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关注劳动者权益)
有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关注劳动者权益)▽▽▽作政府工作报告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
3月5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
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
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里的这些内容事关咱们劳动者的幸福感!▽▽▽
聚焦
两会
1 就业: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2 医疗: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3 养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4 社会保障: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就 业
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1、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2、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1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
—各地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2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让广大农民工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
—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
医 疗
1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3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4 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5 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
—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养 老
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1 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2 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3 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4 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
—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保障
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
专项附加扣除。
1 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2 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
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
3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4 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由全国政协总工会领头
全国人大代表们、劳动模范们
全力为劳动者发声
来看看这些与你我相关的提案!
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
关注产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3月5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关于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合力 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的提案》,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项党和国家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
委员们认为,需从4个方面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推进改革举措在企业全面落实落地,实现企业和产业工人“双向受益”;进一步激发部门及地方推进改革的内生动力,为改革注入活力;进一步发挥协调小组统筹协调、研究谋划、组织推进的领导职能和平台功能;联合出台更多政策举措。
为此,提案从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增强工作合力、营造浓厚氛围、健全考评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措施等5个方面提出建议。
当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促进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从完善法律制度、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出台各地配套政策、加强行业自律等4个方面,建议探索研究保护劳动者和平台经济发展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现实路径,促进新业态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
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要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技能人才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
为此,许启金实地走访了安徽省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在调研中,他发现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跟企业的需要之间并不匹配,导致一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企业招工也很难的尴尬局面。他把调研情况写进提案中,带到全国两会上,助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我国进军制造业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全国人大代表邹彬:
发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
当前,中国正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民工”也正向着新型产业工人转型。从事建筑行业十余年、长期深耕建筑工地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邹彬通过与各地工友交流发现,如今的新型产业工人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取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证书的意愿更强,不仅积极参与施工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还能投入技能大赛、职业评比等活动。
基于亲身体会,邹彬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与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营造发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萍:
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无拖欠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萍,是来自山东三箭集团劳务公司的一名基层农民工代表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陈雪萍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压实清欠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动化解矛盾纠纷;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企业欠薪“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企业违法成本;
三是强化协调配合,凝聚清欠工作合力,人社、住建、信访、公安、法院等部门要把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开展拉网式、交叉式督查;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注重发挥主流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持续拓宽宣传渠道 逐步形成“不能欠、不敢欠、不愿欠”农民工工资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鹿新弟:
打通职称评审“最后一公里”
2018年和2021年,《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支持工人“评教授”,鼓励教授“评技师”,但仍有高级技师被挡在了职称门外。鹿新弟代表建议,建立督导考核机制,跟踪政策文件落地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苏荣欢:
让更多农民工成为中等收入阶层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苏荣欢把目光投向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话题。他建议,要加强对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群体的权益保护,同时,要重视和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和体系,让更多的群体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实现稳定就业、提高收入,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为了让产业工人有更好的职业上升通道,苏荣欢建议,推动技术工人积极申报职称和技能等级认定,畅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如采用信息化申报系统解决流程长和繁的问题、贯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申报渠道、把更多评定副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的责权下放到具备条件的地级市、把技能等级与职称贯通的责权下放到具备条件的地级市。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
警惕延长女性产假可能带来的就业歧视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提交《关于改善产假、陪产假及育儿假规定的建议》。她表示,育儿是夫妻双方的责任,目前的产假实质上默认照顾新生儿的大部分责任由母亲承担,为了给男性更多的时间照顾产妇和新生儿,建议将男性的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42天。
2021年放开三孩后,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进一步延长产假,陪产假也有所增加。目前全国各地规定的女性产假范围大概是128天-190天,主要省市基本上都是158天。而男性陪产假在7-30天,主要省市基本都是15天。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导致男女员工因生育而对工作的影响程度有着更大差异,可能加剧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同时不利于提高男性对育儿活动的参与度,进而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
来源:甬工惠、新华网、工人日报综合整理及网络收集整理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告知删除
“春节放假10天清明放5天”,多位人大代表这样建议
我们身边的“五分之一”
雷锋就在我身边
退钱了!近半职工可收到退款,有人退了3.5万!你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