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编剧: 吉尔莫·德尔·托罗 / 瓦内莎·泰勒导演: 吉尔莫·德尔·托罗打分规则:每部入围电影分为导演技法、剧本、艺术指导、摄影、剪辑/音效剪辑、配乐/音效、表演七项,单项5分制,总分35分。请输入标题 bcdef《水形物语》

奥斯卡90周年之际,1905电影网和《中国电影报道》,携手12位资深电影评论人士,发起奥斯卡电影手册,对今年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9部电影,进行独家权威的打分和评论,让各系影迷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盛宴。

本手册将于2月27日至3月3日持续更新,第三期为大家带来的是《伯德小姐》与《水形物语》的打分和评论。想了解12位中国资深电影评论人士对9部提名影片的全部打分情况,请持续关注我们哦~

《三块广告牌》、《掏出绝命镇》评分戳这里,《敦刻尔克》、《至暗时刻》评分戳这里。

更让影迷值得期待的是2018年3月5日7:00,1905电影网将全程直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盛况,这是送给影迷最好的礼物,也是属于电影的豪门盛宴。

打分规则:每部入围电影分为导演技法、剧本、艺术指导、摄影、剪辑/音效剪辑、配乐/音效、表演七项,单项5分制,总分35分。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1)

请输入标题 bcdef

《水形物语》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2)

导演: 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 吉尔莫·德尔·托罗 / 瓦内莎·泰勒

主演: 莎莉·霍金斯 / 道格·琼斯 / 迈克尔·珊农 / 理查德·詹金斯 /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美国手语 / 俄语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曾念群(《青年电影手册》执行主编):

《水型物语》将我们对新物种的猎奇,跨物种的情感,以及弱势人群的悲悯打包,通过一个边缘哑女清洁工的温情,来撬动所谓政治的决绝与所谓科学的冷酷。不少人或被哑女与鱼兽无声胜有声的爱恋所打动,一部分人则被片中底层清洁工、黑人工友、没有话语权的科学家、以及不得志的画家等社会边缘人联手救助鱼兽之举所触动。影片在政治正确性上确实做的天衣无缝,且颇讨大奖评委的眼缘,但它的短板同样显著,比如,它在反派的设计上,还是略微简单粗暴了些。

周黎明(影评人):

墨西哥三杰之一的“陀螺”,一向擅长这种颇具个人风格的成人寓言童话。本片通过一个人跟非人的恋爱,道出了主流与边缘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种族、性格、性向、长相等等。故事其实偏老套,但那种调调趣味盎然。

赛人(影评人):

意图表达的主题和实际呈现的效果之间有一定的落差,黑色童话的设定,在情感的推进上有些潦草,致使它无法进入到一个更通透圆融的世界中去。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3)

爱梅莉枪稿:

《水形物语》混合了多种类型:浪漫爱情片、科幻怪兽片、恐怖片、歌舞片和黑色电影,它最有趣之处,是在一个貌似老套的跨物种的人与鱼形怪物恋情故事框架之上,杂糅和变奏出了诸多新意和某种极致的美学体验。

《水形物语》的类型杂糅与微妙丰富的意义层理还在于那些由女性、边缘的人、黑人、非人类等一切的饱受主流压抑的边缘人士所碰触的政治弦外之音;也在于它多处的影迷元素,比如鱼怪第一次跑进电影院,银幕上正在放《路得记》;幻想舞蹈段落则是对那个过去的黄金时代的歌舞片《海上恋舞》(1936)、《百老汇旋律》(1940)的致敬。除了作为爱情童话,这部电影也是给电影本身的一封情书。

陈世亚(《环球银幕》执行主编):

《水形物语》是九部奥斯卡最佳提名影片里,最具电影美学感和影迷情怀的一部,因此也是一部非常值得进影院欣赏的电影。片中哑女与鱼人河神的爱情童话,基本上就是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童年看过《黑湖妖谭》后,关于“水怪为什么不能和美女在一起?”的一次影迷狂想,却被他独特的恐怖美学风格和成人童话方式,讲述得引人入胜,现实寓意丰富,哑女与河神相爱后在公车上陶醉回味的一幕,当属2017年银幕最动人瞬间之列。目前,《水形物语》不仅基本锁定最佳导演奖,也有望与《三块广告牌》对最佳影片大奖展开有力竞争。

