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有丝分裂教案怎么写?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有丝分裂教案怎么写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有丝分裂教案怎么写?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有丝分裂教案怎么写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及特点,认识生命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有丝分裂的动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有丝分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有丝分裂周期概念、分裂阶段。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有丝分裂的动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及特点,认识生命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DNA等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DNA等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以问答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与上节课相关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三种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主要方式。
(2) 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教师追问:细胞周期分为哪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 分裂期)每个阶段中染色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出本节新课。
(二)教授新课
1.分裂间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2页自主学习分裂间期的知识,在多媒体中展示分裂间期图片,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1)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都做了哪些准备?(完成DNA的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分裂间期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裂间期呈染色质形态, 发生了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都形成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由一条着丝点(粒)相连)。
2.分裂期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分裂期各时期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认识分裂期内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并讨论各时期的动态变化,掌握细胞内相关物质的特征。
前期明显特征:①"两出现”: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不同形态)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纺锤体出现;②"两消失”,核仁解体 核膜消失。)
中期明显特征:①纺锤丝连接着丝点,通过纺锤丝的牵引,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中央。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不是真 实存在的)上。 ③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此时期染色体容易观察清楚。
后期明显特征:着丝点(粒)分裂,染色单体随之分离 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
末期明显特征:①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②核膜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三)巩固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1) DNA复制发生在哪个时期? (分裂间期) (2) 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粒)分裂发生在哪个时期?(分裂后期)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为主)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进行物质的准备,进入分裂期后,分裂期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每个时期的物质变化及染色体的特征要重点把握。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