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民国地质、地理学家陈宗器实际上它是一个干涸的咸水湖盆。在远古时期,罗布泊称西海,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水面积高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在古书《尚书·禹贡》及《山海经》中,都有关于罗布泊的记载。罗布泊极度炎热干旱,漫天昏黄,荒无人烟,“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是罗布泊最真实形象的写照。置身其中,仿佛是到了荒凉、沉寂的月球上。罗布泊中的雅丹地貌罗布泊为何如此荒凉?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紧挨着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

罗布泊中的太阳墓葬群

罗布泊为中国四大无人区(其他三个是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之首。在四大无人区中,罗布泊虽然面积最小,却最诡异,发生在这里的科学都无法解释的诡异事件层出不穷。每次沙尘暴过后,都会有无名干尸被吹出来,这些人是谁,因何进入的罗布泊,又如何魂归于此,至今都是难解之谜。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

一位遇难者的干尸

罗布泊极度炎热干旱,漫天昏黄,荒无人烟,“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是罗布泊最真实形象的写照。置身其中,仿佛是到了荒凉、沉寂的月球上。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

罗布泊中的雅丹地貌

罗布泊为何如此荒凉?

实际上它是一个干涸的咸水湖盆。在远古时期,罗布泊称西海,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水面积高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在古书《尚书·禹贡》及《山海经》中,都有关于罗布泊的记载。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4)

民国地质、地理学家陈宗器

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描述了罗布泊(当时称西海)的情形。在上世纪30年代,罗布泊还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这是民国地质学家陈宗器,在1930年实地考察测绘后得出的结果。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5)

陈宗器所拍摄的罗布泊人捕鱼的画面

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国,曾经繁华一时,就位于罗布泊西北处孔雀河北岸。这儿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只是沧海桑田,世事轮回,曾经的楼兰古城,早已湮没于历史的滚滚车轮里。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6)

当时的罗布泊,湖水荡漾,渔民驾船捕鱼

新中国70年代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大量的移民移民新疆,定居于塔里木河两岸。人们疯狂地向塔里木河、孔雀河及车尔臣河、疏勒河要水,用于农田灌溉、发电及生活用水,导致流入罗布泊的数条河流断流,最终致使罗布泊彻底干涸。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7)

陈宗器(右)

罗布泊干枯后,地表形成一层坚硬的盐碱壳,所以植物无法存活,没有植物也就没有动物生存,所以罗布泊终究变成了一片不毛之地,被称为是“死亡之海”。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8)

美国卫星所拍摄的罗布泊形状,酷似一个大耳朵

特殊的地形,导致罗布泊常年干旱无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都以几米的速度向东侵蚀,造成了罗布泊的半沙漠化。此外,以各种理由进入罗布泊的人不在少数,但能活着走出来的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都沉睡于这片荒漠之中了。每年被大风吹出来的无名干尸有很多,大多无名无姓。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9)

罗布泊呈现出来的干尸

罗布泊另一个神秘之处是,这儿曾是新中国的核试验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都是在这里成功试爆的。

每年六月,是进入罗布泊的禁忌,当地有“六月不过罗布泊”之说。这是因为,6月的罗布泊气候最恶劣,酷热难耐。在炽热的阳光暴晒下,气温轻松攀升至四、五十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能达到70多度,能轻松煎熟鸡蛋。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0)

1980年彭加木所率领的科考队

彭加木失踪的那天(1980年6月17日)午后2时,当地气象局测得的罗布泊地表实时温度高达73.5℃,如此可怕的温度,一般人置身其中,恐怕连1个小时都难以坚持下来。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1)

沙尘暴过后,一具干尸被大风吹出来

罗布泊吞噬了很多人的性命,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科学家彭加木,他于1980年5月末率队进入罗布泊考察,最终因缺水而于6月17日离队独自去找水,最终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另一位就是80年代著名的徒步探险家余纯顺,他于1996年6月孤身横穿罗布泊失败,最终惨死于罗布泊湖心处。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2)

余纯顺徒步到黑龙江时,路人的眼神中透露着仰慕之情

余纯顺是上海人,从87年7月开始孤身徒步中国行,到96年时,他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大半个中国的徒步穿越,总行程四万余公里,发表游记40多万字,拍摄照片一万多张,沿途做了156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越滇藏、新藏、青藏、川藏以及中尼公路的全程,徒步征服了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壮举。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3)

