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当听到这个问题时,人们常常不屑地说道,上班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不就是为了生活吗?有人甚至说,如果家有一个亿,鬼才去上班呢!看起来,大家对上班这件事都是深恶痛绝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起那句悲情的台词:不上班,你养我啊?在详细讨论本书主要内容的第一点之前,我们首先来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本书的标题,你为什么而工作?本书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承接的两个点。第一点,人们厌恶工作的根源是对人性认知的偏差,是错误观念在作祟。第二点,重新认识正确的人性,从根源上解决上面的问题。

大家好,欢迎来到五哥读书。今天我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叫《你为什么而工作》。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

本书的字数不多,仅有六万字,即便放在书架上,也是薄薄的一本。尽管本书篇幅很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涉及的领域也很多。比如说,作者在仅有的少量文字中讨论了人性的话题,讨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甚至讨论了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由此可见,本书的作者是个阅历丰富,知识面很广的学术人士。在本书中,最大亮点是:作者在其中提出了许多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观点,比如,他否定了亚当·斯密的人性理论;比如,他严重质疑当下流行的管理和薪酬理论。由于本书作者的亲身工作经历和他研究领域的专业性,让他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得到社会大众普遍的认同感。本书一经发售,便受到世界众多职场名人的推崇。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2)

作者:巴里•施瓦茨

对于读者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一方面教会员工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从而使人们愉快地工作。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负责人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管理和薪酬制度,以及额外的奖励机制。

本书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承接的两个点。

第一点,人们厌恶工作的根源是对人性认知的偏差,是错误观念在作祟。

第二点,重新认识正确的人性,从根源上解决上面的问题。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3)

在详细讨论本书主要内容的第一点之前,我们首先来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本书的标题,你为什么而工作?

当听到这个问题时,人们常常不屑地说道,上班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不就是为了生活吗?有人甚至说,如果家有一个亿,鬼才去上班呢!看起来,大家对上班这件事都是深恶痛绝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起那句悲情的台词:不上班,你养我啊?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4)

我呢,认识一个人,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小领导,月薪大概在25000左右,刚刚买了房,月供1万元左右。有一次我跟他聊天,他很悲观地说,你说我这一天天都在忙些什么?早上睁开眼,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今天又欠了银行好几百。接着就在想,孩子的花费一年好几万,平摊下来一天又是几百块。这还不敢算我们平时的开销。说实话,我的工资不算低,可到最后,我忙死忙活累一天,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天的工资都等于白干。如果哪个月我能存上几千块,那恐怕都是烧了高香的!

听了朋友的话,我问他,那你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傻子才喜欢!你别看公司规模挺大,但工作太累了,你也知道我们领导,给你那点工资,就恨不得把你榨干。不仅如此呢,你若敢犯一点错他就会不断挑你的刺。工作累不说,还很受气!可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不换一家公司时,他又暗淡下来,他说: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到哪里上班不都是跟人家做奴隶吗?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5)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我朋友这种想法的人比比皆是,甚至连抱怨的口气都如出一辙。他们很讨厌工作,却又不得不工作。在他们看来,工作是因为生活所迫,而并非出自喜欢或心甘情愿。

关于这一点,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对2500万名在职员工访问时发现,有13%的员工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非常地努力,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而63%的员工则是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工作懈怠,领导总要督促才能好好干活,领导不在就偷懒。而剩下的24%则更离谱,他们不仅自己不干活,还经常表露出负面的情绪,影响别人的工作效率。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6)

客观的数据摆在眼前,在职的员工中,只有少数人带着使命感工作,而大部分人都觉得工作就是虚度光阴,可由于大部分人都这样了,少部分也只能随波逐流,更有甚者会投机取巧,做些违法乱纪的事。

那么,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本书作者将矛头直指亚当·斯密的人性论,这个大名鼎鼎的经济学鼻祖认为:惰性和追求舒适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一个人意识到,他很努力地去工作,而报酬却与他马马虎虎应付工作所得一样多,他就会立刻松懈下来,然后就不再认真去工作了,这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出的理论。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7)

