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共同体建设律师和法官:今后法官律师将互评PK
职业共同体建设律师和法官:今后法官律师将互评PK《合作协议》还约定,三方共同择优选聘律师评估员,建立中立评估员库,对法院委派案件开展调解、争议焦点提炼、风险点分析、诉讼成本测算等工作,客观疏导当事人预期,更好辅助后续审判。律师以“中立角色”介入,帮助当事人建立更为理性、全面的预判与认识,是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一次崭新尝试,更利于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合作协议》约定,三方共同倡导律师或专业律师团队参与调解,承接人民法院诉前调解或委托调解,鼓励年轻律师积极参与法院解纷工作。今后,律师将化身“老娘舅”,为当事人出具调解方案,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为当事人提供低成本的解纷方案,还可以拓展律师业务领域,促进律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一一来解→诉源治理“有新招”建立律师调解机制和中立评估机制作为此次《合作协议》的一大亮点,是南通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切实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又一次勇敢
8月31日,南通中院和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律师调解 推进电子诉讼 健全沟通机制的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共个方面7 21条内容,涵盖律师参与调解、律师中立评估机制、电子诉讼推广与应用、法官与律师互评等方面,遵循全面、深入、可持续原则,将合作领域由传统的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拓展至诉前调解、在线诉讼、同堂培训等方面,更加注重常态长效合作格局的形成,拉开了法院与司法局、律师协会联动协作的新序幕,有利于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助力诉源治理与多元解纷,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合作协议有啥亮点
通过“关键词”
一一来解
→诉源治理“有新招”
建立律师调解机制和中立评估机制作为此次《合作协议》的一大亮点,是南通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切实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又一次勇敢实践。
《合作协议》约定,三方共同倡导律师或专业律师团队参与调解,承接人民法院诉前调解或委托调解,鼓励年轻律师积极参与法院解纷工作。今后,律师将化身“老娘舅”,为当事人出具调解方案,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为当事人提供低成本的解纷方案,还可以拓展律师业务领域,促进律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合作协议》还约定,三方共同择优选聘律师评估员,建立中立评估员库,对法院委派案件开展调解、争议焦点提炼、风险点分析、诉讼成本测算等工作,客观疏导当事人预期,更好辅助后续审判。律师以“中立角色”介入,帮助当事人建立更为理性、全面的预判与认识,是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一次崭新尝试,更利于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
→跑出便民服务“加速度”
《合作协议》约定,法院向律师电子送达诉讼文书采用向律师个人送达与律所电子邮箱送达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三方共同推动建立适用于长三角地区法院的律师电子送达地址数据库,共同全面推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阅卷、网上庭审、网上调解等在线诉讼服务。此项约定进一步完善了线上送达机制,同时促进三方达成共推共用电子诉讼平台的共识,有助于提升电子诉讼知晓率、使用率,为高质量满足律师群体和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官与律师擦出“新火花”
《合作协议》约定,三方共同推动建立法官与律师互评机制,采取综合评价、个案评价、专项评价等形式,就法官与律师的整体工作情况、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等内容展开互评,以促进队伍素质的提升。共同推动法官与律师同堂培训常态化开展,培养共同的法治信仰、执法司法理念和价值标准,并以同堂培训为基础,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执法司法领域重要问题的根本解决。
下一步,三方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继续做细做实做优法律服务,共同打造为民办实事的法律服务优质平台与法律服务活力机制。
来源:市中院立案庭
编辑:谢 洲
审核:顾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