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 学历真的比能力重要吗(初出象牙塔的学霸们)
职场上 学历真的比能力重要吗(初出象牙塔的学霸们)导师直言“亲和力不足,过于强势。”25岁,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绩优异,曾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实习。 虽然年纪尚轻,却已是超越许多人的“学霸”,在节目中展示了过人的能力被大家看好,但是在与一例案件的委托人交谈的过程中,他却得到了导师的否定。
随着教育水平越来越发达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一路重点中学又保送进了重点大学,是爸妈们拿来鞭策自家“不成器”的小孩的模范标本。
而近些年社会上各种事例却揭示出一个现象:为什么这些学业优异的学霸们,进入职场后却一再受挫呢?不久前我受朋友推荐看了一部网上十分火热的律政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其中一个实习生引起了我的注意。
何运晨
25岁,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绩优异,曾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实习。
虽然年纪尚轻,却已是超越许多人的“学霸”,在节目中展示了过人的能力被大家看好,但是在与一例案件的委托人交谈的过程中,他却得到了导师的否定。
导师直言“亲和力不足,过于强势。”
事后导师找何运晨谈话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缺点:
“职场上需要的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接受了精英教育的何运晨,和无数刚从象牙塔出来的高知学霸一样,面临着社会为人处世的一大考验。不懂与人交流的艺术,找不到让客户舒服的相处模式,是他们职场生涯的一个难关。
对此,金教授劝告他:
“我在说什么,对方有没有听,我是能感觉到的,当你想听一个人说话时,认真听就好了,不需要做出你在听的表达,职场上需要的是倾听者。”
凡事是不能太想当然的。刚离开学校的学霸们习惯性用上课听讲的方式与人交流,殊不知这套方法哪里还适用于社会的人际交往呢?
许许多多的“何运晨们”:别让你以为的“好习惯”害了你!在学校时,坐在前排点头附和老师的学生总能得到老师的青睐,那是因为教室里学生众多,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让老师更多的注意到你。
因此,在老师说话时频频点头做笔记,是学生时代里老师认可的“好习惯”。
但放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对话场景改变,交流对象变化时,那一套在学校里的行为模式,却成了不合时宜的了。
学会变通,审时度势,新的环境代表着新的起点,如果固守从前,不知改变,那么学生时代的强者也可能在职场施展不了拳脚了。
最后,希望每个从象牙塔走出来的熠熠生辉的青年人,最终能在新的环境里继续学有所成!
#职场# #大学生就业# #学霸# #心动的offer# #何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