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黑暗的文章(压抑黑暗逼仄)
压抑黑暗的文章(压抑黑暗逼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部值得支持的香港电影盲目支持劣片并不能让整个电影市场产生良性循环,反而会让电影行业死得更快。如果一个电影市场要靠情怀来卖票的话,那还不如早点倒闭算了。这种电影本质上与电影院每个月上映的那种劣质恐怖片是一个性质的,圈钱。所以说,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街头卖艺的还知道来个胸口碎大石呢,找一堆明星脸来溜个弯凭什么就要让观众掏钱?
前段时间在电影院看了《边缘行者》,大失所望。几乎就是各种经典港式兄弟情,警匪剧和政治惊悚剧的大杂烩,看不出丝毫的诚意。
抱着极高期望的我从电影院出来便写了篇文章批判它,结果被不少读者追着骂我不懂情怀,从评论区到私信,反正我尽量都怼回去了。
什么香港电影式微啦,什么现在大环境不好啦,我们应该多补票买情怀啦。
我能说什么?
如果一个电影市场要靠情怀来卖票的话,那还不如早点倒闭算了。
这种电影本质上与电影院每个月上映的那种劣质恐怖片是一个性质的,圈钱。
所以说,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街头卖艺的还知道来个胸口碎大石呢,找一堆明星脸来溜个弯凭什么就要让观众掏钱?
盲目支持劣片并不能让整个电影市场产生良性循环,反而会让电影行业死得更快。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部值得支持的香港电影
大家如果要捧,最起码也应该捧这部电影
————《智齿》
《智齿》改编自雷米的小说,讲述的是两个警察查案的故事。
香港接连发生了两起杀人案,被害者都是女性,死前曾遭受过性侵,且左手被切掉。
警察局长安排刚刚从警校毕业的任凯(李淳)与刚复职的警界前辈斩哥(林家栋)互相搭档负责此案的侦破。
一老一新两个警察的搭档方式算是这种类型警匪片的标配了,比如《杀人回忆》也是同样的搭配。
警察本就是一个会经常与违法犯罪打交道的工作,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与混不吝的老油条总是能碰撞出戏剧的火花。
果然,很快,斩哥就因为威逼要挟一个刚出狱的罪犯王桃(刘雅瑟)便被任凯打了小报告。
不久之后任凯才从斩哥和王桃的对话中搞清楚,原来几年前王桃因为嗑药后驾车,直接将斩哥的老婆撞成了植物人,肚子里的孩子也流产了。
所以在王桃出狱之后斩哥才出离愤怒,用各种手段折磨王桃,试图弥补心理上的创伤。
我们能看到斩哥一开始追击王桃的时候是开着车逼迫对方一直跑,但就是不撞也不抓。这正是他故意营造出来一种猫捉老鼠的气氛来发泄内心情绪的。
事实上,撞死斩哥老婆之后,王桃本身也并不好过,她一直饱受自身道德的谴责。
于是就在准备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的一瞬间,她犹豫了。
她主动找到斩哥,决定充当对方的线人协助他抓捕附近包括贩毒和走私在内的所有违法犯罪分子。
但仍处在愤怒中的斩哥并不买账,还把王桃要做警方线人的消息大大方方暴露给了辖区内的混混们。
王桃很快便陷入了当地各种势力的围剿,疲于奔命。
在调查连环杀人案的过程中,斩哥和任凯发现被害的女性都是瘾君子。
这时候已经逐渐冷静下来的斩哥主动要求王桃帮自己找毒贩查询线索。
随后在一系列与毒贩的冲突和查案过程中,任凯弄丢了自己的枪,然后被凶手捡走,王桃意外之下也被凶手掳走关押。
丢枪是大事,如果上报的话任凯基本就前途尽毁了,于是斩哥执意就这样依靠二人的力量追捕凶手,营救王桃......