针对这一现象,亚当·斯密制定出一套颇为得意的工作流程。比如说,在生产大头针的过程中,工序有5道,分别是拉长金属丝,拉直金属丝,把金属丝切断,然后磨针头以及磨针尾。如果让十个人来负责,每一个人各自负责一条生产线,那么每个人一天的产量不超过20。但如果让每一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那么十个人完全可以分为两组,那么一天的产量竟能达到4万8。

这样一比,悬殊就大的惊人。选择哪一种方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结果一目了然。但是,问题在于,没有人愿意只负责某一道工序,因为工作内容太枯燥了,而且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人感觉自己像是机器人。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8)

流水线的工作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一天到晚不停的重复同一项工作。那个工作确实让人感到很无趣,而且也学不到任何东西。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选择这样工种的人,无非就是为了高工资。这也是亚当·斯密研究过的问题。他发现,只要给出期望的工资,员工们根本不去关心到底上的是什么流水线,对他们来讲,只要有了可观的收入,哪里都一样,他们懒得去思考。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9)

以上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关于人性的理论,简单概括就是:懒惰是人们的本性,薪水是人们工作的原动力。基于这一理论,后来又衍生出当代流行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

对这种制度,表面看谁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但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它对员工们来说是不利的,对于公司来说危害也是巨大的。下面针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来做下详细说明。

首先来看它对员工的影响。

在这里,还是要举例来说明。卢克是一家医院的清洁工。有一天,有个病人的父亲对他大吵大闹,问他为什么不打扫儿子所在的病房。前提是,卢克已经打扫过了,只是这个父亲当时没有在场。卢克觉得很委屈,于是就跟他争辩。但当他看到躺在床上的病人时,他忽然又沉默了。卢克知道,这个病人已经住院六个月了,长期的精神折磨才会导致这个父亲的情绪失控。卢克很能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于是就当着他的面,把病房重新打扫了一遍。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0)

卢克的另一个清洁工同事,他负责的是医院大厅的清洁工作。有一次,他正在拖地,忽然看见一个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要下楼,于是他就停下手里的活,等着那个病人先过去。他害怕刚拖的地太滑,害怕那个病人会摔倒。而医院的另一位同事,他每周都会给病房换一幅画,甚至给病人跳舞,表演脱口秀逗病人开心。

从上面这几个员工的工作状态来看,他们不仅做好了本职的工作,甚至是做了些超出本职工作以外的事。他们会站在病人和家属的角度去看问题,尽管有时候会受委屈,工作起来也会更加累,但他们也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整个过程。当然,他们也并没有因为多做了些职责以外的事就拿到更多的薪水。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个场景发生在医院,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看到弱者总会想要伸出援手。也或许是因为受到医院的环境所影响,毕竟医院的宗旨和口号是仁心仁术,救死扶伤。那么,他们是否是受到这种思想的感召才变得有同情心了呢?

事实上,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外部环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一味强调环境因素的作用,显然也不够科学,中国不是还有句话叫“出淤泥而不染”吗?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1)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现实生活里,有很多工作环境并不怎么优雅的地方,仍旧会出现很多自得其乐的员工。比如说工厂的库管,比如说工地的民工,再比如码头的装卸工,或者物流的快递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边,时常会出现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工作在外人看来很糟糕,且工资也不高,但在工作中却总是很认真负责,甚至在同事遇到困难时,还会毫不犹豫地伸出互助。例如我认识的两个空调装卸师傅,他们在工作中是搭档。尽管他们经常从事高危型高空作业,但他们在工作中却表现的很轻松,偶尔也会讲些小段子,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有时候,他们在给客户装卸空调时,也会顺手清理掉客户窗台外面的垃圾。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垃圾平常人够不着,帮客户清理只是顺手的事,客户也总会给他们说一些感激的话。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2)

以这两位空调装卸师傅来说,暂不说工作的危险性,单一台空调就有几十斤重,装卸的时候别说有多累了,工资也没我们想象的高。但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他们依然做得非常快活。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看出,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并不是只在乎收入的多少,更多的时候是感受工作的意义。医院的清理工为病人和家属考虑时,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医护人员在给病人带去欢乐时,是给自己建立了一种使命感,而空调装卸师傅在得到客户的感谢后,得到的是一种荣誉感。

