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flexpai一代配置:签约中兴柔宇发布FlexPai
柔宇flexpai一代配置:签约中兴柔宇发布FlexPai打造折叠手机,屏幕技术的革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国内柔性 OLED 屏幕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此次大会上柔宇重磅推出了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此屏幕采用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用于AMOLED的LTPS背板驱动技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这样可以简化整体生产流程,大幅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大家比较好奇的柔宇FlexPai 2用的那块屏是这样的!FlexPai 2搭载了一块约8英寸的超大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支持0-180°任何角度弯曲驻停,随心调整折叠角度。而折叠后也比前代产品FlexPai更加纤薄更加美观。搭载了8英寸4:3的超大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FlexPai 2在折叠状态下跟你口袋中普通的手机是一样的,展开之后你会发现它可以实现类似PC的功能,无缝多任务体验,可以随时在手机上办公,而折叠状态下的APP也会在手机被展开后无缝切换自动适配大屏模式。当然这得益于Fle
和以往不一样的是,由于疫情影响这次柔宇将自己的发布会放在了线上举行。
和以往更不一样的是,柔宇这次还在发布会上宣布与中兴通讯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
2018年柔宇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而在今天看完柔宇这场发布会之后,发现这次的FlexPai 2&“蝉翼3”跟2018 年的 FlexPai&“蝉翼”相比,也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柔宇FlexPai 2来了
FlexPai 2搭载了一块约8英寸的超大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支持0-180°任何角度弯曲驻停,随心调整折叠角度。而折叠后也比前代产品FlexPai更加纤薄更加美观。
搭载了8英寸4:3的超大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FlexPai 2在折叠状态下跟你口袋中普通的手机是一样的,展开之后你会发现它可以实现类似PC的功能,无缝多任务体验,可以随时在手机上办公,而折叠状态下的APP也会在手机被展开后无缝切换自动适配大屏模式。当然这得益于FlexPai 2强大的性能。FlexPai 2搭载了高通骁龙865旗舰平台,支持5G双卡双待,并配备最新一代LPDDR5运行内存和UFS 3.0闪存。
对于折叠手机来说,可折叠部分的强度相当关键。为此,柔宇采用了创新全闭合线性转轴(Super Seamless & Stepless Hinge,简称3S™转轴)设计,柔宇表示这是为了配备全柔性屏应用而研发的柔性转轴,不仅更精致、更耐磨、抗冲击性强,而且支持0-180°任何角度弯折驻停,可以随心调整折叠角度,屏幕完全折叠后,实现完全无缝贴合。
大家比较好奇的柔宇FlexPai 2用的那块屏是这样的!
打造折叠手机,屏幕技术的革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国内柔性 OLED 屏幕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此次大会上柔宇重磅推出了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此屏幕采用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用于AMOLED的LTPS背板驱动技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这样可以简化整体生产流程,大幅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在可靠性方面,柔宇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力学仿真模型,可以快速计算测定不同柔性材料、堆叠结构、贴合工艺对全柔性屏性能的影响,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反向测定符合要求的柔性材料和堆叠结构组合,实现高度定制化生产。
显示模组经过20万次以上弯折
整机弯折测试
左起扭曲测试、刮擦测试
左起拉伸测试、摔落测试
在此基础上,柔宇从器件材料、柔性面板和终端整机三个维度,对第三代蝉翼柔性屏进行海量立体多维测试,不仅对近百种模层材料独立进行20万次以上的弯折实验,也分别对完整的显示模组、铰链和整机进行20万次以上的弯折实验,寻找到了全面提升柔性屏可靠性的最佳解决方案,大大改善折叠屏手机和其他全柔性屏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显示性能方面,柔宇自主定义新一代智能显示驱动芯片和电路设计,与第二代蝉翼全柔性屏相比较,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亮度提高50%,此外,在其他光学参数,包括对比度、色域、响应速度等,都达到了业内领先的色彩显示效果,同时在30°视角下色偏JNCD降低至0.6,亮度衰减优越1.5倍,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无论在任何角度、形态下,你都能看到更加惊艳的画面及色彩表现。
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折叠寿命方面,柔宇表示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能够承受20万次以上弯折,弯折半径最小可达1mm。据柔宇介绍,此前第二代蝉翼全柔性屏已于2018年开始量产出货,并应用于全球超500家企业客户的解决方案,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已量产出货的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中。目前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在大会上,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表示,全柔性显示技术将催生全新产品,开启全新场景,给人们生活带来全新的变革。
那么,在未来柔宇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这次大会上柔宇用和中兴通讯的全面战略合给了一个答复——
在此次会议上,柔宇宣布与中兴通讯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为后者提供全球领先的全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以及柔性电子产品相关的技术、工程、设计及解决方案。中兴将为柔宇提供全球领先的5G通讯技术及解决方案、智能终端的设计与生产制造等支持。
中兴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拥有全球领先的通讯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营销能力。柔宇与中兴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在柔性屏终端应用领域探索前行,为市场带来形态更加丰富、体验更加优越的创新移动终端,包括折叠屏手机等。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终端事业部总裁徐锋介绍,作为国内首家推出折叠手机的厂商,中兴基于对未来5G视频应用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洞察,和柔宇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柔性显示技术在终端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用户带来全新升级的产品体验。中兴终端致力于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和科技社会无微不至的伙伴,最终实现“有连接的地方就有中兴终端”。
看完这次大会的总结,也该来聊聊为啥做一款折叠屏手机怎么就这么难呢?