余纯顺为学生们签名

这里要吐槽一下余纯顺演讲题目——壮心献给父母之邦,不伦不类,颇有点“娇柔造作”的意味,说严重点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所谓“壮心”,何为壮心?人家彭加木是科学家,进入罗布泊是做科学考察的,是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的,你余纯顺是干嘛的?你的身份又是什么?你进入罗布泊的目的何在呢?说白了还是两个字——名利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4)

罗布泊湖心处的标志

在当时,余纯顺就是一个名人,走到哪儿都是一个英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和追捧。这得益于他找到了一条迅速出名的捷径——徒步探险。那时候没有人从事这项运动,他属于敢吃螃蟹的人,当时也没有网络,还没有“网红”、“粉丝”等词,但他依然成功了,人们靠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等媒介,知晓了他,对他非常追捧和仰慕。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5)

余纯顺为“粉丝们”讲述旅行的过程

但就是这样一位徒步探险家,却在1996年6月13日命丧于罗布泊之中,死状极惨。救援人员在6月18日发现他的帐篷时,余纯顺是全身赤裸,五官肿胀得不成比例,头发、胡须像水洗过一般湿漉漉的,上身布满水泡,右臂弯曲,全身侧卧,肘下压着赵子允送给他的那顶草帽。在酷热的环境下,尸体早已经腐败,散发出一股恶臭味,扑鼻而来,令人作呕。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6)

倒塌的蓝色帐篷里,隐约可见余纯顺腐烂的遗体

法医检验报告说明,余纯顺系高温脱水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说通俗点,他是渴死的!

那么,余纯顺准备了很多瓶装矿泉水,为什么还会渴死呢?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7)

罗布泊穿越路线图

实际上,余纯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身穿越,他在配合上海电视台拍摄完展现罗布泊风情地貌的纪录片后,在众人的陪同下,坐着沙漠车,把需要独自穿越的107公里行程事先走了一遍,并沿途每隔7公里预埋了充足的食物、水及其他物资。在余纯顺看来,此番穿越是水到渠成、马到成功的。但很显然,他还是低估了罗布泊的威力,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其实,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8)

1996年6月11日下午,众人坐沙漠车追赶上余纯顺时,他依然信心十足

再退一步说,余纯顺既不是纵贯,也不是横穿,只是从北往南稍微向罗布泊湖心深入了一下,他的“穿越”路线还没有抵达罗布泊湖心,就折返西行,出了罗布泊核心区后,再傍着楼兰古城遗址,往西北方向而行,最终抵达孔雀河故道边的前进桥,与事先赶到这里的大部分汇合。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19)

余纯顺穿越前手握相机的情景

如此就算是完成了“穿越”。

那么,余纯顺准备得如此充分,可谓万无一失,为何还是出了意外呢?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是必然!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0)

余纯顺徒步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时与工作人员合影

余纯顺虽然有八年的徒步经历,但他从没有穿越过沙漠、荒漠的经验,他之前的活动,都是在有人区,都是傍着公路、建筑物走的,有方向,有参照物,出现危险时还能求助。而罗布泊是一个荒凉的世界,漫天黄沙和坚硬的盐碱壳,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见不到一丝生命,连个野兔子都没有。进入罗布泊,如果没有指南针、罗盘或GPS导航系统的话,会失去方向,进而迷路。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1)

罗布泊中的墓葬遗址

此外,余纯顺的此番穿越,虽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各种设备和生活物资堆积如山,但在关键时刻,这些物资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2)

向导赵子允,退休的新疆地质地矿局工程师

正式孤身穿越前,所有人都劝他取消这次行动,改在金秋10月再进行,包括“罗布泊活地图”赵子允,新疆巴州旅游局资深导游彭戈侠等人,大家深知六月份进入罗布泊的凶险,但余纯顺不为所动,坚持要完成这项壮举,说什么要打破“六月不入罗布泊”的神话。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3)

余纯顺与上海电视台摄制组合影

实际上,余纯顺并不是莽夫,事前也做了100多公里的徒步热身,熟悉当地环境、气候。拍摄纪录片时,他也是认真观察、体会了罗布泊的地形地势,自认为有把握,他乐观地表示:“这么好的机会,不穿越就可惜了!以后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了。”正式孤身穿越前的那天晚上,余纯顺甚至信誓旦旦地表态,此次穿越成功率百分之百,如果真的失败了,那是“天亡我也”,怨不得谁。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4)

