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各朝米价各朝1石米价格变动表三、各朝俸禄特点、当时物价、年税赋收入、点评等四、各朝俸禄的简要点评(没时间的朋友,重点看这部分吧)各朝俸禄对比表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1)

县令大人

这一篇长篇文章,作者(三观不正)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写出来,耗费很多的精力。同时,也知道大家工作忙,不一定有太多的时间看完。因此在开头先做个目录,可以迅速了解所关心的部分:

一、以各朝的中等县(中等县有代表性)所设置的县令、县丞、主簿、太尉等官职编制的各朝俸禄对比表、各朝1石米价格变动表。

二、各朝俸禄对比表的编制说明:计量折损、物价折算等

三、各朝俸禄特点、当时物价、年税赋收入、点评等

四、各朝俸禄的简要点评(没时间的朋友,重点看这部分吧)


一、以各朝的中等县(中等县有代表性)所设置的县令、县丞、主簿、太尉等官职编制的各朝俸禄对比表、各朝1石米价格变动表。

各朝俸禄对比表

官职朝代品秩禄年 石数月俸钱年俸钱当朝石 米价俸粮 石数增俸年 石数职田年 石数合计 俸禄折算为 唐宋折算为 秦汉
中县令秦(西汉)
60000



600
600

东汉
40000



400
400

从七品11000



110
330

正七品上80350004200004001050
52.51183
3548

从八品6015000180000750240
75375
1125

正七品552
0


75627
1881

正七品72018000216000100021610.860100714404319

正七品90600007200001000072

162232695
中县丞秦(西汉)
400
0



400
400

东汉
400
0



400
400

正九品

0



0
0

从八品下50600072000400180
37.5268
803

从八品3610000120000750160
45241
723

正九品444
0


60504
1512

正七品72018000216000100021610.860100714404319

正八品78450005400001000054

132189566
中县主簿秦(西汉)


0



0
0

东汉


0



0
0




0



0
0

从九品上30600072000400180
30240
720

从九品3610000120000750160
45241
723

正九品348
0


30378
1134

正七品7201300015600010001567.83091411883564

正九品66300003600001000036

102133398
中县尉秦(西汉)
400
0



400
1200

东汉
400
0



400
1200

从九品

0



0
0

从九品下30600072000400180
30240
720

从九品2410000120000750160
45229
687

正九品348
0


30378
1134
典史正七品720350004200001000420140118116895066
未入流465石60160

106152455
猛安从四品1344





134413444032
谋克从五品560





5605601680

各朝1石米价格变动表

各朝米价


二、各朝俸禄对比表的编制说明:计量折损、物价折算等

制表说明:

1、以粟、米、麦为通货,忽略三者在当朝,或在不同朝代,价值大小不同,各朝代的俸禄数目,先以当朝的物价或税粮折钱比例计算,其他实物如布、绢、棉、丝、曲等不做计算。

2、秦汉至东晋,石重量一致;隋唐时1斗等于秦汉时3斗,即:隋唐时1石等于秦汉3石(《隋书 志第十九 食货》:“其度量,斗则三斗当今一斗,称则三两当今一两,尺则一尺二寸当今一尺。”)。

3、宋时1石等于元时7斗,即元时1石为宋时1.43石(《元史 志第四十二 食货一》税粮:“其输米者,止用宋斗斛,盖以宋一石当今七斗故也。”)。

4、职田(公田)计算年石数:以唐时授田租数计算:按授田租春秋两季数计算,5斛(唐时1斛30斗,即3石)每顷每年,即:15石一顷每年(《新唐书 食货一》:“凡授田者,丁(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


6、各朝物价:

唐:

唐德宗李适贞元年初(安史之乱后),一斗米40钱(陆贽建议的平准均价,即一石米400钱)计算(《新唐书 食货一》:“以所减米粜江淮水菑州县,斗减时五十以救乏。京城东渭桥之籴,斗增时三十以利农”)。

宋:

宋神宗赵顼熙宁二年,一斗米75钱(按判大名府韩琦上书所提米价均价,即一石米750钱)(《宋史 食货上四》:“三年,判大名府韩琦言:去岁河朔丰稔,米斗不过七八十钱”。

金:无资料,以宋物价为准。

元: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二年,在上都(今北京)、北京、西京三地官方购买粮食为市籴粮(高于市价购买,让农民不亏本),以1200锭购买3万石粮,即60000贯购买30000石,1石粮500钱。