做一款折叠屏手机到底有多难呢?这或许只有参与研发的工程师才知道到底有多难,而我们作为旁观者,虽然不及工程师专业,但也能从一些的技术难点中窥探一二。
关于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主要的5个技术难点:
①屏幕内叠层结构设计
虽然折叠屏厚度看起来很薄,但是它是由多层材料堆叠起来,就如同一本书,弯折后就会出现上下层错位,柔性屏在弯折后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对于屏幕是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屏幕各膜层之间的分离,造成屏幕功能损坏,所以柔性屏幕的厚度需要越薄越好,而这就与屏幕的叠层结构设计密切相关。
折叠后上下层错位示意图
通常柔性屏由柔性衬底层、柔性驱动层、EL发光层、薄膜封装层、触控层、偏光片、透明盖板层组成,另外根据需要也会选择在衬底层下面增加薄金属支撑层,在透明盖板上面增加透明保护层。对于各膜层,需要尽量减小其厚度,以减小在弯折过程中各膜层之间的剪切应力,防止各膜层相互分离。由于一般材料的杨氏模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光学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于光学胶良好的弹性,可以有效缓解在弯折过程中各膜层之间的应力。在屏幕厚度减薄方面,可以将触控层直接制作在薄膜封装层之上,从而避免使用外挂触控层,降低屏幕厚度。另外,也可以通过减薄偏光片厚度及衬底层厚度、去掉保护层及散热层等方法,来达到减薄屏幕整体厚度的目的。这些都是叠层结构设计中考量的。
柔性折叠屏的层叠结构减薄方案示意
②屏幕折痕
对于采用折叠屏的手机而言,采用内折还是外折方案,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内折方案,需要的折叠半径比较小,小的弯折半径会大大增加弯折损坏风险。为此,三星Galaxy Fold采用了楔形折叠形态,以使得折叠半径不至于太小,但却使手机折叠后两部分之间存在较大的楔形缝隙,影响了整机的美观性。另外,内折方案需要增加一块副屏,以方便手机在折叠状态下可以用来进行正常的通话及信息接收,这无疑又增加了成本。柔宇 FlexPai 2采用的外折方案,相对于内折方案,弯折半径更大一些,同时屏幕弯折位置受应力也相对较小,有利于弯折信赖性。但是外折方案屏幕缺少有效的保护,在抗跌落抗刮擦方面,还需要去开发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在下面会提到保护的盖板技术)。
但是目前无论内折还是外折都面临一个折痕问题。先说内折叠,举个例子,我们最常见的 A4 纸,它是可以折叠的,但如果把它折叠到 100% 的折叠状态,就不可能再变回一张平整的纸了;而如果把 A4 纸的折叠半径放宽一点,就是在折叠的位置不要完全折死,留有一定的弯曲半径,这样不论你折叠多少次,它都还可以复原成原本平直的状态。所以,这个弯曲半径就变得十分的关键,理论上弯曲半径越小,它复原的能力就越差,反之则更好。
“外折叠”顾名思义就是屏幕向外折叠,这种折叠方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折叠弯曲半径较小的问题。采用外折方案后,弯曲半径等于手机展开后的厚度,这个半径就已经非常可观,自然就不容易出现折痕了(注意,这个是「不容易」,不代表没有,转轴的设计没做好的话,同样会有折痕,也有可能是凸起。)。
③盖板技术
目前保护盖板主要是CPI为最成熟,而伴随着超薄玻璃的出现,目前市场形成这两种技术。
相较而言,超薄折叠玻璃在表面平整度、耐划伤性、耐温性、对显示屏器件的冲击保护等方面先天都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CPI无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改性达到类似水平。
