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之最:国际电影节之父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之最: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控制权由威尼斯的市议会转移到了法西斯政府的手里,双年展主席沃尔皮伯爵和雕塑家安东尼奥·马拉尼提出的一个评选最佳导演的想法,可以想象他们是怎么游说法西斯政府的,我们要“开创了国际先例,填补了国际空白”!法西斯当局直接被忽悠瘸了,拨款拨人的干了起来。2017威尼斯双年展:重解“艺术万岁”之中国馆1939年,为了对抗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一群人高呼着“艺术是无罪的”在法国戛纳创办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又过了十来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才出现,所以说其他俩得管威尼斯叫“爸爸”。说来有些荒诞,威尼斯电影节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西斯的支持。威尼斯在举办电影节之前,最出名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的双年展,被称为国际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当时展项里还并没有电影。
每年8、9月份的夏秋之交,都会有一大帮人聚集到意大利一个叫利多(Lido)的小岛上,它的前面,就是美丽浪漫的亚得里亚海,宫崎骏《红猪》里的波鲁克就是在这片海上泡妞打海盗的。
这儿除了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外,还有个吸引全球电影爱好者目光的盛会——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离这一届开幕也没几天了,那今儿咱就来聊聊威尼斯。
2018年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宣传海报
1932年就创立的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欧洲的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数它资历最老,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9年,为了对抗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一群人高呼着“艺术是无罪的”在法国戛纳创办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又过了十来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才出现,所以说其他俩得管威尼斯叫“爸爸”。
说来有些荒诞,威尼斯电影节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西斯的支持。
威尼斯在举办电影节之前,最出名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的双年展,被称为国际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当时展项里还并没有电影。
2017威尼斯双年展:重解“艺术万岁”之中国馆
193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控制权由威尼斯的市议会转移到了法西斯政府的手里,双年展主席沃尔皮伯爵和雕塑家安东尼奥·马拉尼提出的一个评选最佳导演的想法,可以想象他们是怎么游说法西斯政府的,我们要“开创了国际先例,填补了国际空白”!法西斯当局直接被忽悠瘸了,拨款拨人的干了起来。
我们现在提起法西斯都是残暴专制的象征,其实在很多方面他们都开风气之先,比如希特勒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保护法案。
那时候电影行业朝气勃勃,有声电影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彩色电影风气也开始盛行,新技术的发展打破了默片时代的视觉欣赏习惯,艺术家们开始有了新思路,不断探索着电影更丰富的表现力。
默片时代的艺术大师 查理·卓别林
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在1932年8月6日至21日举行,第一部放映的影片是由鲁宾·马莫利安执导的《化身博士》。
《化身博士》海报 1931年出品
由于是第一次举行,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那时的评选机制还不完善,竞争也不激烈,就跟嘉年华似得,奖项的设置也比较有趣,除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原创故事这几个奖项之外,还设置了最感人的影片、最快乐的影片、最佳技术成果这三个奖项。
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海报
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两年后的1934年,第二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这算是第一次正式的比赛,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由于处在特殊的时期,因此最佳外国电影和最佳意大利电影被命名为“墨索里尼杯”;