考虑到北宋是1石750钱、金以北宋为准,明税粮折现1石1000钱,即便是中唐时,1石也有400钱,出于物价平衡及通货膨胀考虑,以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二年官定以钞抵税粮比例(折中):1石等于1贯,即一石米1000钱计算(《元史 食货一》税粮:“粮一石或输钞三贯、二贯、一贯,或一贯五百文、一贯七百文”)。

明:

以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官定以钞抵税粮比例:1石米等于1贯,即1石米1000钱(《明史 食货二》:“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输米一石,小麦则减直十之二”)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2)

俸禄


三、各朝俸禄特点、当时物价、年税赋收入、点评等

秦、西汉、东汉:

一石粟的价值:

楚汉争霸时,一石粟价值5000钱(秦半两),最高达到10000钱。当时是“人相食,死者过半”,即秦末的人口到了刘邦一统天下以后,只有一半人口了。

直到吕后去世,全国一年的粮食税赋不过数十万石。

汉武帝时,卫青大胜匈奴。凯旋后来后,国家没有粟作为战功赏赐给将士。为此,国家允许以输粟给官府换封赐爵位,以便拿粟去作为战功封赏。以粟换封爵,共获得17万石粟,价值30多万金,大概一石米价值2斤金。


汉昭帝时,粟盛产区一石粟低贱到只价值5钱(五铢钱)。

汉元帝即位时,大旱,齐地一石米价值300多钱(五铢钱)。

新朝王莽末年战乱,雒阳以东一石米价值2000多钱。

东汉明帝刘庄永平五年(东汉成立约40年后),1石粟价值20钱。

汉末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在长安城互相攻打,致使长安城内1石粟价值50万钱、豆、麦1石20万——天啊,皇帝都买不起啊(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多人口),只有人吃人的份。


汉末董卓之乱时期,全国一年赋税收入仅有50多万石粟——官兵都不够吃。而曹操让任峻招募耕农在许作屯田,一年就有100万石粟。这就是屯田的开始。

西汉、东汉的俸禄是按年算,按月给。西汉时主要是给粟,东汉时一半给粟,一半给钱。秦时没有资料,应该和汉是一样的,因为汉都是按秦国的规定去做,很少有更改。

秦时,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品秩。而爵位和官职不挂钩。爵位的获取只有两种:军功、输粟封赐爵位。后世的金朝、元朝也实施输粟封赐爵位的政策。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3)

吃个焦吧

隋:

隋时,沿袭开始于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所创制的九品中正制。官职和品秩挂钩,品秩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品秩越低,年给禄米(钱)越高。

隋时,依然和秦汉以来一样,官员只有禄,而无奉。京官,按照品秩给禄粟,一年春秋各给一次,九品(县丞、县尉都是九品)不给禄米;外官如刺史、太守、县令等,按照所管辖的州、郡、县年度户口数目考核,按照九级考核成绩给予禄粟。

简单说,就是户口多,县令的禄粟就多。这就鼓励县令多做人口繁育政策。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隋朝人口达到二千六百多万人的原因吧。


隋时,县一级,只有县令有禄,县里的其他官吏没有禄,他们的工资,都由县令自己解决。

可见,隋朝时,县令的待遇稍低于秦、西汉。隋文帝的节俭,让下面的官员很受苦。

隋时的赋税,有家室的男丁每年140亩地赋:税绢二丈、棉八两、粟五斛。赋税很轻,也是隋朝的一大特色。既然赋税收得少,官员的待遇也就和秦汉略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朝是民富官穷,怪不得隋末那么多的官反叛——工资太低了,老婆孩子闹!


唐朝:

唐高宗李渊时,沿袭隋朝的制度,官员只有禄,无奉。但有两点改变:

一、县令等外官,不再以户数为考量给禄,而是直接和品秩挂钩;

二、县丞、主簿、县尉,按照品秩给禄粟。

当时,天下大战,李渊时期官员的禄,比隋朝的还要少一些。并且,京官给禄,一年给一次。外官不给禄粟。

外官刺史、县令等有职分田。所谓的职分田,就是把田给你管理,然后你招租给人种,每年收上来的粟租,按比例上交,剩下的就是你的。其实相当于我们理解的二房东。


县令,既然没有禄,只能靠职分田收租吃饭。

职分田是县令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县令还有公廨田,地租所得用于县令的公费(下属工资、公费开销等)、个人花费等。

