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悲情人生:她曾是宋徽宗的红颜知己
宋徽宗的悲情人生:她曾是宋徽宗的红颜知己但见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其实,李师师的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之绝世容貌,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就有过形象描绘。当属才貌冠世绝代,温婉灵秀,千年等一回的红粉佳人李师师。对此,她职业生涯中级别最高的VIP客户——宋徽宗竟然给人打了个浮想联翩的哑谜。据说,当赵佶身边倍感吃醋的六宫妃嫔粉黛,问起这个烟花柳巷的女子有何绝妙,竟能吸引审美颇高、才学俱佳的风流天子视线时,宋徽宗很是“幽了一默”道:“没什么,但只要你们穿上一般的衣服,同李师师站在一起,就马上会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差别,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
开封夜景
李师师的连环画
开封清明上河园中的宋代风情表演
若问有宋一代,谁才是名头最响亮的“青楼头牌”?
当属才貌冠世绝代,温婉灵秀,千年等一回的红粉佳人李师师。
宋代才貌俱佳的李师师究竟有多美妙、多迷人?对此,她职业生涯中级别最高的VIP客户——宋徽宗竟然给人打了个浮想联翩的哑谜。
据说,当赵佶身边倍感吃醋的六宫妃嫔粉黛,问起这个烟花柳巷的女子有何绝妙,竟能吸引审美颇高、才学俱佳的风流天子视线时,宋徽宗很是“幽了一默”道:“没什么,但只要你们穿上一般的衣服,同李师师站在一起,就马上会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差别,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
其实,李师师的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之绝世容貌,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就有过形象描绘。
但见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
有诗为证: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露来玉指纤纤软,行处金莲步步娇。白玉生香花解语,千金良夜实难消。
李师师貌美如花,婀娜多姿,加之她嗓音清澈曼妙,余音绕梁,且天赋过人,触类旁通,在“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方面达到了高超的精妙造诣。
于是十三岁的李师师在汴京甫一亮相,犹如仙女下凡,白鹤晾翅,立马飙升为炙手可热的青楼网红榜第一名。
当意境悠扬的歌词从她那樱桃小口中一字一顿地吐出,蕙质兰心,芳香若兰,再伴以曼妙的歌舞,婀娜的身姿,一颦一笑,顾盼生辉,真好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登时让人触景生情,身临其境,带来无限遐想的诗情画意。
一时之间,“五陵少年争缠头”、公子王孙不迈脚,李师师崭露头角,在天子脚下的汴京城从此一曲走红。
据说,当时与柳永齐名的大词人张先,看过了她的表演,禁不住词兴大发,为她当即谱写新词一首: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蕊。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需要指出更正的是,宋代的“青楼”并非当代的“红灯区”可比,古代的青楼女子也不能等同于今天的“出卖色相者”。
根据宋人笔记《醉翁谈录》记载,在宋代官方合法的勾栏瓦舍之中,往往根据姑娘的才能高低分为三个等级。能歌善舞、相貌出众、文学素养颇佳乃是上等,其“居处皆堂宇宽静,各有三四厅事,前后多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经右史,小室垂帘,茵榻帷幌之类”;她们“多能文词,善谈吐,亦平衡人士,应对有度”;来访的进士官员和公子“仆马繁盛,宴游从侈”。
次等的青楼女子也是色艺双全,“丝竹管弦,艳歌妙舞,咸精其能”,经常应邀到富豪人家的宴席上,抑或京城的高级勾栏中即兴表演。
而那些靠色相揽客的青楼女子为最下一等,多居住在城北“循墙一曲”,色艺最差,几乎无人问津。
汴京的歌舞
李师师剧照
天子与佳人幽会,意外与才子撞车,居然引出一段趣闻轶事、词坛佳话。李师师才艺冠世绝代,很快便进入了同样才华审美情趣不是一般高、极易引发艺术欣赏共鸣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的法眼。
俩人相见恨晚,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很快演绎了一段 “留下鲛绡当宿钱”的坊间情话。
因为这一人生机缘巧合,让李师师的身份从炙手可热的当红头牌,一下跃升至别人眼馋却莫能染指的帝王“私人珍藏”。
宋徽宗为了讨取佳人欢心,可是下了不少本钱。史载,宋徽宗不仅斥巨资为她修建了樊楼,还别出心裁地不惜以举世无双的“瘦金体”,亲笔御题“杏花楼”三字金匾,高悬在楼门之上。
不仅如此,为遮人耳目方便俩人幽会,徽宗竟然派人从皇宫向东至李师师的杏花楼前修了百余间房子,外加围墙为夹道,方面天子悄悄往返。
花红柳绿四月的一天傍晚,天子不期而至,恰巧当时的风流才子、著名词人周邦彦正与李师师一唱一和,玩得兴高采烈,突然听闻来了天子这位“不速之客”,俩人不禁大惊失色。幸好李师师机敏聪慧国人,忙示意周邦彦躲在闺阁的紫檀雕花床下。
于是宋徽宗自以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与李师师的一段缠绵绯闻,居然被躲在床下大气不敢吭声的周某人听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周邦彦的心中怎是一个波涛汹涌,醋意翻腾来形容呀!
