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摆摊生意(阜阳20多年的早餐店)
早餐店摆摊生意(阜阳20多年的早餐店)或许是在给姐姐的帮忙中得到了启发,搬到炮铺街后,曾经的许二哥烧饼变成了现在的许二哥撒汤馆,曾经的一人一炉变成了现在的七人二炉一锅。因为姐姐也是开早餐店的,所以,后来许二哥又在文峰二村附近干了小年把有余,帮姐姐打理店铺上下。也让更多的食客领略了自己烧饼的手艺。与大多数小吃店的名字一样,许二哥撒汤馆其名字就来源于老板的姓氏以及在家里的排行。起先,许二哥是在莲池附近支起了自己的店铺,不过虽然说是店铺,但其实只是一家流动的摊位。一人一炉,便撑起了莲池附近居民的整个清晨。这一待就是十几年,每天清晨日暮,雷打不动的出现在莲池居民的日常生活里。
炮铺街,一条不算长的街巷却聚集着各种特色的美食与人气。今天,我们又在这里找到了一家比较“出名”的店铺。
说它“出名”是因为它曾经获得过2017届“阜阳市特色名小吃”的称号,也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的注册商标,甚至被颍州晚报和阜阳城市周报报道过,更是因为它凭着自己独特的风味源源不断的吸引着周边的老街坊邻居。
它就是许二哥撒汤馆。
入行二十余年的许二哥
与大多数小吃店的名字一样,许二哥撒汤馆其名字就来源于老板的姓氏以及在家里的排行。
起先,许二哥是在莲池附近支起了自己的店铺,不过虽然说是店铺,但其实只是一家流动的摊位。一人一炉,便撑起了莲池附近居民的整个清晨。
这一待就是十几年,每天清晨日暮,雷打不动的出现在莲池居民的日常生活里。
因为姐姐也是开早餐店的,所以,后来许二哥又在文峰二村附近干了小年把有余,帮姐姐打理店铺上下。也让更多的食客领略了自己烧饼的手艺。
或许是在给姐姐的帮忙中得到了启发,搬到炮铺街后,曾经的许二哥烧饼变成了现在的许二哥撒汤馆,曾经的一人一炉变成了现在的七人二炉一锅。
曾经积攒下来的人气,也让已经在炮铺街待了6年的许二哥,生意从不见冷清。
现在许二哥的招牌,已经不止于炮铺街的这一家店铺,其它的多为亲戚所开。不仅如此,就在拍摄的间隙,还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许二哥加盟的事情。
但是,许二哥却是摆了摆手,“现在加盟都干不了多少时间,不在意我们的牌子,这样到头来不还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真正口口相传的招牌,也许就是要有着这样的责任感,才能坚持的长久。
凌晨两点半就开始熬制的鸡汤
招牌的塑造,自然离不开货真价实的美味。许二哥的撒汤以老母鸡和骨头汤为底,再辅以各种佐料熬制。
至于熬制的时间,每天大概11点左右关门后,就要开始准备第二天汤底的熬制,而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半左右,又要继续汤底的加工熬制,直到5点半左右店铺的开张。
如此费时费力用心熬制的汤底,在味道上自然也差不了。
从大锅中直接舀上两大勺汤底,冲在已经打在碗底的土鸡蛋,原本一颗完整的鸡汤立刻四散开变成金黄的蛋花。
再放上些虾米、香菜做点缀,一碗金黄中伴着一丝草绿的撒汤就这样上了桌。初尝一口,微咸的口感中带着老母鸡汤特有的鲜味儿。
但是当一勺接一勺入口后,就只剩下了鸡汤的鲜味和蛋花的柔滑,偶尔一勺中出现几只小虾米,更是引得人连连回味。
在许二哥家,经常有人是顾不得形象,直接端起碗来就一股脑的把碗底的撒汤喝了个精光。
半天的时间,就能卖上个三四百碗。不少年龄稍大一点的顾客,提着保温桶就来打上一碗撒汤,看他们轻车熟路的动作,早已不知道来上多少回了!
一般这里都会帮你把撒汤端上桌,但是总有等不及的顾客,这边汤刚一盛出来,那边就迫不及待的自己过来把汤给端了。
头天晚上准备的油酥烧饼
要说起许二哥的老本行,那还得是油酥烧饼。头天晚上,就要开始准备和面团,120斤的面粉,要由三个人熬上大半夜才能准备好。
也多亏提前准备好的面团,不到十秒,原本半球形的面团就在老板五指翻飞的动作中成了一个烧饼的形状。
将烧饼的一面蘸上满满的芝麻粒,往炉壁内一贴,接下来只要估摸着大概的时间就能将烧饼夹上来。
将烧饼从中间撕开,掉落下满满的芝麻粒,再蘸上老板自己做的辣糊,烧饼的浓浓油酥香与辣糊的些许微辣滋味在口中相交融,满足!
人气火到有顾客专门叫跑腿送
如此的味道与匠心,在许二哥撒汤馆最常出现的画面当然就是,排队!
老板甚至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个话筒,当然不是用来唱歌,而是为了在人多如潮的时候,直接喊到每位排队等待的顾客的号码。
如果是家长带着孩子,就会催着先让孩子找个位置坐下,否则稍微耽搁一会儿,再找到位置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两个炉子的烧饼,一大锅的汤底,哪怕事前工作已经准备了个七七八八,源源不断的客流让老板也鲜有停下来的时候。
甚至在后厨忙碌的员工脸上的汗珠也很少干过。
当然,来到许二哥的也是老熟客居多,有些老街坊彼此碰见了还会打上声招呼,“哟,你今天也来这吃啊!”
从早晨5点半一直到11点,期间总是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人流。
真正的好味道
不管万水千山
总是让人忍不住一品其滋味的冲动
这就是潜藏在街头巷尾的魅力
也是我们寻找他们的意义
来源:吃喝玩乐在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