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地府电影(邵氏清水湾片场变豪宅)
邵氏地府电影(邵氏清水湾片场变豪宅)所以,直到今年年初,该项目才以每平方呎6000元的价格获批,涉及金额约63亿港币;二月份,建筑方案出炉:除了邵氏行致大楼、毗邻的片仓及配音室保留之外,该项目将建成38栋建筑物,其中37栋为住宅,包括14栋高三层豪宅、23栋高六至十一层的分层住宅、部分两层地下车库和一层停车场;另外一栋则将建成会所,总面积约105万平方呎。这样一来,香港《古物及古迹条例》只能保护这个片场的部分建筑了。所以,邵氏兄弟直到2014年才以15亿港币的价格卖给复星国际。而复星国际于2018年就提出了改建方案,拟开发出749个住宅单位和180个酒店客房,当时“城规会”已经批准了,但又因港人的反对而延期。无奈之下,“古咨会”只得将整个邵氏片场建筑群的“一级历史建筑”分别重新评估:邵氏片场的行政大楼,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一至六号摄影棚、片仓、配音室、彩色冲印室、邵氏别墅、二至四号宿舍及制片部,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七至十号录
香港电影的最后“一滴眼泪”,也留下来了!
4月20日,港媒一大早就以头版头条的方式,报道了邵氏清水湾变成豪宅的消息。
港人深觉戚戚然,但无可奈何。
实际上,邵氏的清水湾片场早于2002年就筹划着推倒重建,拟建成综合性住宅及商业综合体,但因为多方面的反对,一直没能成行。
所以,邵氏兄弟直到2014年才以15亿港币的价格卖给复星国际。
而复星国际于2018年就提出了改建方案,拟开发出749个住宅单位和180个酒店客房,当时“城规会”已经批准了,但又因港人的反对而延期。
无奈之下,“古咨会”只得将整个邵氏片场建筑群的“一级历史建筑”分别重新评估:邵氏片场的行政大楼,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一至六号摄影棚、片仓、配音室、彩色冲印室、邵氏别墅、二至四号宿舍及制片部,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七至十号录影厂、守卫室,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这样一来,香港《古物及古迹条例》只能保护这个片场的部分建筑了。
所以,直到今年年初,该项目才以每平方呎6000元的价格获批,涉及金额约63亿港币;二月份,建筑方案出炉:除了邵氏行致大楼、毗邻的片仓及配音室保留之外,该项目将建成38栋建筑物,其中37栋为住宅,包括14栋高三层豪宅、23栋高六至十一层的分层住宅、部分两层地下车库和一层停车场;另外一栋则将建成会所,总面积约105万平方呎。
香港华坊咨询评估资深董事梁沛泓表示,该项目位于香港的“后花园”西贡区,位于香港科技大学旁,地块位置可望银线湾一带海景,非常适合开发成大中型豪宅项目。
业内保守估计,该项目的市场估值将超过200亿港币!
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人唏嘘感慨呢?
香港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而拥有60多年历史的邵氏清水湾片场又被誉为“香港的梦工厂、星工厂”,无数个香港电影人曾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
二号宿舍,住客包括导演严俊和李丽华夫妇、演员郑佩佩等;三号宿舍住的都是名导和影星,住客包括张彻、刘永、万梓良、尔冬升、惠英红等等;歌手王杰也曾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因为他的父亲王侠也曾是邵氏的演员。
如今的香港电影人,哪一个聊起邵氏片场不是眉飞色舞?
如今的香港观众,哪一个提起邵氏片场不是如数家珍?
那是因为它不仅象征着港片辉煌,也承载着很多港人的记忆;而且它还是一滴时代的眼泪,映射着如今香港电影的无奈和落寞。
我们以吃瓜群众们津津乐道的邵氏片场“灵异事件”为例,看看它的背后承载着多少香港电影人的辛酸和委屈。
在邵氏的6号楼宿舍,流传着一个“奶茶婆婆”的,演员们如厕时总是会听到一个老婆婆敲门问:“你喝不喝奶茶呀?”
后来,莫文蔚还在电影中将这个场景进行了还原。
实际上,这不是映射邵氏的抠门吗?
郑伊健在片场偶遇吊灯坠落,信誓旦旦地称“看见了穿戏服的小凤仙”。
实际上不就是表达对邵氏片场有安全隐患,戏服多年不换的不满吗?
滕丽名第一次进邵氏片场,称在面前的镜子上看不见自己,只能在第四块镜子上才看到。
她表达的不正是,新人演员被欺负时的“意有所指”吗?
至于在邵氏宿舍前赴后继自杀的电影人:秦剑、李婷、林黛、林凤、白小曼、洪波、杜鹃、李允中等等,他们无不用一个个悲剧,控诉着这个“造星工厂”。
邵氏是伟大的,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观众带来了数不清的光影记忆,为演员们提供了数不清的资源和人生逆袭的机会。可邵氏又是无情的,它盘剥演员、压榨员工,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高楼大厦下面,是累累白骨;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不堪入目的一面。
正是基于这种复杂的情感,港人把邵氏片场当成一个勋章,上面有香港电影的倔强和辉煌;他们也把其当成一个疮疤,里面有香港电影人的辛酸和无奈。
关锦鹏拍《胭脂扣》,借梅艳芳之口一语道尽:“十二少,我这一路走来看见了很多人,有成群结队的邵氏女明星。我等了你53年、找了你53年,可我不愿意再等了!”
时间等了邵氏很多年,可它在固步自封中不知求新、求变,所以时代慢慢将它给抛弃了;香港电影也等了邵氏很多年,可它越做越小、越跑越偏,最终竟然靠卖地求生了;香港演员和观众也等了邵氏很多年,可它却很难再拿出征服市场和观众的作品了。最终,邵氏化成了香港电影的一滴眼泪。
几年前,当邵氏片场的古装街改建成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商学院大楼时,很多港人恋恋不舍,不禁泪目。这个李小龙、成龙、狄龙和周星驰等人拍过戏的地方,最终成为了教人做生意的教室。
几年后,当邵氏的片场悉数拆除,仅留几处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香港电影的最后一滴眼泪,留下来了。想必不久之后,这里就会成为新的富人区了吧?
时间就好似一块无情的抹布,抹掉了很多东西:张彻的武侠片、李翰祥的风月片、林正英的僵尸片、李小龙的功夫片,许冠杰和罗文的歌;时间也好像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电影人去播种,结出来的果实叫电影;地产商去播种,结出来的果实叫豪宅。
俱往矣!
电影终究只是一件商品,当口碑耗尽、情怀卖完,留下的,只是你我的遗憾罢了。
若干年后,倘若我们有幸去故地重游,在那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楼中,能够找寻到当初的记忆,能够想起那些尘封的往事,能够对香港电影依旧充满信心和热爱。
——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