于是乎,读书人的可爱与迂腐,让周邦彦情不可耐,将这一“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秘密见闻,用词赋当着李师师面慷慨淋漓地表达了出来: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翻译成白话意思就是:
并州产的刀子锋利如水,吴地产的盐粒洁白如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
由于词曲格调华丽,感情真挚细腻,李师师偏爱有加,即兴谱曲进行了翻唱。很快在京城流行开来,街坊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徽宗听闻,龙颜震怒,便借故找茬将周邦彦逐出京城,贬谪远方。李师师见到情郎因故被贬,闷闷不乐,面容憔悴。一日,宋徽宗又来见李师师,但是却不见师师踪影,望眼欲穿一直到晚上李师师才回来。宋徽宗见到李师师形容憔悴,泪流满面,非常不解,便问她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师师丝毫没有隐瞒,便说送周邦彦去了。徽宗此次没有生气,便问:这次他又创作了什么词曲?
李师师便将周邦彦的新作《兰陵王》词一首唱出: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李师师唱得哀婉动人,如歌如泣,深深感染、打动了宋徽宗这位情商颇高的风流天子。过后不久,便下令将周邦彦召回京城,任命为大晟乐正。
古代仕女图
漫画中的宋徽宗
李师师周邦彦剧照
宋徽宗、李师师、周邦彦明明是令今人揶揄的感情“三角恋”,为何在当时竟传为美谈?01 体现了宋人对青楼歌妓的宽容。
宋代对青楼歌妓一向比较宽容,往往政府机构开业也邀请他们前来捧场助兴。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当时“临安府点检所,管城内外诸酒库,每岁清明前开煮,中前卖新迎年,诸库呈覆本所,择日开沽呈祥,各库欲颁告示,官司私妓女,新丽妆着,差雇社队鼓乐,以荣迎引。”
甚至结婚等喜事也要请青楼歌妓迎客助兴,“及顾借官私妓女乘马,及和倩乐官鼓吹,引迎花檐子或粽檐子藤轿,前往女家,迎取新人。迎至男家门首,时辰将正,乐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诗词,拦门求利市钱红。 方请新人下车,一妓女倒朝车行捧镜,又以数妓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梦梁录》)。
02 彰显了宋朝对文化的宽容、对士人的态度。
北宋建立伊始,宋太祖就下令“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规定,以后的历朝君主也秉承了这一祖制,采取重用与宽待读书人的政策,坚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虽有文人入狱情况出现,但从不轻易杀戮,以至于宋代成了读书人为之向往的“黄金时期”。清代的王夫之曾感慨“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宋高宗的书法作品
03 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了宋代妇女地位之高。
之一,在宋代居然盛行“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潮习俗。
由于女子地位高,就业岗位广,甚至因才貌突出给家庭带来荣耀、转机,很多人家,尤其是不太富裕的平常人家,都把女儿视为珍宝。女儿尚在牙牙学语之时,就不惜花上大价钱来聘请知名教师传授“琴棋书画、歌舞茶花”等技艺。
一旦自家女儿技艺超群,就有可能被官宦人家看中,从而身份华丽转变,甚至一步登天,而父母也会得到丰厚回报,得以安享晚年。
李师师的身世传奇,就能很好说明这一点。她原是汴京一个洗染工的女儿,按照当时汴京城的风俗,父母喜爱的女儿,就送她到佛寺去挂个出家的名儿,叫做“舍身”,那时习惯称佛门弟子为“师”,所以父母便昵称为“师师”(《李师师外传》、《贵耳集》)。
师师4岁父母双亡,是一个叫李姥姥的烟花女子收养了她,遂重金聘请高人传授琴棋书画,歌舞茶花,得以才华冠世绝代,成为声名远播天下的一代佳人。
之二,宋代的教育面前,男女平等。在宋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已被摒弃,鼓励女子读书,那些才名在外的女子,还会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宋高宗赵构曾指出“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在皇帝的倡导下,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也欣然表态,女子除了《孝经》和《论语》之外,还应该学习《女诫》和《温公家范》。
