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天师羽化后去哪了:23岁女道士王熹贞
历代天师羽化后去哪了:23岁女道士王熹贞道教是唯一的本土宗教。这也就形成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甚至来自欧洲的基督教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在当时,附近的百姓都想亲眼一睹这种难得的盛况,一时间竟然达到了10万人,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说起宗教,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日常周围那些名胜古迹里面有很多都跟宗教有关。我们国家自古对宗教采取的就是相对包容的态度。
道教是发源于我国四川地区的本土宗教,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在它的教义里面,羽化成仙乃是最高境界。
自古以来,即便辛苦修炼一生,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然而在明朝嘉靖年间,却有一位年仅23岁的女道士,宣告自己即将羽化成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在当时,附近的百姓都想亲眼一睹这种难得的盛况,一时间竟然达到了10万人,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中国道教思想说起宗教,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日常周围那些名胜古迹里面有很多都跟宗教有关。
我们国家自古对宗教采取的就是相对包容的态度。
这也就形成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甚至来自欧洲的基督教都在这里生根发芽。
道教是唯一的本土宗教。
道教发源于东汉时期的四川,由首任教主张道陵建立。
他在创建道教之初就参考了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学派的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学说,然后逐渐地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这套体系讲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目标。
在后世的上千年中,道教也逐渐地细分出多种流派,但是在根本要义上却没有丝毫的变化。
道教分布很广,不仅在民间有着大批受众,就连宋朝的宋徽宗、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是它的忠实粉丝。
王熹贞因情遁入道门曾经有人调侃:“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绝望时信佛教。”
与其指的是人的三种心境,不如说是这三种宗教所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儒教推崇入世,积极向上,号召“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人生当积极进取,考取功名,封妻荫子,流芳后世。
道教和佛教讲究超凡脱俗。
只不过道教修的是今生,无为而治,天人合一,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而佛教修的因果,目标是来世。讲究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六道轮回,往返交替。
当一个人初出茅庐的时候,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和闯劲,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大多会去选择儒教,参加科举,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娇妻美妾,享尽荣华富贵。
但是等他饱受世间的磨难,看透社会的黑暗的时候,他的热情也就逐渐地消退了,遇到挫折的时候,人往往会去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
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正好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缺。嘉靖时期一个叫王熹贞的女子便是其中之一。
王熹贞本是嘉靖朝一个富户家的千金小姐。
经过父母介绍爱上了一个长相帅气的后生徐景韶。
两人郎才女貌十分般配,如果成婚将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对。
但是苍天不佑苦命人,徐景韶在一次做生意的途中不幸遭遇海难去世,最后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王熹贞遭此打击,整个人顿时崩溃了。
她没有大哭大闹,反而一言不发,天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她的父亲怕自己的女儿憋出毛病,就请了当地有名的道长前来开导她。
老道姑跟她畅谈了三天三夜,最后留下一句话就走了。
此后王熹贞一反常态,不再忧郁,饭也能吃了,人也爱笑了,只不过人也频繁地往道观跑了。
她的父亲原以为自己的女儿逐渐地恢复了正常,就打算慢慢再给她寻一名夫婿。
但是谁承想,突然有一天,王熹贞跪在父母面前,请求出家修道。
尽管当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都沉迷修道,整个国家道观林立,道士人数众多,但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未婚女孩儿家跑去修道,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这时王熹贞说出了那位老道姑当时临走说出的话“此女与道家有缘”。
听闻此言,王父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女儿短短时间之内就能够走出情劫,原来她找到了另一种精神的寄托。
如果自己强行拒绝女儿的请求,恐怕女儿会因此崩溃,甚至做出傻事。
在王熹贞的苦苦哀求下,王父长叹一声答应了她的请求。
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在道观里能抬得起头,他专门拿出了许多银两,就像陪嫁一样,把这些钱捐作了香火钱。
王熹贞终于如愿以偿出了家,从此以后成为了道门弟子。
羽化成仙,万民观看不同于传统人家讲究的“女儿无才便是德”。
家境富裕的王熹贞自幼上过私塾,饱读诗书和儒家理论。
当她再接触道家经典的时候,其思维模式和立足点就已经不同于其他的师兄妹了。
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她总是能够给出高于他人境界的答案,时间久了老师就打算把自己毕生所学交给她。
有了老师的悉心传授,她的学问更是一日千里,渐渐地就在周遭有了名气。
随后她自己也开始广收门徒,被徒子徒孙们称之为“昙阳子”。
嘉靖年间,道教本就兴盛,有了皇帝做表率,属下臣民更是趋之若附。
突然有一日,王熹贞召集所有的徒子徒孙讲经说法,在结束的时候告知大家自己将要羽化成仙。
素来相信尊师的徒子徒孙们顿时像炸了锅一样。
毕竟自古以来羽化成仙还只在书中听过,还没有谁真正的亲眼见过旁人羽化成仙。
王熹贞告知了众人自己将要羽化成仙的时间地点,就结束了这次讲经。
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就传开了。
在约定的时间里,百姓们蜂拥而至,人数竟然超过了10万,他们纷纷爬上各种有利位置打算一睹这千年不遇的奇事。
下午三点多钟,王熹贞沐浴更衣已毕,身穿干净的道袍,手持拂尘,神情庄重来到山顶之上。
只见她缓缓盘腿坐下,两眼双闭,口中念念有词,顿时晴空万里的天空中开始狂风大作,须臾间乌云密布仿佛要下雨一般。
紧接着天上响起来滚雷,突然间一道闪电划过,王熹贞浑身冒着白光站了起来,随后向前走去。
前面是万丈深渊,她这样走过去非要掉下去不可,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当她踏空的那一刻,她不但没有掉下去,反而缓缓上升,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内。
不一会乌云散去,天空放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
这个时候,紧随王熹贞的道姑们高唱法号无量天尊,吾师去了。
大家这才晃过神来,原来王熹贞刚才羽化成仙,早已走了,现在留在原地的不过是区区肉身而已。
结语这件事不久就传到了嘉靖皇帝的耳朵里。
嘉靖饶有兴趣的命人把王熹贞的肉身“请”到紫禁城。
太医们一验便知她是长期服用丹药中毒死的,至于羽化飞升过程中的天气变化,只不过是夏天常见的雷雨天气,而她羽化的情节,更像是道士们对外的宣传。
毕竟围观的群众远在山下,根本无法靠近她,人们所看到的她的灵体也不过是某些人传来传去的缪文。
这样的真相既不是嘉靖皇帝爱听的,更不是太医们敢说的,所以这个秘密就一直传了下来。
没几年,嘉奖皇帝自己也因误服过量丹药“羽化飞升”了。
而他的继任者对道教兴趣不大,这个时候才有人悄悄告知了王熹贞羽化飞升的真相。
【本文由“文史好旺角V”发布,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