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让人垂涎三尺的吃火锅场景(跟随电影火锅英雄)
电影中让人垂涎三尺的吃火锅场景(跟随电影火锅英雄)防空洞在重庆人心里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没来过的不明觉厉,防空洞里还能烫火锅?也太魔性了吧!本期“神雕侠旅”用镜头带大家一起回忆回忆!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路与枇杷山正街交叉路口《火锅英雄》开篇讲的是陈坤和他三个弟兄在防空洞里开了一家“老同学”火锅店。
如果说当年《疯狂的石头》,宁浩让无数观众记住了重庆的江湖气。
《火锅英雄》这类 “火锅店前打群架、小巷转角有凶杀”的犯罪题材影片,让与生俱来就有复杂且迷幻气质的重庆,成为了“中国的哥谭”。
(电影海报)
对重庆人来说,电影里一幕幕熟悉的街道大桥、地道的重庆方言、麻辣的火锅,勾起了每个人的回忆。其中标志性的老重庆你认出来了多少?
本期“神雕侠旅”用镜头带大家一起回忆回忆!
防空洞里能干啥?——洞子火锅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路与枇杷山正街交叉路口
《火锅英雄》开篇讲的是陈坤和他三个弟兄在防空洞里开了一家“老同学”火锅店。
没来过的不明觉厉,防空洞里还能烫火锅?也太魔性了吧!
防空洞在重庆人心里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
小时候外婆经常给我讲发生在重庆的故事,说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重庆人民就是靠着山城身体里隐藏的110万平方米地下城得以生存,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城市防空工程。所以重庆的深度不止纵向下十层的楼,还有横向深入山里1600多个洞。
在和平年代,防空洞的作用不再单一,它融入到重庆人的日常生活中。
要知道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在防空洞里吃火锅的,只有重庆,才是地上地下都在冒烟的火焰山。
除了火锅店,防空洞里还可以乘凉、打麻将,有的成了交通工程,有的成了酒窖,还有的甚至变成了加油站。李子坝轻轨背后就有座1982年就建成的防空洞加油站:桂花园加油站,想加油先进洞啊!
在夏季重庆人的命是空调给的,且重庆一年四季潮湿,就连40度高温的夏天,湿度都很高。
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吃点麻辣火锅,消退体内积攒的湿寒之气。
重庆的火锅与众不同,荡气回肠,锅底必须是牛油,混合着辣椒烧沸,入味入心。
(电影剧照)
(实拍)
“于小惠 劳资斗是喜欢你!”被绑这场戏太喜欢了。
(电影剧照)
(实拍)
那些光着膀子的大汉,在仙气十足的洞子里烫着毛肚,那冒着汗珠的皮肤有种吸天地之精华的通透感,仿佛只有烫到飘飘欲仙,身上的湿气才会云开雾散。
酒足饭饱,第二天醒来,你会惊讶的发现,全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散发着重庆浓浓的烟火气,还是牛油味的!
小贴士:
1、由于火锅英雄的拍摄地“老同学”口碑太差,于是我们换了一家颜值更高的“洞洞里吃火锅”,味道还行,人少适合拍照。
2、而重庆人的所谓的微辣,其实是外地人嘴里的辣到起飞;吃不了辣的建议点微微辣,或者鸳鸯锅。
上上下下的喘息——白象居地址:渝中区白象街1-6号
陈坤饰演的刘波被人堵在屋门口的走廊,逼他还债,这一架差点打下楼,从这张海报里模糊的粗铁索,橙红的大桥拉索,可以看出这是滨江路索道附近。
(电影剧照)
(实拍)
查了查地方,我的天,这不就是传说中渝中区名气颇大“24层没有电梯”的白象居吗?
作为一个过来人,捏着酸胀的小腿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导航在这里是失灵的,功课不做好,误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爬楼到心酸。
【白象居有N个入口】
1楼入口长江滨江路
10楼入口白象街
14楼通入口解放东路
顺着3栋和4栋相连接的公共廊桥,路过一群打牌下棋的居民,就是电影同款的走廊和刘波的家。
(电影截图)
(实拍)
(电影截图)
(实拍)
这条看似普通的走廊太适合拍照了,镜头里可以囊括下众多的重庆元素,包括索道、大桥、轻轨、湖广会馆和来福士,这些都是重庆“母城”文化之所在。
除了这个走廊,在楼里闲逛都会遇见惊喜,向外的楼梯转角视野极佳。
单元内上下楼梯是像剪刀一样的X形,24层的步梯房,通过连廊等设计,巧妙的回避了爬楼的尴尬,于1994年获得了重庆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不得不说,重庆人的智慧是爬坡上坎锻炼出来的,仿佛下一秒张东升就站在我面前,笑嘻嘻的问,一起去爬楼吗?
(《隐秘的角落》在这里拍摄过海报)
城市观景台——大剧院地址:重庆市江北城文化街东路
小时候姐姐曾带着我到江北嘴两江交汇处看渝中全景,那时候的重庆是吊脚楼、是码头、棒棒和满山的梯坎。
09年读大学的时候,春节回重庆发现这个非常霸道的位置多了个醒目的建筑。
不规则的几何形态,巨大的玻璃墙壁,这个看上去棱角分明的建筑,就是全国规模第二的重庆大剧院。
它既像巨大的岩石,又像在江上航行的帆船,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从哪个角度,它都很具辨识度。
《火锅英雄》里,陈坤和白百合坐在长椅上谈话的场景就拍摄于这里。
(电影截图)
(实拍)
夕阳西下,站在大剧院的广场上,遥望渝中母城,高低错落,见缝插针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俨然真实版的纪念碑谷。
落日的余晖给整个城市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千厮门大桥像一条红色的巨龙横跨在嘉陵江上。
它是公轨两用桥,上层跑汽车,下层跑轻轨,单塔单索面斜拉式的设计,如织布的梭子,呈水滴状,线条流畅。
整齐排列的拉索,像琴弦,那穿梭的车流,就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橙灰相间,极具现代美。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重庆将空间利用到了极致,让重庆有了“桥都”的美誉。这些“城之脊梁”实现着互联互通,也将城市塑造成为大型的游乐场,当然这些也都是备受导演们青睐的电影元素。
电影与重庆的碰撞产生了美妙的化学作用,让重庆更具魅力。
那里有江湖?重庆就是江湖!
还等什么,赶紧约到重庆,来一趟辛辣的江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