其他奖项是“全国法西斯娱乐协会的最佳金奖”颁给最佳男女演员。一年后,改成了现在的年度盛会,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演员奖项也为了纪念创办者沃尔皮伯爵更名为“沃尔皮杯”。
威尼斯电影节的举办场地 电影宫
二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电影节的举办地远离了原来的举办地利多岛,法西斯也开始耍流氓了,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同盟国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于是在1943-1945不得不停办。
二战结束后第二年,电影节恢复举行,取消了“墨索里尼杯”,而且从1938年到1942年的评奖也不被承认,重获和平的人们热情空前高涨,1947年的电影节更是创下了9万人参加的盛况。几年后电影节开始走上正轨,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
1947年在威尼斯总督府圣马可广场举办的电影节
我们所熟悉的金狮、银狮奖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有的,直到1949年才确立,此后金狮奖就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卢佐凭《曼侬》一片捧走第一只金狮。1951年,威尼斯选出《罗生门》为金狮奖得主,这是西方电影界首次将目光投入亚洲电影,对黑泽明本人也具有重大意义,当时黑泽明在日本国内受到冷落几乎到了想自杀的境地。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小说《筱竹丛中》
威尼斯电影节的奖项很多,我来盘点一下奖项的具体情况。
现在的音乐节都分设不同的舞台,比如“主舞台、电音、新势力”之类的,电影节也是类似,除了分量最重的主竞赛单元20部入选外,还分为非竞赛单元(12部)和地平线单元(20部),其中主竞赛单元的入选标准必须是首映的新作,非竞赛单元中展映的通常是当年最重要的一些电影作品,特别是那些曾获过奖的导演的新作。地平线单元用于鼓励新人导演的创作,着重展示电影新潮流。
除此之外,还设有意大利电影单元、短片单元以及国际影评人周、威尼斯日等形式。
主竞赛单元中的奖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
金狮奖Golden Lion:最佳影片,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
这个狮子大有来头,要多说两句。它叫“圣马可飞狮”,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城徽,圣马可就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相传当年他传道的时候来到了威尼斯,成为这里的守护者。
威尼斯共和国在历史上可是个逆天的所在,从9世纪开始,直到被拿破仑灭掉,它存活了1000多年。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写过一本《海都物语》就是讲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西方的政治形态受这个共和国影响甚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银狮奖 Silver Lion: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次于金狮奖的第二高荣誉,通常颁发给最佳导演和最佳短片,不定期颁发给最佳影片的第二名。但由于不是每年都有,所以现在的第二大奖通常被认为是2013年设立的“评审团大奖”。
沃尔皮杯Volpi Cup:最佳男/女演员。
评审团特别奖Special Jury Prize:1951年设立,初始时为仅次于金狮奖的第二大奖,但在银狮奖(1953年)、评审团大奖(2013年)接续出现后,目前评审团特别奖更接近于安慰奖的角色。
评审团大奖Grand Jury Prize:自2013年起增设的奖项,为表扬导演、演员、技术等总体水准均非常优异的影片,一开始是为了取代技术贡献奖,现在被视为仅次于金狮奖的第二大奖。
说到评审团大奖的设立,背后还有个小故事。
2012年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大师》力压群雄,斩获最佳导演银狮奖,杰昆·菲尼克斯、菲利普·霍夫曼还罕见地共享了影帝称号。然而威尼斯电影节规定,每部影片只能获得一项大奖,只有获得演员奖的电影可以获得另一个大奖,但是这另一个奖不能是级别最高的金狮奖。所以那年的金狮只能给了金基德的《圣殇》。之后组委会在2013进行了改革,像《大师》这样在演员、导演等各方面均十分出色的影片就可以获得综合性较强的“评审团大奖”了。
电影《大师》海报
终身成就金狮奖/Career Golden Lion:设立于1970年,用来表彰对电影艺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电影人。包括查理·卓别林、弗朗西斯·科波拉等著名电影人曾荣获此奖,2010年的终身成就金狮奖颁发给了中国著名导演吴宇森,他也成为首位收获终身成就金狮奖的华人导演。
此外还有
最佳编剧奖/Best Screenplay
国际影评人周奖/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Award
马赛罗·马斯楚安尼奖/Marcello Mastroianni Award:颁发给主竞赛单元新锐演员的奖项,以意大利著名演员马赛罗·马斯楚安尼的名字命名。
路易吉.德.劳伦蒂斯奖/Luigi De Laurentiis Award:颁发给主竞赛单元新锐导演的奖项,以意大利著名制作人路易吉·德·劳伦蒂斯的名字命名。
下面说说华语电影与威尼斯的缘分。
