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抗疫新消息(肠病舌象长这样)
安倍抗疫新消息(肠病舌象长这样)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的结肠和直肠慢性炎症疾病 因其临床表现常为腹泻 、粘液血便及腹痛。安倍提到的疾病,是他17岁时就确诊的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无独有偶,受肠病所累的不仅仅是“黑豹”,还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将日本首相一职。安倍表示:由于我的疾病需要接受治疗,身体状况处于病痛之中,在作出重要政治决策之时不允许犯任何错误,鉴于我无力履行职责,不再能自信地回应国民提出的要求,我决定不再继续担任总理大臣的职务,我将辞去首相职务。
黑豹离世8月29日消息,据美联社报道,《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据悉,博斯曼四年前被诊断出结肠癌,最后是在家中去世,妻子和家人陪伴在身边。
他的家人在声明中称他是一名真正的斗士,很多后期作品都是在无数手术和化疗期间完成的。
今年6月,《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被拍到坐着轮椅,由护士推进洛杉矶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当时具体的健康状况无确切说法。
查德维克·博斯曼的离世无疑是好莱坞非裔演员的重大损失,他离开之后,瓦坎达再无国王,这样的结果令漫威迷们悲痛不已。
无独有偶,受肠病所累的不仅仅是“黑豹”,还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将日本首相一职。
安倍表示:由于我的疾病需要接受治疗,身体状况处于病痛之中,在作出重要政治决策之时不允许犯任何错误,鉴于我无力履行职责,不再能自信地回应国民提出的要求,我决定不再继续担任总理大臣的职务,我将辞去首相职务。
安倍提到的疾病,是他17岁时就确诊的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的结肠和直肠慢性炎症疾病 因其临床表现常为腹泻 、粘液血便及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大多起病缓慢 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急性重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少见。极少数患者出现腹泻和大量粘液脓血便,伴有体温升高。全身表现主要为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及口腔溃疡等。
其病程可长达多年,并且反复发作,每天可泻4-10次,有时甚至更多。因病情呈慢性、 迁延性和反复发作性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但临床调查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的年龄范围也扩大到 20-50 岁之间,除了肠道、关节、黏膜等系统受累外,并发症可出现肠道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
本病在急性暴发型死亡率高 慢性持续型易癌变。
据相关资料报道,其癌变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10倍,平均患癌比率为3.5%-7%,病期5年以上者癌变率为17%,国外研究统计患者10年癌变率达20%,25年以上可达40%,特别是病程长、病变范围广泛、 年龄较轻者,被公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的慢性期恶变率较高,而且癌变恶性程度高,多在早期即发生转移,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1925年报道首例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癌病例,随后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的关系逐渐引起重视。近几年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由慢性炎症开始,历经炎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腺癌进展演变至腹腔侵袭性转移的 “炎-癌”序列演变过程,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①年龄:少年和青年期患结肠炎者,癌变几率较高。
②病程:结肠炎病程较长者易癌变,病程在10年以内者极少癌变,而病程在10年以上癌变率逐年增加。
③病变范围:病变仅限于直肠者,直肠癌的发生率与一般自然人群无差别,而病变范围很广或全结肠者,癌变的危险性比自然人群高10-30倍。
④病变的活动度:各种不同活动度的结肠炎类型中,以慢性持续性的危险性最大,反复发作型次之,维持治疗能稳定的患者,其癌变率并不增高。
⑤临床表现:当结肠炎患者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症状发生改变或出现新的症状,特别是出现肠梗阻的表现,常预示可能癌变。
⑥病变的形态:癌变多发生于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之上,最易发生于肠狭窄处,其次息肉,最多见于乙状结肠处。
⑦组织学特征:当炎性息肉发生腺瘤样变后即可视为癌前病变,组织学检查发现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也是有高度癌变的危险信号。
①奥黛丽·赫本
1993年1月20日,英国著名电影演员,美国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因患盲肠与结肠癌,死于瑞士洛桑的家中,终年63岁。她曾因《罗马假日》、《窈窕淑女》等片而在中国家喻户晓。
②李丁
一句“皇上圣明”伴随了李医生的童年,不幸的是,六王爷的扮演者李丁老师却因患直肠癌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5时26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2岁。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所以常常被广大患者朋友所忽略,大多数患者认为"闹肚子"不是大毛病,不进行治疗也没所谓,这样不仅贻误病情,而给自身和家人带来巨大痛苦。
在起病初起,就进行明确诊断,并针对性的拟定治疗方案才是上策。通过临床观察,李医生认为,肠病患者最初会有这5个方面的改变。
①舌象特征
李医生在临床上主要从事中医舌象研究,在临床中接诊了很多肠病的患者,先来列举一二。
第一位,女性,50岁,溃疡性结肠炎3年,舌象特征:舌质淡紫,苔黄腻厚,舌体略胖大,边有齿痕,中有裂纹。
第二位,男性,48岁,溃疡性结肠炎5年,舌象特征:舌质淡紫,舌苔薄腻根部稍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面布满黯斑。
第三位,男性,35岁,结肠癌术后,舌象特征:舌质淡紫,舌苔黑褐(非染苔)。
通过以上舌象,李医生总结出如下的规律:
舌质淡白,提示脾阳虚,病位在肠,消化功能下降,多出现脾阳虚、脾气不足的特征。
舌质紫,或有瘀斑,不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均局部或出现瘀结或出现正常功能丧失,提示局部瘀血。
舌苔厚腻,提示湿气重,脾胃运化不利,水湿停聚,所以出现厚腻苔。
②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的症状
通常患者表现出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其中当患者的病变位置在右半结肠癌时,常见的是腹痛或者隐痛,通常发病开始的时候属于间歇性的疼痛,严重的病变随后转入持续性疼痛。
而当患者的病变位置是左半结肠癌时,一般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突发性梗阻,随后患者的腹部伴随着绞痛等,导致患者在排便和排气时受到阻碍。
③大便习惯改变
当患者的病变位置是右半结肠癌时,患者的粪便呈稀薄样,严重的病变会伴随有脓血,且患者的排便次数增多。
当患者的病变位置是左半结肠癌时,通常表现为排便困难,而且病情会逐渐加重。
④粪便带血或者粘液
患者属于右半结肠病变时,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导致血液和粪便混合,患者难以察觉,而且在医院检查时一般呈阳性。
当患者属于左半结肠病变时,则出血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可以直接观察到粪便中混有血液以及粘液。
⑤结肠癌的高危人群
最初,结肠癌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而近年来结肠癌的患者趋于年轻化。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癌细胞分裂更快 因此其恶性程度要比中老年人严重。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是结肠癌的高危人群。
预防肠病的方法不论溃疡性结肠炎,还是结肠癌,它们的发生发展都与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想要有效预防这些肠病,生活习惯一定要改!
①饮食调整:饮食上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多吃含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的发生率。
②增强运动:长期久坐不运动的人应提高警惕,尽量避免久坐的不良习惯,适当增加活动时间,肥胖人群要加强运动锻炼。
③定期体检、及时就医:对于 40 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如结肠息肉病史、结肠癌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不爱运动“久坐一族”等人群,一旦有消化系统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到医院直肠指检及肠镜检查。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50 岁以上的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提倡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肠道健康,谨防炎癌病变。听听厦大中医李大胖,阴阳平衡保健康。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您的反馈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防癌抗癌食物排行榜:一大蒜二粗粮三绿茶,第四常见又便宜
身体很壮却患直肠癌,80后老中医谈谈直肠癌6个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