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爱乐乐团:四川爱乐乐团副团长
四川爱乐乐团:四川爱乐乐团副团长2021年6月9日 四川爱乐乐团在城市音乐厅演出的《百首歌曲献给党》2011年,四川爱乐乐团成为省内第一个“公共服务购买制”试点单位,王小毛着手建立四川爱乐乐团音乐季。“按照国际惯例,职业音乐季是从当年9月到次年7月,提前规划统筹演出安排。”王小毛介绍,按照公共服务购买制实施方案,由相关部门根据公共服务需要,向四川爱乐乐团下达公益性演出购买计划,再综合确定购买价格,并根据考核结果和购买价格支付资金,乐团的演出经费有了保障,可以提前制定曲目,也可以与客座、特邀的指挥、独奏家等“大咖”提前签订合同。在乐团成员看来,“购买制”成了牵引器和杠杆,激发出乐团的自我发展意识。四川古典音乐市场的里程碑 第一个职业音乐季从无到有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师从旅美小提琴家魏源先生,后跟随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张季时、罗瑜教授学习多年,王小毛正处于演奏家的“黄金时代”。他不仅是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也是乐团创新发展的尖兵。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雷远东 摄影报道
古典音乐,是那股滋润心田的甘泉,是那朵叩响心门的花朵。四川爱乐乐团副团长、乐队首席王小毛则是那个徜徉在音乐海洋中的幸运勇士。
王小毛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过去十年间,他和乐团见证了四川交响乐季从无到有的诞生,也与近百位国际顶级的艺术家有深度交流,还欣喜迎来了四川大剧院、城市音乐厅等高水平的演出场所的建成。他的音乐视角中,四川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也如交响乐般节奏热烈,奏响了最美乐章。
四川古典音乐市场的里程碑
第一个职业音乐季从无到有
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师从旅美小提琴家魏源先生,后跟随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张季时、罗瑜教授学习多年,王小毛正处于演奏家的“黄金时代”。他不仅是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也是乐团创新发展的尖兵。
2011年,四川爱乐乐团成为省内第一个“公共服务购买制”试点单位,王小毛着手建立四川爱乐乐团音乐季。“按照国际惯例,职业音乐季是从当年9月到次年7月,提前规划统筹演出安排。”王小毛介绍,按照公共服务购买制实施方案,由相关部门根据公共服务需要,向四川爱乐乐团下达公益性演出购买计划,再综合确定购买价格,并根据考核结果和购买价格支付资金,乐团的演出经费有了保障,可以提前制定曲目,也可以与客座、特邀的指挥、独奏家等“大咖”提前签订合同。在乐团成员看来,“购买制”成了牵引器和杠杆,激发出乐团的自我发展意识。
2021年6月9日 四川爱乐乐团在城市音乐厅演出的《百首歌曲献给党》
“能够提前安排演出,是个伟大的事情,这也是乐团的标志!”王小毛说到此,很有成就感,职业音乐季的建立,是四川古典音乐市场的里程碑,完全跟国际市场接轨,演出更加主动,乐队更有自信,乐迷更有规划。
十年来,近百位国际顶级艺术家来川演出和交流。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长号首席 Toby Oft来了,洛杉矶爱乐的大提琴首席 Robert deMaine 来了,维也纳爱乐的大管首席 Michael Werba也来了。“他们不仅仅是来演出,我们也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是值得骄傲的。”王小毛介绍,乐团于2018年2月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立艺术大学的艺术家们合作上演了精彩的音乐会,四川爱乐乐团也是国内首家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文艺团体。自2012年9月建立起音乐季以来,每个乐季有近百场的公益性音乐会奉献给国内外观众。
原汁原味呈现歌剧
让四川观众欣赏“皇冠上最亮的宝石”
如果说古典音乐是一枚肃穆的皇冠,那么歌剧无疑是皇冠上那颗最亮的宝石。歌剧集艺术之大成,要体现文学、音乐、表演以及考究的舞美,是最顶级的艺术之一。
四川能不能上演歌剧?是呈现原汁原味版,还是简化版?王小毛给出的答案是,能演,必须是原汁原味地演!从2015年开始,四川爱乐乐团在音乐季中开启了歌剧周,每年上演2部歌剧,从《茶花女》到《原野》,让乐迷大为震撼。
“实际上,能公开演出歌剧,对于四川的乐团来说,比较少见。因为最开始,四川省是不具备供歌剧演出的场所。歌剧,需要在专业设计的歌剧厅进行演出,要有乐池。比如现在的四川大剧院、城市音乐厅的歌剧厅就具备条件。”王小毛介绍,当时在没有专业场地的情况下,为乐迷呈现的是音乐会版歌剧,即乐团在舞台上,歌唱家在乐团前面演唱。但是,受条件所限会牺牲掉完整的布景、道具和场景转换。即便如此,歌剧周呈现的也是全套版本的歌剧,从不删减、原汁原味,指挥也是邀请意大利和德国的指挥家。
2017年,乐团还创造了一个业界奇迹,头一天演出《图兰朵》,第二天演出《茶花女》,如此海量的排练,在行业里很罕见。
“因为歌剧的排练量很大,歌唱家首先要跟钢琴指导一起排练,乐团也要自己排练,之后在一起合成。这个周期在乐队和主角们非常成熟的情况下也需要一周。”王小毛回忆,由于《图兰朵》的歌曲相对比较现代,是19世纪的作品,而《茶花女》更加古典,是18世纪的作品。风格的差异,需要合唱分为两支队伍,同时排练两部剧。而8位主唱也是连轴转,每天排练14个小时,就这样排练了两周。
“排练时,中午休息的乐趣就是吃冰棍。所有的外国歌唱家一起蹲在路边吃老冰棍儿,边吃冰棍儿,边默念唱词。”这幅场景让王小毛印象很深。一部歌剧有几十个唱段,独唱、重唱,很容易记混,这对于指挥、合唱队、演唱者都很有挑战。两天演出两部歌剧,对于四川的乐迷和观众来说,也是见证了很了不起的事情。
演出场馆更专业
让观众能听见声部的交织与对话
十年时光,温婉前行。演出场馆的变化,也非常明显。2018年12月,全国第三、西部最大的综合类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开台首演,成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利器”。王小毛认为,专业的演出场馆,让一场音乐会的所有角色,都得到了正向的反馈。
四川爱乐乐团走进宜宾演出
“从演奏者本身来讲,包括对乐迷来说,好的演奏厅,对乐曲的表现是个多维度的提升。业内的观点是,音乐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奏的好坏,甚至直接体现着作品的好坏。”王小毛举例,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不适合在户外演出。因为音乐厅实际是个很复杂的构造,不仅是有建筑设计,还要有声场设计,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
“从实体角度上讲,好的音乐厅要有特别强烈的多维度方向感。就是观众能听出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这个也是现在的数码产品、耳机一直在追求的效果。”王小毛解释,在欣赏管弦乐演出的时候,观众有时候会看到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位置,会根据作品的演奏安排来设定和调整。这是因为,很多早期作品,会有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对话,尤其是在早期,几百年前的小教堂里的演出,观众隔得比较近,就能很明显地听出来:旋律第一次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一模一样的旋律,第二次又是从那里出来的。
现在,好的音乐厅也一样。声场的设计会明确告诉观众,声音是从哪里来,这是一种方位感。
同时,也要有空间感。“大的音乐厅,空间能容纳的声音更多,比如90人的乐团和80人的合唱团,声音是能容得下的。即便是乐队在全强演奏时,观众也不会觉得声音很杂很吵。如果声音容量不理想,观众听到的声音就会很吵,而且是听不到演奏的细节的。”王小毛解读,之所以叫“交响乐”,就是乐器交织发出音响。以170人的乐团合唱队为例,就有三四十个声部同时在发声。如果音乐厅承载不下,那么观众就会听到一片闹哄哄的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乐队在演出前需要过台,从排练厅到演奏厅,乐手和指挥要根据声场的改变而相应地调整。而对于乐手来说,好的音乐厅,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在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声部与声部之间,是有对话与交流的。
十年荏苒,那些当初聆听四川爱乐乐团惠民音乐会的小朋友,已经成长为20多岁的资深乐迷;四川爱乐乐团不仅频繁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也面向公众举办专场公益演出、专题音乐会,还走进校园、社区,走向市州演出。古典音乐并不拘泥于阳春白雪,也以更接地气的姿态,为更多人播撒音乐的种子。音符见证历史,音符织就诗篇,音符也滋润着四川的城市烟火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