县令等没有禄,其实是隋末唐初,战争死人多,田地没人种,能收赋税少,除了官员的工资,军费是大头。不给刺史、县令禄,只给职田、公廨田,目的就是鼓励农耕,多弄点粮食。


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时,罢免职田、公廨田等,以税收钱给官员月俸。

唐玄宗李隆基时,给官员们增加了防閤、庶仆费用,用于支付公务接待、幕僚职员的工资等。

自此之后,历朝历代的官员开始都有俸禄两种收入了。虽然俸、禄都是以九品中正制的品秩为依据给,但俸是官职钱,月给,一般给钱,或者钱、物按比例给;禄是品秩待遇,一般是年给,或春秋两次给,基本上都是给粟、米、棉、绸缎等实物。

俸,在今天就是月薪;禄,就是干部待遇。如部级、处级、科级。正六品、从六品,其实就类似今天的正处级、副处级,或正部级、副部级一般。唐朝官员除了俸禄之外,还有职田补充收入待遇。


唐高宗李治即位当年,发给官员的一年俸钱一年共是:152730缗。一缗即1000钱,即152 730 000钱,1亿5千2百7拾3万钱。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五年,年税赋收入是:

地租钱200余万缗,即2 000 000 000多钱,20多亿钱;

粟1980余万斛;庸、调绢740万匹;

绵180余万屯;布1035万余端。


唐朝的物价: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1匹绢换1石米——物价高;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1石米40—50钱;

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十六年,1石米130钱;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五年,1石米130钱,盛产区1石30钱,1匹绢200钱;

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安史之乱后),收购粟米作官酿酒,1斛2000千—3000千,即1石米660—1000钱;

唐德宗李适贞元年初(安史之乱后),1石米300—500钱;由于战争,关内驻军,致使长安粟米紧张,1斗米曾经卖到1000千,即1石米10000钱;


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唐朝的官员待遇不错,活得有滋有味。但是吏员的待遇一般般。

官员的待遇,是很有有大唐盛世的样子。比起秦、汉、隋、宋等朝的待遇好多了。

当然,这只是算粮食的价值。其他如绢、丝绸的价格。两税法开始实施时,3200钱折为1匹绢的实物税。到了陆贽上书时,折税价格就下降到1600钱。虽然物价是便宜了,增加了富人的赋税负担,也让穷人存钱交税——因为不收实物了。

唐朝中后期确定百官俸钱,经历五代,一直用到宋朝。唐朝的禄是给粟、米等实物,俸是给钱,唐哀宗时库房钱不够,于是半钱半实物折价。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4)

肃静 威武

宋:

宋朝的俸禄基本沿袭唐朝。除了俸禄外,还有有职钱(京官)、傔人衣粮(高阶京官)、厨料薪炭诸物(部分京官)、增给钱(其实就是借调的工钱)、公用钱(中高级官员)、给券(出差费用)、职田(外官如县令、主簿、县尉等)。

宋朝时俸先是给三分之一的钱、三分之二的实物,然后是一半钱、一半实物,最后全部给钱。这也反映了宋先穷后富的过程,如唐朝一般。


宋朝的物价:

宋神宗刚即位时,京东转运司请求贷款302200贯给农民,第二年以绢还钱,1匹绢价值1000钱;

宋神宗赵顼熙宁二年,1斗米70—80钱,1石米700—800钱;

宋神宗赵顼元丰七年,司马光以1斗米100千钱向各驻军购买余量(坐仓籴),1石米1000钱;

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同意两浙地区以2000钱抵扣一匹绸缎或丝绸税;

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十一年金宋绍兴和盟),荆湖地区米丰收,1斗米仅6-7钱,1石米60-70钱;


宋朝时的税赋

宋仁宗赵光义至道末年,总税赋收入为: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缗钱,即:22245800000钱,实际钱数(宋以77钱为100钱,1缗等于770钱,故需换算):1 729 266 000,即17亿2千9百2拾6万6千钱

宋仁宗之后的宋真宗天禧末年时,年总税赋收入为: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缗钱,年总支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缗钱,即:总税赋收入:150850100缗钱,实际钱数:116 154 577 000钱,1千1百6拾1亿5千4百5拾7万7千钱;年总支出:126775200缗钱,实际钱数:97 616 904 000钱,9百7拾6亿1千6百零9拾万4千钱。


土豪就是土豪!一年1000多亿钱的收入,居然花了976亿。官吏的待遇又不是很高,都花哪里去了?

