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影版《小时代》的诞生,可以说给了粉丝们“梦想成真”的感觉,他们的虚拟偶像从书中走出来变成了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更激发了粉丝对电影人物的向往。所以影版的《小时代》几乎不用在剧本上“精打细算”,只要满足粉丝的期待就是成功。粉丝在粉书粉作者的同时,也在粉小说中的人物,和由人物构成的各种各样的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偶像,而这个偶像是虚拟的,他是通过粉丝自己想象并结合小说中的文字描写,最终呈现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人物形象。虽然是虚拟,但对于粉丝而言,他是真实灵动的活在他们心中的。影片上映后,其负面评价也如潮水般涌现。豆瓣、时光网等网站内的一众文艺青年拍案而起,以两星以下的犀利点评刷爆网站。各路著名影评人也对《小时代》开出了差评,甚至《人民日报》也高呼不能忍受《小时代》的物欲横流。影片备受争议的焦点在于价值观的导向问题。从大V到党报,一边倒的都在质疑《小时代》是“脑CAN”、“拜金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1)

“粉丝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为粉丝拍的电影,这些电影制作成本不高,票房收入主要靠参演明星的粉丝拉动。《小时代》就是一部典型的粉丝电影,成本仅2000万的《小时代》,在一片争议声中,收获了接近7亿元的票房。如果按投资比例计算,《小时代》无疑是2013年最赚钱的华语电影。

张艺谋说过:“我是种萝卜的,而张伟平是卖萝卜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电影大片缺一不可的两大因素,即内容制作和营销宣传。不得不说,郭敬明是个例外,他一人包办了所有的“萝卜”程序,《小时代》从导演到编剧,再到原著,全由郭敬明一人包办,而他也成为了电影最大的宣传话题,电影在上映前后所引发的话题及骂战,几乎都是以“郭敬明”为标签而展开的。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商业价值运用到了极致。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2)

对此郭敬明也毫不讳言的说过:“我们做的是文化产业,个性的东西往往才容易被受众接纳,正如有的电影是侯孝贤的味道、张艺谋的味道。我也希望我的产品能有自己的个性,极容易识别,并备受大众爱戴。”

很显然,《小时代》并没有受到大众的爱戴。电影的口碑成两极分化,香港导演王晶说:“小时代’系列,票房好、剧本不错,对白有时代感,美术、摄影精美。······为啥还有不少人攻击?要电影业大火就要这种片火,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都如是,没这种小孩爱的片,市场会全被好莱坞占走。”。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3)

影片上映后,其负面评价也如潮水般涌现。豆瓣、时光网等网站内的一众文艺青年拍案而起,以两星以下的犀利点评刷爆网站。各路著名影评人也对《小时代》开出了差评,甚至《人民日报》也高呼不能忍受《小时代》的物欲横流。

影片备受争议的焦点在于价值观的导向问题。从大V到党报,一边倒的都在质疑《小时代》是“脑CAN”、“拜金”、“作秀”。很显然,粉丝电影的过度商业化,触痛了传统文化的软肋,是“叫好不叫座”还是“叫座不叫好”,成为了粉丝电影难以跨越的瓶颈。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4)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特点
  •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特点之一:以粉丝为中心的多元化经营

郭敬明是以作家的身份出道的,他本人是一位知名的青春校园小说家,而且有众多头衔加身,是一枚妥妥的成功人士,也是众多文学青年的心中偶像。小说版的《小时代》从2007年底开始连载,一直受到众多少男少女的追捧,作品本身有着庞大的粉丝群。

粉丝在粉书粉作者的同时,也在粉小说中的人物,和由人物构成的各种各样的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偶像,而这个偶像是虚拟的,他是通过粉丝自己想象并结合小说中的文字描写,最终呈现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人物形象。虽然是虚拟,但对于粉丝而言,他是真实灵动的活在他们心中的。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5)

影版《小时代》的诞生,可以说给了粉丝们“梦想成真”的感觉,他们的虚拟偶像从书中走出来变成了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更激发了粉丝对电影人物的向往。所以影版的《小时代》几乎不用在剧本上“精打细算”,只要满足粉丝的期待就是成功。

郭敬明的粉丝大多是80、90后,他们面临着从校园到社会在身份上的转变,剧本在讲故事的同时,以浮世绘的风格重现了身处这个时代下人们的众生相,以及在这个阶段所经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波动与考验。郭敬明很好的抓住了粉丝的情绪,满足了粉丝们的期望。

郭敬明从经营自己开始,从作家过渡到导演,再到经营自己的作品,逐步将粉丝从书粉变成了影迷,在宣传电影的同时,还不忘卖书,《小时代》高票房的同时,也创下了同名小说的高销量,可谓一箭双雕。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6)

  •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特点之二:利用明星效应促使更多粉丝走入影院

如果单靠郭敬明的粉丝要想撬动电影市场,那显然有些自不量力。粉丝电影要想获得更高的票房,必然要获取更多的粉丝,这种粉丝理念也贯穿到了影片的营销模式中。

在演员的选择上,郭敬明选了杨幂、郭采洁、陈学东等,在年轻一代人中有较高人气的明星出演,甚至请到了网红Hold住姐。这样一来,各路粉丝加起来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这些粉丝成为了电影票房的最大贡献者,也成了网络宣传的主力军。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7)

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加大电影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粉丝走进电影院。偶像的粉丝不一定是影迷,而影迷不一定是粉丝,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高人气明星更能把二者聚集到一起。

乐视得出的数据分析显示:《小时代》40%的受众是高中生,他们都是郭敬明、杨幂等主创人员的死忠粉,属于冲动型消费者。30%是白领,对《小时代》感同身受,是营销导向的重点。20%是大学生,这部分非核心消费者,对他周围的人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仅有10%为26~35岁的主体观众。

不难看出,对于粉丝电影来说,明星效应是聚集人气的不二之法,是推动高票房的重要保证。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8)

  •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特点之三:以社交媒体为主阵地的宣传模式

《小时代》走的是“明星 题材”的吸睛路线,从粉丝营销上来看,郭敬明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两周的时候,《小时代》的各位主创和明星便开始在微博上晒图博关注了。不管在制片方还是发行方,最不缺的就是“大V”资源。明星大V、舆论大V、媒体大V,各路英豪纷纷出动,更可怕的是,这些大V互动起来,其宣传力度更是大到惊人。

这些大V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调动粉丝参与的热情,针对受众的年轻化,营销方还发出一场“首映嘉年华”的活动。他们鼓励观影者盛装出席首映礼,将一场电影的首映包装成一个狂欢的Party,从而使粉丝们获得了更多的“仪式感”。

不得不说,以社交媒体为中心的粉丝阵地,《小时代》赢得了满堂彩。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9)

  •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特点之四:在差评效应中,让票房飞得更高

《小时代》是一部争议性很大的影片,而电影却在一片争议中挣得盆满钵满,面对争议的郭敬明,见招拆招,让票房越飞越高。

《小时代》从开拍起,“奢侈”与“炫富”画风就注定与“话题电影”划上了等号,果然影片上映后就遭遇了一波影评人的攻击。微博大V与郭敬明的粉丝隔空对骂,但票房越骂越欢,“骂战”俨然成了影片的二次营销佐料,而粉丝成了这场骂战的主力军,又一次成功参与到票房中来,成功实现了差评营销。

所谓差评营销是互动新媒体时代,电影上映初期受到观众的强烈抨击,引发出更多观众产生好奇心理并前往影院观看电影,进而推动电影票房大卖的营销手段。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10)

《小时代》上映之初受到影评人的批评,郭敬明、杨幂等明星的粉丝,借助微博等互动媒体,对影评人进行围攻,在双方的口水战中,《小时代》在上映期内获得了高关注度和高曝光率,借助人们的好奇心理和审丑心理收获了更多的票房。

不得不说,粉丝经济这条河的水很深,反其道而行也算是奇葩了。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时代,并将整合营销理念导入电影营销中,此后,“炒作”一词作为一种营销理念走入电影人的视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电影营销的炒作方式也越来越五花八门,隔空对骂,炒绯闻、曝丑闻等等各种伎俩层出不穷,正当商业电影营销模式陷入困境之时,由《小时代》开启的粉丝电影营销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它所走的“粉丝经济 O2O 影院社交 知识产权”营销路线,打破了中国电影传统的粉丝电影,为新时代下电影的营销模式注入了活力。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11)

《小时代》高票房与热议带来的文化思考

粉丝电影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它的成功是“明星 粉丝 电影”三者作用的结果。这一模式消费的是粉丝对明星的想象及情感,直白的说就是,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产品进行“变现”的过程。这也就从根本造成了粉丝电影与传统专业电影在艺术追求上的差异程度。

粉丝电影对电影形式本身的重视远远大于对电影内容和品质的追求,对营销的依赖远大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因此,影评人和各路官媒对《小时代》的批评并不是毫无道理。

但是,面对《小时代》的受众80、90后们,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影评人和官媒从理性和哲学的层面对《小时代》价值观的抨击,却符合了粉丝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这又如何解释呢?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12)

影片中所呈现的光鲜亮丽的外表,放肆狂妄的青春、柔和的光线和华丽的视觉体验等等场面,恰 好满足了年轻一代对生活的心理渴望。《小时代》的粉丝们要么刚踏入社会,要么还没垮入社会,对于真正的生活,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定义。等到他们四十岁时,还会不会像当初那样疯狂的追捧《小时代》,上述乐视的数据已给出答案。到那时,他们恐怕也会站在《小时代》的对立面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以长辈的口吻加以教化。

所以,《小时代》对于粉丝们而言,更像是一场难以实现的美梦,梦醒后现实依旧残酷着。

电影宣传发行目前的问题(以电影小时代为例)(13)

每个时代下都会产生符合这个时代的一代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粉丝电影作为满足小众化的娱乐形式,应时代而生,难免要有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比如在制作水平和价值导向上都没有基本的标准,更多的是在利益驱动下的盲目跟风。但如果一棒子打死,直接阉割,这难道就是一种理性吗?

著名电影人张艺谋说,文化如果不能大众化就没有生命力;文化如果永远停在博物馆、课堂上,将不能得到延续。电影要发展,也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电影模式,粉丝电影这种新型模式的崛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它让商业电影有了一个深度思考的方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