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单: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单: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三 )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3."以我酌油知之。"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 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二 )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单: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 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

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二 )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 )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 (的经验 )知道 ( 这个道理 )。"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 (通过铜钱方孔 )滴入 (葫芦 )。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 (奥妙 ),只是手熟罢了。

(三 )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3."以我酌油知之。"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 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四 )课文分析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四、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导读

(一 )作者简介 老舍 (1899- 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他一生写 了约计 800 万字的作品。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 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的作品已被译成 20 余种文字出版,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二 )作品简评 《骆驼祥子》

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 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主人公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点火花。这是 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笔触严谨;心理描写丰富 多变,细腻深刻;"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它以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视角,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骆驼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重要地位。从《骆驼祥子》开始,老舍才真正地为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传世的贡献,而 这种贡献的突出表现就在于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文体风格 (或称"文学风格" )——"北京味儿",也就是我 们现在说的"京味小说"。

(三 )内容简介 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韧,他省吃俭用,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一起" )。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 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 ("一落" )。祥子没有灰 心,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 ("二起二落" )。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 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 ("三起三落" )。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 戏生活。吃喝嫖赌,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四 )人物性格简析表 主要人物 相关故事情节 性格特点

祥子

拉车三年,买到自己的第一辆车;车被乱军抢走;逃出虎口,拉回了三匹骆驼;到人和车厂拉车;被 虎妞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缠住;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被孙侦探抢了辛苦积攒欲第二次买车的钱;和虎妞成亲;离开人和车厂,住进大杂院;用虎妞 的钱第三次买车;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葬虎妞;被夏太太勾引,染上淋病。祥子是一个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 壮、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但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变得麻木、潦倒、好占 便宜、自暴自弃,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虎妞 管理车厂工人;灌醉祥子,欺骗祥子与她结婚;拿钱给祥子买车,难产而死。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感情;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进她的灵魂,她想控 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刘四爷 开办车厂;不同意祥子与虎妞的婚事,与虎妞争吵,变卖车厂,离家而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 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

曹先生

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 回到了北平;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民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高妈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令祥子很佩服的人。心地善良、为人要强,乐于帮助别人,经历诸多不幸, 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仔细、有心眼。

小马的祖父老马

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 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 夫。

小福子 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 娘家,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自己上吊自杀了。善良的、可悲的人物。

二强子

卖了自己女儿买车,钱用完了就喝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卖了车办完丧事,又 开始拉车,天天喝得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得烂醉。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不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练习巩固】 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

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落空,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祥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3.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4.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 给洗劫了。

5."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6.《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7.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8.《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9.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0.《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1.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12.《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 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赏析: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 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 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 (皇 )啸 (肃 萧 )

(二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 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 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 (圆 )

(三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 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 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 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 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 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 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 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 (曼 )

(四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 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 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 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 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 这样的有心人的。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 (唯 )作 (做 )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 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 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杨花榆 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第四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 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 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 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诲人不倦 huì r ?n b ù ju 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 zhu?:商量斟酌。 不妥 tuǒ:

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 l ?i 赘 zhuì:指拖累、麻烦。 别 bi a 扭 niu :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 t 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 (房屋、设备等 )简单粗陋。 悠

闲:闲适自得。 恍 huǎng 惚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修葺 qì:修理(建筑物 )。

15.最苦与最乐 契 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 mǐn人: 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 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 自得。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 ) 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舍。 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上:长上。 入:映入。 青: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不加装饰的。 金经:指佛经 (佛经用泥金书写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使⋯乱。 案牍:指官府文书。 劳形:使⋯劳神伤身。 形,形体、躯体。 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二 )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 (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 (珍贵的 )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 )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

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 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 "惟吾德馨 "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

(一 )课文字词详解 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草木:草本。 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

特别,十分。 予:我。 独:只。 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染:沾染 (污秽 )。 濯:洗。 清涟:清波。 妖:过分艳丽。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花之隐逸 (y 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 (xi 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叹词,表示感慨。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 )重点句子翻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 (它 )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 (在那里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它 )。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 )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 (君子形象 )。 (1)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 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 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 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 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 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第五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紫藤萝瀑布》 一文的作者宗璞女士偶然在家乡见到开得很旺盛的紫藤萝,心情感到十分舒服,淡化 了弟弟离去的悲痛,感到生命的顽强、永恒和美好。