中国自1971年起开始选送影片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直到1989年侯孝贤凭借《悲情城市》拿到了最高荣誉的“金狮奖”,此后1989年—2009年的20年间,华语电影取得了骄人战绩,共有5名华人导演先后7次捧得金狮奖杯,其中张艺谋凭《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分别在1992年和1999年两捧金狮,李安也因《断背山》及《色·戒》两度问鼎。史上捧得双金狮的导演一共是4位,华人导演就占了两席。
蔡明亮1994年以《爱情万岁》、贾樟柯2006年以《三峡好人》分别捧得金狮。
侯孝贤、张艺谋、李安、蔡明亮、贾樟柯金狮奖留念
2010年吴宇森获颁“终身成就金狮奖”,这一年还有个有趣的事情。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电影《在某处》获得了“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四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
索菲亚•科波拉的来头不简单,当过演员,做过服装设计师,因为一家人都在电影圈最后走上了导演的道路,老爸弗朗西斯·科波拉拍出了《教父》,堂兄是尼古拉斯·凯奇,前男友是昆汀·塔伦蒂诺,正好儿那年的评委会主席就是昆汀,当昆汀宣布把金狮奖颁给《在某处》而不是后来大热的《黑天鹅》时,台下一片嘘声,联想到两人曾经的恋人关系,难免让人们议论纷纷。
牛叉哄哄的亲友圈
除了以上的金狮奖外,巩俐曾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夏雨因在姜文执导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得过最佳男演员奖。张元在1998年执导的影片《过年回家》获得了当年最佳导演奖。2011年叶德娴因电影《桃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蔡尚君执导《人山人海》拿下最佳导演奖银狮奖,这也是近几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最后荣耀。
波叔眼神瞩目
华语电影虽近几年的闪光较少,但是威尼斯电影节却一直不曾忽视华语电影人,巩俐(02年)、张艺谋(07年)、李安(09年)都曾担任过评审团主席,此外,张曼玉、姜文、侯孝贤、杜琪峰、陈凯歌、谢晋、赵薇、张艾嘉等都做过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从12年开始,每年一位华语评审的记录未曾断过。
马上,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将于8月29日至9月8日举行。
前段时间公布的入围名单中,华语片虽缺席主竞赛单元,但张艺谋的《影》和蔡明亮执导的影片《你的脸》入围非竞赛展映单元。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执导、王家卫监制的影片《撞死了一只羊》入围地平线单元。这是继2015年《塔洛》之后,万玛才旦执导的影片第二次入围地平线单元。青年女导演竹原青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长片电影《星溪的三次奇遇》入围了威尼斯日单元。
虽然华语片缺席,却不乏大导之作,包括科恩兄弟、达米恩·查泽雷、阿方索·卡隆、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迈克·李等,其中达米恩·查泽雷执导的《登月第一人》将担任本届电影节开幕片。备受关注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的遗作《风的另一边》确定入围展映单元。
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的遗作《风的另一边》
主竞赛单元的9人评审团名单也于当日公布,奥斯卡最佳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出任评委会主席,其他评委包括两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奥地利男演员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被解救的姜戈》《无耻混蛋》)、法国女演员妮可·加西亚(《石之痛》)、曾获封柏林影后的丹麦女演员崔娜·蒂虹(《公社》)、张艾嘉、英国女演员娜奥米·沃茨、波兰女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身体》)、新西兰演员兼导演塔伊加·维迪提(《雷神3》《追捕野蛮人》)和意大利导演保罗·格诺维瑟(《完美陌生人》)。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
今年的入围名单如下:
因为都是首映,所以相信没什么人看过这些作品,还是有几个大咖在,今年亚洲只有日本的《斩》入选。
相比于柏林与戛纳,威尼斯在当下有些边缘化,就国际影响力来说大致是这个梯队:戛纳>柏林>威尼斯,并不是说威尼斯主办方运作的不好,而是威尼斯从创办之初走的就是艺术路线,其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所以它也被公认为是最强调艺术性的电影节,艺术嘛,受众自然就窄一些。
而且举办的时间上也吃亏,2月是柏林,5月是戛纳,到了8月的威尼斯这儿就剩点儿尾货了,因为A类影节都是排他的,需要做选择题,最后往往会牺牲掉威尼斯。所以虽然电影节现场星光熠熠,但得奖的导演或作品往往人气偏低。不过这两年威尼斯主办方可能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也会颁给《水形物语》《爱乐之城》这些大牌作品,以提升人气。
虽然每年的红毯上都有中国电影人出没,但在威尼斯已经很久没看到华语作品的身影,也不是说入选了就怎样,但毕竟是个交流窗口。
怎么说呢,加油吧,不要只满足于当毯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