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妮演唱会被拆台:戴佩妮演唱会翻车
戴佩妮演唱会被拆台:戴佩妮演唱会翻车虽然最后,倩倩和那位同事都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倩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在职场上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在危机事件时的表现。急于撇清责任的,很难大有作为。隔天,大boss找倩倩和内容部的同事谈话,复盘了整个过程,才发现原来是内容部的同事保存了前一版,改后的那一版内容没有保存,才酿成了这样的错误。分享一个同事的职场经历。倩倩在一家公司负责商务,接了一个软广要发在公司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和内容部的同事对接商量后拟定了合同,反馈给了客户,一切都很顺利。但软广发出去当天,客户说其中有一段内容把他们的产品名称写错了,最后一次预览是正确的,发的是之前没有改过的版本,按照合同要求,客户拒绝支付费用。倩倩马上和内容部同事商量对策,而这位同事一直说:“昨天反馈给我的就是这版,我有聊天记录为证。” 倩倩说:“那现在该怎么办呢?能不能把之前的内容删掉,重发一遍?现在客户那边很着急。”“这个我不能做主,你去请示老
昨天民谣歌手戴佩妮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和粉丝互动一起唱《怎样》,哪知道自家粉丝不给力,不但走调还把节奏给带跑偏了,明明一首小清新哀伤的歌曲,硬是被生生地唱成了相声现场。但即使这样,实力唱将戴佩妮还是完美地hold住全场,掐着大腿调整情绪把歌唱完了。
虽然说这个事情,有蹭热点的嫌疑。但是我们想借这个事情,说说在职场中遇到“车祸”,该如何处理。
先填坑,以大局为主
工作中,遇到猪队友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猪队友的典型性特征是“遇到问题从来不想办法解决,而是想办法推卸责任”,按现在的话来讲,甩锅的本事堪称一绝。
分享一个同事的职场经历。倩倩在一家公司负责商务,接了一个软广要发在公司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和内容部的同事对接商量后拟定了合同,反馈给了客户,一切都很顺利。但软广发出去当天,客户说其中有一段内容把他们的产品名称写错了,最后一次预览是正确的,发的是之前没有改过的版本,按照合同要求,客户拒绝支付费用。
倩倩马上和内容部同事商量对策,而这位同事一直说:“昨天反馈给我的就是这版,我有聊天记录为证。” 倩倩说:“那现在该怎么办呢?能不能把之前的内容删掉,重发一遍?现在客户那边很着急。”“这个我不能做主,你去请示老板吧。”
倩倩没辙,只好找大boss决断。说明前因后果后,大boss同意再发一遍。但客户还是少支付了20%的费用。
隔天,大boss找倩倩和内容部的同事谈话,复盘了整个过程,才发现原来是内容部的同事保存了前一版,改后的那一版内容没有保存,才酿成了这样的错误。
虽然最后,倩倩和那位同事都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倩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在职场上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在危机事件时的表现。急于撇清责任的,很难大有作为。
就好像昨天的音乐车祸现场,当自家粉丝把节奏带跑偏了,如果歌手也跟着笑作一团,那现场就真的太“欢乐”了,也许真爱粉无所谓,但喜欢音乐的人难免会觉得这个歌手不专业。
我们常说要有专业精神,那什么才是专业精神?专业就是在大家都觉得可以不认真的时候,有人依然能严格要求自己,不降低水准;专业就是当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有人能主动放下自己,以大局为重,解决问题。
事后复盘,完善流程
职场最怕的是:事中追责,事后不了了之。事中追责,会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事后不了了之,会埋下隐患,相同的问题不但会重演,甚至加剧。
很多小公司就是这么死掉的。朋友创业,做短视频。他找了一个业内的人担任运营总监,手底下带了4个人。没过一个月,就问题重重,不是用户在后台批评产品体验差,就是说内容太水,要不就是经常发生重复发内容等不该犯的小错误。但朋友总觉得是下面的人刚上手,出错难免的,即使收到投诉,也没有开会处理过。
问题一拖拖了大半年,公司陆陆续续有员工提出离职,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这位运营总监不作为,通过了解才发现,他们之前的错误运营总监从来没有开会内部处理过,一直都是得过且过,很多员工觉得没有上升空间,也学习不到东西,就准备辞职。
朋友和我解释说,因为他自己不擅长内容,所以全权交给了总监负责,他觉得有目共睹的错误他们自己内部肯定会开会处理,自己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可没想到,自己不过问,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公司没撑过一年就倒闭了,也是意料之中。
其实,工作中有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及时复盘优化流程却很有必要。很多人在工作中,总觉得很多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如果说出来,对方可能会没有面子,会得罪人。所以即使明知道错了,也不会说出来。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认知错误,指出错误落实到具体个人,是希望下次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不是清算个人,或者故意让某个人颜面扫地。
你的同事给你挖过坑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欢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