《一棵小桃树》 是贾平凹对自己成长的隐喻,艰难但倔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 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 是两首新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应当背下来。在《未选择的路》中,可以适当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二、单元字词汇总

终极:终点。 繁密:多而密。 伫 zhù 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 níng 望:凝神而望。

仙露琼 qi ?ng 浆: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盘虬 qi ú

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迸 bang 溅 ji àn:向四处飞溅。 伶 l íng 仃 dīng:瘦弱无

力的样子。 忍俊 j ùn 不禁 j īn: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沉淀遗憾:这里指不称心。 索性:

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枯槐:枯死了的槐树。 依傍:依靠。

18.一棵小桃树

褪尽: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 càn 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 wěi 琐: ( 容貌、举动 ) 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19.外国诗二首

镇 zhan 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 yù :忧伤、愁闷。 瞬 shùn 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霎时,刹那。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 sha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 qī 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 j ì :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霎时,刹那。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 sha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 围。 萋 qī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 jì: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三、古代诗歌五首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登幽州台歌》纯以气势取胜,诗里有一股郁勃回荡之气,这股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历史 情怀,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放出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如能反复涵咏、反复吟诵,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磅礴气势,得到艺术的享受。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 (幽幽 )怆(仓 )

(二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

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 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 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抱负。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 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顶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 "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诵不绝。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曾 (层 )眦凌 (临)

(三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 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赏析: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 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

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 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

向上的启示。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 (只 )身 (生 )

(四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

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

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所酿的酒。豚,是小猪,这里指猪肉。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

16

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 赞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

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 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 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怀对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诗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诗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之中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 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 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五 )己亥杂诗 (其五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

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不是 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 是作者的心态所致。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落 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 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他仍执着地"化作春泥 更护花",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涯 (崖 )作 (做 )

【练习巩固】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4.《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5.《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此句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蕴意深刻,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 (其五 )》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第六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伟大的悲剧》 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太空一日》 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 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 的核心。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 故事。《河中石兽》 是纪昀 (字晓岚 )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 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 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

21.

拽 zhuài :拉。 坚持不懈 xi a: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 l ì :颤抖。 闻所未闻:

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 t ú 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

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 kuàng 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

泪。 精疲力竭 ji ?: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 man 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 yàng 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 sǒng 然:形容十分恐惧。 扬扬得意:形容

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 l ǚ 行:实践。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姗 shān 姗来迟:形容

来得很晚。 忧心忡 chōng 忡:忧愁的样子。 吞噬 shì :吞食。 语无伦 l ún 次:话讲得很乱,

没有条理。 羸 l ?i 弱:瘦弱。 ( 赢 yínɡ) 角逐:动词,这里指竞争。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

幸的命运。厄,灾难、困苦。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孀,指寡妇。 冰凌:

凌, ( 多指块状或锥状的 ) 冰。海市蜃 shan 楼

22.太空一日

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负 f ù 荷ha:承受

的重量。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俯 f ǔ 瞰 kàn:指俯视,

从高处往下看。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无虞:不用忧虑。 耐人寻味:意

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

23.带上她的眼睛

迟钝: ( 感官、思想、行动等 ) 反应慢,不灵敏。 闲暇:闲空 凸现:清楚地显现。 不期而

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 一) 课文字词详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g ān) ,山门圮 (p ǐ)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 ào) 数小舟,曳 (y a) 铁钯 (p á) ,寻十余里无迹。

临:靠近。 河干:河岸。 山门:佛寺的外门。 圮:倒塌。 于:到。 并:一起。 焉:

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余:多。 岁:年。 募金:募集资金。 求:

18

寻找。 竟:终了,最后。以为:认为。 下:动词,流到下游。 棹:划 ( 船) 。 曳:拖。 迹:

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 ai)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湮 (y ān)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讲学家:讲学的人。 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

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这不是。 岂:怎么,哪里。 为:被。 暴涨:暴涨的大水。 携:

带。 去:离开。 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湮:埋没。 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

服:信服。 为:认为。 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ni a)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