阿郎(《看电影》杂志主编

美学上, 《水形物语》是工整,如对水这一概念不留任何缝隙的贯彻。如对颜色的偏执。主题上,《水形物语》是坦诚。影片中失语者、有肤色者、边缘人士和鱼人一样,在主流的眼里,不是正常人,甚至“根本不是人类”。但他们温柔、坚韧,具有人这个称谓下的一切所有。这一定是一部两极化的电影。

坦白的恶趣味、无辜的黑暗面、美丽的邪恶、粘稠的性感、肮脏的纯洁,反人类的温柔。

影片一直在逼迫观众反省自己,到底是人形的怪物还是怪物形状的人。你看到怪物,还是自己才是那个怪物。《水形物语》柔软的躯体里,含有一根坚硬的刺。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4)

小托爱奇艺电影频道主编):

又一部德尔·托罗式的狂想故事,一如既往的带着导演本人式的专注感,阴暗却温柔,古怪又浪漫,带着童话般的可爱想象力,又混杂着一种悲壮的残忍。非常的德尔·托罗,迷影沉迷又怀旧,气质惊人,但未必有那么取悦学院奖。

老羊(时光网内容部副主编):

寂寞女主角“哑女”伊莱莎,落寞画家邻居嘉尔和黑人同事泽尔达,他们都是1960年代的边缘人群。当一个两栖人形生物被送进实验室后,她情不自禁靠近,爱情的力量可以跨越一切,而且只有边缘才能体会边缘,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通过看似惊世骇俗的设定,讲述一个成年人的童话,完美的摄影、配乐、如梦如幻的语言,打消了观众对于人兽恋设定的抵触。

重要的是,导演在影片多次透露出对电影本身的热爱,主角住在电影院楼上,他们的电视机里放着多部经典黑白影片,或许迷影情节也是这部奇幻作品在颁奖季备受肯定的原因。

红鱼(影评人):

谁能相信?夜色掩映过公车里艾丽莎侧脸的那一瞬,竟让人生出了犹如《坏血》中的茱丽叶·比诺什再现的错觉?《水形物语》的故事虽然像极了一锅闻香知味,几无惊喜的老套杂烩汤,但毫不美艳却极其动人的银幕精灵莎莉·霍金斯极为出色的演绎和哑剧演员出身的导演御用怪兽icon道格·琼斯令人信服的表现力,却还是给这个标准的德尔·托罗式故事点上了睛。怪兽,惊悚,迷影,阴谋……这些乱花迷眼的元素衬托起的,与其说是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倒更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童话。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5)

崔汀(影评人):

《水形物语》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应该是很稳了。这部影片在各个环节把控都非常好,关键是很凸显了导演奇绝的想象力。影片属于在各个层面上都是比较出色电影,虽然也是奇幻片,但拍得真挚感人,众所周知,非现实题材在奥斯卡上很难拿到最佳影片,希望这次托罗导演能够打破这个传统。影片在故事节奏和摄影、剪辑方面都堪称一流,故事最为出色,能够抓住人心,很佩服托罗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这部影片赋予了怪异但吸引人的内容。

齐政(《中国电影报道》国际资深编辑):

《水形物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立微型世界,而观众像是在上帝视角观看这世界里的一切。于是,观众看见了人性的卑劣与软弱,也看见了人类的渺小与无知,接受不了异类但是殊不知自己就是异类。孤独感充斥着整个影片,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想找到自己灵魂中缺少的一部分,去填充那可以吞噬一切的孤独感。这一层哲学含义就足以赋予《水形物语》严肃文学性的独特气质。

而《水形物语》的哲学探讨远不止这么简单,整个故事也不仅仅是人兽恋这么通俗,导演想讨论一个更高维度的哲学概念——感情到底是影响人类进步的垃圾附属品,还是人类这种智慧生命种族独有的天赋。这个哲学概念让观众陷入无尽的思考当中,人性谜题的答案,藏在那阴雨天中,藏在煮熟的鸡蛋中,藏在哑女与人鱼的吻中。直到此刻,观众才意识到托罗的暗黑哲学原来如此迷人。