《智齿》是郑保瑞导演在内地圈了几波钱之后首次回归自己擅长的警匪领域。
2006年,他凭借《狗咬狗》打响了自己作为导演的第一枪,该片凭借陈冠希精湛的演技和狠辣残暴的风格独树一帜,颇具个人色彩。
随后,2007年紧接着就交出了漫改电影《军鸡》
不过内地许多观众认识他应该主要是靠的“西游三部曲”《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
这三部电影不能说不好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缺乏郑保瑞导演一贯的狠辣气息,多了一丝金钱的味道。
不愧是郑导赖以成名的题材,《智齿》一出手便成为不少影迷关注的焦点。
其实就故事上来说,《智齿》呈现的并不算多么出彩,最起码类似的警匪探案电影我看得也不少,无论是悬疑氛围的营造还是剧情创意转折上,本片都比较平庸。
尤其是在许多细节桥段的处理上,都暴露出了郑导水平不足的缺点。
比如在斩哥开车追击王桃的时候,她居然会老老实实地从楼顶下来。万一王桃聪明点半路折返一下,斩哥不就废了么;
影片结尾王桃拿枪误杀斩哥,简直是俗套到家的情节,甚至斩哥在找王桃的时候我都猜到结局了。
哪怕导演你让斩哥象征性地喊两声,然后被雨声覆盖了也好啊。
就这么愣生生地开门,结果被杀,为了结尾而结尾。
可话又说回来,除了这些逻辑上的瑕疵外,整部电影在氛围上的营造堪称是完美,再加上几位演员完美的演技支撑,《智齿》绝对担得起影迷对它的期待。
电影整体采用黑白配色,镜头内夜晚往往都是连绵阴雨,白天则光照晒人,还有故事主要发生的垃圾场,处处都透着一种压抑的焦虑。
尤其是任凯在找枪的时候,一边翻垃圾,一边忍受智齿的疼痛,从屏幕外我都能体会到那种逐渐暴躁的情绪传输。
黑白色调和时不时从城市中穿行而过的地铁视角有一种奇异的漫画感,甚至让我想到了《罪恶之城》。
在歹徒强暴王桃的桥段中,导演甚至一度将镜头给向了那个站在门口的假鹿,它似乎像某种神秘力量一样在冷酷地旁观着这个肮脏嘈杂的城市。
包括镜头中时不时出现的圣母像和观音像。
隐隐让这部电影透着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令人不寒而栗。
片名中的智齿表面上看是任凯嘴里的那颗,实际上,真正的智齿存在于整部片中的每个人心里。
对于王桃来说,多年前撞死斩哥妻子的道德愧疚感就是她的智齿;
对于毒贩coco来说,无依无靠随波逐流的自我放逐便是她的智齿;
对于日本歹徒来说,远离家乡,对母亲畸形的思念是他的智齿;
而对于斩哥来说,那个躺在床上的妻子和依然活着的王桃都是他的智齿。
乃至于放大到城市,那些不被社会接纳沦落街头的流浪汉也是整个城市的智齿。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导演对于斩哥妻子的安排,变成植物人对于情节的推动实在是太棒了。
斩哥的妻子不死,那么她就像是一个智齿一样,时不时就会疼那么一下。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凡智齿发炎过的人都能体会这种痛苦。
而这种痛苦,斩哥一直都在扛着,不得不抗了那么多年。
我也有智齿,疼起来的时候甚至想死的心都有了,所以也突然就能理解斩哥对王桃的所作所为了。
最终斩哥妻子死的时候,我松了一大口气,想必屏幕里面的斩哥也是如此。
影片的结尾,所有人的智齿都被拔掉了。
但有趣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在被动情况下解决的。
导演这是在告诉我们,有的痛苦,你明知道难受,却还不得不承受。
生活中的症结不像智齿,智齿可以手术,但我们却只能被生活裹挟。
况且,整个城市的智齿,又有谁能来拔呢?
《手卷烟》/《智齿》/《风林火山》恐怕是近几年为数不多能依靠香港电影这个招牌获得观众期待的作品了。
目前《手卷烟》和《智齿》都已看完,观感良好。
也许是因为《智齿》的镜头语言过于压抑的原因,我始终认为《手卷烟》可能要更好一些。
现在就等麦浚龙的《风林火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