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做好商界精英?青春佛商萧礼标

怎么做好商界精英?青春佛商萧礼标“聚人”的挑战萧礼标“作为上市企业,蒙娜丽莎不是属于谁家的,在这个时间点上企业选择了我做总裁,未来也可能是其他人。”萧礼标说,蒙娜丽莎推崇的是能者居之,而他的核心任务也是如何聚合更多人才,让能者居其位尽其才。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萧礼标与老董事长萧华有着很多难以忽视的相似之处,这既体现在对人才的重视、对创新的追求和品质的坚守上,也体现在两人同样低调务实谦和的性格上。在打造百年蒙娜丽莎的征程上,这位不露圭角的掌门人又会带领团队书写怎样的篇章呢?

怎么做好商界精英?青春佛商萧礼标(1)

“我们老董事长”,这是采访过程中萧礼标对父亲萧华的称呼。

萧华,中国陶瓷行业的传奇人物。20世纪90年代末,他和团队创办了“蒙娜丽莎“品牌,时至今日,他始终坚持走改革与创新之道,一路带领蒙娜丽莎成长为建陶行业的领军企业。

2015年,萧华卸任总裁一职,继续担任董事长。萧礼标接任蒙娜丽莎总裁。此后,蒙娜丽莎迈出了走向资本市场,推动智能化等一系列关键步伐。萧礼标也被外界评价为“传统制造业的新生代领头者”。

过去,围绕着父子二人的话题很多是聚焦在传承、接班上。但是,萧礼标对自己的定义不是接班人,而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经营上,萧华于他而言是集团董事长,而不是父亲的角色。

“作为上市企业,蒙娜丽莎不是属于谁家的,在这个时间点上企业选择了我做总裁,未来也可能是其他人。”萧礼标说,蒙娜丽莎推崇的是能者居之,而他的核心任务也是如何聚合更多人才,让能者居其位尽其才。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萧礼标与老董事长萧华有着很多难以忽视的相似之处,这既体现在对人才的重视、对创新的追求和品质的坚守上,也体现在两人同样低调务实谦和的性格上。

在打造百年蒙娜丽莎的征程上,这位不露圭角的掌门人又会带领团队书写怎样的篇章呢?

怎么做好商界精英?青春佛商萧礼标(2)

萧礼标

“聚人”的挑战

人才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自接任总裁以来,如何“聚人”就成为萧礼标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也是建陶这一传统行业的一大挑战。

不过,在聚人这件事上,蒙娜丽莎一直是行业的尖子生。从成立至今,蒙娜丽莎工龄超过二十年的员工大有人在。这与萧华谦和的个性与卓越的管理能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老董事长的人格魅力是深深刻在大家心上的。”萧礼标说。其实,愿意与蒙娜丽莎长久打交道的,不只是员工,还有客户和经销商。“客户只要第一套房子用了我们的瓷砖,第二套肯定还会用。我们的经销商有些是二代、三代接班了,还是继续跟我们合作。”

这样的凝聚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萧礼标也是在进入企业后才真切感受到那些隐藏的细节,“比如原来早在很多年前起就定下了一些规则,比如发工资的顺序,要首先发普通员工的,再到一般管理人员,再到高管。”

在萧礼标看来,吸引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要长期塑造一种聚人的氛围。他说,自己在人才管理上没有特别办法,“就是对人才好一点,而企业有多好,员工会用实际行动来打分”。

“好一点”体现在行动上包括,在股权激励和薪酬设计上,蒙娜丽莎崇尚与高管和员工共享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较强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但萧礼标说,这些也还远远不够。他坦言,蒙娜丽莎的人员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在人才引进上,在管理精细度上,与行业内外的优秀企业相比,也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因为企业在向前发展,很容易就会掩盖一些问题,我们也在努力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

在采访初开始谈及企业管理的时候,萧礼标就形容蒙娜丽莎应该是一个平台,有能力有抱负的人走进这个平台,能够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而他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这个平台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探索,我也常常反省,总的来说我们还在路上,还谈不上成功。”对于来自外界的赞许声音,萧礼标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和谦虚。