以上这些员工们,严格来讲,他们似乎都不太守规矩,因为他们做了职责以外的事,但从品质上来讲,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员工。但如果企业一味打压这些不太守规规矩的员工,用巴里·施瓦茨的话来说:你将无法得到优秀的员工。因为你给人们提供的工作单调且无聊。

以上就是关于当代流行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对员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它对企业的影响。

当代流行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奖惩要有据,且分明。说白了,就是只有高薪酬才能诱导员工多干活。这也是亚当·斯密的思路,他认为,想让员工们更加卖力地工作,就要支付高额的薪酬。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刺激手段。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一个叫布鲁·诺独雷的经济学家却并不认同。他认为:物质刺激不但不会提高员工们的积极性,而且常常还起到反作用。他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动机排挤”。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3)

举例说明:有一家幼儿园,经营状况还算良好。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幼儿园的负责人。因为很多孩子的家长在接孩子放学时总是不准时,以至于幼儿园不能按时关大门。这不仅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也给孩子们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不得已,负责人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规定,哪个家长迟到了,就要做出罚款的惩罚。负责人本想通过这种办法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却不料,迟到的家长更多了。负责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暗自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感觉很无奈。罚款这一政策公布后,家长们完全误解了它地用意,而把他当做变相收费以延长孩子在校的时间。因此,他们认为,只要交了足够的罚款,孩子就可以晚点接,关键问题在于,他们还觉得跟孩子在校时间比,这个罚款是合理的,是物有所值的。最终,这一罚款举措,让幼儿园的负责人和他的员工吃尽了苦头。由此看来,物质上面的奖惩,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

除了上面的例子,人们还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过程是,实验者要把一个沙发搬到车子上,但一个人搬不动,得让路过的人帮忙。一开始,实验者并没有说酬劳。而大多数人总是很乐意帮他,而且也不关心是否会给钱。但当实验者标定酬劳时,愿意帮忙的人却变少了很多,而且有的人还会在酬劳上讨价还价。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给酬劳时,人们会认为是一种义务劳动,是乐于助人的行为。一旦标定了酬劳,人们的思维方向被转移,自然而然就忽略了道德层面的考虑。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4)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刺激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做法,而且大多数情况会出现反作用。如果把这种做法照搬到企业中,那是相当危险的。企业最好的做法是,给予员工们足够的空间,激发员工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们的积极性。

从以上大量的论证实例来看,亚当·斯密的人性论,以及衍生出来的管理和薪酬制度,不管是对员工还是企业本身,都没有好处,甚至是危险的。但是很多人又摆脱不了这种思维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来帮助大家走出这种思维怪圈。

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是一种容易轻信的生物,人们总是对既定的事物信以为真,又由于动机性思维,让人们不愿去推敲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所谓动机性思维指的是,人们对于已经相信的事,由于受到先入为主思维的影响,总是不遗余力地寻找证据去佐证它的合理性。

事实也恰是如此。尽管现在看,亚当·斯密的人性论和管理薪酬制度完全站不住脚,但是理论已经存在几百年,人们更容易接受,而且已经接受。不仅不去质疑,而且还要寻找蹩脚的证据去佐证。就像当初的天圆地方论,虽然有人发现了真理,但却被无情地摧残了。

这种观点在社会学上被称之为自我实现预言,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权威的迷信。说白了,就是人们宁愿选择相信自认为权威的言论,然后按照此言论所提出的思路行事,并且坚定的认为,按照这一种思路,就能达到言论所描述的高度。