余纯顺在新疆牧民家中做客

至今都没有搞清楚,上海电视台的那次拍摄,到底是宣传罗布泊还是宣扬余纯顺本人,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呢?余纯顺本来没有徒步荒漠、沙漠的计划,正是因为家乡电视台的“助力”,让他豪情顿生,壮气冲天,并萌发了孤身穿越这个恐怖无人区的计划,并提前在五月初就抵达库尔勒,做了大量的宣传造势,在各式各样的媒体面前,在大大小小的镁光灯下,余纯顺膨胀了,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新疆巴州政府,为了得到宣传效果,为了旅游业,也是不遗余力地提供一切赞助,包括两部奔驰牌沙漠车、发电机、导航仪,食品、矿泉水、八宝粥、牛肉干、蔬菜、药品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甚至西洋参含片、燕窝、高能量即食食品等都准备妥当。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5)

罗布泊中发现的“大团结”,只是不知道它的主人结局如何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关键是舆论已经造出,报纸、杂志、电视台跟踪拍摄,出发前的欢送会,美丽的蒙古族姑娘献歌献舞,敬上马酒,大小领导的祝词,远在北京的女友的尚昌平的关注,身在宁夏的女友芬陀莲子的祝福,近在身边的女友徐金玉的仰慕,都让余纯顺退无可退,势必“决一死战”,不可能临阵退却。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6)

余纯顺的北京女友尚昌平

当然,抛却这些外部因素,名利的驱使,也让余纯顺必须要前进,哪怕面前是万丈深渊,他也必须要一头扎下去。他是探险家,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怎能食言呢?换言之,假如他这次成功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荣誉伴随着巨大的名利,这种诱惑,不是凡人能漠视的。除非是四大皆空的佛教徒,或者是修行得道的道士,看淡一切的高僧,才能幡然醒悟,清心寡欲,视名利如粪土。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7)

余纯顺的宁夏女友莲子

实际上,余纯顺既不纯,也不顺,早已失去了最初徒步时的初衷!也许,名人就是如此;也许,冥冥中就是这样的结局。注定他要把灵魂丢失在罗布泊这片无人区中。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8)

余纯顺的新疆女友徐金玉

余纯顺遇难的直接原因,是迷路缺水;间接原因,还是名利熏心,难以逃脱出凡夫俗子的怪圈。他出名后,光是有实无名的女性朋友,就有好几个。因此,为了名声,为了利益,为了“英雄”这个头衔,也为了他的好几个女朋友,他都得义无反顾。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29)

回头一撇,是余纯顺留给大家的最后告别

不巧的是,他6月11日正式孤身穿越,12日罗布泊中就刮起了一场规模超大的沙尘暴,所以他迷路了,沿途事先做好的记号,也失去了作用。到了湖心以北7公里该拐弯的地方,他没有右转,而是一直往南走去,最终错失了那个致命的丁字路口,失去了预留的饮用水的补充,他渴死了!死前,他试图自救,也曾反复折返寻找预埋的给养,并试图用那把藏刀挖水井,但一切都徒劳无功。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0)

余纯顺遇难时,大家将他就地掩埋

所以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漠视自然规律,逆天而行,下场必定是凄惨的。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1)

当时的报刊对此事的报道

6月不入罗布泊”,可不是一句戏谑的话,不是危言耸听。

12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黑龙江人雷殿生终于完成了孤身穿越罗布泊的壮举,不过他是在10月份进行的,他历时31天,行程一千多公里,经历九死一生,终于活着走出了罗布泊。在罗布泊湖心处宿营的那一夜,他就睡在余纯顺的墓前,深夜竟然被鬼魂袭击,吓得他一夜无眠,抱着一把藏刀在帐篷里坐到天亮。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2)

雷殿生穿越罗布泊时在湖心处留念

因此,余纯顺之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反过来看,大凡玩冒险、穿越、极限运动的人,最终的归宿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于自己喜欢、追求的所谓“事业”,比如王勇、刘银川、李聪明、王相军、衣瑞龙、高家虎等……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3)

余纯顺墓前的菊花

也许,这就是应了那句老俗话“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吧!当然,也可以说是“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只是,神秘的罗布泊湖心处,至此多了一个醒目的标志——余纯顺墓和余纯顺遇难处。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4)

余纯顺的父亲余金山(右)

余纯顺生前的那些“女朋友”,在他遇难后一哄而散,消失得无影无踪。所谓的“感情”,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切勿当真,谁认真谁就输了。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酷热的罗布泊作死的余纯顺)(35)

徒步中的余纯顺,斯人已去

反倒是,他的父亲余金山和三弟余纯民,在他遇难后为他的遗产打起了官司,所谓“遗产”,不过是余纯顺留下来的书籍、照片、信件、邮戳和录像带罢了,不论官司最终谁胜谁负,父子反目,这都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