创新的回响

那些“谈不上成功”的实践,也给蒙娜丽莎带来了很多回响,尤其是体现在与人才息息相关的创新能力上。

可以说,蒙娜丽莎是一家有着创新基因的企业。这可以回溯蒙娜丽莎的拳头产品——陶瓷薄板的由来。

早在2007年,蒙娜丽莎就建成业内首条年产100万平方米的大规格干压瓷质薄板生产线,投产900mm×1800mm×3.5/5.5mm瓷质薄板,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薄板生产研究的企业。

但是,在当时,薄板并不为市场所认可。2010年前后,陶瓷薄板曾一度面对“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蒙娜丽莎的内部也曾有过是否要继续发展薄板的争议。但萧华认为更为节能的薄板产品一定会是未来发展得趋势,并决定将薄板事业继续下去。

最终,市场也回馈了勇于创新的人,薄板成为引领市场主流产品,蒙娜丽莎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2017年,蒙娜丽莎登陆资本市场。计划募集的11.23亿元资金中,其中有3.05亿元计划用于超大规格陶瓷薄板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是所有募资项目中金额最大的。

“蒙娜丽莎一定是勇于挑战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萧礼标说。近年来,不管是开拓“大岩板·大家居”领域,还是投建现代化绿色化智能生产基地,蒙娜丽莎的每一步都堪称“开辟式创新”的典范。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突围集》一书中说,“创新最重要的是集聚同类,凑到具有同种偏好的人群当中,达到一个起码的浓度,足以把新想法打磨出来,变成产品。”

在2020年8月,为了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蒙娜丽莎研究院成立。以研究院为统领,蒙娜丽莎汇聚起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同时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院校保持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力求持续引领行业创新。

一个引人关注的细节是,萧礼标出任蒙娜丽莎研究院院长,作为一把手担任院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就是要让研发团队知道,他们所做的是企业的核心工作,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会得到集团的大力支持。”

如今,蒙娜丽莎每年推出超过100种新产品。但萧礼标也直言,并非每款产品都能成为爆款,实际上成功都是少数,但要有敢于尝试、宽容失败的研发氛围,试错也是创新的一部分。

“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聚焦到人的需求上。创新的目的,是为了给员工提供幸福生活,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给股东和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回报。”萧礼标说。

“升维”的打法

每当谈及蒙娜丽莎的成绩,萧礼标总是说 “我们没什么好‘吹’的,因为还没有成功”。但是一谈到蒙娜丽莎的产品,他却能侃侃而谈。遍布全国各地,由蒙娜丽莎打造的地标式壁画装饰,他几乎每个都能背出来。

其中,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河畔的巨型瓷艺壁画,全长约3800米巨型壁画,历经10余年风霜雨雪和沙尘暴的侵袭,色彩依然如新。这是蒙娜丽莎技术实力的一种无声证明。

不止鄂尔多斯壁画,还有江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巨型瓷像、西安大明宫的“唐朝生活”艺术壁画等都是蒙娜丽莎有力的户外瓷板艺术作品。

2011年,佛山海八路的金融隧道竣工,这是国内首条采用大规格陶瓷薄板作为内壁装饰的城市隧道。这些陶瓷薄板同样来自蒙娜丽莎。此外,在深圳地铁、武汉地铁、成都地铁、景德镇机场、佛山西站等,都有蒙娜丽莎的艺术陶瓷作品。

实际上,挑战高难度的壁画,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其直接的经济回馈。“通过文化创意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此体现我们的工艺实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萧礼标说。

在他看来,这些具有高度版权价值的巨幅瓷艺画和巨型瓷像以其高难度、高品质、高性能和不可复制性而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对内而言可以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对外而言则是宣示实力的一种名片。而这也是企业跳出红海市场的一种“升维”打法。

萧礼标也看好艺术陶瓷的消费趋势。“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消费升级是必然的趋势,生活水平提升后,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品位的提高和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

与老董事长萧华一样,萧礼标同样是拥有长远目光。他们都愿意做一些当下看似“无用”功夫,却在投资未来的事情。

早在陶瓷行业大打价格战的时候,萧华就坚持蒙娜丽莎在产品质量上从不打折扣,宁愿少赚钱、不赚钱,也要坚守质量的红线。这样的观念也融入到萧礼标的经营价值观中,“质量是立身根本”,这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要素。

