅途。

二、科普小知识

1、只有大象听到了微尘上的声音,为什么这么设定?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2)

大象是群居动物,群体中成员之间的沟通靠强有力的叫声和灵敏的听觉来交流信息。大象叫声的频率很低,在14~24赫兹,人类只能听到20~2万赫兹的声音。低频声音的优点是传播距离远,因此,即使是相距4公里,大象之间也能很好地沟通。

2、苜蓿花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3)

苜蓿每一根细茎上面,有叶三齿,如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叶的表面呈浓绿色,茎梗极短,吃的时候,以叶为主,在江浙两省生产特多,每逢上市季节,家家户户都把它当作家常蔬菜。

3、袋鼠有什么样的战斗能力?为何大象也怕它。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4)

袋鼠发育成熟后能长到1.6米、体重100多公斤的大袋鼠。每小时能跳走65公里路;尾巴一扫,就可以致人于死地。

三、关于成长。

电影里有两个小孩,一个是无名镇镇长97个子女中唯一的男孩乔乔,镇长希望他也从政, 就像很多家长把自己没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孩子来圆钢琴家梦、画家梦(还自称“学琴的孩子不会坏” 看看又会钢琴又会画画的希特勒多坏。。)袋鼠妈妈对孩子就是“口袋式教育”,不能和其他"有危险思想“的朋友玩。

结尾千钧一发时却是两个小孩刻拯救了大家:一直坚持自己音乐梦想的乔乔通过充满力量的叫喊最终使所有居民的生命之声得以穿过云层,而正在那一瞬间,小袋鼠听见了这个声音,抓住了苜蓿花,并勇敢地跳出了母亲的育儿袋,走向霍顿,大声宣布“我听到了”。正是在这一瞬间,两个小孩完满地完成了这场生命的争夺战,

霍顿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从前他是一只身形巨 大 却被小小的盲蝽吓得上蹿下跳的大象 如今却能够冲破万难 完成重任 更重要的是他和无名氏们团结起来 共同发声 一起向大家证明了宇宙万物 众生平等的道理。

四、视角

影片采用了一种全知的叙事视角,我们会听到有一个在霍顿世界以外的声音在叙事,跟霍顿开始说的“也许在我们的星球之外会有人看着我们就像小老鼠一样”这句话相契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去思考我们的存在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当我们一直站在强者的地位,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别的生命,这将是对生命的何等亵渎!又有谁知道是否我们也是一个“无名氏”。通过影片的这种听觉展现方式,我们获得了一个生命隐喻。

五、大孩子时间。

1、存在论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5)

一花一世界,一页一菩提。

《霍顿与无名氏》就是这样的存在。粘在苜蓿花上的一颗小灰尘上竟然就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有人 有文明。最后的结尾拉到宇宙的视角发现,其实我们也是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没有一种存在不是以某种存在方式存在的存在,或占有时间,或占据空间(不管你看到看不到,承认不承认,”无名镇"这个小世界就这么存在着,它有

它的运行机制。

2、价值论

袋鼠妈妈和秃鹫 以“我 ”为主 为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而不畏自然体现出“工具理性”的特点。霍顿在遭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时 坚持把价值理性放在首位。

“价值理性”:将理性的注意力集中在行为本身所代表的价值,而并不在乎于行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道德、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意义,甚至为了获得行为本身的价值而不计较手段和后果,仅仅是看重行为所选择的结果。例如:武器的设计者所注重的是武器的毁坏效能和性价比,而不去关注这些武器的使用所带给人类的灾难性后果。

《战争之王》台词:

全世界有五千多万支私枪,平均每十二人就有一把,我们的问题是,怎样让剩下的十一人也拥有枪。"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6)

工具理性是指人的行为只由追求功利的思想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成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从纯粹追求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例如:我党常用来宣传地主可恶的《半夜鸡叫》,地主为了让农工们早起干活,逼迫鸡早叫...就是典型的 工具理性 。不过现在的哪个老板不是这样啊。。。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7)

没有一种存在不是一亩种存在方式存在的存在货站有时间和占据空间不管你看到看不到承认不承认,无名镇这个小世界就这么存在着它有它的运行机制。

3、认知论。

动画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试试通过动画电影来塑造孩子的)(18)

认识是缘于经验?是源于因果关系?还是源于人的知觉?

我们如何相信或者证实外部世界的存在,霍顿对另一微小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自己的知觉经验的基础上他感知到了无名真的存在并相信有这个不同的世界可以说活动是一个直接的实在弄着袋鼠妈妈代表的是一种辩护的认识观,从他的经验和逻辑出发她不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并非感知不到的东西就一定不存在因为人的知觉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因而我们应当对世界对自然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

4、政治“声音"

电影改编自 西奥多·苏斯·盖泽尔霍顿《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成书于1954年。20世纪50年代正是二战创伤后,很多微小的国家、人民被剥夺"声音”的年代,像电影中霍顿所在的森林和镇长的城市,到处充斥着“专断” “隔离"(袋鼠妈妈和秃鹫 猴子 不允许森林里有其他"危险的思想”。呼呼镇长更是被玻璃罩遮住话语权)。电影里那些生活在微尘上的小人拼命的呼喊着:我们存在 我们存在,就像那些微弱的国家、妇女权益等再小也是生命,理应得到尊重。

作者:焦梓铭(动画影评俱乐部会员,个人公众号:电影记忆体)

让影评成为影响中国动画产业的力量!

投稿邮箱:animation_review@12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