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女孩的父母心理咨询师(借电影我的妈呀)
电影女孩的父母心理咨询师(借电影我的妈呀)小年说“你一定要向我说对不起,要不我会生气的。”妈妈说“你上辈子一定是麦芽糖,这么粘人”如果大学时的小年来咨询,如何用语言疗愈他?情结一:妈妈撒谎。小时候,小年发现妈妈撒谎,小年说“所以我天天牵着她的手,担心有一天,她把我扔在这里。”
看了李勇昌导演的电影《我的妈呀》,发现挺适合借此谈来访的情结和咨询师的治疗工作。
电影《我的妈呀》内容简介:自香港求学毕业后,姜思年(黄浩然 饰)就在当地娶妻生女,落地生根,并过着平淡的中产阶层生活。20多年来未返回故乡马来西亚的他,由于姨妈过世而重新踏上这片土地。在葬礼上,他与多年未见、感情疏离的母亲李好(鲍起静 饰)重逢。李好患上黄昏症候群,精神时好时坏。本来打算将母亲安置在养老院后就返回香港的姜思年,却得知母亲被诊断患上器官衰竭,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消息。姜思年三思后,决定放下过往心结,留下来陪母亲度过其最后的日子。他无意中发现母亲竟随身收藏着自己小时候写给母亲的“愿望欠单”,表示自己长大后会实现母亲的愿望。怀着莫大的愧疚,姜思年决定拿着这“愿望欠单”,牵着母亲的手,去实现当年母亲许下的五个小愿望。
请问:
小年的情结有哪些?
如果大学时的小年来咨询,如何用语言疗愈他?
情结一:妈妈撒谎。
小时候,小年发现妈妈撒谎,小年说“所以我天天牵着她的手,担心有一天,她把我扔在这里。”
妈妈说“你上辈子一定是麦芽糖,这么粘人”
小年说“你一定要向我说对不起,要不我会生气的。”
多年之后,妈妈对小年说“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我?”
很显然,妈妈撒谎,妈妈不可靠,已经成为小年的情结。
针对这个,咨询师可以说:“妈妈对你撒谎,这让你不知道她说的那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这也让你觉得她随时会离你而去,因为你没办法相信她。你希望妈妈说真话的愿望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样你才会有安全感。”
解读:妈妈撒谎,带给小年的是妈妈不可信,没有安全感。咨询师解读到小年希望妈妈说真话的愿望,他就从这个情结解放了。
第二个情结:我是可以的。
小年想学心理学,妈妈说:“你没本事当老师,又有什么本事学人家当心理学家?”小年说“我不是做不好一个老师,是我要不要当老师。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做一个好老师,小年从最喜欢的心理学专业转到自己不喜欢的教育专业。
每个人都有被父母认可的愿望,当这个愿望无法达成的时候,他就被这个愿望牵绊了,他活下去似乎就是为了向父母证明“我可以。”
在妈妈死后,小年终于获得了“最佳教师称号”。他拿着证书,来到妈妈的墓碑,但是他并不高兴,他对妻子说我不喜欢当老师。为了证明自己,小年付出了几年的努力,他发现这个努力似乎是不值得的。
如果小年来咨询,咨询师会说“你并不喜欢教育,但是你要做一个老师,你需要证明给妈妈看,你是可以的,尽管你知道以你的能力,你是可以做一个好老师的。尽管你最爱的是心理学。”
咨询师做了什么工作?
A点醒小年,他做老师是因为被妈妈否定的情结,而不是因为自己喜欢。
B见证,人类的见证。当没人见证“你可以”,他就会被情结牵绊。而有人说“你可以”他就从自己的情结解放了。在这个层面,咨询师和牧师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
情结三:我被抛弃了。
小年的妈妈把小年托付给自己的姐姐,出去打工,因为妈妈多次说谎,所以她的解释“我要挣钱还债”小年并不相信,接着,妈妈半夜离开了。
在小年的感觉里,他如此不重要,被抛弃了。多年之后,妈妈不让小年离开,小年眼圈红红的对妈妈说“你当年一声不响就走掉,有没有跟我商量过?”
如果小年来到咨询室,咨询师可以对小年说“妈妈把你放在阿姨家,就走了,这让你感觉你不重要,被随意对待。其实你是一个特别的生命,是应该被珍视的。” 回应到小年想被关爱被重视的愿望,他就从这个情结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