同样让萧礼标觉得值得率先布局并长期投入的,还有环保。“传统观念都认为陶瓷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你到蒙娜丽莎的现代化示范车间走一走,就会完全改变这种看法。”说起绿色制造,萧礼标颇为感到骄傲,在蒙娜丽莎的车间内,粉尘、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厂区树上的叶子都没有挂尘。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产业绿色化是建陶行业的重要课题。蒙娜丽莎作为佛山陶瓷行业的“绿色先锋”,率先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环保成绩单。在自2015年启动的佛山市环境信用评价中,蒙娜丽莎已连续6年获得“环保诚信企业”(环保绿牌)。2017年,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蒙娜丽莎入选“绿色工厂”,成为陶瓷行业两家入选企业之一。

“老一辈去意大利、西班牙考察,看到陶瓷厂就建在城市边上,忍不住赞叹生产环境怎么可以做到这么好,现在,我们也做到了。”萧礼标说。

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话萧礼标

长期保持建陶行业的领跑地位,蒙娜丽莎是如何做到的?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发展形势,蒙娜丽莎如何持续保持创新优势?带着这些问题,《佛商》与萧礼标展开了对话。

《佛商》:蒙娜丽莎集团能长期持续保持在建陶行业的领跑地位,你认为,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萧礼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蒙娜丽莎永远敢于成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2007年,蒙娜丽莎建成行业首条陶瓷薄板生产线;2016年,引进亚洲最大吨位的首台10000T压机;2017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成为广东省首家成功在A股上市的陶瓷企业;2018年,推出岩板跨界定制领域;2019年,在广西藤县投建1600多亩的现代化绿色化智能生产基地。我们的每一步,都敢于踏足在行业的“无人区”。

《佛商》:接班八年来,你是如何做好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保持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萧礼标:佛山企业发展了二三十年,有些已经交接,有些准备交接,民企二代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事情。但是我并没有将自己看作接班人,而是作为职业经理人在打理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管理最大的压力在决策,在企业战略方面,最关键的是把握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脉搏,要时刻根据外部环境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切不可“一招鲜 吃遍天”。在经营管理方面,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借用周其仁教授的话,就是“要练好平常功夫”。

《佛商》:2020年,蒙娜丽莎成立了陶瓷研究院,你本人担任院长,这是企业重视创新的一个侧影。当下,建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挑战在哪里?蒙娜丽莎将如何继续保持创新优势?

萧礼标:目前疫情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对相关行业企业影响较大,这对各关联企业都是重大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更加努力。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更新迭代,在品质上持续精益求精,我们还通过文化和艺术赋能,提升陶瓷的附加价值,进而提升品牌影响力。现在全国各地有特色的陶瓷壁画,很多都出自蒙娜丽莎的手笔。在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河畔的巨型瓷艺壁画历经十数年风霜雨雪和沙尘暴的侵袭,壁画上“昭君出塞”的画面依然完好无损。2011年,佛山海八路的金融隧道竣工,这是国内首条采用大规格陶瓷薄板作为内壁装饰的城市隧道。此外,还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巨型瓷像、西安大明宫的“唐朝生活”艺术壁画,以及深圳地铁、武汉地铁、成都地铁、景德镇机场、佛山西站等,都有蒙娜丽莎陶瓷装点着城市的风景。

《佛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蒙娜丽莎打造了怎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将企业文化从写在墙上变为落到实处?

萧礼标:质量文化、创新文化、环保文化、人才文化等等,都是蒙娜丽莎重要的企业文化,并且通过具体的行动落到实处。质量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让利不让质”,质量永远在盈利前面;创新方面,蒙娜丽莎永远在创新变革的路上,先后引领陶瓷薄板、大板、岩板等行业新风潮;环保方面,蒙娜丽莎的现代化清洁生产车间也改变了人们对陶瓷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看法,我们厂区树上的叶子连灰尘都没有;人才方面,最重要是对人才好点,我们高度重视人才的薪酬体系和股权激励等,同时也努力搭建好平台,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作者】 林东云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