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巨星的弱点(你老板要出台作秀)
揭穿巨星的弱点(你老板要出台作秀)这就是客户需要的点,找准受众后,如何把热度艹起来呢?划重点:年轻人很注重在社交舞台上的个人态度,互联网激活了很多人的「炫耀之心」,推动了各种爱表达和爱分享。(第三集终于有双语字幕了,感谢「擦枪字幕组」,本剧人人视频可看)现在欧美剧为了突出各种政治正确,种族话题真的是刚需了。客户还是很拎得清的,他一开始就想打入年轻受众,这样才能拥有强大的社交热度。
《Flack》第二季第三集姗姗来迟,不过硬货很足,值得吸入。
这一集公关案例是「市长竞选」。
客户是黑人,他要在英国政坛打磨自己的星光度。
他认为现在的竞选,完全就是公关大战。
(第三集终于有双语字幕了,感谢「擦枪字幕组」,本剧人人视频可看)
现在欧美剧为了突出各种政治正确,种族话题真的是刚需了。
客户还是很拎得清的,他一开始就想打入年轻受众,这样才能拥有强大的社交热度。
划重点:年轻人很注重在社交舞台上的个人态度,互联网激活了很多人的「炫耀之心」,推动了各种爱表达和爱分享。
这就是客户需要的点,找准受众后,如何把热度艹起来呢?
这是考验「如何讲故事」的高能: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油腻政客。
来来来,举一反三:
1,如果你是艺人团队,一定要把你家艺人的竞品对象,各种同类项艺人风格标签全部罗列出来,新的辨识度一定要跳出这些既有标签,否则,nbcs。现在比较流行「敢冒险地做自己」,而不是过去那种「乖乖可爱」的人畜无害。
2,如果你是公关团队,你们大老板要出席重要发布会,可是媒体对你们家老板兴趣为淋,都觉得他形象太过时了,除了砸钱做大版面,享受行业的各种跪舔稿外,别无他法(行业媒体也弱弱吐槽:我们家这些年已经奉献了各种惊世绝句了,没有新款形容词了惹)。但你们大老板又想有些出圈的热度,肿么办?只能与过去的各种过气标签彻底决裂(当然,有些老板的思维已经陈旧得根深蒂固,公关很难把他们的千年树根斩断)。
3,如果你做品牌的,这种品牌形象新故事啥的,普通路人其实真的无感,还不如促销打折来得实惠,刚需价格永远比巨款更入路人法眼。当然,贵品牌有钱要砸热闹,没问题,宣传要做的,但别涨价哈。
好了,开始挖故事了,先开始发散思维,头脑风暴:说出你自己带刺激的故事吧。
自己没有?
那只能靠公关来帮你造一个了。
本周期「说故事」的流行编排动作必须有:借热点。
现在当地有一个抗议活动,聚焦宗教纠纷。
客户必须去这场混乱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发声,引导舆论,并且成功打造自己英勇形象。
英勇,意味着要受伤。
公关安排演员就位,会有人和客户「演」这场对手戏。
现场只要有强烈的冲突感,热度反弹就会越狠。
人物公关借势三部曲:
第一,项目/热点选择要讨巧。不要碰那种非黑即白的敏感场合,你不是去做圣母玛利亚宣判对错的,你只是要找一个有热度但不需要给标准答案的借势场所,你需要捆绑这种对你无毒无害的热量。你不可能去做个借势,结果引来一身骚。
第二,借势定位很重要。说白了,你去借势,无非就是要优雅聪慧地蹭热度,这个蹭热度不能引发反感。像剧中这位客户,他的定位是「混乱中的英雄」,他要迎合乱世造英雄的热度,最后把他塑造成新的意见领袖。
借势定位决定了后续传播的调性。
第三,冲突感。公关预设了「客户被打」的动作,因为这个冲突感可以爆,可以引发各种话题,可以引发很多人跟风。
冲突感决定了后续传播的焦点图,这是最简单粗暴、短平快的一触即发。
这个任务来得太快了,这对公关执行力考验极大,我们尽可能多解读一些剧情以外需要特别准备的小细节功夫。
剧中就这么一段准备时间。
中间有蛮多细碎心思要考量:
1,演员启用之前合作过的,这属于公关执行中的「第三方人员管理」,这也是公关最锤炼人心的地方,你需要长时间管理各种人和团队。像Melody这种小宫女级别的公关,国内咖位充其量就是AE(客户主任),但她一出道就要管人,管各种杂事,所以公关行业的小宫女成长特别快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你完全没有冗长的成长期,一出道你就要往前冲。
2,出发前,新闻稿必须准备好,因为这次活动过程很短,媒体焦点图一旦有了,稿子就要同步推送。
3,流程核对好。抵达现场后,公关要给各路人马做好brief(交代是公关硬核能力,高效精准)。
理论上,客户在家就要进行多次自我演练,比如你的发言稿,你的各种表情精准控制。
此时此刻,我们插播一段美剧《丑闻》剧情,看看公关是如何做总统竞选各种细碎活的。
如果是唱夫妻档,那么两个人就不要相敬如宾,宣传期一定要秀恩爱,是真情实感秀恩爱,贴切,自然,不漏痕迹。
穿着打扮要特别留意细节,尤其是领带。
现场进行时的时候,火花一定要有,一定要有故事画面的冲击感。
放到《Flack》这段案例准备,也是同样情况。
后面的执行期剧情有点戏剧化,我们可以当成一个「纠错集案例」来看。
首先,第三方人员临时发生变化。
好比你事前邀请的主持司仪或者魔术师临时不能来,他们内部自己换人过来了,也没有提前通知公关公司。
这一点Melody要背锅的,这种临场发生人员变动的灾难可能是致命打击。
如果你负责第三方人员管理,你就必须提前死死盯住对方,而且像这种「演戏人员」,你还得有plan B,没有备案是不行的。毕竟,这种热点造势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后面的大问题来了:请的托儿身穿红色卫衣,现场有人撞衫。
客户理论上是要看一眼「合作演员」照片的,他要认人,临时换人,客户也没办法认人了,这样不可控风险会增强。
果然,现场的合作演员临时接了个电话,离开了工作现场。
客户被其他人群殴。
抓马的是,这次公关事件因为「真打效果极好」,成就了客户的星光度。
但现实执行中绝对不会这么抓马的,现场第三方人员怎么可以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呢?
公关应该全程盯着流程,把控人和事,精准地按照rundown来走哈。
当然,编剧是用各种反讽元素来推动剧情里的矛盾点。
而我们追剧的时候,不妨把剧情与现实做一个设定对比,看看有哪些细腻活儿可以补充。
其实这段公关戏,执行难度极大:
1,理论上,大家要提前彩排的,这种没有彩排就临场发挥,崩率会很高。
2,一定要准备好备案,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有没有备选或者补救方案。
我个人感觉第三集剧情能被明星团队借鉴的点就是:打「受伤 同情」牌。
当然,背后如何说故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