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村算不算服务基层(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声)
大学生到村算不算服务基层(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声)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去社区工作,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薪资低”。社区工作者的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没有太多的津贴和补助。如果是在小县城工作,还勉强能够生活下去,如果是在一线城市的话,月薪三四千元根本不够花。可是很多大学生却表示:“不想去社区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就业办工作人员表示,有些学生会去社区工作,但人数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对这份工作并不是很感兴趣。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毕业生去基层工作,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这是一种正确的做法,选择去社区工作的大学生都比较有“情怀”,鼓励大学生这样做,以后会综合考量他们的薪资待遇,也会考虑他们的就业前景,为他们提供施展自己的舞台。收到《通知》之后,很多高校的就业部门开始大力宣传,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会鼓励学生进入社区工作。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能够进入体制内工作,算得上是拥有了“铁饭碗”。社区是
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1076万,据招聘网站统计,截至5月29日,仅有29%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由此可见,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出谋划策。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声,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希望大学生去“社区”工作。
《通知》指出,各地区要拟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年度招聘计划,今年社区所有新招聘岗位,应该全部向毕业生开放,给那些想要服务群众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目前很多地区的社区都已经开始招聘人才,比如上海市,12个区的社区会给毕业生提供1275个招聘名额,原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1400多个岗位,现在应届生也可以报考。
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毕业生去基层工作,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这是一种正确的做法,选择去社区工作的大学生都比较有“情怀”,鼓励大学生这样做,以后会综合考量他们的薪资待遇,也会考虑他们的就业前景,为他们提供施展自己的舞台。
收到《通知》之后,很多高校的就业部门开始大力宣传,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会鼓励学生进入社区工作。
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能够进入体制内工作,算得上是拥有了“铁饭碗”。社区是事业单位,很多社区工作者都有编制,报考社区工作者的大学生,要参加相关考试,通过考试后才能上岗,选拔过程十分严格。
可是很多大学生却表示:“不想去社区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就业办工作人员表示,有些学生会去社区工作,但人数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对这份工作并不是很感兴趣。
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去社区工作,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薪资低”。社区工作者的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没有太多的津贴和补助。如果是在小县城工作,还勉强能够生活下去,如果是在一线城市的话,月薪三四千元根本不够花。
第二个原因是社区工作比较辛苦。社区工作者虽然有编制,但工作性质和其他事业单位有很大不同,社区工作者比较辛苦,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会更辛苦一些。
第三个原因是这份工作不太体面。当代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在乎工作是否体面,如果成为了公务员,或者是进入大型私企工作,都会感觉自己很有面子,父母也会感到很自豪。
但如果进入社区工作的话,会有一种“不体面”的感觉,要经常和老年人打交道,要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还要帮助居民处理一些生活琐事。
每份工作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社区工作的缺点,其实这份工作也有很多优点和优势,比如这份工作比较稳定,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基本可以干到退休。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四十多岁了,仍然要重新找工作,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如果社区工作者能够拿到编制,就不用担心“下岗”。
另外,社区工作者的薪资虽然不高,但发展前景很不错。成为体制内人员之后,晋升空间很大,可以选择一直在社区工作,以后有望成为社区书记。工作几年后,也有机会调到街道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工作,发挥在那前景非常好。
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也很好,能够获得五险一金,会有节日福利,在北方工作的社区工作者还能够获得采暖补贴。
总而言之,大学生去社区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做这个选择之前,要对这份工作进行详细了解,任何一份工作都有优点和缺点。
社区工作者的缺点是收入不高,不太体面,工作比较辛苦。优点是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福利待遇好。如果大学生能够接受这份工作的优缺点,则可以报考社区工作者。
互动话题:您觉得“社区工作者”这份工作怎么样?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内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