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这个学校中,净是些顽劣的问题少年。而以校长为首的教职员则信奉“犯错就要体罚”的教育手段,严酷地管教驯服着这些孩子,甚至有孩子不堪忍受跳楼而亡。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一个叫“塘底”的男子寄宿学校中。《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音乐电影,但它又完全有别于好莱坞式的音乐歌舞片——那种演唱替代了台词的演绎,而是将音乐和歌声完美的镶嵌入剧情,用老师和“少年合唱团”的故事传递着音乐的力量,营造着美好温暖的氛围,引发对教育的思考。电影里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夸张的商业元素,没有刻意的忧伤和悲惨,有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央视电影频道的“佳片有约”。电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让人错过这样一部佳片。

这部上映于2004年的法国电影,在当年度的金球奖和奥斯卡都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万豆友看过《放牛班的春天》,评分高达9.3分。

电影的英文名Les Choristes,直译过来就是“合唱团员们”。如果用这个做电影中文名,显然也很难诠释出电影的意境。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

“放牛班的春天”译的很巧妙,片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差生们,的确有如放牛娃。但当他们在马修老师的调教下,组成了合唱团,演唱出动听的歌声,他们的童年如沐春风,人生也跟着改变。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音乐电影,但它又完全有别于好莱坞式的音乐歌舞片——那种演唱替代了台词的演绎,而是将音乐和歌声完美的镶嵌入剧情,用老师和“少年合唱团”的故事传递着音乐的力量,营造着美好温暖的氛围,引发对教育的思考。

电影里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夸张的商业元素,没有刻意的忧伤和悲惨,有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2)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后的孤苦儿童

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一个叫“塘底”的男子寄宿学校中。

在这个学校中,净是些顽劣的问题少年。而以校长为首的教职员则信奉“犯错就要体罚”的教育手段,严酷地管教驯服着这些孩子,甚至有孩子不堪忍受跳楼而亡。

而高压下的孩子则更加叛逆,他们表面顺从听话,背地里却以恶作剧的方式与老师们对抗。

这些孩子原本的身世就很可怜,有很多是孤儿。像年龄最小的佩皮诺,每个周六都站在学校门外等着他其实早已死去的父母能把他接走。

拥有天使面孔和歌喉的皮埃尔,虽然有母亲,但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无暇照料他,皮埃尔也变得敏感、孤僻,成了喜欢打架闹事耍流氓的坏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3)

这些缺少父慈母爱的孩子无疑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在那个二战刚刚结束的年代,他们还要经历长久的难以愈合的身心创伤。

“塘底”这样的寄宿学校,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阳光般的温暖,反而成了他们成长中像监狱一样的新的桎梏。

“塘底”,即为池塘之底,形象地诠释出孩子们身处人生谷底的处境。

孩子们在“池塘之底”,战后的成人们也好不到哪去。皮埃尔的母亲整日打零工维持生计,马修老师身为音乐家也只能当代课老师讨生活,校长放弃教育理想只为往上爬。

在困境中艰难求生的大人与孩子,几乎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追求。而旧时代教育制度与观念的弊病也在战后的年代雪上加霜。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4)

幸亏还有马修老师,还有学校的看门大爷,对孩子抱有怜爱之心,用人性的光辉照耀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之路。

《放牛班的春天》没有刻意去放大苦难,把电影变成对黑暗的描绘与控诉。

它对以校长为代表的落后与丑恶加以批判的同时,更多的歌颂了人性中美好与温暖的一面,对教育的方式进行了积极而暖心的探讨。

马修老师就是我们理想中的老师的样子,他遵循教学原则和道德底线,却能真正为孩子着想,如园丁般呵护与修剪,如蜡烛般传递温暖与光亮。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5)

马修老师的为人师表与因材施教

马修老师是电影中的灵魂人物。他通过一本其日记的独白,在老年皮埃尔和佩皮诺的回忆中呈现。

作为一名擅长音乐的老师,他的为人师表除了用音乐引导学生,还在于平常的言行所体现的师德。

马修老师会用善意的谎言去保护学生,维护孩子的尊严

他至少说过四次这样的谎言。

第一次是他刚来到教室面对学生们,自己的皮夹被抢。校长突然出现,面对校长的质问,马修掩饰了事实,只说要让学生答题。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6)

第二次是他装着乐谱的皮夹被偷,他到厕所里跟几个学生要回了乐谱,又被另一老师撞见。马修同样没告诉这位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7)

第三次是皮埃尔的妈妈来探视儿子,马修谎称皮埃尔去看牙医,没有告诉他妈妈孩子被关了禁闭。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8)

第四次是马修找到了真正偷校长钱的学生,学生说偷钱只是想做个热气球。马修只是告诉校长钱并非蒙丹所偷,却隐瞒了是谁偷的钱。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9)

马修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更是本片最被津津乐道之处。

在组建合唱团之初,马修在教室里让每个学生试唱并区分出低中高音部,这一幕就是对“因材施教”最好的诠释。

佩皮诺说不会唱歌,马修就让他当团长助理。一个学生唱的不好,就被马修叫来当“谱架”。

马修对孩子的教育并非一味的爱护与迁就,对孩子的错误他也同样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惩戒,而并非如校长倡导的那样简单直接的体罚。

对恶作剧弄伤看门大爷的学生,马修让他成为大爷养病的私人护理。孩子在实际行动和密切接触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大爷心怀愧疚。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0)

对偷钱的学生,马修指出他行为的错误,当问了偷钱的原因后,并没有向校长揭穿他的偷窃行为,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和免受体罚的机会。