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凡:表示范围,所有的。 于:到。 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激:

冲。倒掷:倾倒掉入。 如是:像这样。 已:停止。 遂:于是。 反:反而。 溯流:逆流。

固:本来。 如:按照。 果:果然。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y ì) 断欤 (y ú)?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 其一:表面现象。 其二:根本道理。 据理:根据某个

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吗。

(二 )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 )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 (即下游 )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 (石前的 )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

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 )课文分析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及结果。人物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寺僧 求之下流 以为顺流下矣 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 求之地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众服为确论,但没找到老河兵 求之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如其言,果得于数 里外

2.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 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 有实践经验。

6.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四、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导读

(一 )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船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 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 中不幸落水,掉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 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水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尼摩船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他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他们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南极, 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 10 米的冰层砸薄,用 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逃到大海;在大西洋,"诺第留斯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 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诺第留斯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 (这艘驱逐舰的国籍在原文中 并未说明,在《神秘岛》中才明是英国的 )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诺第 留斯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 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航行线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二 )片段赏析 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在漫长的旅行中,险恶的环境不时袭来。大海呀,流动的水面呀,这时在我们眼前看来完全不像了。对着"诺第留斯号"的冲角,展开一片崎岖不平的广大平原,夹杂了混乱不清的大冰群,再加上那种乱七 八糟、凌乱无序的景象,就像在解冻前不久的时候,河面所显出来的一样,不过面积是十分巨大罢了。到处都有峭削的尖峰,像直升到二百英尺高的细针,远一点,削成尖峰的一连串悬崖,带着灰白的色泽,像一面一面的大镜,反映出一些半浸在云雾中的阳光。其次,在这凄绝荒凉的自然界中,是那野得可怕的寂静,就是那海燕和海鸭的振翅声也没有能把它打破。一切都冰冻了,连声音也冰冻了。所以,"诺第留斯号"就在冰场中间停止了它的冒险行动。

(选自下部第十三章《冰山》 )

赏析:"诺第留斯号"沿着西经 55度行驶,在南极海域地区遇到了冰山的阻隔。"混乱不清的大冰 群""峭削的尖峰""连声音也冰冻了",对所有以前的航海家来说,冰山是不可超越的障碍。尼摩船长 经过观察决定从海底潜行,到达南极后再利用"诺第留斯号"厉害的冲角,沿对角线的方向向冰层直冲上去从而脱险,并登上南极大陆。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曲折紧张,瞬息万变即可改变人物的命运。其他诸如海 底狩猎,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同样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丰富的海洋知识 林间空地寸草不生;丛生的灌木枝条既不攀缘匍匐,也不弯腰下垂。所有植物的枝叶全都垂直向上。每一根细茎,每一条叶带,无论多细多薄,都像铁杆一样挺拔向上。墨角藻和藤本植物,受其生长环境----海水密度的影响,都好像是沿着挺拔的垂线蓬勃向上地生长。而且,它们矗立在那里纹丝不动,我用手将它们扳开;过后,它们又迅速恢复原状。这里是垂直王国。 我注意到,这里植物界的所有产物与土壤只有很肤浅的联系。它们没有根系,只要是固体,不管是沙、贝壳、介壳或卵石,都可以支撑它们。它们不需要它们提供营养,只求有个支撑点。这些植物自生自灭,其生命的源泉就是那支撑和滋养它们的海水。它们大都不长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叶带,色彩也不丰富,只有玫瑰红、胭脂红、青绿、暗绿、浅黄、灰褐等颜色。

(选自上部第十七章《海底森林》 )

赏析: 在描绘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观时,作者着力表现其"最美丽"和奇异的特点。那里是"垂直" 王国,"所有植物的枝叶全都垂直向上""没有根系""不长叶子",完全不同于人们所见到的陆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另外,海底还有千奇百怪的生物,同样引人入胜。比如"蝇鱼""囊虫鱼"等众多鱼类,还 有文中其他部分描绘的"漂亮的海獭""美丽的信天翁"、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鲨"等等。作者描绘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令人感到好奇和新鲜。小说所描绘的海底世界是世人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丰富的海洋知识可见一斑。

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每日一点英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我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重要知识每日更新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单: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

猜您喜欢: