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看完40多条字字珠玑的弹幕精选 我就下载了传说中的B站app 从此走上了看弹幕的不归路。“全剧第一句台词‘我像条野狗一样出生’ 立刻有人刷:你如果是狗也是藏獒啊!然后东久军装范儿出现后 弹幕狂刷屏:秀贤好帅!军装帅cry!帅我一脸血!性感嘴唇想强吻 想强吻 1 2 3一直下去……”这篇影评说 一波波弹幕愣是把尿点变笑点 笑点变爆点 “看到三分之一 我已经不是在看剧而是在看弹幕”。有一天 我的朋友瓜很激动地跟我推荐一部新剧 剧名我忘了 只记得听她讲梗概后我的反应是 怎么觉得很无聊……然后她说 是有点无聊!你一定要去看弹幕版!我就是为了弹幕才看下去的!这个推荐语很有诚意 但我真正开始看弹幕要等到《来自星星的你》开始疯狂刷屏之后。都教授红了 于是忍不住开始搜索他以前演过的电影 《隐秘而伟大》。你们造吗 此片在豆瓣排名第一的影评 就是其弹幕精华整理版!

我是错过了什么吗?

■某唐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听说弹幕都进电影院了……

我看弹幕的历史其实很短。

有一天 我的朋友瓜很激动地跟我推荐一部新剧 剧名我忘了 只记得听她讲梗概后我的反应是 怎么觉得很无聊……然后她说 是有点无聊!你一定要去看弹幕版!我就是为了弹幕才看下去的!

这个推荐语很有诚意 但我真正开始看弹幕要等到《来自星星的你》开始疯狂刷屏之后。都教授红了 于是忍不住开始搜索他以前演过的电影 《隐秘而伟大》。

你们造吗 此片在豆瓣排名第一的影评 就是其弹幕精华整理版!

“全剧第一句台词‘我像条野狗一样出生’ 立刻有人刷:你如果是狗也是藏獒啊!然后东久军装范儿出现后 弹幕狂刷屏:秀贤好帅!军装帅cry!帅我一脸血!性感嘴唇想强吻 想强吻 1 2 3一直下去……”这篇影评说 一波波弹幕愣是把尿点变笑点 笑点变爆点 “看到三分之一 我已经不是在看剧而是在看弹幕”。

看完40多条字字珠玑的弹幕精选 我就下载了传说中的B站app 从此走上了看弹幕的不归路。

弹幕在B站是个好东西 大概是因为发弹幕有注册会员等门槛 所以一般发弹幕者多深谙弹幕江湖的潜规则 弹幕大多数情况下是令人愉悦的。

一般规则一:剧透党去死;

一般规则二:挡字幕者去死;

一般规则三:掐架的去别的地方掐好吗!

……

但即便是在B站 也不可能每条弹幕都有质量保证。以我个人肤浅的B站观影历史总结 除了极少数神吐槽 其余弹幕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追剧打卡 一般出现在开头 以一大波密集弹幕的形式飘过;

2.前方高能!前方高能!

3.还不赶紧亲下去!(当男主撂倒了男二 或女二靠近了女主= = )

4.前面说亲下去的等等我!(类似的还有 1 2 3)

5.卧槽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等网络流行语句式插入。

6.一句话讲述与剧中人相似的个人经历等等。

不管质量如何 弹幕毕竟不是原生产物 看剧刷弹幕 出戏是难免的 而看到喜欢的剧情 专注又往往是必须的。所以在我看来 B站最妙的一个功能 叫关闭弹幕。

这就是为什么我并不认为简单粗暴地把弹幕搬上大荧幕是个好主意。

首先 大家尿点有先后 槽点有高低 在电影院这种鱼龙混杂跟同去的MM解释个剧情都有可能引发血案的是非之地刷弹幕 “前面说我家XXX(演员名字)不好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就不会只是弹幕而已。

其次 呐 看弹幕主要是为了嗨森 在电影院这种不分阶级爱好品行只要购票则一视同仁且厕所门背后往往还有“某某某我爱你”涂鸦的公共场所刷弹幕 难免刷到让你觉得吃了只苍蝇般恶心的内容。

再次 在B站刷弹幕大家还是“天涯共此时”而已 在电影院则是同一屋檐下 “7排19号的美女待会散场后有没有兴趣去喝杯咖啡我在9排13号”之类与电影无关的三俗内容也大概是免不了的。

最后 现在不少好莱坞大片进入国内还是延时引入 开场30秒钟有人作死发“主角旁边那男的最后会叛变”、“凶手就是左二”这类弹幕怎!么!办!还让不让人愉快地看电影了!

但这也不是说弹幕电影就一点存在价值都没有。

几年前 我买票入场去看了一部超级烂片 以金牛座的个性是断不会中途退场的 只能一路疯狂刷微博吐槽 那个时候如果有弹幕 也能有个值回票价的互动不是?一句真知灼见的即时吐槽 就能让买票看烂片这件悲剧成为喜剧 所以弹幕其实可以成为烂片挽救票房的终极法宝。

或者 一部电影的弹幕场可以安排在小场子 只卖团体票 专供某电影主演的后援会组团舔屏与交流爱意使用。

要么 技术界还可以努努力 开发出看弹幕专用观影眼镜 一大波飘过的弹幕让你心生不喜?没有问题 只要摘下眼镜 哦 世界又清静了。

上帝给每只鸟儿都准备了一根树枝。弹幕电影 再用用心 或许不会只是一时脑子进水的喧嚣而已。

弹幕里的“弹”是子弹的意思 原指射击游戏里密集的子弹 对应的英文说法是bullet hell。

把弹幕这个名词带到新的领域的 是创建于2006 年的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当大量吐槽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射击游戏里的弹幕。

哔哩哔哩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网站卖萌的自我介绍)

2007 年起 AcFun(A站)和Bilibili(B站)把弹幕引入中国内地。

2013 年 土豆等主流视频网站开放弹幕功能 弹幕从动漫领域推广到网上影视剧、球赛直播等。

2014年 《小时代3》、《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等电影把弹幕引入影院 引发巨大争论。

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提前泄露接下来发生的剧情的同学。

视频下方的解说文字。

日本动漫、日剧、英剧、美剧等爱好者自发组成翻译组 未翻译过的视频称为“生肉” 经过字幕翻译的称为“熟肉”。“生肉”视频常有懂外文的同学用弹幕方式即时翻译字幕 被称为“野生字幕”。

除了正常的剧情争论 常有“脑残粉”为了自己的“偶像”用弹幕吵架。

某某到此一游……我是来看我家××的……

下面将会出现激烈或惊人的内容或画面。

一般认为最早出自《机动战士高达》系列。该台词后来在《EVA》、《超时空要塞》、《宇宙战舰大和号》等科幻类作品均有出现。

看不懂此版的往下翻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1)

■一个典型的弹幕画面 延迟三秒和从右向左移动是弹幕的基本规则。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2)

■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推出弹幕首映 引发热议和跟风。

Oh my god 弹幕这玩意怎么啥都敢玩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梁静 实习生 李柴菁菁

“前方高能!请注意!前方高能!请注意!”

如果“喜剧之王”卓别林还在世 看到自己的电影不断被奇怪的文字刷屏 他还能保持沉默吗?估计 《摩登时代》很可能会重拍 并改名叫《弹幕时代》。然后 电影面世以后 很快又会引起一大波弹幕吐槽:糟糕 看到这片名我怎么会联想起《小时代》续集?

这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 离卓别林时代不说话也能体会到笑点的年代 已经很远了。现在 不能说弹幕已经成为主流 但它确实是一种潮流:从8月开始 《小时代3》、《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绣春刀》相继推出弹幕专场;8月28日 全国首部弹幕舞台剧(好吧 夸张一点说 应该是全宇宙首部)《疯狂电视台2选秀风云》在上海上演……

接下来 弹幕一定会以更多的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即便很多人没有看过弹幕 但他们也不知不觉被弹幕所改变 因为流行语中 很多就是来自于弹幕。

穆旦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如今 我们该思考的是:弹幕 是否会成为照明世界的另一种言语?