《水形物语》的这次奥斯卡争夺,不仅仅是为了证明魔幻题材电影,可以配得上这无尚荣光,更是赌上奇幻文学尊严的奋力一战。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6)

请输入标题 bcdef

《伯德小姐》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7)

导演: 格蕾塔·葛韦格

编剧: 格蕾塔·葛韦格

主演: 西尔莎·罗南 / 劳里·梅特卡夫 / 崔西·莱茨 / 卢卡斯·赫奇斯 / 蒂莫西·柴勒梅德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影片以母女关系为镜像,用一个女孩的视野讲诉成长中的亲情与友情,考学与社团,男友与失恋,决裂与复合等,看似一个家长里短的青春常态,却被拍出了人生知味。影片牢牢抓住青春的精髓,在抗争中求得和解与升华,在矛盾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加上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力,让这部看似俗套的电影不仅显得不俗,且让人耳目一新。

周黎明(影评人):

新人导演带有自传性质的故事,真切动人,堪称美国小镇青年的心声。影片将不合群的心态表现得非常自然,毫不做作。但作为青春成长题材,该片格局太小,戏剧冲突也不够。它能够受到美国影人的褒奖,有着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

赛人(影评人):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又不知自我为何物的女孩,如何讨人欢心,多少能引起我的兴趣。但它还是困在趣点之中,而匮乏有效的延展,是另一种形态的段子电影。它有着这类青春醒志类,而非励志型电影,所避免不了的习气。依靠偷换生存哲学,来给予一种更经不起考验的抚慰,妄图通过人格分裂来赢得一场精神胜利。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8)

开寅(《枪稿):

一个如是自命不凡的女主人公,才华天赋未见多少,脾气秉性却是冲天的牛气,她真的越年轻,就越招人不待见。《伯德小姐》在欧美评论界所受到如此热烈地追捧,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票文艺中年们对自己“固执愚蠢”的青少年时代的留恋。

当他们坐在欧式咖啡馆里抱着桑塔格的书夸夸其谈的时候,闪过心头的记忆可能就是从偏僻小城里走出来的那个蒙昧无知、平庸乏味但却小清新泛滥无度的傻乎乎的自己。对它的怜惜、同情和欣赏化作了《伯德小姐》中的自恋跃然于大银幕之上,结结实实感动了这些文艺范儿人士一把。它真的没什么水平,唯一的价值就是让一群同样水平欠奉又缺乏自省意识的文艺票友们,看到了那个他们引以为自豪但其实又不好意思下嘴夸赞的贫乏自我。

陈世亚(《环球银幕》执行主编):

作为烂番茄有史以来差评最少的电影之一,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最佳女主角等五项提名,但在个人眼里,《伯德小姐》多少有些过誉,剧本、技法均无太多过人之处,人物倒是相对生动,或许与编导格蕾塔·葛韦格讲述自己的故事有关,但与《敦刻尔克》《三块广告牌》《逃出绝命镇》包括《水形物语》相比,影片整体都显得很“小”,个人预计将在奥斯卡上一无所获。西尔莎·罗南自《布鲁克林》后又奉献了一次生动的青春演绎,但与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的老辣相比,无疑相形见绌。

阿郎(《看电影》杂志主编

《伯德小姐》最好的一点,就是角度之广阔,尺寸之精准。

故事很老套,关乎一个女孩的成长。时间卡在17到18岁这一年,也就是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个时间段。话题也很老套,说的是青春期横冲直撞的挣扎,与周遭世界铜墙铁壁的冲撞。在种种关系中,影片最成功的是对母女关系的刻画。第一个镜头就是母女头挨头睡觉,不到十分钟,两人的争吵,如匕首般出鞘。伯德小姐打开车门,跳车了。她和母亲的战争,毫无预警,随时爆发,一瞬间,乌云蔽日,战火纷飞,但一转眼,就能让两人偃旗息鼓,话题转移到一件漂亮的裙子上。十七八岁的时候,谁不曾与全世界为敌呢。

《伯德小姐》晦暗也阳光,苦涩也甜腻,残酷也温情,痛苦也幽默。是无数细微而有力的细节,是动人而恒远的瞬间。

《伯德小姐》拍出了青春期的恐惧。少年时,我们很容易就原谅了自身的不足,而对环境的不足,提出更为苛刻的指责。我们以为出走,就可以远离这一切,所以克里斯汀不惜给自己起名叫伯德,她的目的是飞到现实的乌托邦,纽约。