对此,作者列举了一些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个案例里,研究人员自诩是慧眼识人的伯乐,他在小学的一个班级里随机挑选了几名同学,并告诉大家,他们是最聪明的人,未来将会创造出非凡的成就。当然,我们很清楚,那几位同学不过是研究员随机挑选的,他们也并不是班级最聪明的那几个。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他们的同学,在后来的时间里,都对他们另眼相看。在最终的期末考试上,他们竟真的发挥出超常水平。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5)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真实故事。有一个死囚犯,到了该执行死刑的时间,研究人员却冒充执行人员,在一个不透明的板子上挖了一个洞,让犯人把手臂伸过去。板子的那边,研究人员用水滴来模拟血液嘀嗒的声音,同时告诉犯人,他已经在他的手臂上划开了一个口子,并且他的血也很快就要流干了。然而事实上,研究人员并没有这样做。但是,犯人看不到板子那边的情况,但确实感到了疼痛。他当时想的是,被执行的时间已经到了,不论通过什么方式,终究是要把命交出去的。所以,他对研究人员说的话并没有怀疑。接下来,他不仅感觉到疼痛,而且也越来越虚弱。到最后,他竟然真的就死了。

从以上例子我们看得出,自我预言的威力有多大。当然,如果是通过正确的理论,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掌握了错误的理论却不自知,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那就得不偿失了。

人们信以为真的人性论就是如此,而提出这一理论的人,正是亚当·斯密。当然,我们并非在批驳这位伟大的先贤。事实上,亚当·斯密对人性的理解也并不只是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些,他有关于人性更为复杂的思考,并且已经写进了书本。但是,人们总愿意相信简单直观且容易理解的理论。这是我们自己犯下的错。但无论怎么样,有错就要改。我们要重新定义关于人性的东西。这就是本书另一方面的内容了。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人性需要重新来定义。这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作者发出的一种呼吁。

在重新定义人性前,我们先通过一个故事来直观展现我们曾经以为的人性。在这个故事中,蝎子想过河,却苦于自己不会水,于是就找到了青蛙。青蛙很担心,害怕被蝎子蛰。但蝎子却冷笑道,我又不傻,如果我蛰了你,你死了,我也得淹死。青蛙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爽快答应了。可当青蛙游到河中间时,背上却传来一阵剧痛,蝎子竟真的蛰了它。于是青蛙斥责道,你为什么要毒害我?蝎子有些尴尬地说,我也不想啊,可是这是我的本性啊。于是,它们两个都死了。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6)

故事很简单,但这就是我们以往所以为的人性。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认为好人就会一直好,认为坏人就会一直坏,殊不知,人人都有可塑性。社会大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某一个小环境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把一个人独自关在一个空间里,切断他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只供他吃喝,那么,两周后,在他身上,作为人的社会性将发生不可逆转的退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外界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人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工作环境里,如果企业能够有意识培养员工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那就必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反之,如果只强调金钱和物质的重要性,那么,在员工眼里,也就只有花花绿绿的钞票了。

不过,在以上的内容里,我们虽然列举了很多失败的案例,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人,很多公司,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比如说,丰田汽车,比如说谷歌公司。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7)

著名的管理学家杰弗里·普费弗,在对一个企业家如何创造一家好公司,和如何为员工创造一份好工作的研究上做出结论,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工作保障;

二,给员工高度的自主权;

三,给员工提供高标准薪酬,而非个人激励;

四,完善培训体系;

五,适度评估员工的表现;

六,将公司的愿景放进每一个决策里。

在本书中,作者最后也提到,工业革命尽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无形中却造就了精神世界的贫瘠。作者认为,在人类探索文明的初始阶段,这种做法是不得已,但现在,物质的供应已经相当丰盈了,如果还坚持以往的思路,有朝一日,必将让人类陷入苦难深渊。这也是作者对整个人类发出的呼吁。

以上就是关于《你为什么而工作》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是,人们厌恶工作的根源是对人性认知的偏差,是错误的观念在作祟。亚当·斯密的人性论,一味强调人们的惰性,并且否定了人们的可塑性。而当下流行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无形中打压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对员工自身和所在的企业都造成了危害。

最后是,打破原有固化的思想,重新定义人性,重新思考管理体制。这也是解决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提高员工积极性,解决企业用人危机的根本。

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而工作)(18)

五哥读书,每天一本好书精读。和我一起,精进学习,自我迭代。

本文由董浩读书app创始人、《粉丝经济学》作者吴高远先生(网名五哥)原创撰稿。感谢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