1.0

视频爆红

2006年 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动画”

将“弹幕”一词带进新领域。

“在一起

我们不是一个人”

一开始看弹幕的人会很不适应:满屏的文字不断地滚动 有时甚至会遮蔽整个屏幕。如果观看者是处女座 估计会疯掉 因为他一定会按下暂停键 逐个逐个读完所有文字。读完之后 他又会更加崩溃 因为其中大部分是“打卡!”、“脱了裤子你就看我看这个”之类的无用信息。

这种打破常规观看规律的弹幕 源自于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 最初盛行于动画或游戏视频 距离现在差不多八年时间。2008年3月 Niconico的弹幕数已经超过10亿条。这时 弹幕也被引进到中国 产生了Acfun和Bilibili两大弹幕视频网站(网友习惯称之为“A站”、“B站”)。

尽管弹幕文化产生于日本 但它来到中国 并没有发生任何“水土不服”。每天凌晨一两点 依然有十多万用户在A站、B站上“打卡”。2012年 土豆网引进弹幕技术 并在2013年全站开放 弹幕从动漫领域推广到网站上播放的连续剧和电影 每天有超过40万人在土豆上使用弹幕功能。在《危情三日》韩剧直播时 土豆甚至开放了弹幕功能 当剧情出现漏洞时 就会有一大群人在刷“看来韩剧真的不考虑观众智商啊”。

据土豆影视统计 使用弹幕的大多是“15岁-35岁”的青年 而且弹幕功能开放后 用户的黏着度确实提高了。很多人看完一个视频之后 会自然打开相关的5-7个视频观看 这是弹幕出现后产生的一种新现象。

这种现象 并不只是出现在网站。每天打开报纸 都能看到“萌萌哒”、“颜控”、“宅”、“腐”这类大量在动漫弹幕上刷屏的“神秘代码” 有时候甚至怀疑 自己是在刷弹幕还是在读新闻?弹幕在中国 已经不再是“宅”群体的自娱自乐 而是变成了一种大众狂欢。

Niconico创始人

西村博之(Hiroyuki Nishimura):

西村博之在接受外国杂志《Wired》采访时说 即便视频很无聊 观众实时分享 会让他们觉得有种在“在一起”和互相取悦对方的兴奋。因为观看视频的多数是“宅男宅女”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 弹幕让他们产生了不是一个人的错觉 有学者将之称为“虚拟的部落式观影氛围”。在一条一条滚动的弹幕中 他们刷的是存在感和寂寞。

默默

吐槽

从来没看过的人飘过……

2.0

电影引入

2014年8月 《秦时明月》和《小时代3》

成为首批接受弹幕吐槽的电影。

“妈妈再也不担心

我一个人看电影了”

当弹幕仅仅局限在网络视频上 大家并没有觉得那么恐慌。因为不爽的话 我就关掉啊。可是 当弹幕出现在电影这种传统媒介时 “太可怕”、“这会毁了电影”之类的危机感就涌动了。

“手机发弹幕发到没电啦!”“客官 充电宝马上到”

就像第一次接触弹幕让人产生“密集恐惧症”一样 弹幕上了大银幕 多少会让人感觉到不适。因为它完全改变了电影的观看模式。

目前在电影上的弹幕有两种:一种是跟弹幕视频网站一样直接投射在电影画面上 一种是与电影画面分离 将弹幕内容投射到两边的墙壁上。无论是哪一种 都有一个共同点 在弹幕场 使用手机是必须的。

这就推翻了我们以前一进电影院就自觉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的习惯 过去我们提倡这种做法是为了尊重电影、尊重制作人 现在 每个人都一边盯着大银幕 一边在自己的小屏幕上打字 没有人可以再安静地做一个“美男子/美女子”了。而且为了鼓励观众发弹幕 弹幕场还会提供充电宝的贴心服务。一旦你的手机没电 就可以发一个弹幕:“我是7排19号 充电宝在哪?”这时 就会有一个充电宝的ID回复你说:“谁叫我呀?”面对这种五星级的服务态度 不发一两条弹幕 真的好意思吗?

弹幕电影还大大提高了电影二次观看率 有很多人买的是票 玩的却是心跳。他们在弹幕电影中找到了互动的乐趣 比如有人会发一条“X排X座的妹子好可爱 要不要一起去喝咖啡” 就算没有得到回应 内心已经有约到女神喝下午茶的成就感;有人喜欢发两个字“呵呵” 然后想象后面会有一大波“呵呵”跟着滚动出现的成就感。当电影中出现槽点、尿点的时候 便是疯狂的集体大刷屏……

身边有一位70后单身文艺男青年王先生 听到弹幕电影后 兴奋地说:“这真是一件好事情 以后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一个人看电影了。”随后 他略带沮丧地问 这弹幕到底是个啥玩意?我不会弄啊?

●揭秘

《小时代3》的弹幕系统是利用wifi接入 观众用手机登入专用平台 就可以在观影期间发弹幕。负责弹幕场的雪人电影创始人汪浚在采访中透露 成本大概要10万元 可以容纳400人同时在线。

《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简称《秦时明月》)用手机短信发送的系统 该剧总导演沈乐平透露 一场电影成本可以控制在千元以下 但发送弹幕短信需要收费 按照普通短信资费 一毛钱一条。

弹幕电影系统都设置了过滤系统 一些带有敏感词的弹幕会被过滤 而且还会有人工审核 相对于视频网站的弹幕 电影弹幕相对“干净”些 一般会有2-3秒延迟。

土豆动漫中心总监葛仰骞:

弹幕让电影回归社交性功能

在电影刚出现的时候 人们到电影院、剧场 其实也是为了跟人聊天、社交 只是后来社交渠道多了 特别是网络出现以后 电影便向娱乐功能靠拢了。“弹幕电影的出现 是将电影割裂依旧的社交性和娱乐性重新结合。我们在网站刷弹幕的时候 可能还不会这么明显 因为你看不到其他人 可是在电影院里 你看到大家一边刷手机、一边笑 这种认同感会更强烈。”

中国第五代导演何平:

未经作者同意 无权在银幕上添加和更改

当弹幕上了电影院 何平是最早一批发表意见的导演。8月7日他在微博上说:最近看到影院的“弹幕”放映 我想说的是:1 电影作品在影院放映前提是电影作者授权公开的视听作品的完整呈现 任何发行放映机构无权在作者未许可下在银幕呈现上添加与更改;2 如果此放映泛滥 建议导演及著作权法规定的影片作者们在与制片人签约时明款规定出“弹幕”放映必须经过作者许可的条款。

路过的贾樟柯默默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张震则点了个赞。

《秦时明月》总导演沈乐平:

所有作品终将被评论 弹幕会让电影变得更有趣

无论现场有没有发出评论 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喜好是不会改变的 不是观众和导演平不平等的问题。实际上坐在影院玩弹幕的 都是买了票进来支持导演的人 所以不存在不尊重的问题。不管你是否能面对 所有的作品终将被评论 只不过评论的地点不同而已。

有人觉得弹幕电影是一种噱头 我觉得这种理解很肤浅。它是对电影未来创作的表现 对艺术形式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交互电影这件事情 早在十年前电影行业就已经开始探索了。弹幕有利于电影的多重发展 它会让电影变得更有趣。

默默吐槽

隔壁厅的人来借充电宝使使……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3)

■理想的弹幕剧 是全场都变成一个大Party 大家都来玩 而不仅仅是看戏。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4)

■一家媒体用来评论刘建宏离开央视的“虚拟弹幕”。

3.0

戏剧尝鲜

2014年8月28日-31日 舞台剧

《疯狂电视台2选秀风云》首度尝试弹幕

“有一个角色

叫‘弹幕’君”

如果说弹幕电影是将弹幕视频这种一开始相对小众的文化搬上更大的舞台 是对弹幕文化的一次推进 那么弹幕话剧又是新的升级。这时候的弹幕 不再是观众的“意淫” 演员会跟弹幕互动 它甚至有可能改变话剧的走向。弹幕与话剧结合 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

“妹子好美 可以给个正脸吗?”“没问题!”

“紫色头发的妹子背影好销魂 可以给个正脸吗?”