对威胁过佩皮诺的蒙丹,马修义正言辞地警告他离佩皮诺远点。但对蒙丹蒙受的不白之冤还是能到校长那里据理力争,尽管无济于事。

对拥有着音乐天赋的皮埃尔,马修更是给与了最多的关照与调教。

皮埃尔一开始叛逆地拒绝加入合唱团,马修在教室里告诉他“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你做违背自己本性的事,别人觉得好玩,我却笑不出来”。爱之深责之切。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1)

皮埃尔看到马修亲近自己的妈妈,赌气地把墨水倒在马修头上。马修对他的惩罚,是取消了他独唱的位置,并告诉他“没有人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面对伯爵夫人演出时,马修把皮埃尔介绍为“特例”。在一段合唱之后,马修把目光和手势投向了站在一旁的皮埃尔,让他如此重要的场合重新开口独唱。

皮埃尔赶紧收回插在兜中的双手,从意外到小心翼翼,再到专注、喜悦与享受。

这组马修与皮埃尔来回切换的特写镜头,马修的眼神深沉满是期许,皮埃尔则如马修所说“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以及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2)

别忘了,马修在做这之前,刚刚与皮埃尔的妈妈见过,并明白了自己对他妈妈的爱慕不过是一厢情愿。

可马修对皮埃尔的爱从未改变。

马修不但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他能看出孩子们目光中对窗外夏日风景的企盼,在校长不在的时候,带着他们去森林中游玩。这也恰巧让孩子们躲过了致命的火灾。

电影结尾,马修老师还是叫停大巴,走下车抱起佩皮诺一起走向新生活。对佩皮诺来说,马修是真正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3)

音乐的力量无与伦比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音乐电影,音乐为这部电影带来的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电影成为经典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马修是一位落魄的音乐家。他来到“塘底”学校前,已经很久没有作过曲,碰过音乐。

可他依然珍藏着乐谱并视若珍宝,他把装乐谱的皮夹锁起来,被偷之后焦急的寻找。

面对顽劣的学生,他扪心自问“难道他们真的无可救药?永远别说永远,凡事皆有可能”。

他相信音乐的力量,并开始在自己的学生中组建合唱团。孩子们不但在音乐中找到了乐趣,也更加遵守学习纪律。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4)

皮埃尔孤僻而叛逆,却拥有惊人的音乐天赋,他一个人到教室中自学,在歌唱与音乐中找到内心的慰藉。

马修发现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循循善诱加以培养,专门给他开小灶传授演唱知识,还帮他联系里昂音乐学院。皮埃尔最后成长为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马修老师的启蒙功不可没。

音乐不但感化了学生,连其他老师也被音乐的魅力吸引。数学老师主动加入合唱团成为伴奏,体育老师也站到了马修这一边,看门大爷更是把合唱团的事宣传出去让他们有机会在伯爵夫人面前的演出。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5)

电影中的歌曲,分别是主题曲《vois sur ton chemin》(《眺望你的路途》)、插曲《Caresse sur l'océan》(《海上的清风》)、《Lueur d'été》(《夏日的微曦》)、《La nuit》(《黑夜》)、《Cerf-volant/Les Avions En Papier》(《风筝》)。

曲调宛转悠扬,配上孩子们天籁般的嗓音,动听美妙,余音绕梁。看过电影,这些美好的声音也会在脑海中久久萦绕。

歌词也契合着剧情,主题曲《眺望你的路途》唱出”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此时,正是合唱团刚刚组建,音乐就如黑暗中的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路。

插曲《海上的清风》,皮埃尔的独唱沁人心脾,唱到“冬日转瞬即逝”“揭开春之序幕”“找到通往彩虹之路”,象征孩子们的心在音乐中如冬雪般融化,迎来春天的温暖。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6)

接下来的《夏日的微曦》,歌词里唱到“这是夏天的时刻,意味着自由,乌云被抹去”“夏日的微曦,驿动的梦,我心燃起,蓦然腾飞,远离大地,泪水已抹去”

欢快的曲调配合整个影片中最动人美丽的画面,孩子们的欢闹,夏日晴空的白云,芳草地上的女孩,连校长都在音乐声中开启童心。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7)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8)

为伯爵夫人演出时唱的《黑夜》,歌词中“黑夜仍然笼罩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难道它不比期望更值得希冀”,意味着音乐让孩子们处在人生黎明前的黑暗,希望就在眼前。

《风筝》唱起时,是马修老师被校长辞退,离开“塘底”走在学生宿舍楼下,伴随着从天而降的纸飞机,和窗口孩子们挥舞的手。这是全片最感人至深的一幕。

孩子们用歌声送别他们的恩师也是挚友,“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过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在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回来,回到我身边”。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19)

影片花絮

影片剧本灵感自1945年的音乐片《关夜莺的笼子》,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在孩童时期看过这部电影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放牛班的春天》有着古典主义的气息。它是巴拉蒂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剧情长片,就获得如此成功。

饰演皮埃尔的男孩让-巴蒂斯特·莫尼耶,拍摄电影时12岁,是巴拉蒂和制片人在里昂一个儿童合唱团中发掘而来,他的样貌和歌喉是电影成功的关键之一。

另一个小演员,饰演佩皮诺的马克桑斯,是电影中老年皮埃尔的饰演者雅克·贝汉的儿子。

雅克·贝汉是法国著名的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他和本片导演巴拉蒂其实有过很多合作,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微观世界》。

雅克·贝汉还在另一部高分电影中饰演过成年主人公,那就是1988年上映的《天堂电影院》。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20)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21)


欢迎关注@电影哔哔叭 ,解读电影,我是认真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