上行下效,读书学艺蔚然成风。宋朝的女子填词对句,琴棋歌赋,早已不在话下。大宋一代,竟然涌现了许多名冠一时的才情女子,如李师师、唐安安、李清照、苏小妹等等,不一而足。
之三,在婚姻保障方面,大宋的法律明确保护妇女权益。
宋律规定,存在以下几种情形,女子可以提出离婚。例如男子死后只要过了守孝期,女子就可以改嫁;倘若丈夫三年不回家,法律可以判定婚姻失效,妻子可以自由改嫁、自寻出路;甚至象老公被发配,女子也可以选择跟着、抑或是选择离婚;当时的法律规定,丈夫死后,如果没有儿子,妻子也可以继承家产(但规定总额不能超过5000贯);离了婚再嫁,女子甚至还可以得到娘家的金钱“赞助”。
之四,女子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也不罕见。
譬如宋宁宗的杨皇后,原来出身平民之家,年少时因为容貌出众被选入宫中,后被册立为贵妃。正巧此时,皇帝的元配皇后韩氏去世。难得机会来了,可是在绝色美女如云的后宫,仅靠容貌没有完全取胜的把握。
杨贵妃就在“胸有诗书气自华”上狠下功夫,史称她“尤自抑励,读书饰己”,很快就博得了贤惠/知书/达理的美誉,一举完胜众妃,如愿被册立为皇后。
04 说明风情万种的青楼歌妓,乃是宋代词人创作的一大源泉。
宋朝虽以理学弥漫,但青楼文化丝不逊盛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写道:“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由店入其门,一直至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晩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宋词之所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与青楼歌妓行业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柳岸,晓风残月”,词曲本来就是文人学士为歌妓舞女写的歌词。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首赠別诗就是杜牧写给一位青楼歌妓的。宋代大词人苏轼对这种文化有过贴切形容——“休惊岁岁年年邈,且对朝朝暮暮人。”“风花竟入长春院,灯烛交辉不夜城。”
宋代的歌舞表演
柳永塑像
苏东坡塑像
李师师华丽短暂的人生,结局如何令人唏嘘感叹?自古红颜多薄命,只可惜,一代才女佳人李师师,也并未能逃出这个宿命结局。
宋徽宗与李师师缠绵、唱和、幽会、神交,虽然一时无限风光,然而好景不长,靖康初年,宋徽宗摄于金兵的淫威,禅位给太子宋钦宗,自己慌忙南逃,后又躲进大乙宫,不理政务,让李师师失去了靠山。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靖康初宋钦宗为搜括金银财宝以向金人乞和,居然下旨收了李师师等人的家产。经过这次意外浩劫,李师师几乎一贫如洗,地位也一落千丈,然而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难”,王朝的突然覆灭,导致她更为凄的命运还在后面。
她的死因扑朔迷离,至今仍有各种说法。
一说是死于殉节。《李师师外传》记载,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后在降臣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然而,颇有气节的李师师不愿意委身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
二说是老死江湖。《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帅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三说是被俘屈辱北上。这种说法称李师师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耻辱、痛苦地了结了残生。
尽管人生结局凄惨可悲,可与李师师有关的才人佳话,从未被历史湮灭,堪称时光不老,传奇不绝。
李师师的人生很短暂,但却很华丽,更是书写了一段流传千载、令人唏嘘感叹的青楼传奇。
参考书目 《活在大宋》、《最是人间留不住》、《宋史》、《东京梦华录》
开封建筑
宋徽宗赵佶画像
古装美女
李师师逃亡的连环画
繁华的汴梁城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