另一方面,在盖板折叠曲率半径越来越接近零的过程中,最远端的正应力还是会不断增大。CPI表面能够承受的屈服应力理论上还是会大于超薄玻璃的断裂应力,所以其理论曲率半径小于玻璃能达到的极限。并且随着玻璃厚度和曲率半径的减小,制造工艺难度和成本都会极大提高,产品良率也降低较多,在切割、输运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形成微裂纹和破损。CPI在制造、切割、输运过程中不易受损,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但在实际制造中,CPI也会出现各种缺陷,目前能达到的曲率半径也在毫米量级。再加上目前CPI整体产业刚刚起步,其技术改进提升速度可能会慢于已经与显示产业磨合多年 研发、生产机制都更为成熟的玻璃产业。
折叠玻璃与CPI盖板优劣势比较
短期来看,折叠玻璃与CPI的大战还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候,未来这两种盖板材料可能会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中交替占据上风,给消费者带来不断优化的屏幕使用体验。
④触控技术
近年来折叠的触控最备受关注的就是SNW。纳米银触控因为可以解决传统触控感应材ITO不耐弯折的问题,因此可以充分满足折叠手机的弯折需求。纳米银拥有更好的透光率、弯曲性、耐冲击性及可挠性等特性,这些都是ITO材料技术所达不到的特性,为此,纳米银也被认为是可折叠屏幕的理想材料。而据业界消息2019年备受关注的小米环形屏手机MIX Alpha就是采用业界先进TPK纳米银触控产品。
金属网格具有成本低且导电性佳的优势,但为了达到足透的光穿透率,在线细化过程中必须拿掉95%~99%的触控感应面积,导致触控讯号降低20~100 倍,现今触控IC难以支持;其二,为了让眼睛看不到金属网格,金属线宽必须小于5微米,使的其黄光显影制程或精密印刷技术费用高;此外,5微米金属线易断裂、金属易反射、材料氧化等问题都让金属网格技术备受考验。在解决以上难题时,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届时Metal Mesh是否还具备成本优势是厂商必须考量的问题。
ITO的主要特性是其"电学传导"和"光学透明"的组合,是传统刚性产品制备的主要材料之一。然因ITO材料昂贵,且ITO层较为脆弱,缺乏柔韧性,柔性显示产品的普及,使ITO导电玻璃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因而催生出银纳米线、金属网格、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碳纳米管等ITO替代方案。
三种触控技术对比
⑤铰链转轴的力补偿设计
当一个物体经过折叠以后,越靠近内侧需要承受越多的挤压力;越靠近外侧需要承受越多的张力。转轴需要在屏幕进行折叠或展开时产生的「力」进行同样的「力补偿」,以此来抵消掉屏幕受到的「力」。例如外折,当用户进行折叠时屏幕向外折叠,机身的背面就会因为折叠的原因受到的一个挤压的力,而转轴也在这个同一时间进行转动,将原本的刚性转轴结构变成可随意转动的精密齿轮,通过齿轮把挤压力转移到转轴结构里。再次展开时,又把这部分挤压力释放出来,以此来完成每一次展开与折叠的屏幕受力补偿的作用。
纵观当下折叠屏市场培育度,其实很像当年功能机和智能机的临界点,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很漫长,强大如手机上的安卓操作系统,其普及也经历了十几年。折叠屏的历史注定是很长的,技术的突破、整合需要日积月累。但是不能否认,从材料方面来看,折叠屏可以说是材料学的一个奇点,直到2018年,折叠屏才真正从实验室走出来,进入到日常生活中。从商业化角度看,虽然目前折叠屏成本高,但仅手机而言,折叠屏手机现在也没有走奢侈品路线,随着柔性屏及可折叠手机厂商的量产、普及,价格也会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