宋朝的官吏待遇,不再像唐朝时那样官重吏轻了。即使是南宋,官吏的俸禄制度变动也不大。

宋和隋一样,虽然富得流油,但在官吏待遇上,不是很大方。

宋时官吏的待遇低于唐朝,略高于秦汉,低于同时期的金朝。甚至部分官员低于唐初。宋朝这么富,怎么官员待遇这么差?难怪宋朝打仗不怎么样,原来工资太少,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去搏命。


金:

上面所说的宋朝,基本上是以北宋的情况为主。北宋灭后,金国成为正统。绍兴和盟之后,南宋成为金国藩国。故以金国的俸禄做介绍。

女真人老实简朴,实物最实惠。金国的俸禄就是一种收入,仅有年俸、无禄,外官有职田,部分京官有承应费。

金朝的物价资料没有,仅有灾区1斗十多两银的记录。金朝赋税多以实物交,并非和宋朝一样收税钱。


不过可以看看辽时的物价,作为参照:

辽道宗初年,西北的春州1斗粟6钱,1石60钱,和北宋物价基本相同;

开远军地区官定税粮折现比例:1石粟50钱。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年,有司奏报:金国仓库粟米数量:二千七十九万余石,20790000石。以宋神宗赵顼元丰七年,司马光的坐仓籴:1石米1000钱(实钱770),计算为:16 008 300 000钱,即160亿零8百3拾万钱。

基本上也和北宋时期差不多的经济水平了。虽然今天只是金世宗时只是160亿钱,好像比宋神宗1161亿的收入差很多。但其实这只是金国粟的价值,没有计算米、麦、绢、绸、茶酒税钱、互市税收等等。

以互市的泗州榷场为例,金世宗时期,每年的税收是53467贯,实数为(金国以80钱为百,1贯800钱):42 773 600钱,4千2百7拾7万3千6百钱。

这只是其中一个榷场的税收。金国总共有13个榷场,除了西北2个榷场专门作为牲畜交易之外,其他11个榷场都是在金宋边境。


金朝时官员的待遇好于宋,低于唐,高于秦、汉、隋时期。但在吏这个层面,金朝吏员的待遇比唐的吏员好很多。似乎金朝和对待吏员的重视态度相反。

另外一个特点是,金朝时不管上、中、下县县令,收入待遇基本差别不大,同工同酬,与传统中原王朝的显性差额待遇,孰优孰劣,大家自己判断!

也许是由于女真人原有的淳朴风俗,金国的薪酬待遇制度很简洁:基本的就是俸禄,并且俸禄不分开;公事出差按天计算酬劳;诸司司官有承应俸;试用期的护卫亲军,按路程计算酬劳,不合格的按回家路程发放路费;军队调动路程超过千里的,士卒按每日一升米、马一匹草料支付,吏员按钱200-300文钱。

还有金国的猛安、谋克待遇也很好,虽然只给钱粟,其他什么待遇也没有,但和同品秩的官员也相差不大,并且猛安、谋克都有金国给予的田地可以租给农户耕种,税收又不多。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5)

县令

元:

元时的俸禄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的地方:

一、元朝和唐朝一样发钱。唐朝是禄发实物,俸发钱。元朝无论俸禄,一律发钱,无职田官员发禄米、收入低于3锭的官吏每月发米作为增俸。

二、凡是官吏大小都有品秩,都有禄,哪怕是最底层的小吏。这和元朝重视拥有实务处置经验的吏员有关,并不像传统的中原王朝那样鄙视拥有实务处理经验的吏员。

三、相对于如达鲁花赤(县令)等有职田的外任官,元时给没有职田的其他官吏额外按月发放禄米。传统中原王朝,就只有唐初只有禄无俸时,唐太宗李世民按品秩以年度考核发放数额不等的禄米奖励;以公廨田取走一部分来作为京官的平时用度。但唐在唐高宗李治时,以税钱发俸,就废止了。宋时有职钱,金有承应钱,但都是辅助性质的。

四、官吏的待遇水平更为接近,甚至下属的待遇比上司高。比金朝更平等,更不用说传统中原王朝。如典史,品秩和达鲁花赤(县令)都是从六品,禄的待遇一样,月俸数比达鲁花赤(县令)高15贯。但到了明朝,典史成为了不入流的小吏,俸禄只有区区5石而已。

五、核算精准,除了秦之外,比其他任何一个王朝的核算都准确。举例:中书省下设置的平章政事的月俸是:一百二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工资计算到厘!!!!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三年,诏命增加小吏的月俸数:

月俸10两以下,每两给一斗米;

10两至25两,每人给一石米;

25两以上至3锭:每两给米一升;

米不够,就按一石米不超过20两的价格给钱。

编修《元史》的宋濂对元朝官吏待遇评价是:“其所以养官吏者,不亦厚乎!”