你曾经极力远离的,是你一辈子都如影随形的,也是一辈子追求的,是母亲、母语、母校,是故国、故乡、故友。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9)

小托(爱奇艺电影频道主编):

美国人的青春家庭观,再逆反纠缠也有一股光明的直接感,这世界上不少母女对抗一定都会比这部要残忍恶毒和曲折。伯德小姐在青春期完成了与家乡、母亲的和解只能说是意外之外的温情。或许这就是青春片的使命吧,青春就是对抗和寻找自我,对抗的是母亲也是自己,和家乡和母亲和解的瞬间也是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时刻。看到最后很想和伯德小姐说,别急,人生的对抗还在后面呢。

老羊(时光网内容部副主编):

还记得青春年少的模样么,无论是哪种文化下长大的孩子,青春无非就是懵懂的爱情、和朋友的胡闹、与父母的对抗、迫切地想离开家乡走向远方……《伯德小姐》表达的也是这些,但依靠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这些元素更加活灵活现展示在观众面前。

影片融合了美国东岸纽约派知识分子和西岸好莱坞类型片的风格,导演格蕾塔·葛韦格自编自导半自传,拍自己的故事更加直抒胸臆。那些青春的遗憾、与父母的对抗和成年后的感悟,通过这部影片达成和解。

红鱼(影评人):

女星格雷塔·葛韦格执导筒的处女作,正如人所料,又是一部“当我们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的时候,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的小清新成长物语。登不登台都是人戏不分的伯德小姐身上,有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那段懵懂岁月的影子。平易和真实是最大的加分点,但与片中主角伯德小姐同出身于萨克拉门托的导演本人在处理这部半自传体青春片时,却似乎也陷入了青春期的犹疑不决,一直在抽离与投入间首鼠两端。影片的风格指针也随之呈现出在《青春年少》与《母女情深》间摇摆不定的态势,显出了几分根基上的虚浮。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10)

崔汀(影评人):

《伯德小姐》主要是故事好,一个非常真挚感人的青春片,比较准确把握了美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不过,即便是中国观众,看这部电影也会有代入感,因为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有冲动的事情,这一点是相似的。

《伯德小姐》展现的是一个现代美国女中学生毕业前的一段生活,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克里斯汀是个特别叛逆的女生,青涩且单纯,青春片拍好了,真的可以让人回忆青春年少时。不过我也是老了,真正触动我的情节,是克里斯汀坐飞机去上大学,她的母亲在机场送她走之后,母亲开车一会哭一会笑,那种悲喜交加的感觉,真的只有做了父母才会明白。很好的电影,抓住了生活的本质,在细微处动人。

黄卓(新浪娱乐电影组组长):

非常可爱的小清新,剧情在剪辑上处理得非常干净清晰,但情感上很难带来共鸣。不太了解少女的这个阶段和她们所处的世界,因此故事整体给我的感觉都还是比较稀松平常,没什么惊喜。

齐政(《中国电影报道》国际资深编辑):

伯德小姐代表了青春的叛逆、脆弱、迷茫,也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对于梦想的追逐,对于自己的肯定;伯德小姐更是一种青春的回忆,带着家人的爱与理解,带着对友谊的忠诚与和解,带着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艰涩。找回自己的名字,写下真挚的家书,在陌生的城市中独自成长。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以自己的青春为蓝本,勾勒出了所有人的青春回忆。能用如此简单的故事,羁绊住所有观众的内心,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能故事的情节波澜不惊,带有一丝“小女孩”的任性和傲慢,但是当电影结束后,观众才突然发现原来每个人曾经都是伯德小姐。

青春总有些许的不羁与叛逆,但就如同电影结尾,青春就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接受自己,接受不完美。

点击阅读原文,来预约1905电影网3月5日上午7点奥斯卡的全程直播吧~

美国水形物语电影简介(奥斯卡电影手册)(11)

策划 编辑:齐政

外联:王晶 美利 任博 1娜

图片制作:卷毛怪吓疯 风儿吹起层层浪 幺儿 柠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