没问题 来 转过来。

“哇!”妹子一转身 全场一片躁动。这是《疯狂电视台2选秀风云》舞台剧的现场。在这个舞台上 有一个角色叫“弹幕君” 它不是道具 也不是由演员饰演 而是由现场观众打出的一条条弹幕组成的 戏里的演员会不时和“弹幕君”互动 甚至会在这些弹幕的提示下做出反应。

在现场 “弹幕君”就像《康熙来了》里陈汉典的“助理主持人”的角色 虽然不是主角 但常常会打造出一些意外的笑点。比如主角沈磊因在电视剧《步步惊心》里给吴奇隆扮演的四爷配音而蜚“声”四海。当他说话时 弹幕屏幕上的配图是四爷 弹幕飞出的字句就是“四爷 下戏后等我一起去吃小龙虾!”当剧里模拟“非你莫属”招聘真人秀情节出现时 有观众就打出“南翔技校来招人啦”的弹幕 主持人马上就问演员:“南翔技校来招你 你愿意去吗?”这种实时回应、交流 让剧场变成了一个大party 场上场下都在演、都在笑。

“因为这部戏的主题是讲电视台真人秀的喜剧 很需要观众的互动 一开始 台湾剧团那边提出想采用一个新的互动方式 我们就提出了弹幕这样的方式。”SMG演艺中心副总监马辰辰说。《疯狂电视台2选秀风云》是SMG演艺中心出品 携手台湾全民大剧团打造的舞台剧 监制是“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台湾那边弹幕还不算盛行 当SMG演艺中心的人提出这个创意以后 感觉对方都惊呆了。“他们看了视频网站的效果之后 都觉得很新鲜 很有意思 也刚好符合真人秀这个主题。”

弹幕剧场与弹幕电影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区别 同样是通过发送短信到平台的方式。不过 要让弹幕与剧情匹配 就不这么容易了。“我们是一边演一遍磨合的 第一场 弹幕太抢戏了 我们就根据现场反馈和导演去筛掉一些不必要的。”负责弹幕现场执行的《秦时明月》项目总监茅中元说。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疯狂电视台2选秀风云》的制作方选择与《秦时明月》项目组合作 由后者提供弹幕技术支持。《秦时明月》出品方玄机科技副总裁杨智超把弹幕剧场比作为“弹幕3.0”版本 “最初的网络视频是1.0 弹幕电影是2.0 弹幕剧场是3.0 因为到了剧场 弹幕可以跟剧情更好地匹配在一起 左右剧情发展。”

为了减少弹幕对正常剧情的干扰 在两段重要的情感戏里 弹幕都被停掉。“一开始 还会有观众不断发短信过来说 为什么弹幕没有了 是坏掉了吗?”出于安抚观众的考虑 在第二场就出现了“弹幕君” 在电子屏幕上提醒大家什么时候可以发弹幕 什么时候需要安静地看戏。

“即兴互动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但我相信在这样一种鼓励之下 观众会在欢笑和互动中与我们体验到共同创作的快感。”剧中主持人扮演者从从也很喜欢弹幕这种互动形式。明年1月 《疯狂电视台2选秀风云》将做全国巡演 到时当然还是少不了“弹幕君”。

SMG演艺中心副总监马辰辰

理想的弹幕剧是大家来“玩戏”

其实弹幕话剧只是即兴戏剧里的一种 这在外国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戏了 只是没有采用过弹幕这种手段来进行互动。这对于演员的即兴表达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如果演员看到弹幕说“好好看啊!”这也是一种鼓励吧。理想的弹幕话剧 应该是全场变成一个大party 大家是来“玩戏” 而不是来“看戏”的。所以 如果真的出现一种为弹幕而生的“弹幕剧” 也会很有意思。

四爷真的来了吗…

4.0

全面开花

2013年初 弹幕春晚成为现实;

2014年7月 带弹幕的世界杯直播……

我弹

我弹

我弹弹。

视频有弹幕、电影有弹幕、话剧也有弹幕。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 当所有传播方式都有弹幕 会怎么样?