元朝的物价水平: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二年,在上都(今北京)、北京、西京三地官方购买粮食为市籴粮(高于市价购买,让农民不亏本),以1200锭购买3万石粮,即60000贯购买30000石,1石粮500钱。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二年官定以钞抵税粮比例(折中):1石等于1贯,即一石米1000钱计算(《元史 食货一》税粮:“粮一石或输钞三贯、二贯、一贯,或一贯五百文、一贯七百文”)。

元朝时的税赋收入:

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初期,天下一年税粮:12 114 708石,1千2百多万石;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时,全年税赋收入:金:19000两,即:380000贯钞,380万钱;银:60000两,即:120000贯钞,120 000 000钱,120万钱;钞:360万锭,即360万贯,3 600 000 000钱,36亿钱;合计:36亿零500万钱。这仅仅是金、银、钞的价值,还没有算实物,如粟、米、麦、绢等实物税赋的价值。


元朝的俸禄多丰厚就不用多说了,生活在元朝时的明人已经给出了评语。对比下,元朝和明朝、宋朝、甚至唐朝的收入待遇,你就会觉得所谓的“驱除鞑虏”毫无意义!

比元朝待遇还低的宋朝、明朝,不用去想了。就连号称大唐盛世的唐朝,也就是官员的俸禄丰厚些,底下吏员俸禄低微。但元朝是低阶官吏的俸禄基本和上司持平,甚至下属的俸禄比上司还高——这算是当时最先进的薪酬激励制度吗?

以左右仆射,即左右丞相为例:

唐:从二品(上面有正二品的尚书令),年禄:460石,10顷职田、月俸:9000(唐高宗李治)、1400000(唐月俸定制),防閤、庶仆月钱:24000 1380石年禄米,合计俸禄(不计防閤、庶仆月钱):460 150 3500=4110石

元:左右丞相,正一品(上面的中书令多数都是皇太子兼任),禄:月6锭,年72锭,月3600贯;月俸:月钱:140贯,月米:15石,年:钱:1680贯、180石,合计俸禄为:5280 180=5460石。

但作为下属的行省左右丞相,月俸:200贯,年:2400贯,比左右丞相的月俸还高。


明:

明朝的俸禄也很简洁:官吏只有俸禄,其他收入没有,开始还有职田,后来就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

新上任的州、府、县官有路费。俸禄数目都是朱元璋时制定的,明朝从来不曾更改,永为定制。这和前面的王朝不一样,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表中的数据说明明朝的俸禄是很差的,中县的县令、县丞、主簿、典史都是历朝排名倒数第一。

你看下当时明朝的俸钱折米比例、尤其是废钞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明朝的官员待遇是最差的。

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俸钱折米比例1石米兑10贯,县令一年的俸钱是72万,兑换成米,就只有72石米,一个月6石米;

而明仁宗朱高炽时,1石米兑25贯,72万的年俸钱,就只能兑约29石米,一个月2石5斗;

最惨的是明朝废除钞用铜钱时,钞一贯等于3文钱,72万的年俸钱,实际等于2160文钱。

2160文钱是什么概念?!当时一匹布是300文钱,3皮布的价格就是一个县令的年薪。

还不够惨:俸钱钞依然是1石米对10贯钞,等于1石米仅仅相当于30文钱。而一匹布可以兑换300文钱,或20石米,相当于1石米的实际价值仅仅为15文钱。

编纂《明史》的张廷玉慨叹:“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6)

好官


四、总的点评各朝代薪酬待遇(俸禄):

秦汉:只有年禄,相对当时物价,待遇也算优厚,10钱左右1石米——呵呵,还好~~;

隋、宋:都是有钱人家,官员待遇太差,吏员更不必说,要么造反(隋),要么读书写字(南北宋)、打仗什么的太伤脑筋——有钱小气、花钱大方,乱世出来的抠门地主;

唐:也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官员待遇不错,但讲究门当户对,看不起底下的吏员——富二代品质;

金元:都是放羊的,成为暴发户后,对官对吏都薪酬平等,待遇优厚——很好的老板,因为经济危机破产了,实在可惜!

明:耕读人家,讲究的是省吃俭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清: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这个没有资料就不知道——因为清史到如今都没有编纂,都亡国差不多200年了!

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金)(7)

当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