不需要觉得很可怕 因为这样一天 或许真的会来临。你只要转个圈 就能发现 弹幕已经围绕着你:央视春晚 除了蔡明这个自带的弹幕女王之外 今年也出现网络弹幕;世界杯直播 满满的都是“梅西 加油 么么哒!”;豆瓣阅读 也有一个类似于弹幕的功能 叫做“批注” 你可以在电子书上看到其他人做过的评论……再回看历史 乾隆可能就是弹幕鼻祖 到处都可以见到他的“即兴题字”和“朕知道了”。

现在批判弹幕已经毫无意义了 无论你看不看 喷不喷 它都在这里。这质疑背后的潜台词 不过是“你已经老了 年轻人的玩意我不懂的”的感慨。

既然回不去了 那就向前走呗。不爽?那就在弹幕上来一发——“楼上都是傻×”。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幸

弹幕解决了互联网视频不能互动的问题

互联网最大特征就是互动性。当弹幕搬上电影院、话剧 我觉得这种互动融合在视像上就完成了。这是一种技术的革新 把互联网的东西呈现在视像上 没有说好与不好 就像报纸要和互联网融合 也必须搞手机报一样。至于传播效果 就要看市场和观众决定了。

练习了几回 弹幕很出戏啊!

电影弹幕是根据地区来的吗(被奇怪文字刷屏)(5)

弹幕破坏思考的过程 直接带来别人思考的结果

■新快报记者 梁静 实习生 李柴菁菁

弹幕是种存在已久的传播方式 此前很多人都觉得它只是一班“小孩”在玩“过家家”。可是 现在弹幕不再是“玩意” 它是一个“商机” 甚至是一种“文化现象” 人们对它才重视起来。弹幕植根于吐槽文化 吐槽的本质是破坏 有人担忧 这种碎片化时代诞生的媒介会毁了电影、话剧的艺术性。记者就此采访了影评人韩松落以及网络原创剧《万万没想到》的导演叫兽易小星 让他们谈对弹幕以及吐槽文化的看法。

影评人

韩松落

韩松落 作家 影评人 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等

电影也好 观众也好 都有自身的清洁机制

大道:你对弹幕的观感怎么样?

韩松落:刚开始看还觉得很新鲜 后来觉得很烦躁 因为它非常影响观看 但是习惯了以后你会觉得它好像是观看的一部分 因为不是所有的片子都带弹幕 它也有针对性 比方说搞笑的。它会提出笑点 或是让笑点发生偏移 好像在帮助你进行观看。我觉得现代人图省事也不愿意多想 看到别人说了就顺势拿过来了这样多好。我觉得它是观看的一部分 当然是指搞笑视频。弹幕的出现好像是有作用的。

大道:弹幕现在在电影上出现 你觉得这个转变怎么样?

韩松落:这个转变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一个好玩的东西被发现后就会向所有的领域蔓延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尤其是一种东西刚被发现的时候 比方说有声电影刚出现的时候马上出来一大堆歌舞片 尽量可能多的去利用有声片这个表达形式。但我不希望以后在所有电影里面必须要出现的功能。

大道:当弹幕出现在电影院 大家都用手机发弹幕 你会觉得是对电影制作者的不尊重?破坏了电影艺术性吗?

韩松落:弹幕在特定的电影、特定的场次出现我觉得没有问题 但是希望它不要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向所有的电影蔓延 这很可怕。我觉得是一种倒退 因为电影的艺术性之一就是让人去思考 弹幕在破坏人思考的过程 直接带来别人思考的结果 但看到被人的思考结果时大部分人就懒得思考了 从这方面说 弹幕的确是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

但我觉得任何一种艺术产生了能够被人接受 它首先不应该是那么脆弱的。电影也好 它的观众也好 都有自身的清洁机制。观众会烦死 有一天我兴致勃勃地去看了两场弹幕电影 看完以后我也觉得这种形式不好 我会对它厌倦 可能这个时期也就慢慢会过去。电影没那么脆弱。

弹幕如同新生事物的兴衰 有必经的过程 不需惊慌

大道:也有人说弹幕出现 是因为现在电影烂片太多 弹幕拯救了烂片票房 你同意吗?

韩松落:我觉得它给烂片赋予了一种观看价值。一个很烂的东西本来它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当它能被人骂的时候 就有了骂的价值 可能我骂它的话比它本来的台词还有趣 它就提供了一种观看的价值。我觉得也是有意义的。现在是一个交互的时代 电影也就是提供了一个交互的空间。

大道:弹幕的出现 也跟粉丝电影有关吗?

韩松落:我觉得还是有关系 粉丝电影最大的基础在于寻找认同感。韩寒的电影也好 郭敬明的电影也好 其实是一帮人在寻找认同感。我朋友对《后会无期》的描述很有意思 他说 就是电影院80后、90初出生的这些人 电影播完后电影院里静得可怕 没有人出声也没有人走 大家都在等朴树的那首歌出来 像个葬礼。粉丝电影就是这样的。大家本来就是因为寻找认同感走进电影院的 那么我在弹幕上表达我的观点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好像我一个人在弹幕上发出呼吁 我希望下面的人回应我 这其实也是寻找认同感 辨别同类的方式。

大道:除了电影之外 弹幕还出现在话剧上 你觉得它在其他艺术形式上也是可能的吗?

韩松落:完全有可能。所有的艺术形式 包括演员本身 都是一个传播综合体 它在想尽一切办法给人一种扩散。我觉得弹幕也是一个扩散的办法 旁边的这些东西最终也变成了一个话剧的一部分 它也在帮话剧进行扩散。你不能说它一定是坏的或是好的 它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结果。

我估计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弹幕会越来越多 会有电影是专门为弹幕制作的 它就故意设置特别雷的剧情、表演 让你去吐槽 释放情绪。现在正是弹幕最新鲜的时候 大家觉得很好玩 可能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会厌倦它。我觉得电影必须要拿出一种新的表现模式去探讨 否则电影思维就枯竭了 这是必经的过程 不用惊慌。

叫兽

易小星

吐槽文化盛行 说明大家都爱自由表达了

叫兽易小星 导演 网络最火爆的原创作者之一 作品有《万万没想到》、《老斗士》、《大村姑》等

大道:《万万没想到》这部只有5-7分钟的短剧最近很火 有人说他是迎合了吐槽文化 你当时为什么想做这样一部片?

叫兽易小星:我当时就像做一部“短、平、快”的适合在地铁上观看的片子。我们的反应会特别快 不像传统影视剧 立项半年 拍摄半年。微博的火 也正是因为它的快 满足大家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这的确是迎合了吐槽文化的需求。大家越来越需要这种意见的自由表达 吐槽属于青年亚文化现在渐渐进入了主流 说明大家都爱思想的自由表达了。除了吐槽文化外 还有一种屌丝心态。主角王大锤为什么受欢迎?因为他有一种自嘲的心态 但同时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这跟现实生活很近 人人都有屌丝的一面。

大道:《万万没想到》里面的笑点是怎么找到的 是通过大量观看视频网站吗?

叫兽易小星:我确实经常看视频网站 国内的、国外的都看。我笑点比较高 大部分都不会笑 我觉得好笑的 一般都不冷。我们有一个十几个人的强大的编剧团 每次选题都会头脑风暴 这是隐藏在每期节目后最大的脑力成本投入。

《万万没想到》跟其他喜剧不一样就是它融合了很多元素 所有的创新都是建立在融合基础上 将一些好的创意捏在一起 再加进自己想法 看你捏得好不好。比如叙事节奏是日和的 吐槽方法是银魂的等等。

大道:《万万没想到》在A站和B站等弹幕视频网站很火 你会去看弹幕吐槽吗?

叫兽易小星:可能是因为我这个剧本来就比较适合年轻人吧 这剧的主要受众是移动互联网的重度用户 他们习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刷社交网络 看轻松有趣的短视频。

我会去看弹幕 有时候弹幕网站的吐槽集合了观众的智慧 也会从中汲取灵感。不仅弹幕 从“叫兽”系列开始 就连自己视频下的几百几千条评论 我都会看。这也是一种收集大数据的行为吧。观众需要什么乐子 我就制造什么乐子。

大道:宁财神曾经想根据弹幕吐槽重新拍《龙门镖局》 你会这样做吗?

叫兽易小星:暂时没有这么做 如果以后有机会 也有好的吐槽素材 不排斥这么做。

大道:弹幕上了电影院 有很多人觉得它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 作为一个导演 你怎么看?

叫兽易小星:未来的电影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这也是观众意志的一种表达 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